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3969发布日期:2021-11-06 04:49阅读:81来源:国知局
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多功能烹饪器具因同时具有空气炸锅功能和蒸煮功能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空气炸锅功能模式和蒸煮功能模式下所需的排气量有较大的差别。具体而言,在空气炸锅功能模式下,排气量较大,烹饪器具需要匹配大排气孔。然而蒸煮功能模式下如果继续使用大排气孔会导致排出过多的蒸汽,延长烹饪时间,影响蒸煮效果以及用户体验。因此相关技术中会设置调节件对大排气孔进行调节使其变小。
3.多功能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用户忘记安装或者取下调节件的情况。此时会影响烹饪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容易忘记安装或者取下调节件而导致烹饪功能不匹配进而影响烹饪效果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盖体组件,包括:盖体本体,盖体本体上设置有排气孔;调节件,可选择地安装于排气孔内;感应件,设置在盖体本体上,调节件与感应件配合以使感应件切换状态。
6.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盖体组件包括盖体本体、调节件和感应件,调节件可选择地安装于盖体本体的排气孔内。调节件与感应件配合以使感应件切换状态。这样,调节件设置在排气孔内时(对应于蒸煮功能)以及调节件不设置在排气孔内时(对应于空气炸锅功能),感应件处于不同的状态。感应件可以将不同状态传递至烹饪器具的其他部件(比如控制器),进而能够对用户进行提醒,以便用户选择合适的烹饪功能。当需要使用烹饪器具的蒸煮功能时,确保用户已经将调节件安装至排气孔处堵住至少部分排气孔以减小排气量;当需要使用烹饪器具的空气炸锅功能时,确保用户已经将调节件取下以避让排气孔以增大排气量。感应件的设置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用户容易忘记安装或者取下调节件而导致烹饪功能不匹配进而影响烹饪效果的问题。
7.进一步地,调节件上设置有过流孔。在蒸煮模式下,锅内的蒸汽可以通过过流孔排出。上述过流孔的设置满足了蒸煮模式下的排气需求,同时相较于空气炸锅功能模式减小了排气量,提高了烹饪效果。过流孔容易加工,成本较低。
8.进一步地,过流孔包括中心孔和/或外围孔。可以根据实际的排气情况来设置过流孔的具体形式。中心孔和外围孔的设置方式简单,容易加工。
9.进一步地,调节件为柔性件,调节件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卡槽与排气孔的孔壁配合。上述调节件具有可变形性,用户使用过程中可以容易地将调节件安装至排气孔处或者
将调节件取下,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卡槽和排气孔配合,连接可靠且用户安装或者取下调节件的时候操作简单。
10.进一步地,排气孔的直径小于等于卡槽的直径,和/或,排气孔的高度大于等于卡槽的宽度。上述尺寸的设置使得调节件和排气孔过盈配合,调节件可以牢固地安装在排气孔中。调节件不会由于锅内蒸汽的作用上下浮动或者水平窜动。
11.进一步地,感应件包括开关触点,调节件安装至排气孔内时,驱动开关触点由断开位置移动至导通位置。通过开关触点所处的状态,即可判断出是否安装了调节件,对应地可以对用户进行提示,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12.进一步地,感应件设置在盖体本体的上方,感应件为微动开关,开关触点位于排气孔处。感应件设置在盖体本体的上方,即远离蒸汽,使得感应件能够在常温环境中工作,只有局部可能会接触到排出的温度较高的蒸汽。同时,开关触点设置在排气孔处,使得调节件在安装至排气孔内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驱动开关触点在断开位置和导通位置之间切换,简化了结构。
13.进一步地,盖体本体包括把手,感应件设置在把手内;和/或,盖体本体包括可视窗,排气孔设置在可视窗上。烹饪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可视窗观察锅内食物的烹饪情况。同时,排气孔设置在可视窗上,便于加工。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盖体组件,盖体组件为上述盖体组件。上述盖体组件能够有效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容易安装或者取下调节件而导致烹饪功能不匹配进而影响烹饪效果的问题。同时上述排气孔、调节件和感应件的设置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因而具有上述盖体组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
15.进一步地,烹饪器具还包括煲体及设置于煲体上的锅体,盖体组件盖设在煲体和锅体上,煲体内设置有风道及设置在风道的出风口处的发热件,煲体上还设置有加热锅体的加热件;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与感应件电连接。空气流经风道,由发热件加热后吹向锅内加热锅内食物实现空气炸锅功能。加热件能够对锅体进行加热,进而实现蒸煮功能。同时,控制器与感应件电连接,感应件可以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器,当调节件的安装状态与用户所选的烹饪模式不符时,可以提示用户安装或者取下调节件,以达到良好的烹饪效果。
附图说明
16.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7.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盖体组件的实施例未安装调节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示出了图1的盖体组件安装调节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示出了图2的调节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示出了图3的调节件的俯视示意图;
21.图5示出了图3的调节件的剖视示意图;
22.图6示出了图2的调节件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7示出了图6的调节件的俯视示意图;
24.图8示出了图6的调节件的剖视示意图;
25.图9示出了图2的盖体组件的可视窗的剖视示意图;
26.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1示出了图10的烹饪器具的剖视示意图;
28.图12示出了图10的烹饪器具安装调节件的剖视示意图;以及
29.图13示出了图10的烹饪器具的俯视示意图。
30.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31.10、盖体本体;11、排气孔;12、把手;13、可视窗;14、上盖;15、内衬;16、导风罩;20、调节件;21、过流孔;211、中心孔;212、外围孔;22、卡槽;30、感应件;31、开关触点;40、煲体;41、风道;42、发热件;43、风机组件;44、测温组件;45、底座;46、下盖;47、进风孔;50、锅体;60、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34.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35.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盖体组件包括:盖体本体10、调节件20和感应件30。盖体本体10上设置有排气孔11;调节件20可选择地安装于排气孔11内;感应件30设置在盖体本体10上,调节件20与感应件30配合以使感应件30切换状态。
36.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盖体组件包括盖体本体10、调节件20和感应件30,调节件20可选择地安装于盖体本体10的排气孔11内。调节件20与感应件30配合以使感应件30切换状态。这样,调节件20设置在排气孔11内时(对应于蒸煮功能)以及调节件20不设置在排气孔11内时(对应于空气炸锅功能),感应件30处于不同的状态。感应件30可以将不同状态传递至烹饪器具的其他部件(比如控制器),进而能够对用户进行提醒,以便用户选择合适的烹饪功能。当需要使用烹饪器具的蒸煮功能时,确保用户已经将调节件20安装至排气孔
11处堵住至少部分排气孔11以减小排气量;当需要使用烹饪器具的空气炸锅功能时,确保用户已经将调节件20取下以避让排气孔11以增大排气量。感应件30的设置有效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用户容易忘记安装或者取下调节件20而导致烹饪功能不匹配进而影响烹饪效果的问题。
37.上述感应件30能够在与调节件20配合(接触配合,或者是磁吸配合)时切换状态。比如在未安装调节件20时,感应件30可以处于断开状态,在安装调节件20之后,感应件30可以由断开状态切换至导通状态。这样使得感应件30能够在未安装调节件20时发出第一感应信号(或者不发出信号),感应件30能够在安装调节件20之后发出第二感应信号。与感应件30连接的部件(比如控制器)可以根据信号发出提示信息给用户,对用户进行提醒。当然,感应件也可以在未安装调节件20时处于导通状态,安装调节件20时处于断开状态。
38.如图3至图8所示,调节件20上设置有过流孔21。在蒸煮模式下,锅内的蒸汽可以通过过流孔21排出。上述过流孔21的设置满足了蒸煮模式下的排气需求,同时相较于空气炸锅功能模式减小了排气量,提高了烹饪效果。且过流孔21容易加工,成本较低。
39.图3至图5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的调节件20。过流孔21包括中心孔211,中心孔211的轴线与调节件20的轴线重合,使得调节件20结构均匀,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由于调节件20结构不均匀部分薄弱处受热变形、损坏而导致调节件20使用寿命较短的情况的发生。
40.图6至图8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二的调节件20。过流孔21包括中心孔211和外围孔212,其中,中心孔211的轴线与调节件20的轴线重合;外围孔212为多个且大小相等,多个外围孔212的圆心围成以调节件20的中心为圆心的圆,且各个外围孔212在该圆周向上的间距相等。上述中心孔211和外围孔212的设置使得调节件20结构均匀,避免了使用过程中由于调节件20结构不均匀部分薄弱处受热变形、损坏而导致调节件20使用寿命较短的情况的发生。
41.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调节件也可以只包括外围孔,外围孔为多个且大小相等,多个外围孔均匀设置。
42.如图3至图8所示,调节件20为柔性件,调节件20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22,卡槽22与排气孔11的孔壁配合。调节件20为柔性件,具体为一体成型的硅胶件,便于加工。上述调节件20具有可变形性,用户使用过程中可以容易地将调节件20安装至排气孔11处或者将调节件20取下,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调节件20的侧壁上设置有卡槽22,卡槽22和排气孔11配合。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只需使得排气孔11的孔壁卡设在卡槽22中,即可实现调节件20的安装,操作简单且连接可靠。
43.如图2、图5、图8和图9所示,盖体本体10包括可视窗13,排气孔11设置在可视窗13上。排气孔11的直径d1小于等于卡槽22的直径d2,卡槽22的槽底与排气孔11的孔壁贴紧配合。排气孔11的高度h1大于等于卡槽22的宽度h2,卡槽22的上槽壁贴紧可视窗13的上表面,卡槽22的下槽壁贴紧可视窗13的下表面。从图5和图8中可以看出,过流孔21的直径d3小于卡槽22的直径d2。上述尺寸的设置使得调节件20和排气孔11过盈配合,调节件20可以牢固地安装在排气孔11中。调节件20不会由于锅内蒸汽的作用上下浮动或者水平窜动,提升了用户体验。
44.如图1和图2所示,感应件30包括开关触点31,调节件20安装至排气孔11内时,驱动开关触点31由断开位置移动至导通位置。如图1所示,未安装调节件20时,开关触点31处于
断开位置;如图2所示,调节件20安装于排气孔11之后,调节件20的上表面抵住开关触点31使得开关触点切换至导通位置。通过开关触点31所处的状态,即可判断出是否安装了调节件20,对应地可以对用户进行提示,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45.如图1和图2所示,盖体本体10还包括把手12,感应件30设置在把手12内;把手12的设置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同时在把手12上设置部安装部,为感应件30提供了安装空间,感应件30部分露出把手12,无需再为感应件30额外设置安装结构,简化了盖体组件的结构。
46.在本技术其他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感应件也可以设置在盖体本体10的下方,即设置在锅内,对应地,需要设置隔热结构以保证感应件可以正常工作。
47.如图1、图2和图9所示,盖体本体10包括上盖14、可视窗13、内衬15和导风罩16。其中,把手12和可视窗13设置于上盖14,内衬15位于上盖14的下方,导风罩16设置于内衬15。导风罩16可以对吹向锅内的热风进行导向,使得热风可以均匀地吹向锅内的食物,进而加热食物。排气孔11设置在可视窗13上。在本实施例中,可视窗13为玻璃窗。烹饪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可视窗13观察锅内食物的烹饪情况。排气孔11设置在可视窗13上,便于加工。同时,排气孔11的设置避开了导风罩16,避免了大量的热风直接从排气孔11排出锅外。
48.如图1和图2所示,感应件30设置在盖体本体10的上方,感应件30为微动开关,开关触点31位于排气孔11处。在本实施例中,感应件30为微动开关,设置在盖体本体10的上方,具体设置在把手12上。安装调节件20之后,开关触点31移动至导通位置,使得感应件(即微动开关)内部的电路导通,用于识别调节件20已经安装到位。微动开关是常见的电子元器件,有多种型号可供选择,考虑到排出的蒸汽具有较高的温度,可以选择耐高温型的微动开关。同时,感应件30设置在盖体本体10的上方,即远离蒸汽,使得感应件30能够在常温环境中工作,只有局部可能会接触到排出的温度较高的蒸汽。开关触点31设置在排气孔11处,使得调节件20在安装至排气孔11内的过程中可以直接驱动开关触点31在断开位置和导通位置之间切换,简化了结构。
49.当然,在图中未示出的实施方案中,感应件也可以为干簧管,对应地可以在调节件内设置磁铁。
50.如图10至图13所示,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上述盖体组件。上述盖体组件能够有效解决相关技术中用户容易安装或者取下调节件而导致烹饪功能不匹配进而影响烹饪效果的问题。同时上述排气孔11、调节件20和感应件30的设置结构简单,功能可靠。因而具有上述盖体组件的烹饪器具也具有上述优点。
51.如图10至图13所示,烹饪器具还包括煲体40及设置于煲体40上的锅体50,盖体组件盖设在煲体40和锅体50上。煲体40包括l形的底座45和下盖46,底座45朝向锅体50的侧壁上设置有进风孔47。同时,煲体40内设置有风道41及设置在风道41的出风口处的发热件42和设置在风道41内风机组件43,煲体40上还设置有加热锅体50的加热件。空气在风机组件43的作用下,从进风孔47进入风道41,经发热件42加热后吹向锅内加热锅内食物实现空气炸锅功能。加热件能够对锅体50进行加热,进而实现蒸煮功能。发热件42处还设置有测温组件44,能够实时监测锅内的温度。
52.烹饪器具还包括控制器60,控制器60与感应件30电连接。感应件30与调节件20感应连接,感应盖体组件上是否安装了调节件20,进而将感应信号传输至控制器60。当调节件20的安装状态与用户所选的烹饪模式不符时(未安装调节件20时用户选择了蒸煮模式或者
在安装了调节件20的情况下用户选择空气炸锅功能模式),控制器60通过声音、灯光等形式提示用户安装或者取下调节件20。或者,当调节件20的安装状态与用户欲选择的烹饪模式不符时,用户无法选中该烹饪模式,进而提醒用户安装或者取下调节件20。
53.在本实施例中,该烹饪器具包括空气炸锅或电饭煲或电压力锅或具有烘烤、做饭、做菜功能的多功能加热锅。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55.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
……
之上”、“在
……
上方”、“在
……
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
……
上方”可以包括“在
……
上方”和“在
……
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56.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5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