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倒杯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78111发布日期:2021-04-30 12:54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倒杯垫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不倒杯垫,属于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居家、办公中,人们都离不开喝水,在桌子上使用的杯子种类层出不穷,但是都可能存在不小心打翻饮品的情况。打翻饮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影响正常的工作和学习。甚至由于液体具有的导电性,还使得打翻饮品这件常见的小事,存在一定的触电隐患。

因此,人们试图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改进。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820627006.5公开了一种“不倒杯”,所述不倒杯还包括具有类球壳结构的杯底,所述杯底扣接千所述杯身的底部并与所述杯身的底部之间形成一内部空间,在所述杯身的底部还设有一连接件,在所述内部空间内设有一平衡块,所述平衡块的顶部通过所述连接件而挂千所述杯身的底部,并且所述平衡块以所述连接件为中心可左右摆动。该不倒杯可实现不倒翁的效果,而带来动态的美感。

但是,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不足,只能适应小幅度的晃动,并不能有效的解决杯内饮品打翻的问题,同时因为存在一定的可玩性和观赏性,有可能会让该产品过度使用,将杯体做成玩具使用,人为去摇摆杯体,依然存在较大的不便,也增加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并且该杯型必须以类球杯底作为基础,产品种类单一。

为此,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12326070u公开了“一种不倒杯底座”,其结构中上壳1.1的上端与不倒杯的底部连接,上壳1.1滑动配合在下壳1.2的配装槽1.2.2内,并且在轴向通过相应的限位扣5、限位槽1.1.1结构进行限位,在下壳1.2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拆的连接有吸盘2,吸盘2的吸合面朝着支撑平面,并且在吸盘2上设有第一通孔2.1;使用时,当装有液体的不倒杯连同底座放置在支撑平面时,在不倒杯的重力作用下,上壳1.1朝着下壳1.2方向运动,此时设置在上壳1.1下端的橡胶塞1.3的下端配合在下壳1.2的第二通孔1.2.1的上端,实现吸盘2与支撑平面之间的密封贴合,在负压作用下,即此时吸盘2外部的空气压力大于吸盘2内腔中的空气压力,吸盘2便牢牢的吸合在支撑平面上,不倒杯与支撑平面不会发生位移,从而保证杯体不会发生翻倒导致液体溢出;当用手提起不倒杯杯体时,连同上壳1.1一起往上运动,此时橡胶塞1.3与第二通孔1.2.1分离,外部气体进入到了吸盘2吸合腔室中,此时吸盘2内腔中的空气压力等于外部的空气压力,吸盘2与支撑平面可以实现轻松的分离,进而实现不倒杯的移动。

上述“一种不倒杯底座”虽然不会被当成玩具使用,也不易引起人为去摇摆杯体,但其结构复杂,且在橡胶塞1.3与第二通孔1.2.1分离时,因为负压仍会产生向下的拉力,在拿取杯子时会有顿挫感,使用感受欠佳,用力不当还会造成杯内液体晃荡溅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出一种不倒杯垫,用于配合各类杯子使用,可使杯子具有防倒功能,结构简单,取拿方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不倒杯垫,其包括杯垫本体,所述杯垫本体的底面设有用于吸附承接面的防滑结构,杯垫本体的上表面设有连接杯子的第一安装构件,杯垫本体的边缘沿杯子侧壁伸展形成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有按压区域,按压区域受压形变时作用于所述防滑结构使得杯垫本体与承接面之间的吸附力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结构由杯垫本体采用吸附性材料制成的光滑平整底面构成,所述延伸部与杯子侧壁间留有空隙,所述按压区域靠近杯垫本体的底面边缘,在按压区域受压发生形变时牵动杯垫本体底面的边缘部脱离承接面。

进一步的,所述防滑结构为第一吸盘,所述延伸部与杯子侧壁间留有空隙,所述按压区域靠近第一吸盘的边缘,在按压区域受压发生形变时牵动第一吸盘的边缘部脱离承接面。

优选的,所述延伸部的上端形成连接杯子的第二安装构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安装构件为连接杯子颈部的圆弧形卡子。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为第二吸盘。

优选的,所述第一吸盘与第二吸盘同轴且第一吸盘的底端直径大于第二吸盘的底端直径。

优选的,所述杯垫本体为硅胶材质。

采用本方案,由于杯垫本体的底面与放杯子的承接面有吸附作用,所以在杯子受到横向触碰时,杯垫本体固定不动,杯子受杯垫的稳固作用影响,使杯子维持不倒,减少摇摆晃动的幅度。当需要拿起杯子时,随着拿杯子的动作,手只需要轻压按压区域,按压区域就会形变,杯垫本体与承接面之间的吸附力减小,即可轻松拿起杯子。本杯垫最简洁高效,能适用于多种规格的杯子,可使杯子具有防倒功能,达到了使杯子防滑不倒的作用,取拿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具体实施例在按压区域受力发生形变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又一种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来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

结合图1至图4所示的实施例,一种不倒杯垫1,其包括杯垫本体10,所述杯垫本体10的底面设有用于吸附承接面的防滑结构,杯垫本体10的上表面设有连接杯子的第一安装构件,杯垫本体10的边缘沿杯子侧壁伸展形成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设有按压区域11,按压区域11受压形变时作用于所述防滑结构使得杯垫本体10与承接面之间的吸附力减小。

如图1所示,将饮用杯子,如保温杯,杯子底部通过第一安装构件固定到杯垫本体10上。延伸部可以是杯垫本体10一侧的边缘沿杯子侧壁延伸而上,遮挡在杯子的部分侧壁外;也可以考虑取拿时手对延伸部的拿捏手感,延伸部覆盖半个杯子的柱面或者全覆盖。按压区域11设在手拿捏延伸部的习惯性位置,一般是对应杯子的下部。由于杯垫本体10的底面与放杯子的承接面有吸附作用,所以在杯子受到横向触碰时,杯垫本体10固定不动,杯子受杯垫1的稳固作用影响,使杯子维持不倒,减少摇摆晃动的幅度。当需要拿起杯子时,随着拿杯子的动作,手只需要轻压按压区域11,按压区域11就会形变,杯垫本体10与承接面之间的吸附状态受到破坏,吸附力减小,即可轻松拿起杯子。本杯垫1结构简单,能适用于多种规格的杯子,可使杯子具有防倒功能,取拿方便。

作为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防滑结构由杯垫本体10采用吸附性材料制成的光滑平整底面构成,与普通杯垫1的使用并无差异。所述延伸部与杯子侧壁间留有空隙,所述按压区域11靠近杯垫本体10的底面边缘,在按压区域11受压发生形变时牵动杯垫本体10底面的边缘部翘起,进而脱离承接面,顺势取走杯子就变得容易。

如图4,作为另外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防滑结构为第一吸盘14,所述延伸部与杯子侧壁间留有空隙,所述按压区域11靠近第一吸盘14的边缘,在按压区域11受压发生形变时牵动第一吸盘14的边缘部翘起脱离承接面,大气流入第一吸盘14内腔,第一吸盘14腔内的负压状态恢复为常压,即可正常拿起,不受吸盘吸力的阻碍。

为进一步在侧壁上对杯子形成支撑,同时使杯垫1与杯子连接更为稳妥,所述延伸部的上端形成连接杯子的第二安装构件12,第二安装构件12可以是包覆贴紧在杯子侧壁上,也可以是杯子颈部。这样延伸部对杯子的支撑固定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减小杯子摇摆晃动幅度。当第二安装构件12连接在杯子颈部时,可以采用圆弧形卡子、卡箍等结构。

如图3,所述第一安装构件为第二吸盘13,当然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卡接、套接等结构。第一安装构件选用吸盘结构是为了放置杯子时连接、拆卸方便,兼容市面上所有的平底类杯体。从杯垫1的稳固考虑,优选的,所述第一吸盘14与第二吸盘13同轴且第一吸盘14的底端直径大于第二吸盘13的底端直径。

优选的,所述杯垫本体10为硅胶材质,使用中更环保,使得饮品更加安全;同时硅胶材质具有的高密度,吸附力较好,大摩擦力特性,吸附效果更好。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