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作用的防火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49840发布日期:2021-12-08 11:39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作用的防火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火门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隔热作用的防火门。


背景技术:

2.由消防部经济部指定认可实验室,根据2009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版防火门国家标准,防火门耐火试验法测试合格,并取得经济部标准检验局核发验证登录证书及授权标识者,称之为防火门。
3.但是现有的装置的隔热效果不够明显,且强度不够,且装置不能够进行提示,不便于快速便捷的找到装置进行逃生,实用性不够。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作用的防火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隔热作用的防火门,包括防火门主体,所述防火门主体的两侧固定有把手,所述防火门主体顶端的两侧固定有提醒机构,所述防火门主体包括外面板层、第一隔热层、第二隔热层、凹槽、中空圆柱和防火填充物,所述外面板层的内侧固定有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远离所述外面板层的一侧固定有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二隔热层远离所述第一隔热层的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均布固定有中空圆柱,所述中空圆柱的内部放置有防火填充物,所述提醒机构包括保护盒、蓄电池、烟雾传感器、控制器、灯板和防雾灯,所述保护盒内部的一端固定有烟雾传感器,所述保护盒内部远离所述烟雾传感器的一端固定有控制器,所述保护盒的内部固定有蓄电池,且所述蓄电池位于所述保护盒内部的中心轴部位,所述保护盒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灯板,所述灯板远离所述蓄电池的一端均布固定有防雾灯,所述防雾灯通过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烟雾传感器通过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所述烟雾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器均与所述蓄电池通过电性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盒的结构与所述防火门主体的结构相同。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热层为超细玻璃棉板,所述第二隔热层为真空隔热板。
10.进一步的,所述防火门主体的内部固定有观察窗,且所述观察窗为防火玻璃窗。
11.进一步的,所述中空圆柱为丝状金属制成的网状结构。
12.进一步的,所述防火填充物为石棉柱。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外面板层能够为装置提供基础的保护,第一隔热层能够起到初步的隔热效果,第二隔热层使得防火门主体再次强化隔热性能,使得防火门主体的隔热性能更佳,使得装置具有优异的隔热效果,凹槽的内部均布固定有中空圆柱,使得装置在隔热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强度,使得装置整体的强度得到有效的提升,中空圆柱内部放置的防火填充物使
得防火门主体具有一定的防火功能,烟雾传感器能够对其周围的气体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火灾浓雾时,将信号传输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防雾灯发出光线,使得装置能够进行提示,便于能够快速便捷的找到装置进行逃生。
15.(2)、保护盒的结构与防火门主体的结构相同,使得保护盒能够对其内部的结构起到防护的效果,第一隔热层为超细玻璃棉板,其导热系数小,同时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第二隔热层为真空隔热板,使得装置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防火门主体的内部固定有观察窗,且观察窗为防火玻璃窗,使得能够便于对门后的环境进行观察判断,中空圆柱为丝状金属制成的网状结构,使得装置在隔热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强度,使得装置整体的强度得到有效的提升,防火填充物为石棉柱,便于加强装置整体的防火性能。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隔热作用的防火门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隔热作用的防火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隔热作用的防火门保护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隔热作用的防火门防火门主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
22.1、防火门主体;2、把手;3、提醒机构;4、保护盒;5、蓄电池;6、烟雾传感器;7、控制器;8、灯板;9、防雾灯;10、外面板层;11、第一隔热层;12、第二隔热层;13、凹槽;14、中空圆柱;15、防火填充物。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24.实施例一:
25.请参阅图1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隔热作用的防火门,包括防火门主体1,所述防火门主体1的两侧固定有把手2,所述防火门主体1顶端的两侧固定有提醒机构3,所述防火门主体1包括外面板层10、第一隔热层11、第二隔热层12、凹槽 13、中空圆柱14和防火填充物15,所述外面板层10的内侧固定有第一隔热层11,所述第一隔热层11远离所述外面板层10的一侧固定有第二隔热层12,所述第二隔热层 12远离所述第一隔热层1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3,所述凹槽13的内部均布固定有中空圆柱14,所述中空圆柱14的内部放置有防火填充物15,所述提醒机构3包括保护盒 4、蓄电池5、烟雾传感器6、控制器7、灯板8和防雾灯9,所述保护盒4内部的一端固定有烟雾传感器6,所述保护盒4内部远离所述烟雾传感器6的一端固定有控制器7,所述保护盒4的内部固定有蓄电池5,且所述蓄电池5位于所述保护盒4内部的中心轴部位,所述保护盒4内部的底端固定有灯板8,所述灯板8远离所述蓄
电池5的一端均布固定有防雾灯9,所述防雾灯9通过所述控制器7与所述烟雾传感器6通过所述蓄电池5电性连接,所述烟雾传感器6与所述控制器7均与所述蓄电池5通过电性连接。
26.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外面板层10能够为装置提供基础的保护,外面板层 10的内侧固定有第一隔热层11,第一隔热层11能够起到初步的隔热效果,第一隔热层11远离外面板层10一侧固定的第二隔热层12使得防火门主体1再次强化隔热性能,使得防火门主体1的隔热性能更佳,使得装置具有优异的隔热效果,第二隔热层12 远离第一隔热层1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的内部均布固定有中空圆柱14,使得装置在隔热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强度,使得装置整体的强度得到有效的提升,中空圆柱14内部放置的防火填充物15使得防火门主体1具有一定的防火功能,防火门主体1顶端的两侧固定有提醒机构3,提醒机构3包括保护盒4、蓄电池5、烟雾传感器 6、控制器7、灯板8和防雾灯9,保护盒4内部一端固定的烟雾传感器6能够对其周围的气体进行检测,当检测到火灾浓雾时,将信号传输至保护盒4内部远离烟雾传感器6一端固定的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灯板8远离蓄电池5一端均布固定的防雾灯9 发出光线,使得装置能够进行提示,便于能够快速便捷的找到装置进行逃生。
27.实施例二:
28.请参阅图1

4,所述保护盒4的结构与所述防火门主体1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隔热层11为超细玻璃棉板,所述第二隔热层12为真空隔热板,所述防火门主体1的内部固定有观察窗,且所述观察窗为防火玻璃窗,所述中空圆柱14为丝状金属制成的网状结构,所述防火填充物15为石棉柱。
29.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保护盒4的结构与防火门主体1的结构相同,使得保护盒4能够对其内部的结构起到防护的效果,第一隔热层11为超细玻璃棉板,其导热系数小,同时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第二隔热层12为真空隔热板,使得装置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防火门主体1的内部固定有观察窗,且观察窗为防火玻璃窗,使得能够便于对门后的环境进行观察判断,中空圆柱14为丝状金属制成的网状结构,使得装置在隔热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强度,使得装置整体的强度得到有效的提升,防火填充物15为石棉柱,便于加强装置整体的防火性能。
30.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31.在实际应用时,防火门主体1包括外面板层10、第一隔热层11、第二隔热层12、凹槽13、中空圆柱14和防火填充物15,外面板层10能够为装置提供基础的保护,外面板层10的内侧固定有第一隔热层11,第一隔热层11能够起到初步的隔热效果,第一隔热层11远离外面板层10一侧固定的第二隔热层12使得防火门主体1再次强化隔热性能,使得防火门主体1的隔热性能更佳,使得装置具有优异的隔热效果,第二隔热层12远离第一隔热层11的一侧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的内部均布固定有中空圆柱14,使得装置在隔热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强度,使得装置整体的强度得到有效的提升,中空圆柱14内部放置的防火填充物15使得防火门主体1具有一定的防火功能,防火门主体1顶端的两侧固定有提醒机构3,保护盒4内部一端固定的烟雾传感器6 能够对其周围的气体进行检测,其型号为mq

2,当检测到火灾浓雾时,将信号传输至保护盒4内部远离烟雾传感器6一端固定的控制器7,其型号为hh

n蓄电池5s,控制器7控制灯板8远离蓄电池5一端均布固定的防雾灯9发出光线,使得装置能够进
行提示,便于能够快速便捷的找到装置进行逃生,保护盒4的结构与防火门主体1的结构相同,使得保护盒4能够对其内部的结构起到防护的效果,第一隔热层11为超细玻璃棉板,其导热系数小,同时具有一定的阻燃性能,第二隔热层12为真空隔热板,使得装置具有优异的隔热性能,防火门主体1的内部固定有观察窗,且观察窗为防火玻璃窗,使得能够便于对门后的环境进行观察判断,中空圆柱14为丝状金属制成的网状结构,使得装置在隔热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强度,使得装置整体的强度得到有效的提升,防火填充物15为石棉柱,便于加强装置整体的防火性能。
3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