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蒸可煮的电子式蒸煮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64619发布日期:2022-02-12 02:57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蒸可煮的电子式蒸煮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可蒸可煮的电子式蒸煮机。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售的家用电热锅种类,规格繁多,从形式上分有连体式、分体式等,从加热控制上分有可控温、可调功率或自控恒温等,一般由锅体和发热部件、控制元件、电路组成的底座构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的家用电热锅已经可以同时实现蒸和煮两种功能,申请号为cn201710353280.8的中国发明公开了电蒸锅,其虽然改变了传统电蒸锅的取出方式,无需将上方的蒸斗打开,就能实现打开侧板,进而将蒸斗内的食物取出,但是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蒸斗的高度是固定的,而难以将一些较高的餐具直接放入,并且当蒸煮锅内的水消耗完时,不能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进行补水,使得使用效果不够理想,因此,研究一种新的可蒸可煮的电子式蒸煮机来解决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蒸可煮的电子式蒸煮机,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的蒸煮机在实际使用时,由于蒸斗的高度是固定的,而难以将一些较高的餐具直接放入,并且当蒸煮锅内的水消耗完时,不能根据用户的需求自动进行补水,使得使用效果不够理想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蒸可煮的电子式蒸煮机,包括电加热座,所述电加热座的下表面与四个调节结构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电加热座的上表面与蒸煮锅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蒸煮锅的正面与注水装置的一端相连通,所述蒸煮锅的上表面与第一蒸箱的下表面搭接。
5.所述第一蒸箱的上表面与第二蒸箱的下表面搭接,所述第二蒸箱的内表面设置有伸缩蒸箱,所述伸缩蒸箱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限位结构,两个所述限位结构分别设置在第二蒸箱的正面和背面。
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蒸煮锅的左右两侧面和第一蒸箱的左右两侧面积第二蒸箱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杆体,相邻两个所述杆体的一端与把手固定连接。
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伸缩蒸箱的上表面与盖体的下表面搭接,所述盖体的上表面与手柄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注水装置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蒸煮锅的正面相连通,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容器的下表面相连通,所述容器内表面螺纹连接有注水斗,所述注水斗的上表面设置有注水端,所述容器内设置有密封筒,所述密封筒的底部设置有浮球,所述浮球的下表面与伸缩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容器的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容器的内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两个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两
个所述滑块的相对面分别与密封筒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
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容器的正面与固定块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正面与两个标识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容器的正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壁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的外表面与齿轮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与齿杆啮合,所述齿杆的背面与密封筒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的右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其中一个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凸杆,所述凸杆的右端与通孔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内表面与滤网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滤网设置在连接管的后侧。
1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结构包括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的上表面与电加热座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母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底端与支撑脚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防滑层,所述防滑层的背面与第二蒸箱的正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滑层的正面与固定栓的背面搭接,所述固定栓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母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左侧通过第二销轴与第二蒸箱铰接,所述活动板的正面开设有活动孔,所述活动孔内设置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背面与伸缩蒸箱的正面固定连接。
12.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蒸箱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透气孔,所述第一透气孔的数量设置为若干个,所述第一蒸箱的下表面和第二蒸箱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四个限位块,所述第二蒸箱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的数量设置为干个,所述第二蒸箱内壁的左侧面和内壁的右侧面分别与两个导向块的相背面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导向块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导向槽内,两个所述导向槽分别开设在伸缩蒸箱的左右两侧面。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4.1、本发明通过注水装置的齿轮拨动密封筒位移,进而可以实现调节浮球的位置,则通过调节浮球的位置可以实现调节水位线的操作,同时当达到合适水位量时,则浮球可以通过浮力向上封闭密封筒的开口,进而可以阻止加水操作,则本装置通过密封筒的位置即可实现对蒸煮锅内水位量的调节目的,而且通过浮球的浮力可以在达到注水量时自动停止注水,实现了精准控制水量的目的,同时通过注水斗的容腔可以进行储水,并在水位下降时实现自动补水的作业,进而可以更好的满足使用的需求,而且本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带来更好的应用前景;
15.2、本发明通过拨动活动板角度转动,进而使得活动孔可以带动固定杆进行移动,使得固定杆带动伸缩蒸箱进行上升,进而通过伸缩蒸箱的上升可以增加第二蒸箱的高度,从而可以满足不同高度餐具的放置,同时可以确保盖体的闭合,进而可以提高本装置的适用性;
16.3、本发明通过螺纹柱旋转位移,使得支撑脚可以实现伸缩的工作,进而可以调节电加热座的高度,使得支撑脚可以顺利的与地面的接触,进而保证了电加热座放置的稳定性,同时避免电加热座晃动的问题,同时通过调节电加热座与地面的高度,进而可以满足电加热座的散热作业。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立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发明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发明电加热座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发明蒸煮锅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发明注水装置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发明第二蒸箱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发明伸缩蒸箱立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发明第一蒸箱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电加热座、2蒸煮锅、3调节结构、31第一螺母、32支撑脚、33螺纹柱、4第一蒸箱、5注水装置、51注水斗、52连接管、53容器、54齿轮、55齿杆、56固定块、57通孔、58标识、59限位孔、510密封筒、511第一销轴、512滑槽、513伸缩杆、514滑块、515浮球、516滤网、517注水端、518凸杆、6第二蒸箱、7盖体、8限位结构、81防滑层、82第二销轴、83固定栓、84第二螺母、85活动孔、86固定杆、87活动板、9把手、10手柄、11杆体、12限位块、13第一透气孔、14导向槽、15导向块、16第二透气孔、17伸缩蒸箱。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蒸可煮的电子式蒸煮机,包括电加热座1,电加热座1的下表面与四个调节结构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电加热座1,进而通过电加热座1可以对蒸煮锅2内部液体进行加热,便于后续的蒸煮工作,电加热座1的上表面与蒸煮锅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蒸煮锅2,从而便于对液体的存储,同时可以保证蒸煮物的投入,蒸煮锅2的正面与注水装置5的一端相连通,蒸煮锅2的上表面与第一蒸箱4的下表面搭接,通过设置第一蒸箱4,从而可以对蒸煮物进行放置,以此便于蒸煮物的蒸煮。
28.第一蒸箱4的上表面与第二蒸箱6的下表面搭接,通过设置第二蒸箱6,进而可以堆落在第一蒸箱4的上方,同时对蒸煮物进行支撑,便于蒸煮的工作,第二蒸箱6的内表面设置有伸缩蒸箱17,通过设置伸缩蒸箱17,使得伸缩蒸箱17可以达到伸缩的作业,进而可以增加第二蒸箱6的高度,满足不同情况下的使用需求,提高了适用性,伸缩蒸箱17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限位结构8,两个限位结构8分别设置在第二蒸箱6的正面和背面。
29.如图2所示,蒸煮锅2的左右两侧面和第一蒸箱4的左右两侧面积第二蒸箱6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杆体11,相邻两个杆体11的一端与把手9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杆体11和把手9,且杆体11和把手9均为耐高温隔热材料制作,进而可以防止热量的传递,进一步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在使用时出现烫伤的问题,同时把手9可以提供握持点,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取放第一蒸箱4和第二蒸箱6的工作,伸缩蒸箱17的上表面与盖体7的下表面搭接,盖体7的上表面与手柄10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盖体7和手柄10,且手柄10可以为工作人员提供操作点,进而便于工作人员拿取盖体7的工作,同时手柄10为耐高温隔热操作制作,进
而可以防止热量的传递,进一步可以避免工作人员在操作手柄10时出现烫伤的问题。
30.如图3、图4和图5所示,注水装置5包括连接管52,通过设置连接管52,使得连接管52可以起到容器53与蒸煮锅2的连通,进而可以确保液体顺利输入蒸煮锅2内,同时可以在蒸煮的过程中满足注水的需求,达到了方便使用的目的,连接管52的一端与蒸煮锅2的正面相连通,连接管52的另一端与容器53的下表面相连通,容器53内表面螺纹连接有注水斗51,通过设置注水斗51,且注水斗51采用螺纹连接与容器53固定,进而使得注水斗51可以进行拆卸的操作,便于进行清洗或更换的工作,且注水斗51可以为液体提供容纳空间,便于液体的存储,注水斗51的上表面设置有注水端517,通过设置注水端517,从而便于通过注水端517进行注水的工作,容器53内设置有密封筒510,密封筒510的底部设置有浮球515,通过设置浮球515,使得浮球515可以在液体的表面浮动,进而可以封堵密封筒510的开口,保证精准控制注水的工作,浮球515的下表面与伸缩杆513的顶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伸缩杆513,使得伸缩杆513可以确保浮球515上下稳定的移动,伸缩杆513的一端与容器53的侧壁固定连接,容器53的内表面开设有两个滑槽512,两个滑槽512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514,通过设置滑块514和滑槽512,且滑块514可以在滑槽512内上下平稳的移动,进而使得密封筒510可以平稳移动的工作,两个滑块514的相对面分别与密封筒510的正面和背面固定连接,容器53的正面与固定块56的背面固定连接,固定块56的正面与两个标识58的背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标识58,从而便于通过标识58读取齿轮54表面的印刻数字,容器53的正面开设有通孔57,通孔57内壁的左右两侧转动连接有第一销轴511,通过设置第一销轴511,从而使得齿轮54可以稳定旋转的工作,第一销轴511的外表面与齿轮54的内表面固定连接,齿轮54与齿杆55啮合,通过设置齿轮54和齿杆55,使得齿轮54可以带动齿杆55移动,进而便于控制密封筒510的工作,同时齿轮54的表面印刻有数字,进而便于通过数字控制进水量,齿杆55的背面与密封筒510的正面固定连接,齿轮54的右侧面开设有若干个限位孔59,通过设置凸杆518,且凸杆518为橡胶材质,进而通过凸杆518的形变恢复可以卡入限位孔59内,从而可以对齿轮54固定,其中一个限位孔59内设置有凸杆518,凸杆518的右端与通孔57内壁的右侧面固定连接,连接管52的内表面与滤网5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滤网516,且滤网516可以对蒸煮锅2内部的蒸煮物起到拦截作用,避免蒸煮物产生的废渣进入连接管52造成堵塞的问题,滤网516设置在连接管52的后侧。
31.如图3所示,调节结构3包括第一螺母31,第一螺母31的上表面与电加热座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螺母31的内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柱33,通过设置第一螺母31和螺纹柱33,使得螺纹柱33可以在第一螺母31内旋转位移,进而便于调节支撑脚32的位置,不仅可以保证电加热座1放置的稳定性,且通过上升电加热座1的高度有利于其散热的作业,螺纹柱33的底端与支撑脚3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32.如图6所示,限位结构8包括防滑层81,防滑层81的背面与第二蒸箱6的正面固定连接,防滑层81的正面与固定栓83的背面搭接,通过设置固定栓83,使得固定栓83旋转贴紧于防滑层81表面可以起到对活动板87的位置锁定,进而使得伸缩蒸箱17的位置固定,固定栓8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母84,第二螺母84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活动板87,活动板87的左侧通过第二销轴82与第二蒸箱6铰接,通过设置第二销轴82,使得活动板87可以顺利进行角度的活动,活动板87的正面开设有活动孔85,通过开设活动孔85,进而使得固定杆86可以顺利的活动,活动孔85内设置有固定杆86,固定杆86的背面与伸缩蒸箱17的正面固定连
接。
33.如图7和图8所示,第一蒸箱4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一透气孔13,第一透气孔13的数量设置为若干个,通过开设第一透气孔13和第二透气孔16,进而便于进行蒸汽的上升,进而可以确保起到蒸的作用,第一蒸箱4的下表面和第二蒸箱6的下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四个限位块12,通过设置限位块12,使得限位块12卡在第一蒸箱4内侧的四角,进而避免第二蒸箱6产生滑动位移的问题,第二蒸箱6的下表面开设有第二透气孔16,第二透气孔16的数量设置为干个,第二蒸箱6内壁的左侧面和内壁的右侧面分别与两个导向块15的相背面固定连接,两个导向块15分别滑动连接在两个导向槽14内,通过设置导向块15和导向槽14,使得导向块15可以在的导向槽14内平稳滑动,使得伸缩蒸箱17可以平稳的上下位移,两个导向槽14分别开设在伸缩蒸箱17的左右两侧面。
34.本发明工作原理:
35.s1、使用时,首先将第一蒸箱4置于蒸煮锅2的表面,所述蒸煮锅2可以对第一蒸箱4进行支撑,然后即可放置需要蒸煮的餐具或其他蒸煮物,同时将第二蒸箱6堆落在第一蒸箱4的上方,再转动固定栓83,使得固定栓83远离防滑层81,此时即可拨动活动板87,使得活动板87通过活动孔85带动固定杆86移动,使得固定杆86带动伸缩蒸箱17进行高度上升,当达到合适位置时,再反向转动固定栓83,使得固定栓83可以紧贴于防滑层81的表面,然后即可在第二蒸箱6内放入餐具或蒸煮物,再通过手柄10将伸缩蒸箱17的上部进行闭合遮盖;
36.s2、然后即可通过齿轮54表面印刻的数字进行拨动齿轮54,使得齿轮54挤压凸杆518变形,使得凸杆518脱离限位孔59,同时齿轮54带动齿杆55移动,使得齿杆55带动密封筒510移动,使得密封筒510带动浮球515移动,当通过齿轮54表面印刻的数字达到所需数字时,即可停止转动齿轮54,使得凸杆518的恢复,使得凸杆518卡入限位孔59内,使得齿轮54限位完成;
37.s3、最后即可通过注水端517进行注水,使得液体进入注水斗51,并进入容器53内,最后通过连接管52进入蒸煮锅2,当蒸煮锅2和容器53内部水位达到一定量时,由于受到液面的影响使得浮球515向上移动,使得浮球515封闭密封筒510的开口,进而注水操作完成,此时即可通过电加热座1对蒸煮锅2进行加热蒸煮,同时持续注水直至液位达到注水端517,当蒸煮锅2内液位消耗时,此时浮球515下移,进而注水斗51内部液体即可再次加入蒸煮锅2内,进而可以达到补水操作。
38.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39.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40.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