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按摩床垫及其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1352发布日期:2021-06-22 15:12阅读:1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按摩床垫及其振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床上用品领域的振动按摩床垫及其振动装置。



背景技术:

床垫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须品,在家居、酒店、疗养院中必不可少,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因床垫而影响的健康问题。研究表明,适当的频率振动可以令人体肌肉放松、疲劳舒缓,为此能够对人体局部部位产生振动的按摩床垫应运而生。

如中国专利cn209750512u公开“一种振动装置及使用该振动装置的按摩床垫”,该床垫包括床垫本体,床垫本体上设置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沿床垫本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振动装置,振动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振动板和能够产生上下振动幅度的振动电机,振动板为长度沿床垫本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弹性条形板,振动板的中部或端部与振动电机固定相连,振动板远离振动电机的一端为悬伸端,振动板通过螺栓与振动电机固定连接,振动板与振动电机固定连接位置形成第一振动幅度部,振动板的悬伸端形成振动幅度小于第一振动幅度部的第二振动幅度部。该公开文件中,振动板通过螺栓与振动电机固定连接,振动电机与振动板的连接需要一个单独的工序,费时费力,且需要付出相应的人力成本,此外该工作位置属于振动环境,螺栓连接位置处容易因为振动而产生松脱,由于振动板是出于床垫内部的,当螺栓出现松脱后,维修时需要将床垫打开,维修过程也费时费力,还有就是,通过螺栓连接振动板与电机时,螺栓头上凸于振动板,使用人员有可能会被螺栓头搁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将振动板固定于振动电机上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该振动装置的振动按摩床垫。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中振动按摩床垫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振动按摩床垫,包括床垫本体,床垫本体上设置有一个或两个以上沿床垫本体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振动装置,振动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振动板和能够产生上下方向振动幅度的振动电机,振动板远离振动电机的一端为悬伸端,振动板与振动电机相连的一端形成第一振动幅度部,振动板的悬伸端形成振动幅度小于第一振动幅度部的第二振动幅度部,振动电机的电机壳包括通过可拆连接结构相连的上侧壳体和下侧壳体,上侧壳体与振动板的中部或端部一体成型。

振动板的中部与上侧壳体一体注塑成型,振动板的两端为悬伸端。

所述可拆连接结构为螺栓连接结构。

每个振动电机对应两块振动板,两块振动板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两块振动板的相邻端形成与上侧壳体一体成型的第一振动部。

第一振动幅度部的截面尺寸自第一振动幅度部方向至第二振动幅度部方向逐渐变薄。

床垫本体上开设有供振动装置放置的振动装置放置槽,振动装置放置槽内于振动板的下侧设置有支撑振动板的海绵支撑体,振动板的上板面构成振动装置的上端面,振动装置的上端面为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

振动装置的技术方案为:

振动按摩床垫的振动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振动板和能够产生上下方向振动幅度的振动电机,振动板远离振动电机的一端为悬伸端,振动板与振动电机相连的一端形成第一振动幅度部,振动板的悬伸端形成振动幅度小于第一振动幅度部的第二振动幅度部,振动电机的电机壳包括通过可拆连接结构相连的上侧壳体和下侧壳体,上侧壳体与振动板的中部或端部一体成型。

振动板的中部与上侧壳体一体注塑成型,振动板的两端为悬伸端。

振动板的上板面构成振动装置的上端面,振动装置的上端面为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

第一振动幅度部的截面尺寸自第一振动幅度部方向至第二振动幅度部方向逐渐变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振动板与振动电机的上侧壳体一体成型,在上侧壳体与下侧壳体完成组装后,就完成了振动板的组装,首先从施工工学上比现有技术少了一道工序,其次,与上侧壳体一体成型的振动板在振动环境中不容易与上侧壳体松脱,且无需通过螺栓连接电机壳体与振动板后,振动板上端就不会有相应的凸起物,避免搁到身体而产生不舒服感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振动按摩床垫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振动装置与海绵支撑体、床垫本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振动装置与海绵支撑体、床垫本体的配合侧视图;

图4是图2中振动电机与振动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振动按摩床垫的实施例2中振动板与振动电机的配合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振动按摩床垫的实施例如图1~4所示:包括宽度沿左右方向延伸、长度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床垫本体1,床垫本体1上沿前后方向间隔开设有两个振动装置放置槽2,各振动装置放置槽均为长度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各振动装置放置槽中均设置有振动装置3,位置靠前的振动装置对应人体的腰椎位置,位置靠后的振动装置对应人体的小腿位置,以分别对人体的相应位置进行振动按摩。

振动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振动板13和能够产生上下振动幅度的振动电机10,振动板13为长度沿床垫本体宽度方向延伸的弹性条形板,振动电机10的电机壳包括通过可拆连接结构相连的上侧壳体8和下侧壳体9,振动电机还包括设置于上侧壳体、下侧壳体中的振动机构,振动机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本实施例中的可拆连接结构为螺栓连接结构,螺栓连接结构包括开设于上侧壳体、下侧壳体上的螺栓穿孔及穿装于螺栓穿孔中的连接螺栓12。

振动板的中部与上侧壳体一体成型,振动板的两端为悬伸端,振动板的中部与上侧壳体一体连接的位置形成第一振动幅度部6,振动板的悬伸端形成振动幅度小于第一振动幅度部的第二振动幅度部5,第一振动幅度部6的截面尺寸自第一振动幅度部方向至第二振动幅度部方向逐渐变薄。振动装置放置槽2内于振动板的下侧设置有支撑振动板的海绵支撑体7,海绵支撑体由记忆海绵制成,海绵支撑体的中部设置有容纳所述振动电机的振动电机放置槽11,振动电机放置槽的槽底和槽壁与所述振动电机10之间具有间隙。振动板12的上板面与床垫本体1的上端面齐平设置。

使用时,通过开模,使得上侧壳体与振动板一体成型,当对振动电机进行组装时,上侧壳体与下侧壳体组装完成后,也完成了振动板的组装,床垫上铺上褥子,振动板的上板面构成振动装置的上端面,振动装置的上端端面与床垫本体的上端面齐平设置,整个振动装置没有上凸物,不会给人体造成不适感,振动电机开启,振动电机带动振动板产生振动,与振动电机一体成型的第一振动幅度部6的上下振动幅度基本保持与振动电机的振动幅度一致,而远离振动电机的第二振动幅度部5由于上部压力带来的振动衰减问题,因此振动幅度会小于第一振动幅度部,振动电机到远离振动电机的方向,整个振动板上的振动幅度逐渐变小,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对振动幅度的适应度,稍微的移动身体,来找到适合自己振动幅度的位置。振动板距离人体较近,可以更加有效的将振动幅度传递给身体;记忆海绵的支撑,既满足胡克定律的弹性形变(蓄能性形变),也同时发生不可恢复的塑性变形(耗能性形变),从而更有利于振动幅度的衰减,以形成区别更明显的振动幅度区域;振动电机放置槽与振动电机之间的间隙,使得记忆海绵不会影响振动电机的振动。第一振动幅度部的截面尺寸变化也更有利于保证第一振动幅度部处的强度。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床垫上振动装置的个数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比如说一个、三个或其它个数。

振动按摩床垫的实施例2如图5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一个振动电机对应两块振动板13,两块振动板13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两块振动板的相邻端与上侧壳体8一体连接,从而形成第一振动幅度部6;振动板的另外一端为远离振动电机的悬伸端,形成第二振动幅度部5。图中项9表示下侧壳体;项12表示连接螺栓。

振动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5所示:振动装置的具体结构与上述各按摩床垫实施例中所述的振动装置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