一种脱糖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95576发布日期:2021-11-22 15:4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脱糖电饭煲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饭煲,具体涉及一种脱糖电饭煲。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饭煲在煮米饭时,将米和水一起放置在内胆中进行加热,米饭煮熟后,米饭的含糖量高,不适用于糖尿病人或者肥胖病人的食用。
3.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如中国发明专利《全自动煮、蒸一体电饭煲》,其专利号为zl201510481714.3(授权公告号为cn104970695b),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煮、蒸一体电饭煲,包括外胆和设置在外胆内侧的内胆,先对米粒进行煮操作,当米粒煮半熟左右状态后,通过自动控制外胆向下移动,实现米汤和米粒的分离,然后进一步对米粒进行蒸操作,直至米粒完全蒸熟。由于在做饭过程中,含有大量糖分的米汤被分离出来,因此可降低最后米饭的含糖量,其蒸出来的米饭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上述专利实现了在煮饭过程中对米饭糖分的降低,但是,通过采用弹簧锁定机构实现外胆的上下升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弹簧锁定机构中的复位弹簧容易失效,从而导致外胆无法升降,从而影响后续米汤和米粒的分离,进而无法达到脱糖的目的。
4.因此,需要对现有的脱糖电饭煲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有效实现内胆升降以达到脱糖目的的脱糖电饭煲。
6.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脱糖电饭煲,包括有
7.壳体,其内部具有顶部敞口的容腔;
8.外胆,位于所述壳体的容腔内,且顶部敞口;
9.内胆,位于所述外胆中,且顶部敞口,该内胆的壁板上开设有仅用来供液体通过的贯通孔,所述内胆通过所述贯通孔与所述外胆相连通;
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11.第一连杆,竖向设置,且沿着竖直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水平投影,该第一连杆的上端与所述内胆转动连接且能上下运动,该第一连杆的下端被布置成相对所述壳体转动,在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处于最低位置状态下,所述第一连杆的中心线与所述水平投影相交叉且互成锐角;及
12.第一推动件,其动力输出端能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从而驱动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相对所述壳体上下运动且能沿着所述水平投影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继而带动所述内胆上下运动。
13.第一连杆的设置位置有多种,但是优选地,所述内胆的底部在邻近中央的位置上具有向下延伸且穿出所述外胆之下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底部具有沿着所述第一水平投影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第一连杆的上端转动设置在所述滑槽内,且能沿着所述滑
槽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地限位在该滑槽内。
14.具体地,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中心线自下向上逐渐朝所述第一连杆方向倾斜,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上端即为动力输出端,该第一推动件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杆邻近中部的位置上,所述第一推动件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上。
15.为了实现对内胆的稳定上下支撑,所述第一推动件朝向所述第一连杆的侧壁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α,所述夹角α始终为锐角。
16.为了进一步实现对内胆的稳定上下支撑,还包括有与所述第一连杆相交叉布置且在交叉处相铰接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一连杆的交叉处在邻近两者中部的位置,所述第二连杆的上端滑动限位在所述滑槽内,且与所述第一连杆上端的滑动方向相反。
17.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有两组,且上下布置,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杆之下端与位于下方的第二连杆之上端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第二连杆之下端与位于下方的第一连杆之上端转动连接,位于下方的第一连杆和位于下方的第二连杆的下端均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底壁上,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动力输出端转动连接在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杆邻近上端的位置上,所述第一推动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位于下方的第二连杆邻近上端的位置上。
18.为了实现内胆的稳定上下升降,所述内胆顶部敞口处的周沿侧向延伸形成有挡肩,所述挡肩和壳体的内底壁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用来推动所述内胆上下运动的推杆组件。
19.具体地,所述推杆组件包括有自下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所述第三连杆自下向上逐渐沿着所述滑槽长度方向朝远离所述第一连杆方向倾斜,所述第四连杆自下向上逐渐沿着所述滑槽长度方向朝所述第一连杆方向倾斜,所述第三连杆的下端与所述壳体的内底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上端与所述第四连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挡肩的底部开设有沿着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所述第四连杆的上端转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所述推杆组件还包括有用来驱动所述第三连杆的上端能上下摆动的第二推动件及用来驱动所述第四连杆的上端上下运动且沿着所述导向槽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的第三推动件。
20.第二推动件和第三推动件的设置位置有多种,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杆位于所述第二推动件和第三推动件之间,所述第二推动件和第三推动件均竖向设置,且两者的上端均为各自的动力输出端,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底壁上,所述第二推动件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杆邻近下端的位置上;所述第三推动件的下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三连杆邻近上端的位置上,所述第三推动件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所述第四连杆上。
21.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及第三推动件可以采用气缸的形式,还可以采用电动推杆的形式,但是优选地,所述第一推动件、第二推动件和第三推动件均为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动力输出端为沿着各自中心线来回运动的活塞端。
22.为了进一步实现内胆的稳定上下升降,所述推杆组件有两组,且相对所述内胆的中心线呈镜像对称。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脱糖电饭煲的第一连杆与内胆相连接,在第一推动件的驱动下,第一连杆的上端相对壳体上下运动且能沿着第一连杆的水平投影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继而带动内胆上下运动,即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一推动件相配合
的形式实现内胆的上下升降,整个实现内胆升降的结构合理,克服了背景技术中采用弹簧所带来的弹簧失效的问题,保证了内胆升降的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24.图1为实施例一中内胆处于最低位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实施例一中内胆处于最高位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图1中延伸部的局部侧向剖视图;
27.图4为图1中的局部仰视图;
28.图5为图1中挡肩的局部侧向剖视图;
29.图6为图1中挡肩的局部仰视图;
30.图7为实施例二中内胆处于最低位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8为实施例二中内胆处于最高位置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9为图7中设置推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0为图8中设置推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5.实施例一:
36.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优选实施例。
37.本实施例的脱糖电饭煲包括有壳体1、外胆2、内胆3、第一连杆41、第一推动件42、推杆组件5及加热件。
38.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1的内部具有顶部敞口的容腔1a,外胆2位于壳体1的容腔1a内,且外胆2的顶部敞口。内胆3位于外胆2中,且该内胆3顶部敞口,该内胆3的壁板上开设有仅用来供液体通过的贯通孔,内胆3可采用具有网孔的网笼的形式,网孔即为贯通孔,内胆3通过贯通孔与外胆2相连通。
39.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连杆41竖向设置,该第一连杆41沿着竖直方向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为水平投影a,该第一连杆41的上端能与内胆3转动连接,内胆3的底部在邻近中央的位置上具有向下延伸且穿出外胆2之下的延伸部31,延伸部31的底部具有沿着第一水平投影a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供第一连杆41的上端滑动限位在其中的滑槽 311,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连杆41的上端的外周壁向外凸出有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一凸部411,滑槽311具有沿着滑槽的长度方向以供第一凸部411滑动限位在其中的第一凹槽312,即滑槽311与第一连杆41上端的外周缘相匹配,如此,第一连杆41的上端滑动限位在上述的滑槽311内。
40.第一连杆41的上端转动设置在滑槽311内,该第一连杆41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内底壁11上,在第一连杆41的上端处于最低位置状态下,第一连杆41的中心线与水平投影a相交叉且互成锐角。第一推动件42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动力输出端为沿着各自中心线来回运动的活塞端。前述的第一推动件的中心线自下向上逐渐朝第一连杆41方向倾斜,且该第一推动件42朝向第一连杆41的侧壁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α,夹角α始终为锐角。为了实现内胆的上下升降,第一推动件42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壳体1 的内底壁11上,第一推动件42的动力输出端(上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杆41邻近中部的位置上,从而驱动第一连杆41
的上端相对壳体1上下运动且能沿着滑槽311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继而带动内胆3上下运动。如此,在内胆上下升降时,实现米汤和米粒的分离,从而达到脱糖的目的。
41.为了实现内胆稳固地上下升降,内胆3顶部敞口处的周沿侧向延伸形成有挡肩32,挡肩32和壳体1的内底壁11之间设置有两组用来推动内胆3上下运动的推杆组件5,推杆组件5有两组,且相对内胆3的中心线呈镜像对称。
42.两组推杆组件的结构形式相同,以下以其中一组推杆组件5为例进行说明。
43.如图1和图2所示,推杆组件5包括有自下向上依次布置的第三连杆51和第四连杆52,第三连杆51自下向上逐渐沿着滑槽311长度方向朝远离第一连杆41方向倾斜,第四连杆52自下向上逐渐沿着滑槽311长度方向朝第一连杆41方向倾斜,第三连杆51 的下端与壳体1的内底壁11转动连接,第三连杆51的上端与第四连杆52的下端转动连接,挡肩32的底部开设有沿着滑槽311的长度方向延伸以供第四连杆52的上端滑动限位在其中的导向槽321,且该第四连杆52的上端还能转动设置在导向槽321内。具体地,如图5和图6所示,第四连杆52的上端的外周壁向外凸出有两个相对布置的第二凸部521,导向槽321内具有沿着导向槽321的长度方向以供第二凸部521滑动限位在其中的第二凹槽322,即导向槽321与第四连杆52上端的外周缘相匹配,如此,第四连杆52的上端滑动限位在上述的导向槽321内。
44.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的推杆组件5还包括有用来驱动第三连杆51的上端能上下摆动的第二推动件53及用来驱动第四连杆52的上端上下运动且沿着导向槽321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的第三推动件54。第二推动件53和第三推动件54均为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动力输出端为沿着各自中心线来回运动的活塞端。第三连杆51位于第二推动件 53和第三推动件54之间,第二推动件53和第三推动件54均竖向设置,且两者的上端均为各自的动力输出端,第二推动件53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壳体1的内底壁11上,第二推动件53的上端转动连接在第三连杆51邻近下端的位置上,第三推动件54的下端转动连接在第三连杆51邻近上端的位置上,第三推动件54的上端转动连接在第四连杆52 上。
45.为了实现蒸饭目的,如图1至图2所示,加热件设置在外胆2的底部,且位于壳体 1中,前述的加热件采用电加热丝6。
46.实施例二:
47.如图7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优选实施例。
48.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该脱糖电饭煲还包括有与第一连杆41相交叉布置且在交叉处相铰接的第二连杆43,第二连杆43与第一连杆41的交叉处在邻近两者中部的位置,第二连杆43的上端也能沿滑槽311的长度方向来回滑动地限位在滑槽 311内,且与第一连杆41上端的滑动方向相反,第二连杆43的上端与第一连杆41的上端的结构相同,且与滑槽311的配合方式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将不再详细赘述。
49.如图7至图10所示,上述的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3有两组,且上下布置,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杆41之下端与位于下方的第二连杆43之上端转动连接,位于上方的第二连杆43之下端与位于下方的第一连杆41之上端转动连接,位于下方的第一连杆41 和位于下方的第二连杆43的下端均转动连接在壳体的底壁上,而第一推动件42的动力输出端转动连接在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杆41邻近上端的位置上,第一推动件4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位于下方的第二连杆43邻近上端的位置上。在第一推动件42的推动作用下,位于上方的第一连杆41和位于下方的第二连杆43之间的夹角增大,且第一连杆41和第二连杆42均与壳体1内底壁之
间的间距增大,从而使内胆3向上运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