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62862发布日期:2021-09-15 08:57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体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热电器,特别是一种液体加热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开水煲一般包括内胆和底座,内胆与底座通过电连接器实现通电连接,每次烧开水用户都要先将内胆灌满水,然后放置于底座进行通电烧水,烧开后用户再拿起内胆进行倒水操作。开水煲的结构简单,也成为现有家庭必备电器件。但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者已不再满足每次烧水或者倒水时,都要拿起内胆,特别对于老年人和小孩来说,当内胆当满水后较重,倒水的过程若没拿稳,存在烫伤的风险。因此,消费者开始需求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出水的电器。基于此,即饮机面市,即饮机造型高档、大气,但与此同时,即饮机相对价格较高,安装也较复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液体加热器,该液体加热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以实现自动出水,用户操作非常便捷。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盛液容器和盖装于盛液容器上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盛液容器包括有内胆,所述内胆外侧设置有加热件,所述盖体具有向盛液容器外侧凸起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底部设置有出水嘴,所述内胆内设置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一端伸出内胆与出水嘴连通,且连通管的另一端伸入内胆的底部;位于内胆的外侧,所述连通管上安装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用于抽取内胆内的液体,并通过出水嘴排出。
5.进一步的,所述盛液容器还包括有杯体外壳,所述内胆安装于杯体外壳内,其中,所述内胆的上部设置有安装口,所述连通管由安装口伸出内胆。
6.进一步的,所述抽水泵安装于杯体外壳与内胆形成的夹层内;
7.或者,所述安装口为贯穿内胆侧壁设置的贯穿孔;
8.或者,所述安装口为设置于内胆顶部向下凹陷的安装缺口。
9.进一步的,所述连通管包括设置于盖体内与出水嘴连通的第一连通管和设置于内胆内的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与第二连通管通过水路耦合部件耦合连通。
10.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相对盛液容器可拆卸,所述水路耦合部件包括安装于盖体上并与第一连通管连通的第一水路耦合件和安装于盛液容器上并与第二连通管连通的第二水路耦合件,所述第一水路耦合件与第二水路耦合件水路耦合;
11.或者,所述水路耦合件安装于第一连通管上,且水路耦合件直接与第二连通管水路耦合;
12.或者,所述水路耦合件安装于第二连通管上,且水路耦合件直接与第一连通管水路耦合;
13.或者,所述第二连通管紧贴内胆的侧壁设置;
14.或者,所述第二连通管与内胆的侧壁一体成型。
15.进一步的,所述抽水泵安装于盖体或者安装座内;
16.或者,所述盛液容器还包括中空的把手,所述抽水泵安装于把手内。
17.进一步的,位于安装座一侧的盖体上设置有触发件,所述盛液容器上设置有与触发件相配合的电控部件。
18.进一步的,所述电控部件为与主控电路电连接的控制开关,所述触发件触发控制开关动作,以使得控制开关对主控电路进行通断电控制;
19.或者,所述电控部件为用于检测盖体是否安装到位的检测元件;
20.或者,所述触发件为设置于盖体上的顶杆或者磁铁。
21.进一步的,所述内胆底部具有向下凹陷的集水腔,所述连通管的进水端伸入集水腔内;
22.或者,所述连通管的进水端与内胆底壁之间具有进水间隙,其中,所述进水间隙为0.5mm~5mm。
23.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与盖体一体成型;
24.或者,所述安装座分体安装于盖体的外侧;
25.或者,所述盖体与盛液容器通过铰接部铰接,以使得盖体相对盛液容器可翻转开盖,其中,所述连通管贯穿铰接部将盖体与盛液容器连接。
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由于盖体上设置有向盛液容器外侧凸出的安装座,且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嘴,内胆内设置有连通管,出水嘴通过连通管与内胆连通,利用抽水泵可以抽取内胆内的液体并通过排水嘴抽出。相比于现有的开水煲来说,水烧开之后,用户无需提起盛液容器倒水,特别对于老年人和小孩来说,大大的降低了被开水烫伤的风险。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加热器,成本较低,相比于现有的开水煲来说,用户无需支出更多,可以享受到更便捷的饮水加热器具。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8.图1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图1的轴侧图;
32.图5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图5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图5中d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图5的轴侧图;
36.图9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器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7.实施例一:
38.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液体加热器的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一种液体加热器,包括盛液容器1、用于支撑盛液容器1的底座2和盖装于盛液容器1上的盖体9,所述盛液容器1与底座2之间设置有电耦合器(图中未标记),两者通过电耦合器电连接。并且,所述盛液容器1包括内胆11和套装于内胆11外侧的杯体外壳12,所述杯体外壳12外侧具有中空腔140的把手14,所述盖体9具有向杯体外壳12外侧凸起的安装座13,所述安装座13底部设置有出水嘴3,所述内胆11内设置有连通管4,所述连通管4的出水端由内胆11上部的安装口110伸出内胆11,并贯穿盖体9与安装座13内的出水嘴3连通,且连通管4的进水端伸入内胆11的底部;位于内胆11的外侧,所述连通管4上安装有抽水泵5,所述抽水泵5用于抽取内胆11内的液体,并通过出水嘴3排出。
3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抽水泵5安装于把手14的中空腔140内,并且,所述内胆11的外侧设置有加热件8,用于对内胆11进行加热。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口110为贯穿内胆11侧壁设置的贯穿孔。其中,所述盖体9与把手14之间设置有铰接部15,所述盖体9通过铰接部15相对盛液容器1可翻转开盖,并且,所述连通管4包括设置于盖体9内并与出水嘴3连通的第一连通管41和设置于内胆11内的第二连通管42,且第一连通管41贯穿铰接部15伸入把手14内,并与把手14内抽水泵5的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二连通管42穿过内胆11上的安装口110(贯穿孔)与抽水泵5的进水口连通。与此同时,所述内胆11底部具有向下凹陷的集水腔111,所述第二连通管42的进水端伸入集水腔111内。该集水腔111可以收集内胆11内的液体,并通过抽水泵5抽出,可以大幅降低内胆11内的剩余液体残留。
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13与盖体9一体成型,其中,位于安装座13一侧的盖体9上设置有触发件91,所述杯体外壳12内设置有与触发件91相配合的控制开关6,所述触发件91为设置于盖体9上向下凸出的顶杆,所述控制开关6为与主控电路(未画出)电连接的微动开关,当盖体9盖装于盛液容器1上时,顶杆触发微动开关动作,以使得微动开关对主控电路进行通电,可以实现用户操作按键(未画出),即可利用抽水泵5抽取内胆11内的开水,并通过出水嘴3排出。而当盖体9未盖到位时,顶杆不能推动微动开关动作,主控电路处于断电状态,即使用户按下按键,抽水泵5也不会抽取内胆11内的开水,有效的防止盖体9未盖装到位时,用户发生烫伤的危险。
41.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由于盖体上设置有向盛液容器外侧凸出的安装座,且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出水嘴,内胆内设置有连通管,出水嘴通过连通管与内胆连通,利用抽水泵可以抽取内胆内的液体并通过排水嘴抽出。相比于现有的开水煲来说,水烧开之后,用户无需提起盛液容器倒水,特别对于老年人和小孩来说,大大的降低了被开水烫伤的风险。并且,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成本较低,相比于现有的开水煲来说,用户无需支出更多,可以享受到更便捷的饮水加热器具。另外,本实施例的液体加热器中还安装有控制开关,可以有效的防止盖体未盖装到位时,主控电路处于断电状态,即使用户操作按键,也不会通过出水嘴出水,大大提升了用户使用的安全性。
42.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触发件不限于是本实施例的顶杆,也可以是磁铁,并且,控制开关也不限于是本实施例中的微动开关,也可以是与磁铁相配合的磁性开关等。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通管安装于内胆的方式不限于本实施例公开的方案,比如,内胆上的安装口可以是内胆顶部向下凹陷的安装缺口,第二连通管定位于安装缺口内,且第二连通管的出水端由安装缺口伸出,并与抽水泵连通。还比如,位于内胆内的第二连通管是焊接或者粘贴的方式紧贴于内胆的内侧壁设置,或者,当第二连通管为金属管时,第二连通
管也可以与金属的内胆侧壁一体成型。
43.并且,对于本实施例来说,由于第二连通管的进水端是伸入内胆底部的,因此,第二连通管的进水端与内胆的底壁之间具有进水间隙h,该进水间隙h一般设置于0.5mm~5mm。既可防止进水端被堵塞,又可以大幅减少抽取后内胆的残留液体。当然,即使有残留开水,用户也可以自行倒出。
44.本实施例中,盖体包括上盖和下盖,且安装座包括上安装座与下安装座,其中,上安装座与上盖一体成型,且上盖与下安装座一体成型。对于安装座与盖体一体成型的结构不限于本实施例中公开的方案。当然,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安装座也可以与盖体为分体结构,安装座直接固定于盖体的外侧。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抽水泵也不限于是安装于把手内,抽水泵也可以安装于杯体外壳与内胆之间所形成的夹层内,或者,抽水泵安装于盖体内,甚至安装座内。在本实施例中,底座上设置有电源线,用于与市电连接。当然,对于本实施例中的液体加热器来说,也可以无底座,而是直接将电源线连接在杯体外壳或者把手上,并与内胆上的加热件电连接。
45.实施例二:
46.如图5、图6、图7、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把手14顶部具有向上凸出的凸出部16,并且,盖体9相对盛液容器1可拆卸,其中,凸出部16的侧壁上安装有与第二连通管42连通的水路耦合部件7,且抽水泵5固定于盖体9内,当盖体9盖装于盛液容器1时,盖体9横向将第一连通管41直接套装于水路耦合件7的外侧,与水路耦合件7水路耦合。
47.同时,本实施例中,位于安装座13一侧的盖体9内设置的触发件为磁铁92,且与盛液容器1相对的一侧设置的电控部件为检测元件81,所述检测元件81用于检测盖体9是否安装到位。本实施例中的检测元件81与液体加热器的控制装置(图中未画出)电连接,该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抽水泵通电及断电。当检测元件81检测到盖体9时,控制装置可以控制抽水泵通电,用户操作按键可以正常取水。反之,则控制装置控制抽水泵断电,以防止意外发生。
48.对于本实施例来说,具有实施例一相同的有益效果。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水路耦合部件也可以安装于盖体上,盖体扣装于盛液容器时,将水路耦合部件插入盛液容器中的第二连通管中。当然,对于本实施例来说,水路耦合部件还可以包括安装于盖体上并与第一连通管连通的第一水路耦合件和安装于盛液容器上并与第二连通管连通的第二水路耦合件,并且,第一水路耦合件与第二水路耦合件可以水路相耦合。
49.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元件可以为霍尔元件,也可以为干簧管。
50.实施例三:
51.如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二连通管42为金属管,并且与金属的内胆11铸造于一体,且第二连通管42的的进水端位于集水腔111内,其中,盖体9直接扣装于盛液容器上,相对盛液容器可拆,并且,水路耦合部件7固定于盖体9上,并与第一连通管41连接。盖体9扣装于盛液容器上时,水路耦合器7直接插装于第二连通管42上,使得第一连通管41与第二连通管42水路耦合。
52.本实施例具有上述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的结构变化及参数的选取,均可以适用于其它的实施例中。
53.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于附图和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