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28779发布日期:2021-09-22 21:27阅读:69来源:国知局
自动炒菜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炒菜机。


背景技术:

2.当烹饪菜肴时,传统的烹饪方式还是依靠厨师一只手握持锅具,另一只手握持铲具对食材进行翻炒的作业方式,如此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油烟吸入人体会影响身体健康。因而近年来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自动炒菜装置,这些自动炒菜装置能够取代人完成烹炒动作,实现菜肴自动炒制。
3.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绝大多数自动炒菜装置虽然能够自行完成炒菜的动作,但是投料动作仍然依靠人去完成,自动化程度低;并且投料时机、炒制时间、加热温度、翻炒动作速度等参数基本都是固定不变的,无法根据不同菜肴匹配合理的烹饪条件,影响菜肴成品质量,智能化程度低,无法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炒菜机,旨在解决现有技术智能化程度低,影响菜肴质量,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问题。
5.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炒菜机,所述自动炒菜机包括:
6.烹炒装置,所述烹炒装置连接有控制器;
7.信息输入装置,所述信息输入装置设置于所述烹炒装置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8.盖体组件,所述盖体组件盖设于所述烹炒装置上方;
9.食材投加装置,所述食材投加装置设置于所述盖体组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以及
10.调料投加装置,所述调料投加装置设置于所述盖体组件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1.上述方案的自动炒菜机能够完全取代人力,自动化完成菜肴整个炒制流程,并能够允许用户进行菜谱diy定制,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具体而言,使用自动炒菜机烹炒菜肴之前,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切配不同的食材放入食材投加装置中,同时向调料投加装置内装入所需的调料(调料例如为食用油、酱油、生抽、料酒、食盐等);紧接着,通过在信息输入装置操作,可向控制器输入烹制当前菜肴所需的投料时机、炒制时间、加热温度、翻炒动作速度等参数,之后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参数信息,自动向烹炒装置、食材投加装置和调料投加装置分别输出工作指令,由此实现自动炒菜机全流程全自动化将菜肴烹制成熟的目的,整个烹制过程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力干预,同时用户根据个人喜好灵活设定各项烹制参数,有助于获得符合个人口味的美味菜肴,提升菜肴质量和用户体验。
12.下面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食材投加装置包括食材储存容器、挡料板和移动驱动
机构,所述食材储存容器的底部形成有投料孔,所述盖体组件形成有与所述投料孔以及所述烹炒装置均连通的过料通道,所述食材储存容器的侧壁还开设有伸缩缝,所述挡料板滑动插置于所述伸缩缝内,所述移动驱动机构设置于所述食材储存容器上,所述移动驱动机构与所述挡料板驱动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挡料板伸出至所述食材储存容器外或者回收至所述食材储存容器内,当所述挡料板回收至所述食材储存容器内时,所述挡料板将所述投料孔封堵。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缝设置为至少两条,至少两条所述伸缩缝沿所述食材储存容器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挡料板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挡料板一一对应的插置于所述伸缩缝内,相邻两个所述挡料板之间以及处于最上层的所述挡料板的上方区域均形成有存料仓;所述移动驱动机构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移动驱动机构与对应的所述挡料板驱动连接。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料板包括板本体及连接于所述板本体一端的传动条,所述移动驱动机构包括载板、移动驱动件和驱动轮,所述载板设置于食材储存容器的外壁,所述移动驱动件设置于所述载板上,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移动驱动件驱动连接,且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传动条传动连接。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条设置为齿条,所述驱动轮设置为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传动配合;
17.所述食材储存容器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轨,所述挡料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板本体上的第二导向轨,所述第二导向轨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轨上。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包括顶盖和底盖,所述烹炒装置包括烹炒驱动件、搅拌体和锅具,所述底盖连接于所述顶盖的下方,所述锅具设置于所述底盖的下方,所述烹炒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底盖上并位于所述底盖与所述顶盖之间,所述搅拌体与所述烹炒驱动件驱动连接并伸入所述锅具内。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料投加装置包括调料储存容器、调料释放机构和释放驱动组件,所述调料储存容器设置于所述底盖上,且所述调料储存容器的底部形成有排料口,所述调料释放机构设置于所述调料储存容器内,所述释放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盖上并与所述调料释放机构驱动连接,所述调料释放机构能够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料口。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料储存容器和所述调料释放机构均设置为两个以上,且所述调料储存容器与所述调料释放机构一一对应组装连接。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料释放机构包括导向板、释放柱、封堵头、限位板和弹性抵压件,所述导向板设置于所述调料储存容器的内壁上,所述释放柱升降移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板上,所述封堵头连接于所述释放柱的端部并能够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料口,所述限位板设置于所述释放柱上,所述弹性抵压件抵接于所述限位板与所述调料储存容器的内壁之间,所述释放驱动组件能够按压或释放所述释放柱。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释放驱动组件包括释放驱动件和按压板,所述按压板与所述释放驱动件驱动连接,所述按压板能够按压或释放所述释放柱。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自动炒菜机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图1中自动炒菜机除去锅具后的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底盖、底盖、烹炒驱动件与搅拌体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食材储存容器处于装填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挡料板回收);
29.图5为图4中的食材储存容器处于投料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挡料板伸出);
30.图6为为本实用新型中挡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调料投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调料投加装置的轴剖示意图;
33.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调料储存容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5.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自动炒菜机,因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厨房、餐厅、会所等场所中,能够自动烹制各种类型的菜肴,以满足人们需要。
36.请继续参阅图1,示例性地,所述自动炒菜机包括:烹炒装置10、信息输入装置20、盖体组件30、食材投加装置40以及调料投加装置50。烹炒装置10为自动炒菜机的主体构件,用于对食材加热炒制成熟。盖体组件30为与烹炒装置10配套使用的组件。本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30盖设于所述烹炒装置10上方,并且盖体组件30能够将烹炒装置10封盖,以使食材更好更好的受热,提高菜肴烹制效率和质量;或者盖体组件30也能够打开烹炒装置10,从而方便将烹制成熟的菜肴成品取倒出来。例如,盖体组件30通过铰链组件转动安装在烹炒装置10上,连接方式简单,盖体组件30能够以转动方式打开或封盖烹炒装置10,操作便捷省力。
37.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具体地,在实施例中所述盖体组件30包括顶盖31和底盖32,所述烹炒装置10包括烹炒驱动件11、搅拌体12和锅具13,所述底盖32连接于所述顶盖31的下方,所述锅具13设置于所述底盖32的下方,所述烹炒驱动件11设置于所述底盖32上并位于所述底盖32与所述顶盖31之间,所述搅拌体12与所述烹炒驱动件11驱动连接并伸入所述锅具13内。
38.烹炒驱动件11被隐藏安装在底盖32与顶盖31之间,不仅更加美观,同时有助于提高自动炒菜机的卫生水平。底盖32的顶面呈矩形分布有四个连接柱,底盖32对应连接柱的部位开设有通孔,组装时连接柱与通孔对准,之后采用螺丝锁附固定即可,安装非常方便。
所述烹炒装置10连接有控制器,当食材和调料自动投加到锅具13内后,控制器会启动启动烹炒驱动件11,烹炒驱动件11进而驱动搅拌体12在锅具13内转动,对食材充分搅拌,使食材与调料充分融合,同时保证食材受热均匀,提高菜肴品质。
39.可选地,锅具13包括平底炒锅和电磁加热炉,电磁加热炉被配置为自动炒菜机的底座,其上表面内凹形成的凹槽,凹槽内安装有电磁加热件,工作时将平底炒锅放置到凹槽内即可受热均匀。当菜肴烹制完成后,打开盖体组件30,手动取出平底炒锅,倒出菜肴至碗碟内即可。
40.所述信息输入装置20设置于所述烹炒装置10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信息输入装置20可以是包含有按键和显示屏的信息输入模块。用户可通过其输入投料时机、炒制时间、加热温度、翻炒动作速度等参数,实现个性化需求的diy菜肴定制。例如,对于小炒类菜肴,要求加热温度高、炒制时间短、翻炒动作速度要快,用户则可以相应调高炒制时间、加热温度和翻炒动作速度等参数值;而对于炖煮类或者红烧类菜肴,要求加热温度中等、炒制时间长、翻炒动作速度慢,相应地用户可以调低炒制时间、加热温度和翻炒动作速度等参数值。
41.所述食材投加装置40设置于所述盖体组件30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调料投加装置50设置于所述盖体组件30上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42.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自动炒菜机能够完全取代人力,自动化完成菜肴整个炒制流程,并能够允许用户进行菜谱diy定制,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具体而言,使用自动炒菜机烹炒菜肴之前,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切配不同的食材放入食材投加装置40中,同时向调料投加装置50内装入所需的调料(调料例如为食用油、酱油、生抽、料酒、食盐等);紧接着,通过在信息输入装置20操作,可向控制器输入烹制当前菜肴所需的投料时机、炒制时间、加热温度、翻炒动作速度等参数,之后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参数信息,自动向烹炒装置10、食材投加装置40和调料投加装置50分别输出工作指令,由此实现自动炒菜机全流程全自动化将菜肴烹制成熟的目的,整个烹制过程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力干预,同时用户根据个人喜好灵活设定各项烹制参数,有助于获得符合个人口味的美味菜肴,提升菜肴质量和用户体验;此外,控制器还具备数据记忆功能,也即控制器能够将上述参数整合成相应的菜谱,用户下一次烹制相同菜肴时可直接调取相应菜谱即可,如此进一步提升了用户对自动炒菜机的使用体验。
43.有必要说明的是,上述方案中借助信息输入装置调控自动炒菜机的投料时间、炒制时间、加热温度等参数,以及将各参数整合生产菜谱并记录存储均为现有的技术手段,也即本方案的改进并不在于控制自动炒菜机工作的程序指令。
44.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食材投加装置40包括食材储存容器41、挡料板42和移动驱动机构43。本实施例中食材储存容器41形成上下两端贯穿的矩形筒体。当然了,其它的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圆柱筒体、梯形筒体等形状。容易理解的,食材储存容器41的上端开口用于用户装填食材,而所述食材储存容器41的底部开口则形成有投料孔,所述盖体组件30形成有与所述投料孔以及所述烹炒装置10均连通的过料通道44,因此食材储存容器41内暂存的食材便能够掉落至锅具13中进行烹制。
45.所述食材储存容器41的侧壁还开设有伸缩缝411,所述挡料板42滑动插置于所述伸缩缝411内,所述移动驱动机构43设置于所述食材储存容器41上,所述移动驱动机构43与
所述挡料板42驱动连接并能够驱动所述挡料板42伸出至所述食材储存容器41外或者回收至所述食材储存容器41内,当所述挡料板42回收至所述食材储存容器41内时,所述挡料板42将所述投料孔封堵。
46.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自动炒菜机在正式工作之前,挡料板42是从伸缩缝411内缩而回收在食材储存容器41内的,此时挡料板42能够将投料孔封堵,防止装填到食材储存容器41内的食材意外掉落至锅具13中。只有当装填好所有的食材和配料,以及设定好各种烹制参数之后,控制器才会向移动驱动机构43输出指令,移动驱动机构43驱动挡料板42从伸缩缝411内伸出至食材储存容器41外面,挡料板42将投料孔打开,食材依自重自行掉落至锅具13中,受到加热炒制。
47.通常来将,绝大多数的菜肴一般由两种甚至更多种食材混合构成,举例而言,以咖喱牛肉为例,其包含的食材就至少有牛肉、土豆、胡萝卜和洋葱等。因此食材储存容器41实际工作中一般需要同时暂存至少两种或更多种不同类型的食材。并且根据烹制要求,这些食材的投加顺序也是有一定讲究的,因此就要求食材投加装置40具备按顺序依次投加不同食材的能力。
48.基于此,在进一步地实施例中,所述伸缩缝411设置为至少两条,至少两条所述伸缩缝411沿所述食材储存容器41的高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挡料板42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挡料板42一一对应的插置于所述伸缩缝411内,相邻两个所述挡料板42之间以及处于最上层的所述挡料板42的上方区域均形成有存料仓;所述移动驱动机构43设置为至少两个,所述移动驱动机构43与对应的所述挡料板42驱动连接。
49.也即至少两个挡料板42能够将食材储存容器41内的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存料仓,各存料仓可用于存储不同类型的食材。具体地,为满足食材按照既定顺序投加至锅具13中的要求,使用时,首先需保证最底层的挡料板42先回收至食材储存容器41内以将投料孔封堵,而上方的其余所有挡料板42全部伸出至外部,紧接着将第一顺序投加的食材装填至食材储存容器41中;之后驱动倒数第二块挡料板42由伸缩缝411回收至食材储存容器41中,继续装填第二顺序投加的食材,以此类推,直至将所有食材按顺序装填完毕。
50.开始炒制菜肴时,同样按照由下至上的顺序,并按照设定的投加时机等参数,控制器会依次控制各移动驱动机构43将最底层至最上层的挡料板42依次伸出至食材储存容器41外部,实现将每一个存料仓内的食材依次自动投加至锅具13中的目的。
51.请继续参阅图4和图5,为了能够实现移动驱动机构43驱动挡料板42在伸缩缝411内伸缩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挡料板42包括板本体421及连接于所述板本体421一端的传动条,所述移动驱动机构43包括载板431、移动驱动件432和驱动轮,所述载板431设置于食材储存容器41的外壁,所述移动驱动件432设置于所述载板431上,所述驱动轮与所述移动驱动件432驱动连接,且所述驱动轮与所述传动条传动连接。
52.载板431可以将移动驱动件432稳固安装在食材储存容器41上。本实施例中,移动驱动件432可以是电机。电机顺时针驱动驱动轮转动时,驱动轮借助摩擦力驱动传动条向食材储存容器41外部移动,达到驱动挡料板42整体伸出的目的。同理,当电机逆时针输出动力时,相应地挡料板42便能够从伸缩缝411回收至食材储存容器41内。整个移动驱动机构43的结构组成简单,可靠性高。
53.并且较佳地,所述传动条设置为齿条422,所述驱动轮设置为齿轮433,所述齿轮
433与所述齿条422啮合传动配合。考虑到某些食材的重量会比较大,可能会出现电机驱动载荷不足的问题,而采用齿轮433与齿条422啮合进行传动,则能够有效消除潜在打滑隐患,保证挡料板42伸缩移动可靠。并且齿轮433齿条422机构的移动精度高且可控性好,能够更加准确的控制挡料板42打开或封盖投料孔。
54.请继续参阅图4至图6,进一步地,所述食材储存容器41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轨412,所述挡料板4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板本体421上的第二导向轨423,所述第二导向轨423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向轨412上。第一导向轨412与第二导向轨423配合滑移配合能够有效限制挡料板42一端的自由度,而齿条422与齿轮433则能够限制挡料板42另一相对端的自由度,在此基础上可确保挡料板42伸缩移动平稳,且严格按照伸缩缝411的轨迹直线往复平移,避免挡料板42发生偏摆而造成卡阻。
55.需要说明的是,顶盖31的顶面位于过料通道44的外周安装有多个销钉,食材储存容器41的外部安装有装配板,装配板开设有定位孔,销钉插接于定位孔内,实现食材储存容器41安装固定在顶盖31上。这种安装方式结构简单,装拆方便,当不需要使用自动炒菜机时,可便捷且快速地将食材储存容器41拆下,减小自动炒菜机的体积和占用存放空间。
56.请继续参阅图2,图7和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料投加装置50包括调料储存容器51、调料释放机构52和释放驱动组件53,所述调料储存容器51设置于所述底盖32上,且所述调料储存容器51的底部形成有排料口511,所述调料释放机构52设置于所述调料储存容器51内,所述释放驱动组件53设置于所述底盖32上并与所述调料释放机构52驱动连接,所述调料释放机构52能够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料口511。
57.初始状态时,释放驱动组件53保持原位,释放驱动组件53对调料释放机构52持续产生压迫力,调料释放机构52将排料口511关闭,用户可根据自己喜好向调料储存容器51内装填调料(例如食用油、生抽、料酒等)。正式烹制开始后,控制器才会控制释放驱动组件53启动,释放驱动组件53驱动调料释放机构52活动,从而将排料口511打开,调料便可自行从调料储存容器51内滴落至锅具13中与食材充分融合,使自动炒菜机能够烹制美味可口的菜肴。
58.请继续参阅图7,较佳地,通常一道菜肴所需使用的调料不只一种,因此所述调料储存容器51和所述调料释放机构52均设置为两个以上,且所述调料储存容器51与所述调料释放机构52一一对应组装连接。使得每一个调料储存容器51可用于存储一种调料,而对应的调料释放机构52可以准确控制调料的投加时间和投加量。较佳地,本实施例中示出了调料储存容器51和调料释放机构52均设置为三个的实施方案。
59.请继续参阅图8和图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具体而言所述调料释放机构52包括导向板521、释放柱522、封堵头523、限位板524和弹性抵压件525,所述导向板521设置于所述调料储存容器51的内壁上,所述释放柱522升降移动设置于所述导向板521上,所述封堵头523连接于所述释放柱522的端部并能够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料口511,所述限位板524设置于所述释放柱522上,所述弹性抵压件525抵接于所述限位板524与所述调料储存容器51的内壁之间,所述释放驱动组件53能够按压或释放所述释放柱522。此外,所述释放驱动组件53包括释放驱动件531和按压板532,所述按压板532与所述释放驱动件531驱动连接,所述按压板532能够按压或释放所述释放柱522。
60.导向板521用于导向释放柱522上下升降平稳移动。自动炒菜机工作之前,按压板
532是停留在各个释放柱522上方的,且此时按压板532向下压迫释放柱522,预装在释放柱522下端的封堵头523将排料口511封堵,保证调料储存容器51内的调料不发生泄漏,避免影响菜肴质量。此时弹性抵压件525被压缩形变。
61.开始炒菜后,根据预设程序,释放驱动件531逐步驱动按压板532开始旋转,按压板532依次脱离释放柱522;获得自由的释放柱522在弹性抵压件525的复位弹力作用下自行向上抬升,释放柱522带动封堵头523上移而将排料口511打开,调料从调料储存容器51内自行滴落至锅具13中。
62.可选地,封堵头523可以是但不限于弹性硅胶球体。弹性抵压件525可以是但不限于弹簧、弹性柱等。
63.释放驱动件531可以是舵机。按压板532采用钣金板,钣金板通过套筒和螺钉与舵机的驱动轴锁附固定。舵机驱动钣金板沿弧线旋转,因此要求调料储存容器51沿弧线间隔排布。
6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6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6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6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69.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7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