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联动升降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44870发布日期:2021-06-25 17:0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齿轮联动升降窗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升降窗领域,特别涉及齿轮联动升降窗。


背景技术:

2.升降窗是常见的门窗种类,目前市面上的升降窗通常采用导轨式,在导轨内设置滑轮已实现升降功能,但这类升降窗,单独控制每扇窗扇,打开和关闭较为繁琐,同时较大的窗扇较为沉重,升降费力。
3.本申请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供一种联动升降,且升降不费力的升降窗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联动升降,且不费力的齿轮联动升降窗。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齿轮联动升降窗包括窗框与窗扇,上端窗框内设有至少两个承重轮,每个承重轮绕设有与之配合的承重绳,窗扇包括里侧窗扇和外侧窗扇,承重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里侧窗扇和外侧窗扇,里侧窗扇与外侧窗扇重量平衡,窗扇的上方或下方设有留空部,留空部对应的另一窗扇的相应位置设有功能装饰层,每个承重轮同心固定连接有承重齿轮,每两个承重齿轮之间设有联动齿轮,联动齿轮与承重齿轮啮合。
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窗扇两边侧分别设有同步齿轮,两个同步齿轮之间通过同步连接杆传动连接,窗框设有同步齿条,同步齿轮与同步齿条啮合。
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里侧窗扇的外侧面以及外侧窗扇的里侧面设有密封胶条,两侧面密封胶条间隙配合。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窗扇设有定位座,同步齿轮与定位座限位转动安装,同步连接杆穿过定位座与同步齿轮固定安装。
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定位座还包括延伸安装块,延伸安装块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同步齿轮和同步连接杆,定位座设有贯穿的传动连接孔,延伸安装块与传动连接孔转动配合。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同步齿轮设有同步齿轮安装部,定位座设有同步齿轮安装槽,同步齿轮安装部与同步齿轮安装槽转动配合。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同步齿轮安装槽内设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与同步齿轮安装槽固定连接,转动轴承与同步齿轮转动配合。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功能装饰层为纱网、金属网或玻璃。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承重轮为多个,承重绳绕设多个承重轮并保持两条垂落边分别与里侧窗扇和外侧窗扇固定连接。
1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密封胶条为防水胶条或防尘胶条。
1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齿轮联动升降窗,通过设置承重轮和承重绳,通过悬挂两个窗扇,只需推动其中一个窗扇,另一窗扇通过承重绳实现移动,整体实现联动效果;
通过设置重量平衡,推动窗扇十分轻松,十分省力;设置的留空部方便窗扇移动,且设置了功能装饰层,实现自定义通风、防盗、防蚊等效果;设置联动齿轮,实现两个承重轮之间的联动,即可实现多对窗扇的全部联动,极大的简化了窗扇开关操作。
16.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齿轮联动升降窗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中同步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21.如图1所示,齿轮联动升降窗,包括窗框1与窗扇2,上端窗框1内设有两个承重轮3,每个承重轮3绕设有与之配合的承重绳4,窗扇2包括里侧窗扇21和外侧窗扇22,承重绳4两端分别固定连接里侧窗扇21和外侧窗扇22,里侧窗扇21与外侧窗扇22重量平衡,窗扇2的上方或下方设有留空部5,留空部5对应的另一窗扇2的相应位置设有功能装饰层6。
22.每个承重轮3同心固定连接有承重齿轮31,两个承重齿轮31之间设有联动齿轮32,联动齿轮32与承重齿轮31啮合,使得两个承重齿轮31和联动齿轮32形成联动啮合。
23.功能装饰层6为纱网、金属网或玻璃。
24.里侧窗扇21的外侧面以及外侧窗扇22的里侧面设有密封胶条8,两侧面所述密封胶条8间隙配合。
25.密封胶条8为防水胶条和防尘胶条组合使用。
26.如图2、3所示,窗扇2两边侧分别设有同步齿轮7,两个同步齿轮7之间通过同步连接杆71传动连接,窗框1设有同步齿条11,所述同步齿轮7与同步齿条11啮合。
27.窗扇2设有定位座72,同步齿轮7与定位座72限位转动安装,同步连接杆71穿过定位座72与同步齿轮7固定安装。
28.定位座72还包括延伸安装块73,延伸安装块73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同步齿轮7和同步连接杆71,定位座72设有贯穿的传动连接孔74,延伸安装块73与传动连接孔74转动配合。
29.同步齿轮7设有同步齿轮安装部75,定位座72设有同步齿轮安装槽76,同步齿轮安装部75与同步齿轮安装槽76转动配合。
30.同步齿轮安装槽76内设有转动轴承77,转动轴承77与同步齿轮安装槽76固定连接,转动轴承77与同步齿轮7转动配合。
31.通过设置同步齿轮7,在窗扇2升降过程中,确保了窗扇2两侧的升降幅度相同,使得窗扇2在升降过程中保持移动平稳,不会倾斜。
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