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89607发布日期:2021-07-23 21:00阅读:84来源:国知局
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保健用品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



背景技术:

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时须采用枕头。枕头一般由枕芯、枕套两部分构成。

现有的远红外发热枕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局部发热过强,热量消耗过快,产热不均匀的问题,容易造成使用者的使用体验不佳,耗能过快的问题。

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提高热量传导的均匀性的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是十分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在发明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发明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包括:

循环理疗枕本体、空气填充层、水循环组件、理疗枕垫层、循环控制设备、加热层,所述空气填充层和所述水循环组件皆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的内部,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空气填充层的内部,所述水循环组件位于所述空气填充层的一侧,所述理疗枕垫层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的上表面,所述循环控制设备与所述水循环组件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空气填充层包括中层空气填充层、外层空气填充层、加固夹层,所述中层空气填充层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的内部中心,所述加固夹层设置在所述中层空气填充层的外侧表面,所述外层空气填充层设置在所述加固夹层的外侧表面,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加固夹层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中层空气填充层包括伸缩胚、限位织网、充气内腔、充气管、送气层,所述伸缩胚设置在所述加固夹层的内部,所述限位织网设置在所述加固夹层的内表面,所述送气层设置在所述限位织网的内部,所述充气内腔设置在所述送气层的内部,所述送气层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送气层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气孔,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充气管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的内部,且所述充气管分别与所述送气层和所述充气口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外层空气填充层包括承压气胆、充气外腔、循环气道、排气管,所述承压气胆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的内部,所述充气外腔设置在所述承压气胆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加固夹层的外侧,所述循环气道设置在所述充气外腔与所述充气内腔之间,所述循环气道分别与所述充气外腔和所述充气内腔相连通,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充气管的一侧,且所述排气管分别与所述充气外腔和外界相连通。

优选的,所述加固夹层包括粘结固定层、防压缓冲层、tpe加固丝、保护外层,所述保护外层设置在所述中层空气填充层和所述外层空气填充层之间,所述防压缓冲层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层的内部,所述tpe加固丝设置在所述防压缓冲层和所述保护外层之间,所述粘结固定层设置在所述防压缓冲层的内部,所述加热层设置在所述粘结固定层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水循环组件包括注水口、贴合面、水循环区、支撑网面、回水口,所述水循环区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的内部,所述水循环区位于所述外层空气填充层的一侧,所述注水口和所述回水口皆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的表面,所述注水口位于所述回水口的一侧,所述注水口和所述回水口分别与所述水循环区、所述循环控制设备相连通,所述贴合面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的表面,所述支撑网面设置在所述水循环区的内部,所述水循环区包括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穿插设置在所述支撑网面的内部,且所述水循环区分别与所述注水口和所述回水口相连通,所述支撑网面的材料为透气3d立体网格面,所述贴合面的材料为抗菌材料。

优选的,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加热层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加热层包括远红外加热膜、云母基底、接电端、绝缘层,所述云母基底设置在所述粘结固定层的内部,所述远红外加热膜设置在所述云母基底的表面,所述接电端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加热膜的一端,所述绝缘层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加热膜的表面,所述接电端与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循环控制设备包括出水导管、入水导管、承载座、处理腔、集屑槽、滤网、吸收扇、导流扇、清洁转叶,所述承载座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的外侧,所述处理腔设置在所述承载座的内部,所述入水导管和所述出水导管皆设置在所述处理腔的表面,且所述入水导管分别与所述注水口和所述处理腔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导管分别与所述回水口和所述处理腔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集屑槽可拆的设置在所述处理腔的下方,所述吸收扇设置在所述集屑槽和所述处理腔相连接处,所述处理腔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均匀的设置有清洁转叶,所述清洁转叶的边缘设置有毛刷,所述毛刷与所述处理腔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导流扇设置在所述出水导管的内部,且所述导流扇将水流由处理腔单向的输送至出水导管处,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处理腔的内部,且所述滤网位于所述导流扇的一侧,所述吸收扇、所述导流扇、所述转轴分别与控制电机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循环控制设备根据预定方法对水循环组件内的水流流速进行相应的控制和补偿,所述预定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以下公式建立循环控制设备的输入量和对水流流速控制相对应的转速:

其中:w入为循环控制设备的输入耗能总量,ρ为水的密度常数,g为重力加速度,a为转速比,l0为泵体扬程,b1、b2、a0、a1、a2皆为拟合曲线系数常数,σ为泵体在瞬时转速下的效率,σs为电机效率,σn为变频效率,w1为初始耗能,w2为变频调节后耗能,λ为水循环组件的节能率;

步骤2,根据步骤1所构建的输入量和对水流流速控制相对应的转速关系式构建控制系统,通过对循环控制设备的输入耗能总量的控制从而直接快捷的实现对水流循环过程中流速的控制,同时保证控制过程中的节能有效。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通过循环理疗枕本体给使用者的头部和颈部提供支撑,通过空气填充层使得循环理疗枕本体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对循环理疗枕本体的高度和硬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使用感受和使用灵活性,通过水循环组件保证在热灸过程中,加热层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均匀高效的作用在使用在的颈椎表面,避免局部过热或热灸不充分,同时提高热量的作用效率,通过循环控制设备对水循环组件内的水流进行带动和循环,同时对循环速率进行控制,实现高效的人性化调节和恒温效果,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本发明所述的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中空气填充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中空气填充层的结构示意图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中加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中水循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中循环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的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中清洁转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的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中循环控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俯视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的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中集屑槽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10所示,本发明提供了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包括:

循环理疗枕本体1、空气填充层2、水循环组件3、理疗枕垫层4、循环控制设备5、加热层6,所述空气填充层2和所述水循环组件3皆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内部,所述加热层6设置在所述空气填充层2的内部,所述水循环组件3位于所述空气填充层2的一侧,所述理疗枕垫层4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上表面,所述循环控制设备5与所述水循环组件3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循环理疗枕本体1、空气填充层2、水循环组件3、理疗枕垫层4、循环控制设备5、加热层6,空气填充层2和水循环组件3皆设置在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内部,加热层6设置在空气填充层2的内部,水循环组件3位于空气填充层2的一侧,理疗枕垫层4设置在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上表面,循环控制设备5与水循环组件3相连接;使用过程中,先将空气填充层2内充满惰性气体,根据使用需求对气体的体积量进行控制,满足不同使用者对循环理疗枕本体1高度和硬度的需求,接着使用者可将头部和颈部置于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上表面,且与理疗枕垫层4相接触,同时,通过加热层6进行加热,实现对使用者颈部的远红外热灸,循环控制设备5控制水循环组件3内的水流进行循环,从而保证在热灸过程中,加热层6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均匀高效的作用在使用在的颈椎表面。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发明提供了远红外空气循环理疗枕的具体结构,通过循环理疗枕本体1给使用者的头部和颈部提供支撑,通过空气填充层2使得循环理疗枕本体1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者的使用需求对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高度和硬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使用感受和使用灵活性,通过水循环组件3保证在热灸过程中,加热层6所产生的热量能够均匀高效的作用在使用在的颈椎表面,避免局部过热或热灸不充分,同时提高热量的作用效率,通过循环控制设备5对水循环组件3内的水流进行带动和循环,同时对循环速率进行控制,实现高效的人性化调节和恒温效果,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使用者的睡眠质量。

如图3、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填充层2包括中层空气填充层201、外层空气填充层202、加固夹层203,所述中层空气填充层201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内部中心,所述加固夹层203设置在所述中层空气填充层201的外侧表面,所述外层空气填充层202设置在所述加固夹层203的外侧表面,所述加热层6设置在所述加固夹层203的内部。

所述中层空气填充层201包括伸缩胚211、限位织网212、充气内腔215、充气管213、送气层214,所述伸缩胚211设置在所述加固夹层203的内部,所述限位织网212设置在所述加固夹层203的内表面,所述送气层214设置在所述限位织网212的内部,所述充气内腔215设置在所述送气层214的内部,所述送气层214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送气层214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气孔,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充气口,所述充气管213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内部,且所述充气管213分别与所述送气层214和所述充气口相连通。

所述外层空气填充层202包括承压气胆221、充气外腔222、循环气道223、排气管224,所述承压气胆221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内部,所述充气外腔222设置在所述承压气胆221的内部且位于所述加固夹层203的外侧,所述循环气道223设置在所述充气外腔222与所述充气内腔215之间,所述循环气道223分别与所述充气外腔222和所述充气内腔215相连通,所述排气管224设置在所述充气管213的一侧,且所述排气管224分别与所述充气外腔222和外界相连通。

所述加固夹层203包括粘结固定层231、防压缓冲层232、tpe加固丝233、保护外层234,所述保护外层234设置在所述中层空气填充层201和所述外层空气填充层202之间,所述防压缓冲层232设置在所述保护外层234的内部,所述tpe加固丝233设置在所述防压缓冲层232和所述保护外层234之间,所述粘结固定层231设置在所述防压缓冲层232的内部,所述加热层6设置在所述粘结固定层231的内部。

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加热层6电连接。

所述加热层6包括远红外加热膜601、云母基底602、接电端603、绝缘层604,所述云母基底602设置在所述粘结固定层231的内部,所述远红外加热膜601设置在所述云母基底602的表面,所述接电端603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加热膜601的一端,所述绝缘层604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加热膜601的表面,所述接电端603与所述充电接口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空气填充层2包括中层空气填充层201、外层空气填充层202、加固夹层203,中层空气填充层201设置在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内部中心,加固夹层203设置在中层空气填充层201的外侧表面,外层空气填充层202设置在加固夹层203的外侧表面,加热层6设置在加固夹层203的内部;中层空气填充层201包括伸缩胚211、限位织网212、充气内腔215、充气管213、送气层214,伸缩胚211设置在加固夹层203的内部,限位织网212设置在加固夹层203的内表面,送气层214设置在限位织网212的内部,充气内腔215设置在送气层214的内部,送气层214的内部为中空结构,送气层214表面均匀设置有多个气孔,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充气口,充气管213设置在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内部,且充气管213分别与送气层214和充气口相连通;外层空气填充层202包括承压气胆221、充气外腔222、循环气道223、排气管224,承压气胆221设置在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内部,充气外腔222设置在承压气胆221的内部且位于加固夹层203的外侧,循环气道223设置在充气外腔222与充气内腔215之间,循环气道223分别与充气外腔222和充气内腔215相连通,排气管224设置在充气管213的一侧,且排气管224分别与充气外腔222和外界相连通;加固夹层203包括粘结固定层231、防压缓冲层232、tpe加固丝233、保护外层234,保护外层234设置在中层空气填充层201和外层空气填充层202之间,防压缓冲层232设置在保护外层234的内部,tpe加固丝233设置在防压缓冲层232和保护外层234之间,粘结固定层231设置在防压缓冲层232的内部,加热层6设置在粘结固定层231的内部;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与加热层6电连接;加热层6包括远红外加热膜601、云母基底602、接电端603、绝缘层604,云母基底602设置在粘结固定层231的内部,远红外加热膜601设置在云母基底602的表面,接电端603设置在远红外加热膜601的一端,绝缘层604设置在远红外加热膜601的表面,接电端603与充电接口电连接;充气过程中,气体通过充气管213依次进入送气层214和充气内腔215内,从而使得伸缩胚211进行膨胀,同时限位织网212对伸缩胚211进行限制,避免伸缩胚211膨胀过大造成破裂,同时通过充气内腔215和充气内腔215表面均匀设置的气孔使得气体能够均匀的进入充气内腔215,同时保证伸缩胚211最先膨胀,保证了充气过程中的均匀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接着,当伸缩胚211充气至一定程度时,充气内腔215内的气体通过循环气道223进入充气外腔222的内部,实现进一步的充气,通过承压气胆221进一步的保证充气的可靠性,避免破裂;当需要对气体进行排出时,只需通过排气管224排出即可;加热层6进行远红外发热,发热过程中,接电端603与充电接口电连接,电流通过接电端603与远红外加热膜601相连通,从而产生热量,实现热灸;通产热过程中,绝缘层604进行绝缘隔热,从而避免漏电,保证使用的安全性,通过粘结固定层231保证加热层6能够稳固的上设置在加固夹层203的内部,避免滑移,通过防压缓冲层232减轻使用过程中对加热层6的作用力和压力,进一步保证了发热的安全性,通过tpe加固丝233提高了保护外层234的韧性和强度,避免破裂,从而保证了加固夹层203的有效性。

如图3、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水循环组件3包括注水口301、贴合面302、水循环区303、支撑网面、回水口304,所述水循环区303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内部,所述水循环区303位于所述外层空气填充层202的一侧,所述注水口301和所述回水口304皆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表面,所述注水口301位于所述回水口304的一侧,所述注水口301和所述回水口304分别与所述水循环区303、所述循环控制设备5相连通,所述贴合面302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表面,所述支撑网面设置在所述水循环区303的内部,所述水循环区303包括循环管路,所述循环管路穿插设置在所述支撑网面的内部,且所述水循环区303分别与所述注水口301和所述回水口304相连通,所述支撑网面的材料为透气3d立体网格面,所述贴合面302的材料为抗菌材料。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水循环组件3包括注水口301、贴合面302、水循环区303、支撑网面、回水口304,水循环区303设置在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内部,水循环区303位于外层空气填充层202的一侧,注水口301和回水口304皆设置在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表面,注水口301位于回水口304的一侧,注水口301和回水口304分别与水循环区303、循环控制设备5相连通,贴合面302设置在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表面,支撑网面设置在水循环区303的内部,水循环区303包括循环管路,循环管路穿插设置在支撑网面的内部,且水循环区303分别与注水口301和回水口304相连通,支撑网面的材料为透气3d立体网格面,贴合面302的材料为抗菌材料;通过注水口301和回水口304实现对水循环区303内液体与循环控制设备5之间的交互,通过实现缓冲,保证水循环区303内水流进行交互过程中的可靠性,通过贴合面302与使用者的颈部相贴合,提高使用者的使用感受。

如图6-图10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控制设备5包括出水导管501、入水导管502、承载座503、处理腔504、集屑槽505、滤网506、吸收扇507、导流扇508、清洁转叶509,所述承载座503设置在所述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外侧,所述处理腔504设置在所述承载座503的内部,所述入水导管502和所述出水导管501皆设置在所述处理腔504的表面,且所述入水导管502分别与所述注水口301和所述处理腔50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出水导管501分别与所述回水口304和所述处理腔504的内部相连通,所述集屑槽505可拆的设置在所述处理腔504的下方,所述吸收扇507设置在所述集屑槽505和所述处理腔504相连接处,所述处理腔504的内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均匀的设置有清洁转叶509,所述清洁转叶509的边缘设置有毛刷,所述毛刷与所述处理腔504的内壁相接触,所述导流扇508设置在所述出水导管501的内部,且所述导流扇508将水流由处理腔504单向的输送至出水导管501处,所述滤网506设置在所述处理腔504的内部,且所述滤网506位于所述导流扇508的一侧,所述吸收扇507、所述导流扇508、所述转轴分别与控制电机相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循环控制设备5包括出水导管501、入水导管502、承载座503、处理腔504、集屑槽505、滤网506、吸收扇507、导流扇508、清洁转叶509,承载座503设置在循环理疗枕本体1的外侧,处理腔504设置在承载座503的内部,入水导管502和出水导管501皆设置在处理腔504的表面,且入水导管502分别与注水口301和处理腔504的内部相连通,出水导管501分别与回水口304和处理腔504的内部相连通,集屑槽505可拆的设置在处理腔504的下方,吸收扇507设置在集屑槽505和处理腔504相连接处,处理腔504的内部设置有转轴,转轴的表面均匀的设置有清洁转叶509,清洁转叶509的边缘设置有毛刷,毛刷与处理腔504的内壁相接触,导流扇508设置在出水导管501的内部,且导流扇508将水流由处理腔504单向的输送至出水导管501处,滤网506设置在处理腔504的内部,且滤网506位于导流扇508的一侧,吸收扇507、导流扇508、转轴分别与控制电机相连接;循环控制设备5对水循环组件3内的水流进行控制过程中,水循环组件3内的水通过回水口304进入出水导管501内,接着导流扇508在控制电机的控制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水流依次经过处理腔504、滤网506、导流扇508进入到入水导管502内,接着,通过入水导管502将循环过滤后的液体再次循环输送至水循环组件3的内部;当液体进入处理腔504时,转轴在控制电机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清洁转叶509在处理腔504的内部进行传动,转动过程中,清洁转叶509边缘设置的毛刷与处理腔504的内部相剐蹭接触,从而实现对处理腔504内壁的清理,避免液体中的矿物质和杂质附着在处理腔504内壁,从而避免杂质在长期积累下造成的处理腔504堵塞;当毛刷将杂质剐蹭脱落后,控制电机控制吸收扇507进行转动,杂质在吸收扇507和重力的作用下收集至集屑槽505的内部,当杂质在集屑槽505内集满后,可将集屑槽505拆卸进行清理,最后将清理后的集屑槽505重新安装至处理腔504的下方,实现循环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提供了循环控制设备5的具体结构,通过出水导管501和入水导管502将水循环组件3和处理腔504进行连通,实现水流在处理腔504和水循环组件3之间的循环流动,通过承载座503对处理腔504提供支撑,保证稳定的水循环的工作,通过清洁转叶509和转轴实现对处理腔504内壁的清理,避免液体中的矿物质和杂质附着在处理腔504内壁,从而避免杂质在长期积累下造成的处理腔504堵塞,通过吸收扇507和集屑槽505将脱落的杂质屑料进行集中和收集,便于杂质的清理,从而防止处理腔504内部的堵塞,提高水循环的可靠性,通过滤网506实现对回流至入水导管502的循环水进行过滤,保证水的纯度,从而保证水循环过程中的循环效果,通过导流扇508提供对水流循环过程的动力。

如图1、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循环控制设备5根据预定方法对水循环组件3内的水流流速进行相应的控制和补偿,所述预定方法的步骤如下:

步骤1,根据以下公式建立循环控制设备5的输入量和对水流流速控制相对应的转速:

其中:w入为循环控制设备5的输入耗能总量,ρ为水的密度常数,g为重力加速度,a为转速比,l0为泵体扬程,b1、b2、a0、a1、a2皆为拟合曲线系数常数,σ为泵体在瞬时转速下的效率,σs为电机效率,σn为变频效率,w1为初始耗能,w2为变频调节后耗能,λ为水循环组件3的节能率;

步骤2,根据步骤1所构建的输入量和对水流流速控制相对应的转速关系式构建控制系统,通过对循环控制设备5的输入耗能总量的控制从而直接快捷的实现对水流循环过程中流速的控制,同时保证控制过程中的节能有效。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根据预定的算法公式建立循环控制设备5的输入量和对水流流速控制相对应的转速关系,从而实现通过直接控制循环控制设备5的输入耗能总量实现简单快速的水流控制,减少了实现水流控制所需的步骤,提高了效率,同时保证了控制过程中的节能有效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