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透气的饮料杯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44129发布日期:2021-11-10 08:31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能透气的饮料杯杯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能透气的饮料杯杯盖。


背景技术:

2.目前,咖啡店、奶茶店常采用饮料杯存放热饮,且饮料杯一般都配有杯盖,由于热饮一般温度较高,饮料杯盖上杯盖后,杯内气体会受热膨胀,进而导致杯盖爆边、喷溅等情况出现,给用户带来不良体验,还存在卫生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透气的饮料杯杯盖,其能让杯内气体自然外泄,并防止液体从上透气孔直接溢出。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能透气的饮料杯杯盖,所述杯盖包括上盖和下盖;
5.所述下盖包括顶壁和侧周壁;下盖顶壁边沿设有饮用口;下盖顶壁在靠近饮用口的一侧还下凹形成上嘴唇避位凹陷部;下盖顶壁在远离饮用口的一侧还下凹形成防溢凹陷部,防溢凹陷部的底壁开设有下透气孔;下盖顶壁还下凹形成一对插接孔,该对插接孔位于上嘴唇避位凹陷部和防溢凹陷部之间;
6.所述上盖包括顶板;顶板盖在下盖顶壁上,顶板覆盖防溢凹陷部的顶端开口,且顶板位于上嘴唇避位凹陷部外围;顶板上设有上透气孔,上透气孔位于防溢凹陷部正上方;顶板底面还向下延伸出可插入防溢凹陷部的防溢塞,防溢塞包括:与防溢凹陷部顶端开口形状相配合的筒状塞上部,以及由塞上部底端向下延伸出的筒状塞下部;塞上部的顶端包围上透气孔,塞下部的外径小于塞上部的外径,塞下部的底端开口;防溢塞插入防溢凹陷部中,塞上部与防溢凹陷部的顶端开口间隙配合,塞下部位于防溢凹陷部底壁上方;顶板底面还向下延伸出一对柱状插接头,该对插接头与上述一对插接孔一一对应,插接头插入对应的插接孔,且插接头与对应的插接孔紧配合;
7.所述饮用口配有饮口塞,饮用口由饮口塞封闭。
8.优选的,所述塞下部与下透气孔错位设置。
9.优选的,所述防溢凹陷部的底壁斜置,下透气孔位于防溢凹陷部底壁的最低处。
10.优选的,所述一对插接孔靠近上嘴唇避位凹陷部。
11.优选的,所述一对插接孔以饮用口对称设置。
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能透气的饮料杯杯盖,其能让杯内气体自然外泄,并防止液体从上透气孔直接溢出。
13.防溢塞的塞上部和塞下部都为筒状(即塞上部和塞下部都是中空的,且塞上部的内腔和塞下部的内腔连通);上盖的顶板设有上透气孔,且塞上部的顶端包围上透气孔(即上透气孔与塞上部的内腔连通);防溢塞插入防溢凹陷部中,且塞下部位于防溢凹陷部底壁上方(即塞下部位于下透气孔上方,且下透气孔可与塞下部的内腔连通);故下透气孔可通
过塞下部和塞上部的内腔与上透气孔连通。
14.热饮装入饮料杯后,将杯盖盖在饮料杯上(下盖侧周壁的底端与饮料杯的顶端连接),且饮用口由饮口塞堵塞,防止饮料由饮用口溢出;此时,饮料杯内部热饮的液面低于防溢凹陷部的底壁(即饮料杯内部热饮的液面低于下透气孔);饮料杯内部气体受热膨胀后,气体可沿着下透气孔、塞下部的内腔、塞上部的内腔、上透气孔自然外泄,可避免因饮料杯内部气体受热膨胀而导致杯盖爆边、喷溅等情况出现。
15.另外,由于下透气孔设在防溢凹陷部的底壁,即使饮料杯内的饮料因意外晃动而溢过下透气孔,防溢凹陷部的内腔也能暂存溢过下透气孔的液体,可防止液体直接从上透气孔溢出。且由于下透气孔需要通过防溢塞的内腔(即塞下部和塞上部的内腔)与上透气孔连通,故将塞下部与下透气孔错位设置,可进一步减少溢过下透气孔的液体直接从上透气孔溢出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地防止液体从上透气孔直接溢出。且防溢凹陷部内腔中暂存的液体可通过下透气孔回流至饮料杯中;防溢凹陷部的底壁斜置,下透气孔位于防溢凹陷部底壁的最低处,这样设置更利于防溢凹陷部内腔中暂存的液体回流至饮料杯中。
16.需要喝饮料杯中的饮料时,将饮口塞从饮用口中取出,饮用者即可从饮用口喝饮料杯中的饮料。本实用新型的下盖顶壁在靠近饮用口的一侧还下凹形成上嘴唇避位凹陷部,上嘴唇避位凹陷部适合于容纳饮用者上嘴唇,饮用者喝饮料的时候,饮用者的上嘴唇可以塞入上嘴唇避位凹陷中,更方便饮用者喝饮料。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杯盖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下盖的立体示意图;
19.图3是下盖的俯视示意图;
20.图4是上盖的俯视示意图;
21.图5是上盖的侧视示意图;
22.图6是饮口塞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4.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25.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能透气的饮料杯杯盖,所述杯盖包括上盖1和下盖2;
26.所述下盖2包括顶壁21和侧周壁22;下盖2顶壁21边沿设有饮用口23;下盖2顶壁21在靠近饮用口23的一侧还下凹形成上嘴唇避位凹陷部24;下盖2顶壁21在远离饮用口23的一侧还下凹形成防溢凹陷部25,防溢凹陷部25的底壁开设有下透气孔26;防溢凹陷部25的底壁斜置,下透气孔26位于防溢凹陷部25底壁的最低处;下盖2顶壁21还下凹形成一对插接孔27,该对插接孔27位于上嘴唇避位凹陷部24和防溢凹陷部25之间;该对插接孔27靠近上嘴唇避位凹陷部24,且该对插接孔27以饮用口23对称设置;
27.所述上盖1包括顶板11;顶板11盖在下盖2顶壁21上,顶板11覆盖防溢凹陷部25的
顶端开口,且顶板11位于上嘴唇避位凹陷部24外围;顶板11上设有上透气孔12,上透气孔12位于防溢凹陷部25正上方;顶板11底面还向下延伸出可插入防溢凹陷部25的防溢塞13,防溢塞13包括:与防溢凹陷部25顶端开口形状相配合的筒状塞上部131,以及由塞上部131底端向下延伸出的筒状塞下部132;塞上部131的顶端包围上透气孔12,塞下部132的外径小于塞上部131的外径,塞下部132的底端开口;防溢塞13插入防溢凹陷部25中,塞上部131与防溢凹陷部25的顶端开口间隙配合,塞下部132位于防溢凹陷部25底壁上方,且塞下部132与下透气孔26错位设置;顶板11底面还向下延伸出一对柱状插接头14,该对插接头14与上述一对插接孔27一一对应,插接头14插入对应的插接孔27,且插接头14与对应的插接孔27紧配合;
28.所述饮用口23配有饮口塞3,饮用口23由饮口塞3封闭。
29.防溢塞13的塞上部131和塞下部132都为筒状(即塞上部131和塞下部132都是中空的,且塞上部131的内腔和塞下部132的内腔连通);上盖1的顶板11设有上透气孔12,且塞上部131的顶端包围上透气孔12(即上透气孔12与塞上部131的内腔连通);防溢塞13插入防溢凹陷部25中,且塞下部132位于防溢凹陷部25底壁上方(即塞下部132位于下透气孔26上方,且下透气孔26可与塞下部132的内腔连通);故下透气孔26可通过塞下部132和塞上部131的内腔与上透气孔12连通。
30.热饮装入饮料杯后,将杯盖盖在饮料杯上(下盖2侧周壁22的底端与饮料杯的顶端连接),且饮用口23由饮口塞3堵塞,防止饮料由饮用口23溢出;此时,饮料杯内部热饮的液面低于防溢凹陷部25的底壁(即饮料杯内部热饮的液面低于下透气孔26);饮料杯内部气体受热膨胀后,气体可沿着下透气孔26、塞下部132的内腔、塞上部131的内腔、上透气孔12自然外泄,可避免因饮料杯内部气体受热膨胀而导致杯盖爆边、喷溅等情况出现。
31.另外,由于下透气孔26设在防溢凹陷部25的底壁,即使饮料杯内的饮料因意外晃动而溢过下透气孔26,防溢凹陷部25的内腔也能暂存溢过下透气孔26的液体,可防止液体直接从上透气孔12溢出。且由于下透气孔26需要通过防溢塞13的内腔(即塞下部132和塞上部131的内腔)与上透气孔12连通,故将塞下部132与下透气孔26错位设置,可进一步减少溢过下透气孔26的液体直接从上透气孔12溢出的可能性,最大程度地防止液体从上透气孔12直接溢出。且防溢凹陷部25内腔中暂存的液体可通过下透气孔26回流至饮料杯中;防溢凹陷部25的底壁斜置,下透气孔26位于防溢凹陷部25底壁的最低处,这样设置更利于防溢凹陷部25内腔中暂存的液体回流至饮料杯中。
32.需要喝饮料杯中的饮料时,将饮口塞3从饮用口23中取出,饮用者即可从饮用口23喝饮料杯中的饮料。本实用新型的下盖2顶壁21在靠近饮用口23的一侧还下凹形成上嘴唇避位凹陷部24,上嘴唇避位凹陷部24适合于容纳饮用者上嘴唇,饮用者喝饮料的时候,饮用者的上嘴唇可以塞入上嘴唇避位凹陷中,更方便饮用者喝饮料。
33.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能透气的饮料杯杯盖,其能让杯内气体自然外泄,并防止液体从上透气孔12直接溢出。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