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边角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34344发布日期:2021-11-03 18:1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窗边角保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门窗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门窗边角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门窗一般利用货车等交通工具进行装载,当门窗被运送到目的地,需要工人对门窗进行卸载,并将门窗搬运至房屋内安装好。门窗在运输和搬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碰撞导致使门窗的边角被刮伤的情况。
3.公告号为cn201111493y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家具及门窗边角护条,它可粘贴于家具及门窗边缘或者边角部分,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pvc材料护条本体,所述pvc材料护条本体为“v”型结构,在其内侧一个或者两个侧面上分别设置有一层粘贴层,所述pvc材料护条本体内侧设置的粘贴层依次包括有压克力胶层、铜版纸层、压克力胶层以及离形纸层,所述粘贴层中的铜版纸层、离形纸层以及pvc材料护条本体内侧通过两层压克力胶层紧密粘合在一起,在使用时,可以揭开粘贴层最外侧的离形纸层,然后将“v”型护条本体粘贴在家具及门窗的边缘或者边角部分。
4.上述的相关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当pvc材料护条本体使用完毕后,需要从门窗上揭下来,但使用者在揭开pvc材料护条本体的过程中,pvc材料护条本体会存在撕扯不干净,残留在门窗上的情况,从而影响家具或门窗的外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pvc材料护条本体在揭开后残留在门窗上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一种门窗边角保护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门窗边角保护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门窗边角保护结构,包括设置在门窗边角的保护件,所述保护件包括保护块、驱动件和两个抵接板,所述保护块开设有供门窗边角放置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连通保护块的一端,两个抵接板均位于第一凹槽内,所述驱动件驱动两个抵接板分别抵接在门窗边角的两侧外侧壁上。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抵接板之间形成有供门窗边角放置的通道,将通道对准门窗边角套入门窗边角上,使门窗边角位于通道中,然后使用驱动件驱动两个抵接板分别夹紧在门窗边角的两侧侧壁上,从而将门窗边角与保护块固定在一起,保护块能够减小外物对门窗边角挤压碰撞的几率,对门窗边角起到保护作用;当不需要使用保护块时,使用驱动件将两个抵接板移动至远离门窗边角,然后将保护块从门窗边角上取下即可,能够方便的实现保护块的拆装,同时不会在门窗边角上留下痕迹,拆下来的保护块能够循环使用在别的相适配的门窗边角上,体现了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
9.优选的,所述保护块呈l型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所述抵接板呈l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门窗边角通常为直角,所以l型的保护块能够更好的
贴合门窗边角,从而更好的保护门窗边角。
11.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两个第一弹簧、拉伸件和锁定件,两个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凹槽两侧侧壁以及对应的抵接板上,所述拉伸件驱动两个抵接板朝向第一凹槽相近的一侧侧壁移动,所述锁定件将两个抵接板锁定在靠近相近第一凹槽侧壁的位置。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保护块套入门窗边角上时,首先使用拉伸件将两个抵接板朝向通道相近的一侧侧壁移动,然后使用锁定件将两个抵接板锁定在靠近相近通道侧壁的位置,再将保护块套入门窗边角,使抵接板分别位于门窗边角的两侧,再打开锁定件,失去锁定件的锁定后,两个抵接板在两个第一弹簧的作用下夹紧门窗边角的两侧侧壁。
13.优选的,所述拉伸件包括两个连接杆和两个铰接杆,所述保护块背离两个抵接板的一侧外侧壁分别开设有第二凹槽,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保护块与对应抵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铰接杆上,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侧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一杆,所述第一杆上开设有供铰接杆穿过的通孔,所述铰接杆穿过通孔并滑动连接在通孔侧壁,当铰接杆在第一杆上运动时,两个抵接板相互靠近或远离。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杆与第一杆的连接相当于杠杆原理,将铰接杆穿过第一杆的一端向下按压,则铰接杆与连接杆连接的一端则会向上运动,从而使连接杆带动抵接板朝向相近通道侧壁一侧运动。
15.优选的,所述锁定件包括两个楔形块和两个第二弹簧,两个第二凹槽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滑槽底壁以及对应楔形块上,所述楔形块滑动连接在滑槽上,所述楔形块顶部开设有倾斜面,所述铰接杆上设有与楔形块倾斜面抵接配合的第一块。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块移动至抵在楔形块的倾斜面上时,第一块继续向下移动,此时楔形块会随着第一块的移动而朝向第二弹簧一侧移动,当第一块移动至楔形块下方时,楔形块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重新复位至第一块上方,由于楔形块底部并没有开设有倾斜面,所以第一块无法与楔形块发生移动,第一块被始终限制在楔形块底部,从而使铰接杆远离第一块的一端始终位于高于抵接块,从而使抵接板始终位于靠近相近通道侧壁的位置。
17.优选的,还包括推动块,所述推动块与楔形块连接,所述推动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推动块的滑动方向平行于楔形块的滑动方向,所述推动块远离楔形块的一端不与铰接杆接触,当推动块远离楔形块的一端移动至靠近滑槽底壁时,所述楔形块完全位于滑槽内。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推动块进行移动直到楔形块完全位于滑槽内,此时第一块失去楔形块的阻挡,第一块能够复位。
19.优选的,所述抵接板朝向门窗边角的一侧侧面以及第一凹槽内侧壁上均设有弹性层。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层能够对门窗边角起到保护作用,当运输过程中门窗边角发生碰撞时,弹性层还能够减少碰撞产生的一部分震动,能够减小保护块传递到门窗上的震动,从而减小门窗由于震动破碎的几率。
21.优选的,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活动连接在保护块上,所述挡板遮挡住第二凹槽。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对第二凹槽内的部件起到了保护作用,能够增加第二凹槽内部件的使用寿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两个驱动件和两个抵接板,通过驱动件驱动控制两个抵接板是否抵接在门窗边角的两侧,能够方便的实现保护块的拆装,拆下来的保护块能够循环使用在别的相适配的门窗边角上,体现了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
25.2.通过设置推动块,对推动块进行按压直到楔形块完全位于滑槽内,此时第一块失去楔形块的阻挡,第一块能够复位;
26.3.通过设置弹性层,弹性层能够对门窗边角起到保护作用,当运输过程中门窗边角发生碰撞时,弹性层能够减小保护块传递到门窗上的震动,从而减小门窗由于震动破碎的几率。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保护块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沿图2的a

a的剖视图。
30.图4是第一块与楔形块的结构示意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保护块;11、连接杆;12、第二凹槽;13、第三凹槽;14、挡板;141、施力板;15、铰接杆;16、第一块;17、楔形块;18、第二弹簧;19、滑槽;2、抵接板;21、第一弹簧;22、横槽;23、推动块;24、第一杆;25、连杆;26、第一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门窗边角保护结构。
34.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一种门窗边角保护结构包括保护件,保护件包括保护块1、驱动件和两个抵接板2。保护块1呈l型设置,保护块1上开设有第一凹槽26,第一凹槽26呈l型设置,第一凹槽26的两端分别延伸至外界连通,第一凹槽26位于保护块1厚度方向的中间位置。
35.参照图2,驱动件包括多个第一弹簧21、拉伸件和锁定件,两个抵接板2呈l型设置,抵接板2可以看成是由两个长方形板与一个正方形板组合形成,两个长方形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正方形板的相邻两个侧壁上。多个第一弹簧21按数量平均分成两组,两组第一弹簧21与两个抵接板2一一对应,第一弹簧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凹槽26的底壁上,第一弹簧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抵接板2朝向相近第一凹槽26的一侧侧面上,每组第一弹簧21中的多个第一弹簧21沿抵接板2的l型侧面均匀设置。两个抵接板2远离相应第一弹簧21的一侧侧面相互正对设置,两个抵接板2之间形成有用来放置门窗边角的通道。当门窗边角放置在通道中时,两个抵接板2在对应第一弹簧21的作用下夹紧门窗边角的两侧侧面。抵接板2朝向门窗边角的一侧侧面以及第一凹槽26内侧壁上均设置有弹性层。
36.参照图3、图4,拉伸件包括两个连接杆11、第一杆24和两个铰接杆15,两个连接杆11与两个抵接板2一一对应,两个铰接杆15与两个抵接板2一一对应。保护块1远离第一凹槽
26的一侧侧面开设有第二凹槽12,连接杆11的一端垂直固定在对应正方形板朝向第一弹簧21的一侧侧面中心,连接杆11的另一端伸出保护块1延伸至第二凹槽12中。
37.参照图3、图4,第二凹槽1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其中一个长方形板的长度方向,连接杆11位于第二凹槽12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一杆2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凹槽12的两侧侧壁上,第一杆24中心开设有供铰接杆15穿过的通孔,铰接杆15的一端铰接在对应连接杆11位于第二凹槽12的端部,铰接杆15的另一端穿过通孔,铰接杆15能够滑动连接在通孔侧壁上。铰接杆15远离连接杆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块16,第一块16远离铰接杆15的一端倒有圆角。
38.参照图3、图4,锁定件包括两个楔形块17和两个第二弹簧18,两个第二凹槽12远离连接杆11的一侧侧壁上分别开设有滑槽19,两个第二弹簧18与两个滑槽19一一对应,第二弹簧18的两端分别与滑槽19底壁与楔形块17固定连接,楔形块17滑动连接在滑槽19上,楔形块17的滑动方向平行于第二凹槽12的长度方向。当没有外力作用在楔形块17上时,楔形块17远离第二弹簧18的一端始终位于第二凹槽12内。楔形块17远离第二弹簧18的一端开设有倾斜面,倾斜面靠近第一弹簧21一侧距离第二弹簧18的距离比倾斜面远离第一弹簧21一侧距离第二弹簧18的距离要远。
39.参照图2、图3,滑槽19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横槽22,横槽22的两侧连通外界与滑槽19,横槽22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楔形块17的滑动方向,楔形块17朝向横槽22的一侧侧壁上竖直固定连接有连杆25,连杆25滑动连接在横槽22上,连杆25远离楔形块1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动块23,推动块23位于横槽22远离滑槽19的一侧。当连杆25移动至抵接在横槽22远离第二凹槽12的一端端壁上时,楔形块17完全移动至滑槽19内。
40.当要往通道中塞入门窗边角时,通道要尽可能大,此时两个抵接板2要相互远离设置,铰接杆15与第一杆24的连接相当于杠杆原理,对第一块16朝向第二凹槽12底壁一侧按动,使铰接杆15远离连接杆11的一端朝向第二凹槽12底壁一侧运动,同时铰接杆15靠近连接杆11的一端带动连接杆11朝向远离第二凹槽12底壁一侧运动,使连接杆11带动对应抵接板2朝向对应第一弹簧21一侧移动,从而使两个抵接板2相互远离设置。
41.第一块16朝向第二凹槽12底壁一侧按动的过程中,第一块16的导向面与楔形块17的倾斜面抵接并相对滑动,楔形块17克服第二弹簧18的弹力朝向滑槽19一侧移动直到第一块16完全位于楔形块17下方,这时楔形块17在第二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弹出至第一块16的上方,由于楔形块17底部并没有开设倾斜面,所以此时楔形块17与第一块16之间不会产生相对滑动。
42.当门窗边角位于通道中时,此时拨动推动块23朝向滑槽19远离第二凹槽12的一端移动,推动块23通过连杆25与楔形块17连接,楔形块17会跟着朝向滑槽19底壁一侧移动,直到楔形块17完全位于滑槽19内,此时第一块16失去楔形块17的阻挡,在第一弹簧21的作用下连接杆11朝向第二凹槽12底壁一侧移动,门窗边角在两个抵接板2的作用下被夹紧在通道中。
43.参照图2、图3,第二凹槽12上开设有第三凹槽13,第三凹槽1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二凹槽12的长度方向,第三凹槽13位于第二凹槽12的顶部。第三凹槽13上滑动连接有挡板14,挡板14朝向滑槽19的一侧侧面上固定有凸圆,第三凹槽13朝向滑槽19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与凸圆卡接的两个凹圆,两个凹圆分别位于第二凹槽12的两端。挡板14靠近连接杆11
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攻守施力的施力板141,施力板141位于挡板14远离第二凹槽12的一侧侧面上。当凸圆卡接在远离连接杆11一端的凹圆上,挡板14移动至远离第二凹槽12的一侧,当凸圆卡接在靠近连接杆11一端的凹圆上,挡板14移动至完全遮挡住第二凹槽12。
44.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门窗边角保护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往通道中塞入门窗边角时,先将第一块16朝向第二凹槽12底壁一侧按压,使第一块16位于楔形块17的下方,此时再将保护块1中的通道对准门窗边角塞入,再将推动块23朝向滑槽19远离第二凹槽12的一端拨动,使第一块16失去楔形块17的阻挡,在第一弹簧21的作用下连接杆11朝向第二凹槽12底壁一侧移动,使门窗边角在两个抵接板2的作用下被夹紧,最后再将挡板14移动至完全遮挡住第二凹槽12。
45.保护块1能够减小外物对门窗边角挤压碰撞的几率,对门窗边角起到保护作用。当不需要使用保护块1时,使用驱动件将两个抵接板2移动至远离门窗边角,然后将保护块1从门窗边角上取下即可,能够方便的实现保护块1的拆装,同时不会在门窗边角上留下痕迹,拆下来的保护块1能够循环使用在别的相适配的门窗边角上,体现了绿色节能的设计理念。
46.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