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复合式的功能橱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76556发布日期:2021-12-25 00:35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复合式的功能橱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功能橱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智能复合式的功能橱柜。


背景技术:

2.智能家居是以住宅为平台,利用综合布线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安全防范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音视频技术将家居生活有关的设施集成,构建高效的住宅设施与家庭日程事务的管理系统,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橱柜就是智能家居中的组成部分之一。
3.传统的智能橱柜为了扩展智能橱柜的可使用空间,一般会将上柜体放置于较高的位置处,给人们物品的拿取与存放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若将上柜体设置于较低的位置处又会使柜橱的可使用空间减小,给物品储存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复合式的功能橱柜,它可以实现当需要在上柜体拿取或放置物品时,可降低上柜体的高度,使拿取与存放更加便利,同时每当放置完成时可升高上柜体的高度,从而扩展橱柜的可使用空间,使橱柜可放置更多物品。
6.2.技术方案
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智能复合式的功能橱柜,包括背板,所述背板正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下柜体,所述下柜体的顶部设置有置物台,所述置物台顶部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对称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的外壁从上至下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套管,两组滑动套管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所述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之间设置有稳定调节组件,所述第二移动板的顶部设置有上柜体,所述上柜体顶部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处与滑杆滑动连接,所述背板的背面设置有安装仓,所述安装仓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处等间距设置有多组内螺纹套管,一组所述内螺纹套管的位置与第二移动板相对应,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一端贯穿背板与两组内螺纹套管固定连接,一组所述内螺纹套管的外壁对称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滑动套管固定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稳定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铰接杆、第一滑槽、第一滑块、第二滑槽、第二滑块与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二滑槽位于第一移动板的内部,所述第一滑槽位于第二移动板的内部,所述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分别铰接有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所述第一铰接杆与第二铰接杆之间互相铰接。
10.进一步的,所述背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所述上柜体的背面从上至下等间距设置有两个滑动连接件,所述第二移动板、第一移动板与滑动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第三滑槽滑动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背板的内部靠近两侧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一端通过通槽与内螺纹套管固定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背板靠近顶部的位置处等间距设置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一端贯穿背板的内部。
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滑槽位于通槽内部的侧壁上,所述第三滑槽的长度与通槽长度相等。
14.3.有益效果
15.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当需要在上柜体内取出或存放物品时,将放置于置物台上的物品取下,控制电机启动,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转动的螺纹杆使内螺纹套管带动上柜体、第二移动板向下移动,同时第一移动板随第二移动板向下移动,第一移动板与置物台的距离逐渐减小,当第一移动板与置物台相碰触时,第一移动板与第二移动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两组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分别沿第二滑槽与第一滑槽相向移动,第二铰接杆与第一铰接杆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此时第二移动板向置物台靠近,第二移动板与置物台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当上柜体下降到适当位置时,控制电机停止工作,此时打开上柜体的柜门,进行物品的拿取或放置,便于物品的拿取或放置,避免由于上柜体的位置过高给物品的拿取或放置带来不便,使橱柜使用更加方便,当拿取放置完成后,启动电机,使电机反转,转动的螺纹杆使内螺纹套管带动上柜体、第二移动板与第一移动板上升,从而扩大置物台与第一移动板之间的空间,使置物台上可对物品进行放置,使橱柜中的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橱柜的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剖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的放大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滑杆与螺纹杆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21.图中标号说明:
22.1、下柜体;2、滑杆;3、第一移动板;4、第一铰接杆;5、第二移动板; 6、上柜体;7、第一滑槽;8、第一滑块;9、第二滑槽;10、置物台;11、背板;12、第二滑块;13、第三滑块;14、第三滑槽;15、连接杆;16、螺纹杆;17、安装仓;18、电机;19、第二铰接杆;20、内螺纹套管;21、滑动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实施例1:
27.请参阅图1

5,一种智能复合式的功能橱柜,包括背板11,背板11靠近顶部的位置处等间距设置有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的一端贯穿背板11的内部,便于将橱柜固定于墙体上,防止橱柜发生移动或倾倒,背板11的内部靠近两侧的位置处开设有通槽,第二移动板5的一端通过通槽与内螺纹套管20固定连接,便于橱柜的调控,对上柜体6的位置进行限定,背板11的内部开设有第三滑槽14,第三滑槽14位于通槽内部的侧壁上,第三滑槽14的长度与通槽长度相等,便有对橱柜进行调控,有利于上柜体6位置的调整,上柜体6 的背面从上至下等间距设置有两个滑动连接件,第二移动板5、第一移动板3 与滑动连接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第三滑块13,第三滑块13与第三滑槽14 滑动连接,使上柜体6的调节更加顺畅,有利于橱柜的使用,背板11正面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下柜体1,下柜体1的顶部设置有置物台10,置物台 10顶部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处对称设置有滑杆2,滑杆2的外壁从上至下分别滑动连接有两个滑动套管21,两组滑动套管21的正面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移动板3与第二移动板5,第一移动板3与第二移动板5之间设置有稳定调节组件,稳定调节组件包括第一铰接杆4、第一滑槽7、第一滑块8、第二滑槽 9、第二滑块12与第二铰接杆19,第二滑槽9位于第一移动板3的内部,所述第一滑槽7位于第二移动板5的内部,第二滑槽9与第一滑槽7的内部分别滑动连接有第一滑块8与第二滑块12,第一滑块8与第二滑块12之间分别铰接有第一铰接杆4与第二铰接杆19,第一铰接杆4与第二铰接杆19之间互相铰接,使上柜体6的上升与下降更加稳定,提高调节的稳定性,第二移动板5的顶部设置有上柜体6,上柜体6顶部靠近左右两侧的位置处与滑杆2滑动连接,背板11的背面设置有安装仓17,安装仓17内部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8,电机18的输出端设置有螺纹杆16,螺纹杆16的外壁靠近顶部的位置处等间距设置有多组内螺纹套管20,一组内螺纹套管20的位置与第二移动板5相对应,第二移动板5的一端贯穿背板11与两组内螺纹套管20固定连接,一组内螺纹套管20的外壁对称设置有连接杆15,连接杆15的一端与滑动套管21固定连接。
28.在使用时:当需要在上柜体6内取出或存放物品时,将放置于置物台10 上的物品取下,控制电机18启动,电机18带动螺纹杆16转动,转动的螺纹杆16使内螺纹套管20带动上柜体6、第二移动板5向下移动,同时第一移动板3随第二移动板5向下移动,第一移动板3与置物台10的距离逐渐减小,当第一移动板3与置物台10相碰触时,第一移动板3与第二移动板5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两组第一滑块8与第二滑块12分别沿第二滑槽9与第一滑槽7相向
移动,第二铰接杆19与第一铰接杆4之间的角度逐渐增大,此时第二移动板5向置物台10靠近,第二移动板5与置物台10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当上柜体6下降到适当位置时,控制电机18停止工作,此时打开上柜体 6的柜门,进行物品的拿取或放置,便于物品的拿取或放置,避免由于上柜体 6的位置过高给物品的拿取或放置带来不便,使橱柜使用更加方便,当拿取放置完成后,启动电机18,使电机18反转,转动的螺纹杆16使内螺纹套管20 带动上柜体6、第二移动板5与第一移动板3上升,从而扩大置物台10与第一移动板3之间的空间,使置物台10上可对物品进行放置,使橱柜中的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提高橱柜的空间的利用率。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