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49504发布日期:2023-06-13 13:32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洗碗机,具体指一种用于清洗餐具的清洗机。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洗碗机作为一种厨房用家电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目前市场上的洗碗机一般分为台式、柜式、槽式三种,其中,台式洗碗机即为整体式独立结构,一般放置在台面上使用;柜式洗碗机也是一种独立结构,但需要嵌入到厨柜中使用;槽式洗碗机则是与水槽结合在一起,一般安装在厨房橱柜中使用。

2、目前市场上的水槽式清洗机结构主要为本技术人的在先申请cn201310750968.1《水槽式清洗机》中所提到的结构,其包括形成洗涤空间的箱体,箱体包括水槽本体和转动连接在水槽本体上的盖板,水槽本体的底部至少在中央部位具有下凹的沥水区域,沥水区域内设置有将沥水区域内的水泵出到沥水区域上方洗涤空间的水泵,沥水区域覆盖有带沥水孔的沥水板,与水泵流体连通、具有出水孔的旋转喷臂则设置在该沥水板上方。并且,为了进一步提高清洗效果,本技术人的在先申请cn201810334714.4、cn201810334713.x《水槽式清洗机的箱体结构》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在水槽本体的底部设置了能对沥水区域中的水进行加热的加热盘;为了便于排渣,在沥水区域的底部设置了对应排水口布置的渣篮。

3、在上述采用开放式水泵的清洗机中,将加热盘均设置在沥水区域的底部,需要占用沥水腔的容积,导致沥水腔体积较大,清洗更加费水费电;同时,加热盘部分裸露在外,存在很大的能量损失,且安装在沥水腔的一侧,对整体洗涤循环水加热效率较低,不同处的水温温差较大,导致加热不均匀,影响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不需要额外占用沥水腔容积从而可减小沥水腔体积、节约水电的清洗机。

2、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清洗机,包括箱体及泵水机构,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下凹的回水区域,该回水区域的顶部覆盖有过滤板,所述泵水机构用于将回水区域的水泵至过滤板之上,所述回水区域的底部局部下凹形成相邻布置且相互连通的集渣区域、导流区域,所述集渣区域中容置有顶部露出于过滤板的集渣篮,所述泵水机构安装于导流区域处。

4、所述的泵水机构具有泵腔,该泵腔的竖向投影位于所述导流区域内,并且,所述的泵腔中设置有加热件。即导流区域构成泵腔的一部分,加热件设于导流区域中。

5、在本发明中,所述的泵水机构包括喷淋臂及挡板,所述挡板覆盖在导流区域顶部且设置有上下贯通的导流套,所述喷淋臂设于导流套的顶部且底壁上开有对应导流套上端口布置的进水口,所述挡板与导流区域、导流套内腔、喷淋臂的部分内腔共同围合成所述的泵腔,所述导流区域与集渣区域的衔接处构成该泵腔的进水处。在现有洗碗机的回水系统中,在水流经过沥水板的过滤进入沥水区域的过程中,当水流经过喷淋臂与水泵附近时,实际上离集渣篮比较远,导致此处容易积累残渣、集渣篮的集渣效果较差。本发明在喷淋臂之下设置挡板,该挡板将泵水机构的吸水口引导至集渣区域处,即该处的吸水力最大,这样就将对应集渣篮处的沥水速度加快,从而能将残渣迅速引导至集渣篮处,避免残渣在喷淋臂处的过滤板上积累,提高集渣篮的集渣效果。

6、优选地,所述加热件设置在导流区域的内底壁上且对应导流套的下端口布置。将加热件居中布置在导流套的下端口处,不占用回水区域的其他空间,可将回水区域容积减少30%,减少水耗及能耗;同时,清洗过程,水流从最低位置集渣区域逐渐抬高流向导流区域,并且,泵水机构(叶轮组件转动)的作用下,水流流速在该路线上呈现从低速到高速的过程,有利于对循环水起到更加有效、高效的加热效果。

7、优选地,所述泵水机构还包括驱动件及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的上部穿过进水口位于喷淋臂中,所述叶轮组件的下部容置在导流套中,所述驱动件设于箱体的外底壁上且动力输出轴穿过箱体底壁与叶轮组件相连接。

8、优选地,所述加热件套置在动力输出轴的外围,所述动力输出轴的外围套置有锁定件,该锁定件的顶部设置有压持在加热件上的限位块,所述锁定件下端穿过加热件而与驱动件的上端相抵。上述结构便于对加热件进行装配。

9、作为改进,所述箱体底部设置有上下贯通且对应加热件布置的安装口,所述加热件覆盖在该安装口顶部,所述驱动件的上端填充在该安装口的底部,所述加热件与安装口内腔、驱动件上端之间共同围合成隔热腔。该结构有利于避免加热件的能量损失,提高加热效率及能源利用率。

10、为了便于安装且提高装配稳定性,所述锁定件的下部与加热件之间螺纹连接,所述限位块与加热件之间和/或锁定件下端与驱动件上端之间设置有缓冲垫。

11、优选地,所述的加热件为水平布置在导流区域内底壁上的厚膜加热片。

12、进一步优选,所述导流区域的内底壁上开有用于安装厚膜加热片的容置槽,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厚膜加热片的上壁面与导流区域的内底壁共同构成相对平整的底面。设置成这样的结构,不会在导流区域底部积累细小的残渣,也避免流体能量损失。

13、优选地,所述回水区域的底壁自边缘向中央部位逐渐向下倾斜形成第一导流斜面,所述挡板自回水区域的边缘向集渣区域逐渐向下倾斜形成第二导流斜面,所述第一导流斜面与第二导流斜面平滑连接共同构成用于将水向集渣区域引导的导流结构。上述结构使回水区域的底壁整体保持平整,便于实现更好的导流,降低因凹凸不平与水流撞击而造成的能量损失,同时,将回水集中引导至集渣区域处,使所有进入泵腔的水从集渣区域、同一侧进水处进入泵腔,对流体进行规则的引导,有利于提高回水速度。

14、优选地,所述挡板边缘在对应泵腔进水处向外延伸形成靠近集渣篮侧部布置的导水板,该导水板的端部形成有围绕集渣篮外围布置的弧形缺口。该结构使挡板与集渣篮的配合更加紧凑,将回水区域的吸水口完全限制在集渣篮附近,有利于对集渣篮侧壁进行冲刷,避免残渣粘附。

15、进一步优选,所述导水板的端部自弧形缺口处向下延伸形成能将集渣篮侧部局部包围的围边,该围边下边缘的高度低于集渣篮顶部吸水面的高度。集渣篮在靠近过滤板处形成有自边缘向中央中间向下倾斜的导流板,该导流板的下边缘高度即为集渣篮的吸水面高度,围边下边缘高度低于该吸水面高度,实际上将泵水机构的吸水面高度降低至集渣篮集渣、回水的吸水面之下,可避免吸入气泡,提高水泵性能。

16、为了提高装配紧凑性,所述挡板的边缘设置有向下延伸的插接边,该插接边与所述导流区域相插配,装配完毕状态下,所述插接边紧贴导流区域的内侧壁布置。上述结构有利于形成封闭性相对好的开放式泵腔,避免挡板边缘处漏水。

17、在本发明中,所述回水区域偏置于箱体底部的一侧,所述导流区域对应箱体底部的中央布置,所述集渣区域对应箱体底部的边缘布置,所述箱体内底壁自边缘向回水区域逐渐向下倾斜形成第三导流斜面。采用上述结构,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回水效果,

18、优选地,所述导流区域的深度小于集渣区域的深度,所述集渣区域与导流区域的衔接处形成有沿水流方向逐渐向上倾斜的第四导流斜面。

19、优选地,所述箱体底壁上开有对应集渣区域底部布置的排水口,所述箱体外连接有与该排水口相连接的排水组件,该排水组件可以为阀泵一体结构,以实现对排水口的关闭或强力排水。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将加热件设置在导流区域中,而不额外占用回水区域的容积,可减小回水区域体积、节约水电;同时,本发明将加热件居中布置在泵水机构的泵腔中,此处对水流吸力最大,有利于提高能量利用率,对水快速加热、提高加热效率,且由于加热件位于水流的必经路径上,有利于平衡水温,进而提高清洗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