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婴儿用背袋

文档序号:27632982发布日期:2021-11-29 16:36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婴儿用背袋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袋,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婴儿用背袋,属于母婴用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由于婴儿很多器官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在日常的照料中需要更多的呵护,比如:哺乳、外出携带等。在传统的哺乳过程中,妈妈将婴儿搂在怀里,使婴儿和妈妈相互接触,在哺乳的同时也能够通过妈妈的温度为孩子取暖。该种喂奶方式,不仅利于增进妈妈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且也利于锻炼婴儿的抓握反射能力。但由于婴儿身体骨骼发育还未完全,妈妈在采用该方式对婴儿进行哺乳时,均需要用胳膊和手扶住婴儿的头部和躯干,防止婴儿在哺乳过程中侧翻,缓解婴儿脊柱和颈部等承受过多压力,以及减少婴儿被哺乳过程中的不适感,这就使得妈妈极易疲惫和劳累。
3.此外,在婴儿日常的外出或玩耍时,时长有抱起,在抱婴儿的过程中一般利用襁褓抱托或双手直接托抱,在起放和转接的过程中易造成婴儿不适或者扭伤,而现有的婴儿抱托只是将婴儿直接放在抱托的托体上,而未将婴儿较好的固定,婴儿易滑动,不安全;且,已有的婴儿抱托没有肩带,在抱孩子的过程中,需用手托起,长时间会让人感到疲惫和劳累。
4.因此,急需一种背袋,辅助新妈妈乃至家人共同完成对宝宝的照顾。
5.于2020年12月29日公开了一种公开号为cn212233863u,名称为“一种婴儿哺乳抱托”的专利文献,其中,具体公开:包括:托体、三角裆以及背带,三角裆可拆卸的设置在托体的正面下方,背带设置在托体的背面或者托体的两侧边缘,背带至少为一条。该实用新型提供的婴儿哺乳抱托,托体正面设置有三角裆,防止婴儿的滑落,托体背面或者边缘处设置有多个背带固定部,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连接方式将背带与托体固定,成人在托抱婴儿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背带将整个婴儿哺乳抱托背在肩上,减轻长时间的抱托负重,不会感到劳累。但在该实用新型中,托体设置为流线型,包括头部放置处,颈部放置处以及躯体放置处,头部放置处以及所述躯体放置处均设置为凹形弧状结构,即需要婴儿身体有一定的支撑力,而这并不能较好的适用于还未发育完全的婴儿。
6.于2015年04月28日公开了一种公开号为cn204292745u,名称为“婴儿防护型哺乳抱枕垫”的专利文献,其中,具体公开:包括抱枕垫本体和背带,抱枕垫本体是由头枕部、靠背部、坐垫部和枕腿部一体成型,头枕部、靠背部和坐垫部上设有与婴幼儿身体骨骼相匹配的凹槽,并且在坐垫部上设有凹凸不平的防滑条纹,枕腿部呈自然弯曲;背带分别安置于抱枕垫本体左右两侧。该实用新型婴儿防护型哺乳抱枕垫的设计,使其有利于宝宝的骨骼发育,解决宝宝吃奶姿势,防止吐奶、打嗝、有助于消化、纠正宝宝姿势,方便宝宝外出,有效缓解了哺乳者长时间抱宝宝所造成的腰酸背痛。但在外出给婴儿哺乳时,不能较好的遮挡而走光。
7.于2016年11月02日公开了一种公开号为cn205667371u,名称为“多用途哺乳巾”的专利文献,其中,具体公开:包括哺乳巾本体,哺乳巾本体的上部安装背带、肩带和连接带,
连接带的上部安装两个固定环,肩带能与两个固定环配合,所述背带上安装第一扣接装置,本实用新型在哺乳巾本体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一纱网,第一纱网可以在户外时作为婴儿车的防护罩使用,方便携带的同时可以为婴儿车起到防风防灰尘的作用,背带、肩带和连接带可以相互配合绑定在婴儿车上。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按扣可以在第一纱网与婴儿车配合时,与婴儿车上的按扣配合,从而对婴儿车起到防风防灰尘的作用。但该实用新型不能较好的对婴儿进行姿势调整,即婴儿舒适度较差,且易出现吐奶、打嗝、胀气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8.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婴儿用背袋。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枕垫、肩带及背带的设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婴儿哺乳不舒适、外出不方便等问题,并实现了婴儿哺乳中的舒适感,以及也便于外出带娃。
9.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提出如下的技术方案:
10.一种多功能婴儿用背袋,包括哺乳巾和用于调整婴儿姿势的枕垫,所述哺乳巾边沿设置有加强套,加强套上设置有肩带,肩带一端与加强套一侧连接,肩带另一端与加强套对侧连接,肩带与哺乳巾之间形成成人可自由穿过并挂在脖子上的通道;
11.哺乳巾中心处呈双层设置,双层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枕垫的空腔,枕垫套设在空腔内;空腔一侧设置有枕垫可进出的开口;
12.哺乳巾一侧设置有母背带,哺乳巾对侧设置有子背带,母背带与子背带之间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母背带、子背带与哺乳巾之间形成成人可自由穿过并放到背上的通道;母背带中设置有垫片。
13.进一步的,所述哺乳巾呈船型设置。
14.进一步的,所述加强套、肩带及母背带内均设置有棉垫,一方面增加加强套的坚固性,为婴儿提供舒适度;另一方面保证使用者省力,而不被勒住肩背。
15.进一步的,所述开口采用拉链密封,方便空腔的打开和关闭,也便于枕垫的出去和放入。
16.进一步的,所述空腔与枕垫形状相同,保证枕垫与空腔之间的贴合性,以及保证枕垫在哺乳巾上的相对稳定性。
17.进一步的,所述枕垫为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枕垫,根据婴幼儿骨骼曲线,身体轮廓设计,有益于婴幼儿骨骼发育,不仅便于调整婴儿姿势,而且也提高婴儿的舒适度,并有效解决婴儿吃奶姿势问题,防止吐奶、打嗝、胀气、有助于消化等。
18.进一步的,所述枕垫包括头枕部、靠背部、坐垫部和枕腿部,头枕部、靠背部、坐垫部和枕腿部呈一体成型设置,且头枕部、靠背部和坐垫部上设有与婴幼儿身体骨骼相匹配的凹槽,枕腿部呈自然弯曲。
19.进一步的,所述母背带宽度大于子背带宽度,母背带长度大于子背带长度。
20.进一步的,所述母背带与子背带之间通过扣环连接,扣环设置在母背带上。
21.进一步的,所述扣环内沿设置有防滑卡齿。
22.在本技术方案中,将枕垫放入至哺乳巾空腔中,便于将婴儿姿势调整,而有益于婴幼儿骨骼发育,且也提高婴儿的舒适度,并有效解决婴儿吃奶姿势问题,防止吐奶、打嗝、胀气、有助于消化等;当将枕垫取出后,便于本多功能婴儿用背袋的收捡、携带和清洗等;
23.当将母背带、子背带相连接时,即将背带斜挂在妈妈背上,妈妈可对婴儿进行喂奶,或者进行日常其他照顾,可以有效的缓解由于抱娃而带来的双手臂压力等;
24.当穿过肩带,即将肩带挂在妈妈脖子上,哺乳巾遮挡在妈妈胸前,而便于在外对婴儿进行哺乳等;
25.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而不造成带娃者脖子、肩等长时间僵硬,通过不时的调整,得以有效缓解,进而实现了本背袋的多功能性,能有效保证其利用率。
26.其中,对于哺乳巾的材质,可采用柔软的棉布;对于枕垫的材质,可采用较柔软的发泡材料,且符合医用安全。
27.本技术方案中,涉及“边沿”、“一端”、“一侧”、“另一端”、“对侧”、“中心处”等位置关系,是根据实际使用状态下的情况而定义的,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常规用语,也是本领域术人员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常规用语。
28.在本技术方案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属于“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便捷式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采用本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30.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利用率高。
31.在实用新型中,哺乳巾边沿设置有加强套,有效保证本多功能婴儿用背袋的防护性能;肩带一端与加强套一侧连接,肩带另一端与加强套对侧连接,实现连接强度;且当穿过肩带时,即将肩带挂在妈妈脖子上,哺乳巾遮挡在妈妈胸前,而便于在外对婴儿进行哺乳等,进而实现了本背袋的多功能性,能有效保证其利用率;
32.在实用新型中,枕垫套设在空腔内,便于调整婴儿姿势的枕垫,有益于婴幼儿骨骼发育,解决婴幼儿吃奶姿势,防止吐奶、打嗝、胀气、有助于消化;
33.在实用新型中,哺乳巾一侧设置有母背带,哺乳巾对侧设置有子背带,当将母背带、子背带相连接时,即将背带斜挂在妈妈背上,妈妈可对婴儿进行喂奶,或者进行日常其他照顾,可以有效的缓解由于抱娃而带来的双手臂压力等,而用背部抵消婴儿重量,保证带娃轻松省力;
34.在本实用新型中,哺乳巾的设置,包裹婴儿全身,让婴儿肌肉放松,增加安全感,提高婴儿的舒适度,实现科学哄睡,有利于宝宝成长。
附图说明
3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外出哺乳时的状态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枕垫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扣环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哺乳巾,2、枕垫,21、头枕部,22、靠背部,23、坐垫部,24、枕腿部,3、加强套,4、肩带,5、空腔,6、开口,7、母背带,8、子背带,9、垫片,10、扣环,11、防滑卡齿。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通过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实施例1
42.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婴儿用背袋,包括哺乳巾1和用于调整婴儿姿势的枕垫2,所述哺乳巾1边沿设置有加强套3,加强套3上设置有肩带4,肩带4一端与加强套3一侧连接,肩带4另一端与加强套3对侧连接,肩带4与哺乳巾1之间形成成人可自由穿过并挂在脖子上的通道;
43.哺乳巾1中心处呈双层设置,双层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枕垫2的空腔5,枕垫2套设在空腔5内;空腔5一侧设置有枕垫2可进出的开口6;
44.哺乳巾1一侧设置有母背带7,哺乳巾1对侧设置有子背带8,母背带7与子背带8之间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母背带7、子背带8与哺乳巾1之间形成成人可自由穿过并放到背上的通道;母背带7中设置有垫片9。
45.在本技术方案中,将枕垫2放入至哺乳巾1空腔5中,便于将婴儿姿势调整,而有益于婴幼儿骨骼发育,且也提高婴儿的舒适度,并有效解决婴儿吃奶姿势问题,防止吐奶、打嗝、胀气、有助于消化等;当将枕垫2取出后,便于本多功能婴儿用背袋的收捡、携带和清洗等;
46.当将母背带7、子背带8相连接时,即将背带斜挂在妈妈背上,妈妈可对婴儿进行喂奶,或者进行日常其他照顾,可以有效的缓解由于抱娃而带来的双手臂压力等;
47.如图2所示:当穿过肩带4,即将肩带4挂在妈妈脖子上,哺乳巾1遮挡在妈妈胸前,而便于在外对婴儿进行哺乳等,进而实现了本背袋的多功能性,能有效保证其利用率。
48.其中,对于哺乳巾1的材质,可采用柔软的棉布;对于枕垫2的材质,可采用较柔软的发泡材料,且符合医用安全。
49.实施例2
50.基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更进一步的,
51.哺乳巾1呈船型设置,有效保证婴儿使用的舒适度。
52.实施例3
53.基于实施例1

2,本实施例更进一步的,
54.加强套3、肩带4及母背带7内均设置有棉垫,一方面增加加强套3的坚固性,为婴儿提供舒适度;另一方面保证使用者省力,而不被勒住肩背。
55.实施例4
56.基于实施例1

3,本实施例更进一步的,
57.开口6采用拉链密封,方便空腔5的打开和关闭,也便于枕垫2的出去和放入。
58.实施例5
59.基于实施例1

4,本实施例更进一步的,
60.空腔5与枕垫2形状相同,保证枕垫2与空腔5之间的贴合性,以及保证枕垫2在哺乳巾1上的相对稳定性。
61.枕垫2为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枕垫,根据婴幼儿骨骼曲线,身体轮廓设计,有益于婴幼儿骨骼发育,不仅便于调整婴儿姿势,而且也提高婴儿的舒适度,并有效解决婴儿吃奶姿势问题,防止吐奶、打嗝、胀气、有助于消化等。
62.如图3所示:枕垫2包括头枕部21、靠背部22、坐垫部23和枕腿部24,头枕部21、靠背部22、坐垫部23和枕腿部24呈一体成型设置,且头枕部21、靠背部22和坐垫部23上设有与婴幼儿身体骨骼相匹配的凹槽,枕腿部24呈自然弯曲。
63.实施例6
64.基于实施例1

5,本实施例更进一步的,
65.母背带7宽度大于子背带8宽度,母背带7长度大于子背带8长度。
66.母背带7与子背带8之间通过扣环10连接,扣环10设置在母背带7上,扣环10内沿设置有防滑卡齿11(如图4所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