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台面包边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10496发布日期:2021-08-03 12:5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台面包边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特别是一种台面包边结构。



背景技术:

办公或民用家具中大量使用了人造板材,常见的人造板材有胶合板、细木工板、刨花板、中纤板等,这类板材制成的家具通常使用了贴面工艺,常见的饰面材料有薄木、三聚氰胺饰面、木纹纸、pvc胶板、聚脂漆面等。当用此类板材制作办公桌或工作台等高使用频率的办公家具时,人员长时间接触桌面时,很容易对人体手臂上的血管进行压迫,不利于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通常需要在台面的外边缘增加包边,以提高美观度和耐用度。

目前的包边结构件通常“t”形结构件,安装时将中部凸起插入台面本体侧边面开好的槽中。但是此种“t”形结构存在牢固度差,易脱落等问题,同时由于其外立面为直边因此使用舒适度也很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台面包边结构。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台面包边结构,包括台面和柔性包边,所述台面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和外侧面,所述外侧面上部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下方设有与其连接的凸起部,外侧面上且位于凸起部下方为延伸至下端面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上开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平行设置,下端面上开有与第一斜面临近的第三卡槽,第三卡槽垂直于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柔性包边包括主体部、第一卡槽配合的第一插接部、与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插接部和与第三卡槽配合的第三插接部,第一插接部与第二插接部平行设置,第三插接部与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垂直设置,第一插接部下方设有与凸起部配合的内凹部,内凹部下方设有与第一斜面贴合的第二斜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倒勾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部上端设有倒勾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三插接部上端尺寸小于其下端尺寸。

优选地,所述柔性包边底部为弧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柔性包边顶部背向外侧面的一端为边角圆弧过渡结构。

优选地,所述柔性包边材质为胶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限制柔性包边上下位移,第三插接部限制柔性包边左右横移,增加柔性包边与台面咬合面积,使柔性包边稳定地固定在台面上;并且,由于设置了凸起部和内凹部,当用手下压柔性包边时,内凹部与凸起部接触会承受部分压力,避免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受力过大而断裂或脱离台面,提高柔性包边固定强度,提高柔性包边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台面与柔性包边安装结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台面;11、上端面;12、下端面;121、第三卡槽;13、外侧面;131、第一卡槽;132、凸起部;133、第一斜面;134、第二卡槽;2、柔性包边;21、主体部;22、第一插接部;23、第二插接部;24、第三插接部;25、内凹部;26、第二斜面;27、倒勾式结构;28、弧面结构;29、边角圆弧过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台面包边结构,包括台面1和柔性包边2,台面1包括上端面11、下端面12和外侧面13,外侧面13上部设有第一卡槽131,第一卡槽131下方设有与其连接的凸起部132,外侧面13上且位于凸起部132下方为延伸至下端面12的第一斜面133,第一斜面133上开有第二卡槽134,第一卡槽131与第二卡槽134平行设置,下端面12上开有与第一斜面133临近的第三卡槽121,第三卡槽121垂直于第一卡槽131和第二卡槽134;柔性包边2包括主体部21、第一卡槽131配合的第一插接部22、与第二卡槽134配合的第二插接部23和与第三卡槽121配合的第三插接部24,第一插接部22与第二插接部23平行设置,第三插接部24与第一插接部22和第二插接部23垂直设置,第一插接部22下方设有与凸起部132配合的内凹部25,内凹部25下方设有与第一斜面133贴合的第二斜面26。在使用时,先将柔性包边2下部向外侧翻起,再将第一插接部22和第二插接部23分别插入第一卡槽131和第二卡槽134,第一卡槽131与第一插接部22适配,可卡合第一插接部22,第二卡槽134与第二插接部23适配,可卡合第二插接部23,从而使第一斜面133与第二斜面26贴合,凸起部132抵制内凹部25,最后将柔性包边2下部的第三插接部24插入第三卡槽121内,将柔性包边2卡接固定在台面1上;第一插接部22和第二插接部23限制柔性包边2上下位移,第三插接部24限制柔性包边2左右横移,使柔性包边2稳定地固定在台面1上;并且,由于设置了凸起部132和内凹部25,下压柔性包边2时,内凹部25与凸起部132接触也会承受部分压力,避免第一插接部22和第二插接部23受力过大而断裂或脱离台面1,提高柔性包边2固定强度,提高柔性包边2的使用寿命。

为进一步提高柔性包边2与台面1的连接强度,在第一插接部22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倒勾式结构27,倒勾式结构27使得第一插接部22方便地插入第一卡槽131,由于第一卡槽131内部并非完全光滑,因此在第一插接部22欲抽出第一卡槽131时,倒勾式结构27会接触第一卡槽131内壁增加阻力,起到限制第一插接部22抽出第一卡槽131的作用。

同第一插接部22原理相同,在第二插接部23上端设有倒勾式结构27,通过在第一插接部22和第二插接部23上均设置倒勾式结构27,进一步提高第一插接部22与第一卡槽131的连接强度。

为便于将第三插接部24插入第三卡槽121,设置第三插接部24上端尺寸小于其下端尺寸。由于第三插接部24是在第一插接部22和第二插接部23固定后,最后再插入第三卡槽121内的,其并非直线对准插入第三卡槽121的,而是以一定倾斜角度插入的,因此若第三插接部24的上端与第三卡槽121的尺寸相同,则不易插入第三卡槽121,因此设置第三插接部24头部尺寸较小,在第三插接部24背向第二插接部23的端面设置一斜面或弧面,从而减小第三插接部24头部尺寸,使第三插接部24可以轻松地插入第三卡槽121。

为提高使用舒适性,设置柔性包边2底部为弧面结构28,从而减少直角刮蹭,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为提高使用舒适性,设置柔性包边2顶部背向外侧面13的一端为边角圆弧过渡结构29,符合人体工程学倾斜弧度,给使用者带来了极佳的使用舒适度,大大提高了使用体验。

柔性包边2材质为胶皮,胶皮具有一定柔韧性,可翻折,便于安装在台面1上。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台面包边结构,包括台面(1)和柔性包边(2),所述台面(1)包括上端面(11)、下端面(12)和外侧面(13),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面(13)上部设有第一卡槽(131),第一卡槽(131)下方设有与其连接的凸起部(132),外侧面(13)上且位于凸起部(132)下方为延伸至下端面(12)的第一斜面(133),第一斜面(133)上开有第二卡槽(134),第一卡槽(131)与第二卡槽(134)平行设置,下端面(12)上开有与第一斜面(133)临近的第三卡槽(121),第三卡槽(121)垂直于第一卡槽(131)和第二卡槽(134);所述柔性包边(2)包括主体部(21)、与第一卡槽(131)配合的第一插接部(22)、与第二卡槽(134)配合的第二插接部(23)和与第三卡槽(121)配合的第三插接部(24),第一插接部(22)与第二插接部(23)平行设置,第三插接部(24)与第一插接部(22)和第二插接部(23)垂直设置,第一插接部(22)下方设有与凸起部(132)配合的内凹部(25),内凹部(25)下方设有与第一斜面(133)贴合的第二斜面(2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面包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22)上端和下端均设有倒勾式结构(2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面包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插接部(23)上端设有倒勾式结构(2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面包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插接部(24)上端尺寸小于其下端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面包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包边(2)底部为弧面结构(28)。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面包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包边(2)顶部背向外侧面(13)的一端为边角圆弧过渡结构(2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台面包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包边(2)材质为胶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台面包边结构,包括台面和柔性包边,台面包括上端面、下端面和外侧面,外侧面上部设有第一卡槽,第一卡槽下方设有与其连接的凸起部,外侧面上且位于凸起部下方为延伸至下端面的第一斜面,第一斜面上开有第二卡槽,下端面上开有与第一斜面临近的第三卡槽,柔性包边包括主体部、第一卡槽配合的第一插接部、与第二卡槽配合的第二插接部和与第三卡槽配合的第三插接部,第一插接部下方设有与凸起部配合的内凹部,内凹部下方设有与第一斜面贴合的第二斜面。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包边与台面咬合面积大,使柔性包边稳定地固定在台面上,能够承受较大的下压力,柔性包边不会轻易断裂或脱离台面,柔性包边固定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郭海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博信宏达机房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3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