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10375发布日期:2021-11-26 23:2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电动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是关于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2.在传统的电动吸尘器中,由于连同空气一起吸入被清扫面上的灰尘,因此有时在电动吸尘器内的通风路和灰尘或空气之间产生由摩擦引起的静电,静电从电动吸尘器传递到使用者的手上,从而带来不适感。
3.另外,在日本特开平10

55895号公报中,提出了一种将静电放电体设置在吸引流路的外面的电动吸尘器,该静电放电体能够将带电性部件所带的静电从毡的短纤维的端部放电到空中。


技术实现要素:

4.利用具有旋转刷的吸入口体一边刮入一边抽吸灰尘(特别是粉尘物),由此产生静电,其静电经由电气配线系统传递到把手上,有可能给使用者带来不适感。
5.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是提供考虑到以上情况而完成的电动吸尘器。
6.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具备吸尘器主体,所述吸尘器主体具有吸引装置和捕捉吸引的灰尘的集尘装置,所述吸引装置具有内置电动送风机的壳体并吸引灰尘;所述吸引装置具有收纳所述电动送风机及控制基板的电气部件收纳部、用于将通过所述电动送风机产生的吸引力而吸入的空气和被清扫面上的灰尘输送到所述集尘装置的管部、切换所述电动送风机的驱动和停止的操作部以及放电部;所述操作部具有开关部、以能够操作所述开关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面的盖部、以及可将所述开关部和所述控制基板电性连接的配线部;所述放电部构成为设置在所述配线部的外周上的所述开关部的附近位置,将所述配线部的静电放电到所述壳体内的空气中。
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以抑制由电动吸尘器清扫时产生的静电对使用者的手造成不适的刺激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8.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动吸尘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图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左侧截面图。图4是说明图3的吸尘器主体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5是表示图3的吸尘器主体的操作部及把手部的部分左侧截面图。图6是表示设置在图3的吸尘器主体的操作部的配线部上的放电部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设置在图6的配线部上的放电部的横截面图。图8是表示安装到图6的配线部之前的放电部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放电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0(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放电部的俯视图,图10(b)是其变形例的俯视图。图11(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放电部的俯视图,图11(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9.以下,使用附图进一步详细叙述本发明。另外,以下的描述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该被理解为限制本发明。
10.(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动吸尘器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该电动吸尘器1是一种棒状无绳电动吸尘器,该棒状无绳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尘器主体10、可装卸地安装在吸尘器主体10上的电池40、具有可装卸地连接在吸尘器主体10的一端61a的延长管60以及与延长管60的另一端61b可装卸地连接的吸入口体70。另外,在电动吸尘器1中,也可以不介由延长管60,而直接将吸入口体70连接到吸尘器主体10上,作为手持型使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棒状电动吸尘器,但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也可以是在延长管侧设置了集尘装置的类型的棒状电动吸尘器、罐型电动吸尘器、立式电动吸尘器或被子吸尘器等的手持型电动吸尘器。
11.图2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如图1和图2所示,该电动吸尘器1设置有包括中继配线部26、62、76等的电气配线系统,该中继配线部26、62、76等经由延长管60或不经由延长管60将吸尘器主体10和吸入口体70电性连接。另外,将在后面详细说明中继配线部26、62、76及其他的配线部。
12.吸尘器主体10具备内置电动送风机22并吸引灰尘的吸引装置20和捕捉所吸引的灰尘的集尘装置30。另外,关于吸尘器主体10,将在后面详细描述。
13.延长管60具备管主体61和包括沿着管主体61而设置的多个导电线缆的所述中继配线部62。另外,中继配线部62的各导电线缆分别具有设置在一端61a侧的销形端子62a和设置在另一端61b侧的夹子形端子62b。
14.吸入口体70具备吸入口主体71、以前后方向的第一轴心为中心可转动地与吸入口主体71结合的关节部72、以与第一轴心正交的第二轴心为中心可转动地与关节部72结合的连接管部73。
15.吸入口主体71具备底部具有未图示的吸入口的壳体71a、可旋转地设置在壳体71a内的吸入口附近的旋转刷74、使旋转刷74旋转的驱动电机75、与驱动电机75电性连接的未图示的电机驱动电路、在前端具有销形端子76a并且包括与电机驱动电路电性连接的多个导电线缆的所述中继配线部76、以及将驱动电机75的旋转力传递到旋转刷74的动力传递机构77(例如,滑轮
·
传送带机构)。
16.在吸入口体70与延长管60连接的状态下,吸入口体70的中继配线部76的销形端子76a被插入延长管60的中继配线部62的夹子形端子62b而电性连接。另外,在延长管60与吸尘器主体10连接的状态下,延长管60的中继配线部62的销
形端子62a被插入到包含吸尘器主体10的后述的多个导电线缆的中继配线部26的夹子形端子26a而电性连接。另外,在不经由延长管60而直接将吸入口体70连接到吸尘器主体10上使用的情况下,销形端子76a被插入到夹子形端子26a中并电性连接。
17.<吸尘器主体的构成>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的吸尘器主体的左侧截面图,图4是说明图3的吸尘器主体的控制系统的框图,图5是表示图3的吸尘器主体的操作部和把手部的部分左侧截面图。另外,在图3中,用箭头表示从水平握持吸尘器主体10的后述的管部21d的使用者观察时的前后上下方向,与该前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与图3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是左右方向,吸尘器主体的结构是基于该前后左右上下方向而说明的。另外,在图4中,吸尘器主体10(吸引装置20)的控制系统比图2更详细地示出,吸尘器主体10内的控制系统的各部件的大致位置也被示出。
18.如图2~图5所示,吸尘器主体10的吸引装置20具备壳体21,该壳体21包括收纳电动送风机22及其驱动基板22a以及控制基板23等的电气部件收纳部21a、设置在电气部件收纳部21a的后方的把手部21b、设置在电气部件收纳部21a的下端的电池安装部21c、以及设置在电气部件收纳部21a的上部的前方的管部21d。另外,在吸引装置20中,设置有从电气部件收纳部21a的上端向把手部21b侧延伸的操作部21e,并且设置有将操作部21e的静电放电到壳体21内的空气中的放电部21f。
19.壳体21的电气部件收纳部21a是大致圆筒形的部分,设置有向前方开口的圆筒形的空气导入口21aa,空气导入口21aa内嵌入有格子部件21ab(参照图3)。另外,在电气部件收纳部21a的右侧壁上设置有由多个小孔构成的排气口21ac。
20.电动送风机22被配置成在电气部件收纳部21a内的空气导入口21aa的后方,与通过空气导入口21aa的中心的中心线p相比,电动送风机22的旋转轴处于平行上方位置。电动送风机22的驱动基板22a配置在电动送风机22的后方。控制基板23(参照图4)例如配置在驱动基板22a的后方或电动送风机22与电池安装部21c之间。安装有包括微型计算机的电子部件的控制基板23经由包含多个导电线缆的配线部23a,与安装在电池安装部21c上的电池40电性连接,并且经由包含多个导电线缆的配线部23b与驱动基板22a电性连接。
21.把手部21b由从电气部件收纳部21a的上部向后方延伸的上端部21ba、从电气部件收纳部21a的下部向后方延伸的下端部21bb、连结上端部21ba和下端部21bb的抓握部21bc构成。抓握部21bc上设置有抓握传感器21bs,该抓握传感器21bs以检测握住抓握部21bc的使用者的手h(参照图5)的手指并将检测信号输出到控制基板(控制部)23的方式设置在抓握部21bc上。另外,在把手部21b的下部设置有电池用锁定机构21bd。
22.抓握传感器21bs具有发光元件及受光元件,通过从发光元件向握住抓握部21bc的使用者的手h的手指照射光l1,受光元件接受该光l1在手指上反射的反射光l2,从而来检测手h的手指(参照图5)。该抓握传感器21bs经由包含多个导电线缆的配线部21ec与操作部21e电性连接。另外,在配线部21ec中的与操作部21e的连接部的附近设置有后述的放电部21f。
23.在电气部件收纳部21a的上部设置有与把手部21b的上端部21ba连续地连接的连结部21ae,在该连结部21ae和把手部21b的上端部21ba上设置有操作部21e,该操作部21e包括切换电动送风机22的强/弱的开关、自动调整电动送风机22的输出的同时进行运转的自动运转模式开关以及停止运转的“断开”开关等。操作部21e经由包含多个导电线缆的配线部21ed与控制基板23电性连接(参照图4)。另外,操作部21e和放电部21f将在后面详细说明。
24.电池用锁定机构21bd具有设置在抓握部21bc的下部的锁定解除按钮部21bda、具有可与锁定解除按钮部21bda滑动接触的倾斜面部的爪部21bdb、将爪部21bdb向下推压的施力部件21bdc(例如,压缩螺旋弹簧)。
25.根据该电池用锁定机构21bd,若向前方按下锁定解除按钮部21bda,则锁定解除按钮部21bda的前端按压爪部21bdb的倾斜面部,由此,爪部21bdb抵抗施力部件21bdc的施力,并向上方移动。当从该状态解除锁定解除按钮部21bda的按压时,爪部21bdb被施力部件21bdc按压而向下移动,由此,锁定解除按钮部21bda向后方的初始位置(图3所示的位置)移动。
26.电池安装部21c具有向下方及后方开口的凹部,凹部设置成随着从后方朝向前方而稍微上升(例如,10
°
左右)的倾斜状。另外,在电池安装部21c的凹部的深处设置有能够与电池40的供电端子(未图示)电性连接的受电端子(未图示)。另外,在凹部内的左右侧面设置有沿前后长度方向延伸的未图示的肋条,在电池安装时,沿着电池40的左右而设置的槽部(未图示)一边向电池安装部21c的左右的肋条滑动,一边嵌入。此时,电池用锁定机构21bd的爪部21bdb与电池40的后部上面的切口凹部42卡止,由此电池40以安装状态锁定在电池安装部21c上(参照图3)。
27.管部21d连设在连结部21ae上,从相比空气导入口21aa向前突出的突出部21ad向前方突出,在前端设置有吸引口21da。此外,如图3和图4所示,在管部21d中,在吸引口21da以下的封闭空间内设置所述中继配线部26的夹子形端子26a,并且具有与多个夹子形端子26a连通的多个插入孔(未图示)的隔开板21db设置在封闭空间的前端。
28.如图2和图4所示,中继配线部26与控制基板23电性连接。当将延长管60的一端61a插入到吸引装置20的管部21d的吸引口21da中并连接时,延长管60的多个销形端子62a被插入管部21d的多个插入孔中,与多个夹子形端子26a电性连接。
29.如图3所示,集尘装置30是具有集尘容器31和与集尘容器31可装卸的过滤器部32的旋风方式的集尘装置,沿着吸引装置20的管部21d的下端横向地安装。即,吸引装置20中的管部21d的下端与电气部件收纳部21a的空气导入口21aa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集尘装置30的安装部。
30.在集尘容器31的周壁部的一部分设置有流入口31a(参照图3),另一方面,在吸引装置20的管部21d的下端设置有可与集尘容器31的流入口31a连接的流出口21dc(参照图5)。因此,在驱动吸尘器主体10时,流入到吸引装置20的管部21d内的含有尘埃的空气经由流出口21dc和流入口31a流入到集尘容器31内。
31.集尘装置30的过滤器部32具有可装卸地嵌入在集尘容器31的开口部的杯部32a、
与杯部32a的中心孔连接而收纳在集尘容器31内的内筒部32b、设置在杯部32a的内筒部32b的相反侧的过滤器主体32c。
32.在驱动吸尘器主体10时,在流入集尘容器31内的含有尘埃的空气中,相对较大的第一尘埃的一部分在集尘容器31内旋转而被离心分离,其他的第一尘埃被设置在内筒部32b的网格部捕获。通过了网格部的相对精细的第二尘埃被过滤器主体32c捕获。通过过滤器主体32c而被除去了尘埃的空气从空气导入口21aa流入到吸引装置20内,通过电动送风机22从排气口21ac排出。
33.<关于操作部及放电部>图6是表示设置在图3的吸尘器主体的操作部的配线部上的放电部的说明图。另外,图7是表示设置在图6的配线部的放电部的横截面图,图8是表示安装在图6的配线部之前的放电部的俯视图。如图3和图6所示,设置在把手部21b附近的操作部21e具有开关部21ea、以可操作开关部21ea的方式设置在壳体21的外面的盖部21eb、经由后述的基板侧连接器部21eac及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将开关部21ea和抓握传感器21bs电性连接的所述配线部21ec、以及将开关部21ea和控制基板23电性连接的所述配线部21ed。
34.开关部21ea具有开关主体21eaa、安装开关主体21eaa的电路基板21eab、将电路基板21eab和配线部21ec电性连接的基板侧连接器部21eac。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开关主体21eaa被设置在电路基板21eab上。这三个开关主体21eaa例如是一边自动调整电动送风机22的输出一边进行运转的自动运转模式开关、切换电动送风机22的输出的“强/弱”的开关、以及停止电动送风机22的运转的“断开”开关。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电路基板21eab中设置有三个led灯21ead。这三个led灯21ead例如是自动运转模式时点亮的灯、电动送风机22的输出为“强”时点亮的灯、电动送风机22的输出为“弱”时点亮的灯。
35.电路基板21eab以基板侧连接器部21eac朝向把手部21b侧的方式螺钉紧固于壳体21内的肋结构部(参照图3)。如图1、图3和图6所示,盖部21eb由嵌入在形成于壳体21的长圆形的孔部中的长圆形的薄片材料构成,从上方覆盖多个开关主体21eaa。盖部21eb在与三个开关主体21eaa对应的位置具有三个圆形的可弯曲性膜部21eba,在它们的表面上例如印刷有“自动”、“强/弱”、“断开”这样的文字。通过用手指按压这些可弯曲性膜部21eba,各开关主体21eaa经由各可弯曲性膜部21eba被按压。另外,与盖部21eb中的三个led灯21ead对应的部分成为透明或半透明,能够从外部目视各led灯21ead的光。
36.此外,配线部21ec具有:用绝缘管21ecy覆盖导电线缆21ecx而成的配线主体21eca(参照图7)、和以能够与基板侧连接器部21eac电性连接的方式与配线主体21eca电性连接的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示了配线部21ec具有三根配线主体21eca的情况,但配线部21ec的根数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是1根或2根,也可以是四根以上。
37.如图6~图8所示,放电部21f具有:缠绕在配线主体21eca的外周上的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的附近位置的导电性的卷设部21fa、和从卷设部21fa向与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相反侧的配线主体21eca侧突出的导电性的一对的突出部21fb。
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在放电部21f中,卷设部21fa由带状的导电性纤维束形成,突出部21fb由刷状的导电性纤维束形成。放电部21f例如可以通过在展开后的带状的卷设部21fa的一个长边侧,相互隔开并安装刷状的一对的突出部21fb来形成。另外,在放电部21f中使用的导电性纤维只要是具有导电性的纤维即可,例如可以举出由铜、铝、不锈钢等的金属构成的纤维。
38.放电部21f通过使一对的突出部21fb向与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相反侧的配线部21ec(三根配线主体21eca)突出,而将卷设部21fa缠绕到配线部21ec的外周而安装。此时,例如,也可以将粘贴在卷设部21fa的较宽的一面上的双面胶带(未图示)缠绕(粘贴)到配线部21ec上。进而,也可以在缠绕于配线部21ec的卷设部21fa的外表面缠绕固定带21fc,将卷设部21fa牢固地固定于配线部21ec,并且,也可以进行构成各突出部21fb的导电性纤维的防脱。此外,双面胶带以及固定胶带21fc也可以具有导电性。
39.当将放电部21f缠绕到配线部21ec上时,使一对的突出部21fb向与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相反侧的配线部21ec(三根配线主体21eca)突出即可。也就是说,一对的突出部21fb可以沿着配线部21ec突出,或者也可以各突出部21fb的前端侧朝着相对于配线部21ec离开或接近的方向弯曲。
40.另外,在将放电部21f缠绕到配线部21ec时,优选从卷设部21fa到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的间隔w为1mm~6mm(参照图6)。通过间隔w在1mm以上,可以抑制卷设部21fa的导电性纤维进入配线主体21eca与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之间并与配线主体21eca的芯线(导电线缆21ecx)接触的可能性,并且由于间隔w在6mm以下,因此静电容易从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向卷设部21fa飞移,从而容易获得由放电部21f带来的高放电效果。换言之,当间隔w小于1mm时,卷设部21fa(导电性纤维)进入配线主体21eca与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之间,从而与配线主体21eca的芯线(导电线缆21ecx)接触的可能性增高,如果间隔w超过6mm,则静电变得难以从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向放电部21f的卷设部21fa飞移,从而难以获得由放电部21f带来的高放电效果。
41.此外,在将放电部21f缠绕到配线部21ec时,从进一步提高放电部21f的放电效果的方面出发,优选使一对突出部21fb配置在以配置部21ec(三根配线主体21eca)为中心而相对的位置。
42.<关于运转时的电动吸尘器>根据这样构成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参照图1~图6),使用者通过握住抓握部21bc,按下操作部21e的电源开关(开关主体21eaa),从而来自抓握传感器21bs的检测信号(high或low)及来自电源开关(开关主体21eaa)的运转指令信号被输入到控制基板23的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基于这些信号,经由驱动基板(未图示)进行控制以使旋转刷74的驱动电机75驱动,并且经由驱动基板22a进行控制以使电动送风机22驱动。此外,若按下“自动”的开关主体21eaa,则成为一边根据地面的状态或垃圾传感器的检测结果自动地切换(调整)电动送风机22的输出,一边进行运转的自动驾驶模式。另外,通过按压“强/弱”的开关主体21eaa,进行每当按压“强/弱”的开关主体21eaa时进行切换强弱的控制,以使微型计算机增强(或减弱)电动送风机22的输出。另外,若在运转中使用者使手h从抓握部21bc离开,则检测信号(low或high)从抓握传感器21bs被输入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经由驱动基板(未图示)进行控制以使旋转刷74的驱动电机75停止,并且经由驱动基板22a进行控制
以使电动送风机22停止。另外,若在运转中按下“断开”的开关主体21eaa,则微型计算机经由驱动基板(未图示)进行控制以使旋转刷74的驱动电机75停止,并且经由驱动基板22a进行控制以使电动送风机22停止。
43.在电动吸尘器1的运转时,吸入口体70的旋转刷74旋转,一边将被清扫面上的灰尘刮入吸入口一边进行吸引。此时,特别是当灰尘是粉尘物时,旋转刷74上容易产生静电,有时所产生的静电从旋转刷74沿着动力传递机构77、驱动电机75及其电机驱动回路(未图示)、中继配线部76、62、26、控制基板23以及配线部21ec等,到达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以及操作部21e的基板侧连接器部21eac。
44.假设在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的附近没有设置放电部21f,则在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及基板侧连接器部21eac中积存静电,在积存的静电的带电量超过一定量时,向握住把手部21b的抓握部21bc的使用者的手h飞出而施加令人不适的刺激。这时,如图1和图5所示,例如,推测静电将会从接合构成把手部21bc的壳体21的外侧部件21x与内侧部件21y时的接合部分21q的微小间隙、或者设置于壳体21的内侧部件21y的安装孔的周缘及嵌入该安装孔的抓握传感器21bs的外框的嵌合部分21g的微小间隙向外部电弧放电。
45.为了抑制这样的静电通过电弧放电而给使用者的手h带来不适的刺激的可能性,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在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的附近设置放电部21f,如果静电到达基板侧连接器部21eac,则当带电量少时,静电定期地向放电部21f的卷设部21fa飞移,从刷状的突出部21fb的各导电性纤维的末端向壳体21内的空气中进行电晕放电。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上述那样的电弧放电对使用者的手h产生不适的刺激的可能性。
46.另外,在吸引装置20内,即使在因从电动送风机22向排气口21a之间的排气风路流动的空气与配线部21ec的摩擦而产生的静电向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传递的情况下,也与上述同样地,静电从放电部21f向壳体21内的空气中电晕放电。
47.(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图9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放电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另外,在图9中,对于与图8中的要素相同的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9所示,放电部121f也可以在卷设部21fa的一个长边的整体上设置刷状的突出部121fb。如果这样,通过将放电部121f缠绕到配线部21ec,能够在配线部21ec(3根配线主体21eca)的外周整体配置放电部121f的突出部121fb。因此,能够得到由放电部121f带来的较高的放电效果。
48.(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图10(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放电部的俯视图,图10(b)是其变形例的俯视图。如图10(a)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情况下,放电部221f的卷设部221fa和一对的突出部221fb由一张导电性薄片构成。此外,各突出部221fb成为由切成长条状的多个细长的带221fba构成的带束。如图10(b)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情况下,在放电部321f的卷设部221fa的一个长边的整体上,由多个细长的带321fba构成的带束作为突出部321fb而设置。在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放电部221f、321f的突出部221fb、321fb的情况下,静电从多个细长的带221fba、321fba的前端电晕放电。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通过将卷设部221fa的配线侧连接器部侧的端部在与配线部成直角的方向上弯折成凸缘状,或者使卷设部221fa的厚度变厚,也可以容易地捕捉从配线侧连接器部飞出的静电。关于这一点,后述的第三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也是相同的。在第二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相同。
49.(第三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图11(a)是第三实施方式的放电部的俯视图,图11(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俯视图。另外,在图11(a)及(b)中,对与图10(a)及(b)中的要素相同的要素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如图11(a)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放电部421f的卷设部221fa及一对的突出部421fb由一张导电性薄片构成。此外,各突出部421fb通过前端具有多个尖锐的锐角部421fba的带形成。如图11(b)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情况下,在放电部521f的卷设部221fa的一个长边的整体上,在前端具有多个尖锐的锐角部521fba的带设置为突出部521fb。在第三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放电部421f、521f的突出部421fb、521fb的情况下,静电从锐角部421fba、521fba的尖锐的前端电晕放电。在第三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其他构成与第一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相同。
50.(其他实施方式)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电动吸尘器1中的吸入口体70中,例示出如下情况:具备电机驱动式的旋转刷74,在旋转刷74的旋转中产生静电,该静电经由电气配线系统到达操作部21e时,通过设置于与操作部21e电性连接的配线部21ec的放电部21f,使静电在壳体21内的空气中进行电晕放电,由此抑制了静电飞到使用者的手h而带来不适的刺激的可能性,但本发明也可以构成为如下那样的方式。也就是说,在吸引装置20内,由于从电动送风机22流向排气口21ac之间的排气风路的空气与配线部21ec之间的摩擦而产生静电,该静电有可能传递到配线侧连接器部21ecb而积存。这种现象不仅在吸入口体具备电机驱动式的旋转刷的情况下,而且在吸入口体具备涡轮驱动式的旋转刷的情况下、或者在吸入口体不具备旋转刷及其驱动系统等的情况下也有可能发生。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动吸尘器也能够应用于吸尘器主体与吸入口体未经由电气配线系统电性连接并且吸入口体具备涡轮驱动式的旋转刷的电动吸尘器、吸尘器主体与吸入口体未经由电气配线系统电性连接并且吸入口体不具备旋转刷及其驱动系统的电动吸尘器。另外,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不限于在吸尘器主体上设置了把手部的电动吸尘器,例如也可以适用于不具有把手部的瓶型电动吸尘器。
51.(总结)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动吸尘器具备吸尘器主体,该吸尘器主体具有吸引装置和捕捉吸引到的灰尘的集尘装置,该吸引装置具有内置电动送风机的壳体并吸引灰尘;所述吸引装置具有收纳所述电动送风机及控制基板的电气部件收纳部、用于将通
过所述电动送风机产生的吸引力而吸入的空气和被清扫面上的灰尘输送到所述集尘装置的管部、切换所述电动送风机的驱动和停止的操作部以及放电部;所述操作部具有开关部、以能够操作所述开关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面的盖部、以及可将所述开关部和所述控制基板电性连接的配线部;所述放电部构成为设置在所述配线部的外周上的所述开关部的附近位置,将所述配线部的静电放电到所述壳体内的空气中。
52.根据该构成,在由电动吸尘器进行清扫时产生的静电经由配线部到达开关部,由于在开关部的静电的带电量增加之前定期地从开关部经由放电部向壳体内的空气中放电(电晕放电),因此变得难以在开关部上积存静电。因此,在开关部静电积存得较多(带电量变多)而一下子放电(电弧放电),由此能够降低对持有电动吸尘器的操作部附近的使用者的手带来不适的刺激的可能性。另外,作为以往的电动吸尘器,通过用含有防静电剂的树脂形成壳体,可以抑制静电的产生量,降低静电传递到使用者的手的可能性的技术已被周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静电的带电量不到0,静电向使用者的手飞出的可能性没有很大变化,除此以外,成型品的直行率降低且成本上升,但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能够不对成型品的直行率产生影响且以低成本对应静电对策。另外,在特开平10

55895号公报的电动吸尘器中,由于静电放电体设置在吸引通路的外面,因此会对外观设计产生影响,但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由于在壳体内设置放电部,所以不会对外观设计产生影响。
53.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电动吸尘器也可以构成为如下,并且可以适当地组合它们。
54.所述吸引装置也可以在所述操作部的附近具有把手部。由于棒型、手持型、罐型、立式等的各种电动吸尘器的大部分都在操作部附近具有把手部,因此根据该构成,可以有效减少静电飞到握着把手部的使用者的手上而带来不适刺激的可能性。
55.所述开关部具有开关主体、安装所述开关主体的电路基板、以及将所述电路基板和所述配线部电性连接的基板侧连接器部,所述配线部具有配线主体和以能够与所述基板侧连接器部电性连接的方式与所述配线主体电性连接的配线侧连接器部,所述放电部也可以设置在所述配线主体的外周上的所述配线侧连接器部的附近位置。根据该构成,沿着配线主体到达配线侧连接器部和基板侧连接器部的静电向放电部飞移,从放电部向壳体内的空气中电晕放电。
56.所述放电部也可以具有缠绕在所述配线主体的外周上的所述配线侧连接器部的附近位置的导电性的卷设部、和从所述卷设部向所述配线侧连接器部的相反侧的所述配线主体侧突出的导电性的突出部。根据该构成,沿着配线主体到达配线侧连接器部和基板侧连接器部的静电容易转移到放电部的大面积的卷设部,并且,转移到卷设部的静电容易从突出部向壳体内的空气中电晕放电。
57.所述突出部也可以由刷状的导电性纤维束形成。
根据该构成,放电部的静电从作为突出部的刷状导电性纤维束的各纤维前端向壳体内的空气中电晕放电。
58.所述卷设部也可以由带状的导电性纤维束形成。根据该构成,能够将卷设部和突出部用相同的导电性纤维容易地形成为一体状。
59.所述卷设部及所述突出部由一张导电性薄片构成,所述突出部也可以由多个细长的带构成的带束或者前端具有尖锐的锐角部的带形成。根据该构成,能够以低成本形成放电部。另外,放电部的静电从作为突出部的带束的各细长的带的前端或作为突出部的带的前端的锐角部向壳体内的空气中电晕放电。
60.从所述卷设部到所述配线侧连接器部的间隔也可以是1mm~6mm。根据该构成,由于所述间隔为1mm以上,因此可以抑制卷设部进入配线主体和配线侧连接器部之间而与配线主体的芯线(导线)接触的可能性,并且由于所述间隔为6mm以下,所以静电变得容易从配线侧连接器部向放电部的卷设部转移(容易被吸引),从而容易得到放电部带来的高放电效果。换言之,如果所述间隔小于1mm,则卷设部进入配线主体与配线侧连接器部之间并与配线主体的芯线(导线)接触的可能性增高,如果所述间隔超过6mm,则静电变得难以从配线侧连接器部转移到放电部的卷设部,从而难以获得放电部所带来的高放电效果。
61.也可以是,多个所述突出部以彼此分开的状态从所述卷设部向所述配线主体侧突出。根据该构成,由于能够在配线主体的外周的多个部位配置放电部的突出部,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放电部的放电效果,在配线部的配线主体成为多束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62.作为所述多个突出部的一对突出部也可以以所述配线主体为中心相互配置在相对的位置。根据该构成,能够在配线主体的外周将放电部的一对突出部配置于相对的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放电部的放电效果,在配线部的配线主体成为多束的情况(例如,2~3根的束)下是有效的。
63.所述突出部也可以设置于所述配线主体的整个外周上。根据该构成,由于能够在配线主体的外周整体配置放电部的突出部,因此能够得到放电部产生的高放电效果,在配线部的配线主体成为多束的情况下是有效的。
64.还具备直接或经由延长管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所述管部连接的吸入口体,所述吸入口体具有旋转刷和使所述旋转刷旋转的驱动电机,也可以从所述吸尘器主体的所述开关部,遍及直接或者经由延长管与所述吸尘器主体连接的所述吸入口体的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包括所述配线部的电气配线系统。根据该构成,通过具有旋转刷的吸入口体一边刮入灰尘(特别是粉尘物)一边进行吸引,由此产生静电,该静电经由电气配线系统传递到开关部,当积存在开关部的静电的带电量(电荷)超过了一定量时,可以抑制静电对持有电动吸尘器的使用者的手电弧放电而带来不适的刺激的可能性。
65.本发明的优选方式还包括组合上述多个方式中的任一种而成的方式。除了上述实施例之外,本发明还可以有各种变形例。这些变形例不应被理解为不
属于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应当包括与权利要求的范围等同的意义以及在所述范围内的所有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