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博物馆用文物防震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12621发布日期:2021-11-22 17:3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博物馆用文物防震保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博物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博物馆用文物防震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2.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作为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人类文明的表征物,文物多被保存在博物馆内公开展示,部分文物例如陶器、瓷器、玉器、石器等为易碎物品,增加了文物的保存难度,且文物一旦损坏很难进行修复,因此需要使用保护装置对文物进行保护,现有保护装置使用时的减震效果较差,遇到自然灾害时不能够有效地对文物进行保护和文物的展示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博物馆用文物防震保护装置,解决了现有保护装置使用时的减震效果较差和文物的展示效果较差的问题。
5.(二)技术方案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博物馆用文物防震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外壳,所述保护外壳的内壁通过连接杆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平台,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上固定连有电机,且第一支撑平台上转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上通过支撑杆滑动连接有防护壳,所述防护壳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平台,所述第二支撑平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套,所述限位套套装在限位杆上,所述限位杆上套装有弹簧,且限位杆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防护壳的内壁通过滑块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片。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连接杆与保护外壳的内壁滑动连接,且连接杆呈环形阵列分布在第一支撑平台上,所述保护外壳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上端与第一支撑平台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位于防护壳的下方。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支撑平台上对应支撑杆的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支撑杆呈环形阵列分布在防护壳的下表面,所述防护壳与限位杆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依次贯穿防护壳和限位套。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弹簧设置在限位杆位于防护壳内部的位置,且弹簧分别位于限位套的两侧,所述限位套上对应限位杆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限位杆的直径,且通孔的直径小于弹簧的外径。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弹片呈环形阵列分布在防护壳的内壁,且减震弹片均与第二支撑平台的下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壳和第二支撑平台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二支撑平台通过支撑柱固定连接有上挡板,所述支撑柱呈环形阵列分布在第二支撑平台上。
12.(三)有益效果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博物馆用文物防震保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该文物防震保护装置,通过在第一支撑平台上设置电机,并将电机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与限位杆上的第二齿轮相互啮合,在对文物展示时,能够通过电机带动防护壳以及第二支撑平台转动,保证参观者能够看到展示文物的各个部位,通过在防护壳的内壁设置减震弹片,并在限位杆位于防护壳两侧的位置设置弹簧,发生地震等情况时能够减缓文物受到的震动,对文物进行保护,解决了现有保护装置使用时的减震效果较差和文物的展示效果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仰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防护壳和第二支撑平台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保护外壳;101、电动推杆;2、第一支撑平台;201、电机;202、连接杆;203、限位槽;204、第一齿轮;3、防护壳;301、支撑杆;302、减震弹片;303、滑块;4、限位杆;401、第二齿轮;402、弹簧;5、第二支撑平台;501、支撑柱;502、上挡板;503、限位套。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
22.请参阅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博物馆用文物防震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外壳1,保护外壳1的内壁通过连接杆202滑动连接有第一支撑平台2,第一支撑平台2能够对防护壳3以及第二支撑平台5支撑,第一支撑平台2上固定连有电机201,电机201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204和第二齿轮401之间的啮合带动限位杆4在第一支撑平台2上转动,且第一支撑平台2上转动连接有限位杆4,限位杆4的设置方便第二齿轮401的固定,同时能够限制弹簧402和限位套503的位置,第一支撑平台2上通过支撑杆301滑动连接有防护壳3,防护壳3的设置将弹簧402保护在内部,同时方便将减震弹片302设置在第二支撑平台5下部的四周,防护壳3的上方设置有第二支撑平台5,第二支撑平台5用于文物的放置,第二支撑平台5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套503,限位套503与限位杆4之间的配合能够限制第二支撑平台5水平方向的位移量,限位套503套装在限位杆4上,限位杆4上套装有弹簧402,弹簧402能够减小第二支撑平台5振动时竖直方向的位移量,对文物进行保护,且限位杆4上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401,第二齿轮401的设置便于电机201带动限位杆4转动,防护壳3的内壁通过滑块303固定连接有减震弹片302,减震弹片302受到挤压发生形变,减小第二支撑平台5的位移量,减小第二支撑平台5的震动。
23.具体的,连接杆202与保护外壳1的内壁滑动连接,且连接杆202呈环形阵列分布在第一支撑平台2上,连接杆202能够限制第一支撑平台2在保护外壳1中的位置,使得第一支撑平台2只能够在竖直方向发生位移,保护外壳1的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01,电动推杆101的上端与第一支撑平台2的下表面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发生地震等紧急情况时电动推杆101缩短,通过第一支撑平台2和防护壳3将第二支撑平台5和文物拉动到保护外壳1中。
24.具体的,电机201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204,第一齿轮204与第二齿轮401相互啮合,第二齿轮401位于防护壳3的下方,电机201转动带动第一齿轮204转动,第一齿轮204通过第二齿轮401将动力传递到限位杆4上,带动限位杆4转动。
25.具体的,第一支撑平台2上对应支撑杆301的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203,限位槽203的设置保证支撑杆301的下部能够位于第一支撑平台2的内部,提高支撑杆301对防护壳3支撑效果的同时,限制支撑杆301在第一支撑平台2上的滑动轨迹,支撑杆301呈环形阵列分布在防护壳3的下表面,防护壳3与限位杆4固定连接,限位杆4依次贯穿防护壳3和限位套503,保证限位杆4带动防护壳3转动的同时,防止弹簧402与限位杆4存在滑动摩擦,对弹簧402的减震效果造成影响。
26.具体的,弹簧402设置在限位杆4位于防护壳3内部的位置,且弹簧402分别位于限位套503的两侧,提高保护装置竖直方向的减震效果,弹簧402的外径小于限位杆4上部的直径,保证弹簧402套装在限位杆4上不会掉落,限位套503上对应限位杆4的位置处开设有通孔,通孔的直径大于限位杆4的直径,且通孔的直径小于弹簧402的外径,为第二支撑平台5水平晃动预留足够的空降,限位杆4的设置不会影响限位套503挤压减震弹片302,使减震弹片302发生形变。
27.具体的,减震弹片302呈环形阵列分布在防护壳3的内壁,提高装置在水平面上的减震效果,且减震弹片302均与第二支撑平台5的下部外表面固定连接,确保第二支撑平台5与防护壳3之间的了解关系的同时,不影响减震弹片302发生形变,保证防护壳3和第二支撑平台5之间存在间隙,第二支撑平台5通过支撑柱501固定连接有上挡板502,上挡板502在文物收进保护外壳1中后,能够对文物的上部保护,支撑柱501呈环形阵列分布在第二支撑平台5上,保证支撑柱501对上挡板502的支撑效果。
28.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将文物放置在第二支撑平台5上,并启动电机201,电机201通过第一齿轮204和第二齿轮401之间的啮合带动限位杆4在第一支撑平台2上转动,限位杆4带动防护壳3、第二支撑平台5和限位套503转动,方便人们观赏文物,发生地震或者紧急情况时,电动推杆101缩短,并拉动第一支撑平台2向下滑动,第二支撑平台5和文物随着第一支撑平台2向下移动,直到上挡板502与保护外壳1的上部接触,将文物收进保护外壳1中,震动使得第二支撑平台5晃动,对减震弹片302和弹簧402挤压,减震弹片302和弹簧402发生形变吸收震动,减小第二支撑平台5的晃动复苏,对文物进行保护。
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