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热风加热功能的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574300发布日期:2021-11-25 10:46阅读:50来源:国知局
带热风加热功能的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热风加热功能的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2.现有烤箱或蒸烤一体机等烹饪设备的热风加热装置一般都是设置在内胆的侧壁上。热风加热装置通常包括风机和壳体,当壳体中配置有加热管时,加热管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会直接加热内胆的侧壁,导致内胆内靠近壳体的区域的温度与内胆内其它区域的温度相差很大,内胆内部的温度均匀性不好,可能出现部分食物加热过度而另一部分食物加热未完成等情况,影响食物的加工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热风加热功能的烹饪设备,能够避免加热装置直接加热内胆的侧壁,进而提高内胆内部的温度均匀性。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热风加热功能的烹饪设备,其包括内胆、壳体、风机组件、加热装置及隔热结构。所述内胆侧壁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安装于所述内胆外侧壁,所述壳体和所述内胆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组件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壳体,且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隔热结构设置于所述内胆外侧壁,且位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隔热结构用于阻碍加热装置向所述内胆传递热量。
5.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热风加热功能的烹饪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风机组件工作时,内胆内的气体可以从进风口进入安装腔,安装腔内的气体从出风口进入内胆;隔热结构可以阻碍加热装置向内胆侧壁传递热量,避免内胆100侧壁升温过快,从而避免内胆侧壁处温度与内胆其他区域的温度相差较大,可以提高内胆内部温度均匀性,从而提高食物加工质量。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热结构包括隔板,所述隔板安装于所述内胆外侧壁,所述隔板设置有与所述出风口正对的第一避让孔,所述隔板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正对的第二避让孔。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隔板与所述内胆侧壁之间存在间隙。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避让孔与所述出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导风结构。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结构包括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的横截面形状呈环形,所述第一翻边一端与所述第一避让孔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出风口连通。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进风口正对,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导风结构。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导风结构包括第一导风圈,所述第一导风圈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第一导风圈一端与所述第二避让孔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导风圈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组件正对。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避让孔与所述进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三导风结构,所述第三导风结构能够避免所述间隙影响气体的流通。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导风结构包括导风板和第二导风圈,所述导风板设置于所述隔板与所述内胆侧壁之间,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与所述进风口正对的第三避让孔,所述第二导风圈一端与所述第三避让孔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避让孔连通。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风机组件包括扇叶,所述扇叶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扇叶与所述进风口正对,所述加热装置设置为呈环状的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套设于所述扇叶,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进风口周围。
15.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热风加热功能的烹饪设备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热风加热功能的烹饪设备的爆炸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热风加热功能的烹饪设备的局部剖视图;
20.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板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胆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
24.内胆100,进风口110,出风口120;
25.壳体200,安装腔210;
26.风机组件300,扇叶310,电机320;
27.加热装置400;
28.隔板510,间隙520,第一避让孔511,第二避让孔512,第一翻边513,第一导风圈514;
29.导风板600,第三避让孔610,第四避让孔620,第二翻边630,第二导风圈640;
30.第一密封件710,第二密封件720,第三密封件730,定位柱731。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34.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带热风加热功能的烹饪设备,其包括内胆100、壳体200、风机组件300、加热装置400及隔热结构。内胆100侧壁设置有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壳体200安装于内胆100外侧壁,壳体200和内胆100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安装腔210,安装腔210与进风口110和出风口120连通;风机组件300至少部分设置于安装腔210内;加热装置400设置于壳体200,且位于安装腔210内;隔热结构设置于内胆100外侧壁,且位于安装腔210内,隔热结构用于阻碍加热装置400向内胆100传递热量。风机组件300工作时,内胆100内的气体可以从进风口110进入安装腔210,安装腔210内的气体从出风口120进入内胆100;隔热结构可以阻碍加热装置400向内胆100侧壁传递热量,避免内胆100侧壁升温过快,从而避免内胆100侧壁处温度与内胆100其他区域的温度相差较大,可以提高内胆100内部温度均匀性,从而提高食物加工质量。
36.参照图2、图3及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风机组件300包括扇叶310,扇叶310可转动地设置于安装腔210内,扇叶310与进风口110正对,加热装置400设置为呈环状的加热管,且扇叶310位于加热管中部,出风口120位于进风口110周围。扇叶310转动时,能够使内胆100内的气体通过进风口110进入安装腔210中,然后气体通过扇叶310送达加热管处进行加热,最后从出风口120重新进入内胆100内。
37.参照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00还包括电机320,电机320设置于壳体200并位于安装腔210外,电机320与扇叶310传动连接,以驱动扇叶310转动。
38.参照图2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隔热结构包括隔板510,隔板510安装于内胆100外侧壁,隔板510与内胆100侧壁之间存在间隙520。气体的导热系数比金属低很多,由此,可以利用间隙520内的气体阻碍加热装置400向内胆100侧壁传递热量,此时隔板510可以采用金属等一般材料制作,也不会影响隔热效果,并可以降低成本。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隔热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比如,隔板510也可以采用玻璃纤维、真空板等隔热材料制作,此时可以不用设置上述的间隙520,也可以取得良好的隔热效果。
39.参照图2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510设置有与出风口120正对的第一避让孔511,隔板510设置有与进风口110正对的第二避让孔512。
40.参照图2至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避让孔511与出风口120之间设置有第一导风结构。
41.参照图2至图5,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结构包括第一翻边513,第一翻边513的横截面形状呈环形,第一翻边513一端与第一避让孔511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出风口120连通。通过第一翻边513,使第一避让孔511与出风口120之间形成导风通道,以使安装腔210内的高温气体经过该导风通道后变成直风,直风在内胆100内具有更长的行程,有利于高温气体到达内胆100内部更多区域,减小内胆100内部各区域之间的温度偏差。另外,第一翻边513能够避免气体进入间隙520,提高间隙520的隔热效果,同时避免间隙520影响第一避让孔511与出风口120之间的气体流通。
42.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第一导风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翻边513一端可以连接于出风口120的侧壁,另一端与第一避让孔511连通。
43.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现有的烹饪设备,其内胆100侧壁的厚度较薄,进风口的长度不足,内胆100内的气体通过进风口110后,容易受安装腔210内气流、扇叶310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局部的紊流,导致部分气体无法到达加热装置400处进行加热,同时也造成部分高温气体无法很好的排出安装腔210。为此,参照图2和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组件300与进风口110正对,风机组件300与进风口110之间设置有第二导风结构。
44.参照图2和图3,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风结构包括第一导风圈514,第一导风圈514设置于安装腔210内,第一导风圈514一端与第二避让孔512的侧壁连接,第一导风圈514另一端与风机组件300正对。第一导风圈514另一端与扇叶310正对,第一导风圈514与扇叶310之间的距离应合适,以避免第一导风圈514影响扇叶310的工作。通过第一导风圈514,使第二避让孔512处形成导风通道,工作过程中,先通过该导风通道对进入安装腔210中的气体进行有效的归拢与导向,然后,气体到达扇叶310处。通过上述设置,可以避免进入安装腔210中的气体在到达扇叶310前就形成紊流,导致部分气体无法被扇叶310送达加热装置400处进行加热的情况;另外,由于出风口120设置于进风口110周围,相应地,第一避让孔511位于第二避让孔512周围,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导风圈514可以避免第一避让孔511处的气流与第二避让孔512处的气流相互影响而产生紊流的情况,有利于安装腔210内的气体排出到内胆100中。
45.参照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风结构还包括第二导风圈640,第二导风圈640设置于第二避让孔512与进风口110之间,避免气体进入间隙520,提高间隙520的隔热效果,也避免间隙520影响气体的流通。
46.参照图2至图4,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510与内胆100之间设置有导风板600,导风板600安装于内胆100外侧壁,导风板600上设置有与进风口110正对的第三避让孔610,第二导风圈640一端与第三避让孔610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避让孔512连通。通过第二导风圈640,使第二避让孔512与进风口110之间形成导风风道,以避免间隙520影响第二避让孔512与进风口110之间气体流通。
47.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导风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风圈514一端可以连接于内胆100,另一端穿过第二避让孔512并位于安装腔210内,此时,此时第二导风圈640可以不用设置,通过第一导风圈514也能够避免间隙520影响第二避让孔512与进风口110之间气体流通。
48.参照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600上设置有与出风口120正对的第四避
让孔620,第四避让孔620侧壁设置有第二翻边630,第二翻边630朝向第一避让孔511设置并与第二翻边630正对。通过第一翻边513与第二翻边630的配合,可以使第一避让孔511与出风口120之间形成导风通道。
49.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可以使导风板600与隔板510之间的间隙520呈封闭状态,以提高间隙520的隔热效果。
50.参照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600与隔板510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具体而言,第一密封结构可以设置为呈环状的第一密封件710,第一密封件710两端分别与导风板600和隔板510抵接。
51.参照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隔板510与壳体20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具体而言,第二密封结构可以设置为呈环状的第二密封件720,第二密封件720两端分别与壳体200和隔板510抵接。
52.参照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导风板600与内胆100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结构。具体而言,第三密封结构可以设置为呈环状的第三密封件730,第三密封件730两端分别与导风板600和内胆100抵接。
53.参照图2至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能够固定壳体200、隔板510之间相对位置的定位结构。具体而言,定位结构包括设置于第三密封件730上的定位柱731,相应地,隔板510、导风板600、壳体200、第一密封件710及第二密封件720上均设置有定位孔,定位柱731插设于定位孔中。安装过程中,先通过定位结构限制隔板510、导风板600等结构的相对位置,以方便隔板510、导风板600等结构的装配。当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定位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设置方式,例如,上述的定位柱731可以设置于壳体200上,相应地,隔板510、导风板600等结构开设有定位孔。
5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5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