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喷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4755发布日期:2022-01-26 20:56阅读:87来源:国知局
吸引喷嘴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动吸尘器的吸引喷嘴装置。


背景技术:

2.作为此种吸引喷嘴装置,已知的有以下装置:具有吸嘴本体(相当于本技术之发明的喷嘴本体)、与设于所述吸嘴本体内之旋转清扫体,所述吸嘴本体具有吸入口,且在吸嘴本体内设置有与所述旋转清扫体的刷毛构件(相当于本技术之发明的刷子部)接触之倾斜的肋(例如参照日本特许第4801516号公报)。通过这样的构成,可以使旋转清扫体的刷毛构件接触于肋,由此将已附着于刷毛构件之尘埃从刷毛构件去除并朝吸入口侧引导。再者,虽然所述肋在吸入口的右侧与左侧的倾斜方向相反,但其倾斜角度的绝对值在吸入口的右侧与左侧是相同的。


技术实现要素:

3.然而,在这种吸引喷嘴装置中,一般而言,会将旋转清扫体的刷子部扭转而设置成:相较于轴部的一端侧,另一端侧相对于旋转方向较落后。亦即,夹着吸入口在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刷子部与肋的交叉角度会不同。因此存在夹着吸入口在一端侧与另一端侧的尘埃吸引能力产生差异的问题。
4.本发明之目的在于解决以上之问题点,而提供一种可以将已使用旋转清扫体从被清扫面刮取来之尘埃有效地送至吸入口之吸引喷嘴装置。
5.本发明记载的吸引喷嘴装置具有喷嘴本体与旋转清扫体,所述喷嘴本体具有旋转清扫体收纳室与吸入口,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具有长边方向,所述吸入口设置在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的长边方向中央部,所述旋转清扫体具有轴部、及从所述轴部的一端侧设置到另一端侧的多条刷子部,并将所述刷部子设置成:相较于所述轴部的一端侧,另一端侧相对于旋转方向较落后,且所述轴部的轴方向和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的长边方向平行,在所述吸引喷嘴装置中:
6.在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于夹着所述吸入口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和所述刷子部接触的肋,所述肋倾斜成:相较于所述旋转清扫体的旋转方向前侧,旋转方向后侧会更朝向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的中央,并且,设置在所述吸入口的一端侧的第一肋相对于旋转轴的角度,比设置在所述吸入口的另一端侧的第二肋相对于旋转轴之角度更小。
7.又,在前述的吸引喷嘴装置中,所述第一肋和所述刷子部的交叉角度与所述第二肋和所述刷子部的交叉角度相等。
8.此外,在前述的吸引喷嘴装置中,所述第二肋的数量比所述第一肋更多。
9.发明效果
10.如本发明记载的吸引喷嘴装置,由于可以通过如以上地构成,而在夹着吸入口的旋转清扫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让通过肋所带来之去除来自刷子部之尘埃的能力之差变小,而在刷子部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同样地去除尘埃,因此可以从被清扫面良好地吸引去
除尘埃。
11.再者,由于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一肋和所述刷子部之交叉角度设为与所述第二肋和所述刷子部之交叉角度相等,而在夹着吸入口之旋转清扫体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使通过肋所带来之去除来自刷子部之尘埃的能力为同等,而在刷子部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同样地去除尘埃,因此可以从被清扫面良好地吸引去除尘埃。
12.又,由于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二肋的数量设得比所述第一肋数量更多,而让通过肋所形成之去除来自刷子部之尘埃的范围之差变小,来将尘埃从刷子部整体地去除,因此可以从被清扫面良好地吸引去除尘埃。
附图说明
13.图1是显示本发明之一实施形态的吸引喷嘴装置的俯视图。
14.图2是所述吸引喷嘴装置的仰视图。
15.图3是已将旋转清扫体卸除的状态下的所述吸引喷嘴装置的仰视图。
16.图4是所述吸引喷嘴装置的旋转清扫体的外观图,其中(a)是从轴向垂直方向所观看到的外观图,(b)是沿(a)中a-a线的放大剖视图。
17.图5是图1中的吸引喷嘴装置沿b-b线的剖视图。
18.图6是显示出所述吸引喷嘴装置的肋与刷子部关系的示意图。
19.图7是图6中的一端侧的放大图。
20.图8是图6中的另一端侧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用以实施发明之形态]
[0022]
以下,针对本发明之实施形态,依据图1至图8来说明。再者,本实施形态中的前后是依据图1及图2来规定。亦即,将图1中的下侧设为前,且将上侧设为后。又,将图2中的上侧设为前,且将下侧设为后。又,将图1及图2的右侧设为右,且将左侧设为左。附图标记1是本发明之吸引喷嘴装置。本发明的吸引喷嘴装置1可相对于未图示之吸尘器本体,以可直接或间接地装卸的方式来安装。再者,所述吸引喷嘴装置1亦可和吸尘器本体一体地设置。
[0023]
所述吸引喷嘴装置1具有喷嘴本体2、旋转清扫体3、关节部4与连接筒部5。所述喷嘴本体2的左右方向为长边方向,前后方向为短边方向。并且,在所述喷嘴本体2的下部前侧,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较长的吸入开口21。又,在所述喷嘴本体2的后部中央形成有后方及上方开放之缺口部22。并且,在所述缺口部22可摆动地安装有所述关节部4。又,在所述缺口部22的周围形成有朝后方突出之突出部23。并且,于所述缺口部22左右的所述突出部23中,各自朝下方露出地设置有滚珠脚轮24。所述滚珠脚轮24接触于被清扫面即地面等。再者,为了可以顺畅地移动所述滚珠脚轮24,而在内部设置有未图示的轴承构造。此外,在所述吸入开口21的后方,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较长的刷子25。
[0024]
所述关节部4具有起伏部41与旋动部42。所述起伏部41具有摆动筒部43、连结管44与连接部45。另一方面,所述旋动部42具有连接部46及所述连接筒部5。所述连接筒部5相对于未图示之吸尘器本体可装卸地连接。所述摆动筒部43以其旋动轴成为左右方向的方式,可摆动地支撑在所述缺口部22中。并且,在所述摆动筒部43形成有和吸入口29连通之连通
口47。又,所述连结管44在和所述摆动筒部43的旋动轴交叉的方向上延伸,而与所述摆动筒部43一体地形成。此外,所述旋动部42的连接部46以可旋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连接部45。再者,如图5所示,所述旋动部42的连接部46在所述关节部4呈直立之状态下,会位于所述起伏部41的连接部45的前方。如此,由于所述旋动部42的连接部46位于所述起伏部41的连接部45的前方,因此,通过使所述连接筒部5及与其连接的所述吸尘器本体绕着所述连接筒部5的中心轴扭转,能够改变所述喷嘴本体2的方向。又,在所述关节部4呈直立之状态下,所述旋动部42的连接部46于所述喷嘴本体2的前后方向几乎位于中央。
[0025]
在所述喷嘴本体2的前部形成有下方开放之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的开放部分即为所述吸入开口21。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长边方向。并且,在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的一端侧即右侧的端部设置有未图示之贯通孔,且在所述贯通孔内设置有驱动连接部27。再者,所述驱动连接部27是通过未图标的驱动源来使其旋转。另一方面,在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的另一端侧即左侧的端部,设置有轴承支撑部28。又,在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之长边方向中央部的后部设置有吸入口29。所述吸入口29位于所述旋转清扫体3之后方,并通过所述连通口47和所述起伏部41内之空腔48连通。并且,所述空腔48会和所述旋动部42内的空腔49连通。此外,所述旋动部42内的空腔49会因为将所述连接筒部5连接于吸尘器本体,而和所述吸尘器本体的吸引路径连通。像这样,在所述吸引喷嘴装置1的内部,可形成从所述吸入开口21经过所述吸入口29、连通口47、空腔48、空腔49而到达所述连接筒部5的排出口51之吸引路径6。
[0026]
所述旋转清扫体3具有轴部31。所述轴部31从其一端至另一端具有4条安装沟32。再者,这些安装沟32是在所述轴部31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形成。又,各安装沟32以相较于所述轴部31的一端(即右侧),另一端(即左侧)相对于所述旋转清扫体3的旋转方向r较落后的方式在圆周方向上扭转而形成螺旋状。再者,旋转方向r在图5中是逆时针转(逆时针方向)。在本实施形态中,各安装沟32是从所述轴部31的一端到另一端在圆周方向上扭转π/2而形成。再者,各安装沟32的扭转角从所述轴部31的一端到另一端是固定的。并且,在各安装沟32中各自安装有刷子部33。亦即,所述刷子部33以如下的方式在所述轴部31的圆周方向上等间隔地设置4条:相较于所述轴部31的一端(即右侧),另一端(即左侧)相对于所述旋转清扫体3的旋转方向r较落后。再者,将所述轴部31的旋转轴x作为中心而以从所述旋转轴x到各刷子部33的前端为止之距离为半径来定义假想圆筒面c,所述假想圆筒面c展开时的所述刷子部33对所述旋转轴x之角度为θ1。并且,所述角度θ1是固定的。又,于所述轴部31的一端侧(即右侧),对应于所述驱动连接部27而设置从动连接部34。所述从动连接部34与所述驱动连接部27构成耦合(coupling)构造。另一方面,在所述轴部31的另一端侧(即左侧),对应于所述轴承支撑部28而设置轴承部35。亦即,在已将所述旋转清扫体3安装于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的状态下,使来自未图标之驱动源的驱动力通过所述驱动连接部27传达至所述从动连接部34,由此使所述旋转清扫体3在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内旋转。所述驱动源是电动机,且可通过开关36接触于被清扫面而被供给电力并旋转。再者,本实施形态虽然驱动源是电动机,但亦可是通过吸引气流而旋转之涡轮机(turbine)。并且,所述刷子部33比所述滚珠脚轮24更稍微朝下方突出。亦即,在已将所述吸引喷嘴装置1放置于被清扫面上的状态下,所述刷子部33会接触于所述被清扫面。
[0027]
在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的后上部壁71设置有第一肋群72与第二肋群73。所述
第一肋群72相对于所述吸入口29位于一端侧(亦即右侧)。另一方面,所述第二肋群73相对于所述吸入口29位于另一端侧(亦即左侧)。亦即,所述第一肋群72与第二肋群73是夹着所述吸入口29而设置于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的两侧。并且,所述第一肋群72与第二肋群73是间隔所述吸入口29的宽度左右的距离而设置。又,所述第一肋群72及第二肋群73各自相对于所述吸入口29而设置于所述旋转清扫体3的旋转方向r的后方(亦即比所述吸入口29更上方且前方)。再者,构成所述第一肋群72的多个第一肋74的高度是在已将所述旋转清扫体3安装于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时,所述刷子部33的前端部会接触到的程度之高度。同样地,构成所述第二肋群73的多个第二肋75的高度是在已将所述旋转清扫体3安装于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时,所述刷子部33的前端部会接触到的程度之高度。并且,所述第一肋74的高度和所述第二肋75的高度相等。
[0028]
并且,构成所述第一肋群72的多个第一肋74是随着从所述旋转清扫体3的旋转方向r的前侧朝向后侧(亦即,随着从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的后方朝向前方)而倾斜成朝向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的中央。同样地,构成所述第二肋群73的多个第二肋75也是随着从所述旋转清扫体3的旋转方向r的前侧朝向后侧(亦即,随着从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的后方朝向前方)而倾斜成朝向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的中央。并且,所述第一肋74相对于所述旋转轴x之角度θ2,比所述第二肋75相对于所述旋转轴x之角度θ3更小。如此,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肋74和旋转轴x所成之角度θ2比所述第二肋75和旋转轴x所成之角度θ3更小,而让相对于所述旋转轴x倾斜而设置之所述刷子部33和所述第一肋74之交叉角度θ4(=θ2+θ1)、与所述刷子部33和所述第二肋75之交叉角度θ5(=θ
3-θ1)之差变小。又,本实施形态的情况是θ4=θ5。此外,在本实施形态的情况下,构成所述第一肋群72之第一肋74为5根(长4根与短1根),构成所述第二肋群73之第二肋75为6根(长6根)。其结果,所述第一肋群72的旋转轴x方向的范围会和所述第二肋群73的旋转轴x方向的范围同等。
[0029]
接着,说明本实施形态的作用。首先,使用者将本实施形态之吸引喷嘴装置1的连接筒部5连接于未图示之吸尘器本体。再者,可将所述吸引喷嘴装置1相对于所述吸尘器本体直接连接,也可在其间夹着延长管等来连接。然后,可通过使内置于所述吸尘器本体的电动送风机作动,而形成从所述吸引喷嘴装置1的吸入开口21经由所述吸引路径6而朝所述吸尘器本体流动之吸引气流。并且,当将所述吸引喷嘴装置1放置于地面等的被清扫面时,所述开关36会被上推,使内置于所述喷嘴本体2之驱动源即未图标的电动机作动,而让所述旋转清扫体3朝旋转方向r旋转。再者,如上所述,旋转方向r在图5中是逆时针转(逆时针方向)。亦即,在比所述旋转轴x更上方,所述刷子部33会从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内的后方朝向前方移动。相反地,在比所述旋转轴x更下方,所述刷子部33会从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内的前方朝向后方移动。通过如此旋转所述旋转清扫体3,被清扫面上的尘埃d会被所述刷子部33送到后方。再者,由于将所述刷子部33扭转设置成将所述假想圆筒面c展开时之所述刷子部33相对于所述旋转轴x之角度会成为θ1,因此在所述旋转清扫体3旋转时会难以在被清扫面与所述刷子部33之间的接触阻力上产生不均。并且,像这样通过所述刷子部33送到后方的尘埃d会从所述吸入口29经过吸引路径6积存到所述吸尘器本体内的集尘部。
[0030]
再者,在所述刷子部33会有附着尘埃d之疑虑。然而,如所述,通过所述刷子部33的前端会接触于形成在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的后上部壁71之所述第一肋群72或第二肋群73,如图7及图8所示,附着于所述刷子部33的尘埃d会沿着所述第一肋74或第二肋75朝向
所述旋转清扫体3的中央移动。并且,已沿着所述第一肋74或第二肋75朝中央侧移动之尘埃d,会通过所述旋转清扫体3旋转1圈,而分别沿着相邻于中央侧之所述第一肋74或第二肋75进一步朝中央侧移动。
[0031]
例如,在所述第一肋群72的情况下,当所述旋转清扫体3旋转1圈时,沿着位于最外侧(图7中的右侧)之第一肋74a朝中央侧(所述吸入口29侧,图7中的左侧)移动之尘埃d会沿着比所述第一肋74a更相邻于中央侧之第一肋74b进一步朝中央侧移动。之后,尘埃d会沿着第一肋74c、74d、74e进一步朝中央侧移动。然后,沿着位于最中央侧之第一肋74e朝中央侧移动之尘埃d会被所述吸入口29所吸引。
[0032]
同样地,在所述第二肋群73的情况下,当所述旋转清扫体3旋转1圈时,沿着位于最外侧(图8中的左侧)之第二肋75a朝中央侧(所述吸入口29侧,图8中的右侧)移动之尘埃d会沿着比所述第二肋75a更相邻于中央侧之第二肋75b进一步朝中央侧移动。之后,尘埃d会沿着第二肋75c、75d、75e、75f进一步朝中央侧移动。然后,沿着位于最中央侧之第二肋75f朝中央侧移动之尘埃d会被所述吸入口29所吸引。
[0033]
如此,可以通过将已附着于所述刷子部33的尘埃d朝所述吸入口29侧传送并吸引,而免于成为尘埃d仍附着于所述刷子部33之状态。由于这样会成为通过已去除尘埃d之刷子部33来打扫被清扫面,因此会使去除来自被清扫面之尘埃d的能力提升。
[0034]
再者,如所述,若展开所述假想圆筒面c,所述刷子部33相对于所述旋转轴x会倾斜θ1。因此,如果所述第一肋74相对于所述旋转轴x的倾斜角θ2与所述第二肋75相对于所述旋转轴x的倾斜角θ3相同的话,就会成为以下情形:所述刷子部33和所述第一肋74之交叉角θ4(=θ2+θ1)与所述刷子部33和所述第二肋75之交叉角θ5(=θ
3-θ1)不同,而有由所述第一肋群72与第二肋群73所带来之去除尘埃d的能力不同之疑虑。然而,在本实施形态中,由于为了使交叉角度θ4与交叉角度θ5相等(或让其等之差变小),而将角度θ2设得比角度θ3更小,因此可以使由所述第一肋群72所带来之去除来自所述刷子部33之尘埃d的能力、与由所述第二肋群73所带来之去除来自所述刷子部33之尘埃d的能力为同等,而在所述刷子部33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同样地去除尘埃d。其结果,可以从被清扫面良好地吸引去除尘埃d。
[0035]
此外,可以通过将构成所述第二肋群73的第二肋75的数量设得比构成所述第一肋群72的第一肋74的数量更多,而将所述第一肋群72之旋转轴x方向的范围与所述第二肋群73之旋转轴x方向的范围设为同等。由此,让由所述第一肋群72所形成之去除来自所述刷子部33之尘埃d的范围、与由所述第二肋群73所形成之去除来自所述刷子部33之尘埃d的范围之差变小,而可以将尘埃d从所述刷子部33整体地去除。其结果,可以从被清扫面良好地吸引去除尘埃d。
[0036]
如以上,本发明由于吸引喷嘴装置1具有喷嘴本体2与旋转清扫体3,所述喷嘴本体2具有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与吸入口29,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具有长边方向,所述吸入口29设置在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的长边方向中央部,所述旋转清扫体3具有轴部31、及从所述轴部31的一端侧设置到另一端侧的多条刷子部33,并将这些刷子部33设置成:相较于所述轴部31的一端侧,另一端侧相对于旋转方向r较落后,且所述轴部31的旋转轴x的轴方向和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的长边方向平行,在所述吸引喷嘴装置1中为:
[0037]
在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于夹着所述吸入口29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和所述刷子部33的前端部接触之由多个第一肋74所构成的第一肋群72、与由多个第二肋75所构成的第
二肋群73,多个所述肋74、75倾斜成:相较于所述旋转清扫体3的旋转方向r的前侧,旋转方向r的后侧会更朝向所述旋转清扫体收纳室26的中央,并且所述第一肋74相对于旋转轴x之角度θ2,比所述第二肋75相对于旋转轴x之角度θ3更小,由此在所述旋转清扫体3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让通过肋群72、73所带来之去除来自刷子部33之尘埃d的能力之差变小,而可以在刷子部33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同样地去除尘埃d,因此可以从被清扫面良好地吸引去除尘埃d。
[0038]
又,本发明由于可以通过将所述第一肋74和所述刷子部33之交叉角度θ4、与所述第二肋75和所述刷子部33之交叉角度θ5做成相等,而在夹着吸入口29之旋转清扫体3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使通过肋群72、73所带来之去除来自刷子部33之尘埃d的能力为同等,而在刷子部33的一端侧与另一端侧同样地去除尘埃d,因此可以从被清扫面更良好地吸引去除尘埃d。
[0039]
此外,本发明由于是通过将构成所述第二肋群73之第二肋75的数量设得比构成所述第一肋群72之第一肋74的数量更多,而让通过肋群72、73所形成之去除来自刷子部33之尘埃d的范围之差变小,来将尘埃d从刷子部33整体地去除,因此可以从被清扫面良好地吸引去除尘埃d。
[0040]
再者,本发明并非限定于以上之实施形态之发明,且可在发明的主旨范围内实施各种变形。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θ4=θ5,但亦可不是精确地相等(θ4≒θ5)。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仅在旋转清扫体收纳室的后上部壁设置有肋,但亦可将肋设置在沿着旋转清扫体的旋转方向r之更宽广的范围,亦可进一步设置在旋转清扫体收纳室中的沿着旋转方向r的整个区域。在此情况下,根据旋转清扫体收纳室的旋转轴x方向之宽度或肋的倾斜角度θ2、θ3之值,也可能会有肋的条数并非多条而是单条就足够之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