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及清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04945发布日期:2021-11-22 16:4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及清洁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及清洁机。


背景技术:

2.目前的具有扫地功能的扫地地面清洁机包括吸尘器和扫地机器人,其主要采用刷扫方式,利用风机将地面杂物吸进入至其内部的收纳盒,从而完成地面清理的功能。
3.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一种干湿两用手持式吸尘器》,其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672244.7(申请公布号为cn110393473a),公开了一种干湿两用手持式吸尘器,包括手柄组件、主体组件、尘杯组件和刷头组件,主体组件包括主体支架、主体前盖、主体后盖和电机组件,尘杯组件内设有浮子组件,主体支架的上段设有电机腔,主体支架的中段设有尘杯腔,主体支架的下段设有刷头腔,主体前盖安装在主体支架上且位于电机腔的位置处,主体后盖安装在主体支架上且覆盖电机腔、尘杯腔和刷头腔,电机组件置于主体支架的电机腔中,手柄组件安装在主体前盖上,尘杯组件安装在主体支架的尘杯腔中,浮子组件安装在尘杯组件内且与电机组件上下相对应,刷头组件与主体支架的刷头腔连接。
4.上述专利中的吸尘器实现了对地面的清理,但是上述的吸尘器采用单一的吸尘口,主要适用于一般的固体类灰尘,对于水溶性、油性或者其他类型的污渍很难清理。
5.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清洁机的刷头模块作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同时使用液体清洁和臭氧杀菌的刷头模块。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当液体储存不足能够自动停止臭氧喷射的刷头模块。
8.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主动发生臭氧且通过臭氧通道输送喷射至待清洁表面的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
9.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利用风道负压自动实现臭氧阀门开闭的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
10.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五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刷头模块的清洁机。
11.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包括:
12.外壳,其内部具有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具有开口朝下的吸尘口及与所述吸尘口流体连通的出风口,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吸尘口的下游;
13.刷头,用来对待清洁物体进行清扫,设置在所述导风通道的吸尘口处;
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15.导液通道,设于所述外壳内,该导液通道具有朝向待清洁物体的出液口;
16.臭氧通道,设于所述外壳内,具有用来向吸尘口输送臭氧的臭氧喷口。
17.优选地,所述臭氧喷口、出液口均与所述吸尘口相连通,这样臭氧喷口、出液口与吸尘口连通的设计,在臭氧喷口向待清洁表面喷射臭氧、出液口向待清洁表面喷射清洁液体之后,臭氧和清洁液能随吸尘口产生的负压,一起被吸走,无需额外的动力,实现臭氧的释放和回收,并在这期间实现了除尘杀菌的目的,十分方便。
18.优选地,所述外壳在内具有隔板而将所述外壳内部空间分割形成上下分布的两个腔室,邻近下部的腔室形成所述的导风通道,而临近上部的腔室形成安装腔,所述导液通道和臭氧通道均位于该安装腔内,这样壳体前部上下腔室的布局,可以最大程度的利用空间,使得壳体内部布局合理。
19.为了实现对导液通道液体供应,优选地,所述安装腔内还设有储液箱,所述导液通道的进液端与该储液箱相连通,所述臭氧通道至少局部位于布置在所述储液箱的下方。
20.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刷头模块还包括有阀门,所述阀门的输入端位于所述储液箱内,且该阀门能随储液箱液位的升降而对应处于开启状态或者关闭状态,进而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的臭氧通道,这样阀门的设计,将臭氧通道的通断与阀门的开闭结合,还将阀门的开闭与储液箱内的液位绑定,使得液位很低时,臭氧输出自动停断,防止臭氧排放到空气中而对使用者造成损伤。
21.为了进一步确保阀门能随储液箱内液位变化而对应切换自身的开闭状态,优选的,所述阀门包括:
22.阀杆,穿设在所述臭氧通道上且延伸方向与臭氧输送方向相交叉,该阀杆被布置成能相对于所述臭氧通道上下移动;
23.浮球,连接在所述阀杆上且位于所述储液箱内,该浮球能随储液箱内液面的升降而相对储液箱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所述阀杆上下移动而对应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的臭氧通道。
24.为了确保臭氧喷射时动力充足,进而起到冲刷待清洁表面的目的,优选地,所述臭氧喷口的中心线与待清洁表面相交叉,所述臭氧喷口至少包括有第一喷口和第二喷口,且所述第一喷口和第二喷口沿臭氧喷出方向依次布置。
25.第一喷口和第二喷口可以是相互独立的,优选地,所述第一喷口和第二喷口相连通,这样两个喷口连通的设计,在其中一个喷口喷射时,可以为另一个喷口提供动力,两个喷口相辅相成,使得臭氧流体喷射更加强力,具有良好的杀菌除尘效果。
26.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上述的臭氧喷口可以是外接的臭氧发生装置,但是优选地,该清洁机还包括有臭氧发生装置,所述臭氧发生装置的出口端与所述臭氧通道的进口端相连通。
27.为了确保臭氧发生后能输送至臭氧喷口处,优选地,所述臭氧发生装置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臭氧通道包括用来连通臭氧发生装置出口端的上游段以及用来连通所述臭氧喷口的下游段,其中,上述臭氧通道的下游段中,邻近臭氧喷口的位置竖向延伸。这样臭氧通道的设计,可以在部分阶段依靠重力完成,进而使得臭氧导通的更加顺畅。
28.为了实现臭氧通道的开闭,优选地,还包括有用来开闭臭氧通道的开关阀,所述开关阀包括阀体和阀芯,所述阀体内部中空形成阀腔,所述阀芯的延伸方向与臭氧输送方向相交且该阀芯上开设有用来连通上游段和下游段的连接通道,该阀芯能沿自身延伸方向相
对所述阀体的阀腔上移,以使所述连接通道位于阀腔内,进而使上游段、连接通道和下游段相通接而形成贯通的臭氧通道。
29.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四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阀芯的底部位于所述导风通道内,且能在导风通道的负压作用下相对所述阀腔向下移动。
30.为了确保阀芯在没有负压使能始终处于关闭臭氧通道的状态,优选地,还包括有弹性件,该弹性件作用在所述阀芯上,以使所述阀芯始终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且在所述阀芯处于向下移动的状态下,该弹性件处于蓄能状态。
31.为了确保刷头的扫刷效果,刷头相对吸尘口可以转动,还包括有用来驱动所述刷头转动的驱动机构。
32.上述的刷头可以是联动的,但是优选为一个电机驱动一个刷头,即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每个所述的刷头对应有一个所述的电机。
33.为了确保电机的动力输送到刷头上,优选地,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竖向延伸,所述刷头包括有:
34.刷板,基本水平布置,且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及
35.刷柱,设置在所述刷板的底面上,且向下延伸。
36.优选地,所述导风通道的顶壁向下凹陷形成有容置所述电机的凹腔,所述凹腔上开设有供电机的输出轴向下穿进所述导风通道内的穿孔。
37.为了进一步确保刷头的旋转能起到更好的清洁效果,所述刷板包括有中轴部及设置在所述中轴部的外周壁且向外延伸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有多个,且沿所述中轴部的周向间隔布置,所述延伸板和中轴部的底面上均设置有所述的刷柱。
38.为了确保吸尘口处的灰尘杂质被吸入至下游集尘部分,所述导风通道包括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竖向设置,所述刷头位于所述第一通道的中央,所述第二通道设置在所述第一通道的侧壁邻近上部的位置上,且沿着所述第一通道的切向延伸,所述第二通道的末端端口即为所述的出风口。
39.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五个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使用上述刷头模块的清洁机,包括有风机和用来分离水及灰尘混合物的分离模块,沿着气流流动路径,所述分离模块位于所述刷头模块和风机之间,所述分离模块的进入口与所述刷头模块的出风口流体连通,所述分离模块的排出口与所述风机的进口流体连通。
40.优选地,所述清洁机为吸尘器或扫地机器人。
4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清洁机在外壳内设有臭氧通道和导液通道,通过臭氧通道将臭氧向待清洁表面喷洒,通过导液通道将清洁液同时向待清洁表面喷射,这样在吸尘过程中,整个清洁机除了负压吸尘的效果,还能兼具清洗和杀菌作用,利用臭氧的杀菌功能,将附着在待清洁表面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清除,同时还能强力的除去污渍,从而确保当清洁机清洁之后,待清洁表面不仅干净还很卫生,细菌含量大大降低,非常适用于一些对卫生条件要求较高环境,无需专门的消毒,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4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3.图2为图1的剖视图;
44.图3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刷头模块的示意图;
45.图4为图3另一角度的剖视示意图;
46.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4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刷头模块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48.图7为图6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49.图8为图7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50.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刷头模块省略部分结构后的示意图;
51.图10为图2中刷头的示意图;
52.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刷头模块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53.图12为图11另一角度的剖视示意图;
54.图13为图1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5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56.如图1至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该用于清洁机的刷头模块01包括外壳1、刷头13、导液通道12和臭氧通道16。其中外壳1内部具有导风通道11,导风通道11具有开口朝下的吸尘口111及与吸尘口111流体连通的出风口113,沿着气流流动路径,上述的出风口113位于吸尘口111的下游,这样吸尘口111、导风通道11和出风口113就会形成完整的吸尘流道。在这其中,导风通道11上游段和下游段并不一定是相同流向,实际上,由于吸尘口111和出风口113在实际生产中的朝向很多时候是相反的,例如吸尘口111通常朝下设置,以方便吸取底面、桌面等表面的灰尘,而为了方便排风,出风口113则往往是朝上或者朝向侧向。因此,为了配合吸尘口111的设计,本实施例中的导风通道11在上游段基本竖向或者与竖向略呈角度布置;而为了配合出风口113的设计,导风通道11在下游段则基本水平或者与水平略成角度布置。
57.当然,为了实现吸尘功能,除了刷头模块01,还需要其它结构来配合实现:在清洁机中,还包括有风机4和用来分离水及灰尘混合物的分离模块3,沿着气流流动路径,分离模块3位于刷头模块01和风机4之间,该分离模块3的进入口与刷头模块01的出风口113流体连通,分离模块3的排出口与风机4的进口流体连通。本实施例中的清洁机为吸尘器或扫地机器人,当然也可以是类似的清洁设备,在此不做限定。
58.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刷头13用来对待清洁物体进行清扫,该刷头13设置在导风通道11的吸尘口111处。此处的刷头13可以是固定的刷子,也可以是滚刷等其他可动的刷头,本实施例则采用盘刷,该盘刷以转动的方式实现清洁,且盘刷的转动轴线竖向延伸,以确保与待清洁表面的最大接触面积,进而提升对清洁效果。
59.本实施例中的导液通道12和臭氧通道16均开设于外壳1上,其中导液通道12具有出液口121,臭氧通道16则具有臭氧喷口161,臭氧喷口161是用来向导风通道11和吸尘口111处提供臭氧,以实现清洁时的杀菌消毒功能。
60.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臭氧喷口161、出液口121均与吸尘口111相连通,这样臭氧喷口161、出液口121均与吸尘口111相连通的设计,当清洁机处于吸尘的状态时,由气流流动产生的负压不仅可以将臭氧从臭氧喷口161中吸出,还可以同时将清洁液体从出液口121
中吸出,无需额外的动力源即可实现臭氧和清洁液体向吸尘口111的输送,同时二者的输送还能随清洁机的停止而同步停止,进而确保了臭氧不会泄漏,在安全方便的前提下,实现了除尘杀菌的目的。此外,上述的导液通道12的出液口121朝向待清洁物体的布置,出液口121自身具有一定的喷射强度,进而使得从出液口121喷出流体在冲击待清洁表面时具有一定的力度,在起到清洁、杀菌效果的同时,还能起到清除顽固污渍的作用。
61.在本实施例中,气流流动所产生的负压虽然可以将臭氧从臭氧喷口161中吸出,但是由于气流是持续产生,一旦风机4的功率较大,臭氧喷口161处的臭氧在待清洁表面仅短暂停留甚至不停留,就有可能被吸走,进而造成清洁效果不理想。因此上述的臭氧喷口161的设计方式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臭氧喷射方式会大大影响杀菌消毒的效果。例如可以将臭氧喷口161设计成与出液口121一样的对准待清洁表面喷射,这样在提供臭氧的同时,还能凭借臭氧自身的冲击力来冲击待清洁表面,起到冲刷的作用,可以借此清除较为顽固的杂质,但是由于清洁机在清洁时,会进行前后左右等多维移动,如果直接喷射到待清洁表面,很难确保在移动的过程中臭氧不会逸散,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62.为了在清洁杀菌效果和防止泄露两个方面找到平衡,本实施例中的臭氧喷口161采用了朝向刷头13布置的方式。这样臭氧喷口161的方向设计,使得其输送出的臭氧喷洒在刷头13上,一方面避免了将臭氧直喷在地面上容易造成的臭氧泄露(由于刷头13是设于吸尘口111内,喷射的臭氧会被导风通道11传递至吸尘口111内的吸力直接吸走,整个过程都是在吸尘口111处实现,不会受到清洁机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在工作工程中,刷头13处于高速转动的状态,这样的臭氧喷射方式,能将臭氧喷口161处的臭氧打散,还能把附着在刷头13上的臭氧离心甩出,在臭氧不泄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确保使臭氧在吸尘口11乃至导风通道11内充斥,进而使待清洁表面的各个部分都能起到良好的杀菌效果。
6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外壳1内具有隔板而将外壳内部空间分割形成上下分布的两个腔室,邻近下部的腔室形成的导风通道11,而临近上部的腔室形成安装腔10,上述的导液通道12和臭氧通道16均位于该安装腔10内。而安装腔10内还设有储液箱15,导液通道12的进液端与该储液箱15相连通,臭氧通道16至少局部位于布置在储液箱15的下方。该刷头模块01还包括有用来截断臭氧通道16内流体的截流阀150,截流阀150包括阀体151、阀杆152和浮球153,其中阀体151内部中空形成流道15a,该流道15a与臭氧通道16相连通,且该流道15a的进口和出口沿臭氧的输送方向依次布置,阀杆152穿设在阀体151上,且延伸方向与臭氧输送方向相交叉,该阀杆152被布置成相对于阀体151上下移动,浮球153设于储液箱15内且与阀杆152相连接,该浮球153能随储液箱15内液面的升降而相对储液箱15上下移动,从而带动阀杆152上下移动而打开或者关闭的流道15a,这样的截流阀150设计,可以将臭氧的通断与储液箱15的液面高度联系起来,当储液箱15内液体不足液面降低时,能够自动切断臭氧通道16,避免臭氧外泄。
64.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臭氧喷口161的中心线与待清洁表面相交,臭氧喷口161至少包括有沿臭氧喷出方向依次布置的第一喷口1611和第二喷口1612,其中第一喷口1611和第二喷口1612相连通。这样两个喷口连通的设计,在其中一个喷口喷射时,可以为另一个喷口提供动力,将另一部分臭氧从该喷口带出,两个喷口相辅相成,使得臭氧流体喷射更加强力,具有良好的杀菌除尘效果。此外,由于下游的喷口处压力较大,一旦两个口径比例失调,大部分臭氧就会仅从一个出口喷出,而另外一个喷口则仅有少量臭氧,这样就很难起到相
互增益的作用,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二喷口1612的口径不大于第一喷口1611的口径。上述的臭氧通道16的臭氧可以是外接的臭氧源,但是在本实施例中,该刷头模块01还包括有臭氧发生装置17,臭氧发生装置17的出口端与臭氧通道16的进口端相连通。上述臭氧发生装置17被布置安装腔10内,且臭氧通道16包括用来连通臭氧发生装置17出口端的上游段以及用来连通臭氧喷口161的下游段,且在臭氧通道16的下游段中,至少在邻近臭氧喷口161的位置竖向延伸,本实施例中的臭氧发生装置17与现有的臭氧发生装置17产生臭氧的原理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65.本实施例中的刷头模块01还包括有用来开闭臭氧通道16的开关阀18,开关阀18包括阀体181和阀芯182,阀体181内部中空形成阀腔18a,阀芯182的延伸方向与臭氧输送方向相交且该阀芯182上开设有用来连通上游段和下游段的连接通道183,该阀芯182能沿自身延伸方向相对阀体181的阀腔18a下移,以使连接通道183位于阀腔18a内,进而使上游段、连接通道183和下游段相通接而形成贯通的臭氧通道16。上述的阀芯182的底部位于导风通道11内,且能在导风通道11的负压作用下相对阀腔18a向下移动。此外,还包括有弹性件19,该弹性件19作用在阀芯182上,以使阀芯182始终具有向上移动的趋势,且在阀芯182处于向下移动的状态下,该弹性件19处于蓄能状态。这样臭氧通道16的开闭设计,进一步使臭氧的输送与清洁机的工作状态绑定,即清洁机的风机4工作时,臭氧才会实现输送,反之则停止输送,进而在源头上截断了臭氧的供应,配合上文中提到的臭氧喷口161与刷头13的位置设计,形成“双重保险”,确保臭氧不会泄漏。
66.在本实施例中,该刷头模块还包括有用来驱动刷头13转动的驱动机构。上述的驱动机构为电机14,每个的刷头13对应有一个的电机14,本实施例中的电机14的输出轴竖向延伸,刷头13包括有刷板132和刷柱1351,其中刷板132基本水平布置,且与电机14的输出轴相连接,刷柱1351设置在刷板132的底面上且向下延伸。
67.上述的导风通道的顶壁向下凹陷形成有容置电机14的凹腔,凹腔上开设有供电机14的输出轴向下穿进导风通道11内的穿孔。在刷板132包括有中轴部1321及设置在中轴部1321的外周壁且向外延伸的延伸板1322,延伸板1322有多个,且沿中轴部1321的周向间隔布置,延伸板1322和中轴部1321的底面上均设置有的刷柱1351。
68.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导风通道11包括第一通道116和第二通道117,第一通道116竖向设置,刷头13位于第一通道116的中央,第二通道117设置在第一通道116的侧壁邻近上部的位置上,且沿着第一通道116的切向延伸,第二通道117的末端端口即为的出风口113。
69.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所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70.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
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