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板、座板及应用有背板和/或座板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43677发布日期:2021-10-12 17:29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背板、座板及应用有背板和/或座板的座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背板、座板及应用有背板和/或座板的座椅。


背景技术:

2.座椅属于家具的一种。按座椅材质可以分为:实木椅、钢木椅、曲木椅、铝合金椅、金属椅、藤椅、塑料椅、玻璃钢椅、亚克力椅、板式椅、杂木椅等。
3.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座椅包括背板1、座板2和支撑架10,支撑架10将背板1和座板2连接为一体,背板1和座板2上均固设有软包101。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由于软包固定在背板和座板上,当需要对软包进行更换时,就显得不太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便于对软包进行更换,本技术提供一种背板、座板及应用有背板和/或座板的座椅。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背板、座板及应用有背板和/或座板的座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背板,包括背板主体,所述背板主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背板主体与两个第一挡板形成第一卡紧槽,所述背板主体与第一挡板形成第一卡紧槽的一面为前侧板面,所述背板主体上与前侧板面相对的一面为后侧板面,所述前侧板面上覆设有黏胶层,软包通过所述第一卡紧槽卡紧在背板主体上的同时与黏胶层相粘合。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软包安装到背板上时,将软包卡入到第一卡紧槽内,两个第一挡板将软包夹紧在背板主体上,同时软包与黏胶层相粘合,从而将软包固定在背板上;当需要拆卸软包时,将软包从第一卡紧槽内拆下即可,具有便于对软包进行更换的优点。
9.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与背板主体一体成型。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挡板与背板一体成型,能够使得第一挡板与背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较好。
11.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板为圆弧形,所述第一挡板包括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与前侧板面圆弧过渡,所述第二弧形面与后侧板面圆弧过渡。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软包卡入到第一卡紧槽内时,使第一挡板的第一弧形面与背板主体的前侧板面圆弧过渡、第一挡板的第二弧形面与背板主体的后侧板面圆弧过渡,第一挡板便不易对软包产生损伤,对软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13.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板的边角处设置有圆角。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挡板的边角处不易对使用者产生磕碰或者划伤,对使用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15.一种座板,包括座板主体,所述座板主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座板主体与两个第二挡板形成第二卡紧槽,所述座板主体与第二挡板形成第二卡紧槽的一面为顶面,所述座板主体上与顶面相对的一面为底面,所述顶面上覆设有黏胶层,软包通过所述第二卡紧槽卡紧在座板主体上的同时与黏胶层相粘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软包安装到座板上时,将软包卡入到第二卡紧槽内,两个第二挡板将软包夹紧在座板主体上,同时软包与黏胶层相粘合,从而将软包固定在座板上;当需要拆卸软包时,将软包从第二卡紧槽内拆下即可,具有便于对软包进行更换的优点。
17.可选的,所述第二挡板与座板主体一体成型。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挡板与座板一体成型,能够使得第二挡板与座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较好。
19.可选的,所述第二挡板为圆弧形,所述第二挡板包括第三弧形面和第四弧形面,所述第三弧形面与顶面圆弧过渡,所述第四弧形面与底面圆弧过渡。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软包卡入到第二卡紧槽内时,使第二挡板的第三弧形面与座板主体的顶面圆弧过渡、第二挡板的第四弧形面与座板主体的底面圆弧过渡,第二挡板便不易对软包产生损伤,对软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1.可选的,所述第二挡板的边角处设置有圆角。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角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挡板的边角处不易对使用者产生磕碰或者划伤,对使用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23.一种座椅,包括背板和/或座板,所述座板上设置有座框,所述座框远离座板的一侧设置有组合脚,所述组合脚用于对座板进行支撑,所述座框上设置有背板五金,所述背板五金用于将座框与背板相连接。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座框将组合脚与座板相连接,通过背板五金将座框与背板相连接,能够使得座椅整体的稳定性较好。
25.可选的,所述组合脚与座框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座框与座板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背板五金分别与座框和背板可拆卸连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组合脚、座框、座板、背板、背板五金之间均设置为可拆卸连接,便于对座椅进行安装和拆卸。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在将软包安装到背板上时,将软包卡入到第一卡紧槽内,两个第一挡板将软包夹紧在背板主体上,同时软包与黏胶层相粘合,从而将软包固定在背板上;当需要拆卸软包时,将软包从第一卡紧槽内拆下即可,具有便于对软包进行更换的优点;
29.在将软包安装到座板上时,将软包卡入到第二卡紧槽内,两个第二挡板将软包夹紧在座板主体上,同时软包与黏胶层相粘合,从而将软包固定在座板上;当需要拆卸软包时,将软包从第二卡紧槽内拆下即可,具有便于对软包进行更换的优点;
30.通过座框将组合脚与座板相连接,通过背板五金将座框与背板相连接,能够使得座椅整体的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31.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板的结构示意图。
3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35.图5是用于展示第一支脚、第二支脚和连接杆之间连接关系的爆炸图。
36.图6是用于展示组合脚整体结构的爆炸图。
37.图7是用于展示座框a面的爆炸图。
38.图8是用于展示座框b面的爆炸图。
39.图9是用于展示背板五金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1、背板;11、背板主体;111、前侧板面;112、后侧板面;12、第一挡板;121、第一弧形面;122、第二弧形面;123、第一圆角;13、第一卡紧槽;
41.2、座板;21、座板主体;211、顶面;212、底面;22、第二挡板;221、第三弧形面;222、第四弧形面;223、第二圆角;23、第二卡紧槽;
42.3、组合脚;31、第一支脚;32、第二支脚;33、连接杆;34、中拉条;35、木销;351、木销孔;
43.4、有介铁塞螺母;41、盘头丝杆;
44.5、座框;51、第一板件;52、第二板件;53、第三板件;54、第四板件;55、第三圆角;
45.6、指接卡齿;
46.7、黏胶层;
47.8、榫槽;81、榫头;
48.9、背板五金;91、第一板条;92、第二板条;93、过渡板条;
49.10、支撑架;101、软包。
具体实施方式
50.以下结合附图2

9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5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背板,参照图2,包括背板主体11,背板主体1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背板主体1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挡板12,第一挡板12的长度方向与背板主体11的梯形截面上相应的斜边方向一致,第一挡板12与背板主体11一体成型;背板主体11与两个第一挡板12形成第一卡紧槽13,背板主体11与第一挡板12形成第一卡紧槽13的一面为前侧板面111,背板主体11上与前侧板面111相对的一面为后侧板面112,前侧板面111上覆设有黏胶层7,软包(图中未示出)通过第一卡紧槽13卡紧在背板主体11上,且软包与黏胶层7相粘合。具体的,黏胶层7可以是玻璃胶或者热熔胶,软包可以是真皮软包或者人造革软包。背板主体11的后侧板面112上开设有四个直径为8mm、深度为11mm的穿孔,背板主体11上位于穿孔处均开设有直径为12mm、深度为2mm的沉孔,穿孔内埋设有m6*10的有介铁塞螺母4。
52.参照图2,第一挡板12为圆弧形,第一挡板12包括第一弧形面121和第二弧形面122,第一弧形面121的曲率半径为15mm,第一弧形面121与背板主体11的前侧板面111圆弧过渡;第二弧形面122的曲率半径为20mm,第二弧形面122与背板主体11的后侧板面112圆弧过渡,第一弧形面121与第二弧形面122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挡板12与背板主体11的交接
处较为平滑,不易对软包产生划伤;第一挡板12的边角处设置有半径为15mm的第一圆角123,第一圆角123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一挡板12的边角处不易对使用者产生磕碰或者划伤,对使用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挡板12也可以设置为平板形,第一挡板12与背板主体11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也能够将软包卡紧在第一卡紧槽13内。
53.在将软包安装到背板1上时,首先在背板主体11的前侧板面111上涂刷一层玻璃胶或者热熔胶,随后将软包卡入到第一卡紧槽13内,从而将软包固定到背板1上,当需要更换软包时,将软包从第一卡紧槽13内拆下即可。
54.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座板,参照图3,包括座板主体21,座板主体2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座板主体21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挡板22,第二挡板22与座板主体21一体成型;座板主体21与两个第二挡板22形成第二卡紧槽23,座板主体21与第二挡板22形成第二卡紧槽23的一面为顶面211,座板主体21上与顶面211相对的一面为底面212,顶面211上覆设有黏胶层7,软包通过第二卡紧槽23卡紧在座板主体21上,且软包与黏胶层7相粘合。座板主体21的底面212上开设有3个直径为8mm、深度为11mm的穿孔,座板主体21上位于穿孔处开设有直径为12mm、深度为2mm的沉孔,穿孔内埋设有m6*10的有介铁塞螺母4。
55.参照图3,第二挡板22为圆弧形,第二挡板22包括第三弧形面221和第四弧形面222,第三弧形面221的曲率半径为15mm,第三弧形面221与座板主体21的顶面211圆弧过渡;第四弧形面222的曲率半径为20mm,第四弧形面222与与座板主体21的底面212圆弧过渡,第三弧形面221的第四弧形面222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挡板22与座板主体21的交接处较为平滑,不易对软包产生划伤;第二挡板22的边角处设置有半径为15mm的第二圆角223,第二圆角223的设置,能够使得第二挡板22的边角处不易对使用者产生磕碰或者划伤,对使用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56.在将软包安装到座板2上时,首先在座板主体21的顶面211上涂刷一层玻璃胶或者热熔胶,随后将软包卡入到第二卡紧槽23内,从而将软包固定到座板2上,当需要更换软包时,将软包从第二卡紧槽23内拆下即可。
57.本技术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座椅,参照图4,包括背板1、座板2、座框5、组合脚3和背板五金9。
58.参照图5、图6,组合脚3包括第一支脚31、第二支脚32和连接杆33,第一支脚31和第二支脚32的上下端面均为椭圆形且相平行,上端面的截面大小大于下端面的截面大小,第一支脚31和第二支脚32的上端面上均垂直于平面开设有直径为8mm、深度为20mm的穿孔,且在上端面上位于穿孔处开设有直径为12mm、深度为2mm的沉孔,穿孔内埋设有m6*18的有介铁塞螺母4,用于连接座框5。第一支脚31和第二支脚32的倾斜角度不同,能够使得组合脚3对座板2支撑得更加稳定。
59.参照图5、图6,第一支脚31和第二支脚3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榫槽8,连接杆33的两端对称固设有榫头81,榫头81的截面形状为腰形,榫头81与榫槽8一一对应,连接杆33一端的榫头81通过第一支脚31上的榫槽8与第一支脚31插接配合、另一端的榫头81通过第二支脚32上的榫槽8与第二支脚32插接配合;连接杆33的两端位于榫头81处倒圆角,以便与第一支脚31和第二支脚32相贴合。榫头81远离连接杆33的端面设置为斜面,使得榫头81便于插入到第一支脚31或第二支脚32的榫槽8内,方便安装。连接杆33的侧壁上位于中部开设有木销孔351和穿孔,木销孔351和穿孔的开设方向一致,木销孔351的直径为8mm、深度为22mm,
连接杆33上的穿孔位于木销孔351的一侧,穿孔为直径为8mm的贯穿孔,连接杆33位于穿孔处开设有直径为12mm、深度为8mm的沉孔。
60.参照图5、图6,两个组合脚3之间设置有中拉条34,中拉条34两端设置有斜面,能够使得两个组合脚3向外倾斜一定角度,对座板2的支撑效果更好;中拉条34的两端均开设有木销孔351和穿孔,木销孔351的直径为8mm、深度为22mm,穿孔的直径为8mm、深度为20mm,中拉条34上位于穿孔处开设有直径为12mm、深度为2mm的沉孔,穿孔内埋设有m6*18的有介铁塞螺母4,用于连接两个组合脚3;中拉条34上的木销孔351与连接杆33上的木销孔351相对应,中拉条34上的穿孔与连接杆33上的穿孔相对应。
61.安装组合脚3时,将连接杆33一端的榫头81插入到第一支脚31的榫槽8内,随后将连接杆33另一端的榫头81插入到第二支脚32的榫槽8内,随后再将中拉条34设置于两个组合脚3之间,并通过盘头丝杆41依次螺纹穿设于连接杆33和中拉条34上的穿孔内,利用盘头丝杆41和有介铁塞螺母4的螺纹配合将连接杆33与中拉条34螺纹连接,并利用木销35穿设于连接杆33和中拉条34上的木销孔351内进一步固定,从而实现了两个组合脚3的组装,后期也便于对组合脚3进行拆卸,中拉条34的设置,增强了组合脚3的稳定性。
62.参照图7、图8,座框5主要由第一板件51、第二板件52、第三板件53和第四板件54组成;将座框5朝向座板2的一面定义为a面,将座框5背离座板2的一面定义为b面。
63.参照图7、图8,第一板件5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第一板件51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直径为8mm、深度为20mm的穿孔,第一板件51上位于穿孔处开设有直径为12mm、深度为2mm的沉孔,穿孔内埋设有m6*18的有介铁塞螺母4,用于连接背板五金9;第一板件51上位于中部开设有直径为8mm的贯穿孔,用于连接座板主体21。
64.参照图7、图8,第二板件52与第四板件54对称设置于第一板件51的两侧,第一板件51的两端固设有指接卡齿6;第二板件52与第一板件51相对接处固设有指接卡齿6,第一板件51与第二板件52通过指接卡齿6相卡接,同理,第一板件51与第四板件54也通过指接卡齿6相卡接。第二板件52上开设有两个直径为8mm的贯穿孔,第二板件52上位于贯穿孔处开设有直径为12mm、深度为2mm的沉孔,贯穿孔埋设有m6*18的有介铁塞螺母4,用于连接组合脚3;第四板件54上开设有两个直径为8mm的贯穿孔,第四板件54上位于贯穿孔处开设有直径为12mm、深度为2mm的沉孔,贯穿孔埋设有m6*18的有介铁塞螺母4,用于连接组合脚3。第二板件52和第四板件54上均开设有一个直径为8mm的贯穿孔,用于连接座板主体21。具体的,两个板件通过指接卡齿指接,指的是两个板件的对接处均采用锯齿状卡齿上下错位卡接,形状同两手手指交叉对接相似,这种板件也称为指接板。
65.参照图7、图8,第三板件53设置于第二板件52和第四板件54之间,第三板件53上对称开设有两个直径为8mm、深度为20mm的穿孔,第三板件53上位于穿孔处开设有直径为12mm,深度为2mm的沉孔,穿孔内埋设有m6*18的有介铁塞螺母4,用于连接背板五金9;第一板件51、第二板件52、第三板件53和第四板件54在组装后进行打孔。第二板件52和第四板件54的边角处设置有第三圆角55,第三圆角55的半径为10mm,能够对使用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三板件53的两端对称固设有榫头81,榫头81的截面形状为腰形,第二板件52与第三板件53正对的一侧开设有榫槽8,第三板件53一端的榫头81通过榫槽8与第二板件52相插接;第四板件54与第三板件53正对的一侧开设有榫槽8,第三板件53另一端的榫头81通过榫槽8与第四板件54相插接,从而将第三板件53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板件52和第四板件54相连
接。
66.组装座框5时,首先将第一板件51和第二板件52通过指接卡齿6相卡接,随后将第三板件53一端的榫头81插入到第二板件52的榫槽8内,随后再将第四板件54的一端通过指接卡齿6与第一板件51相卡接,同时将第三板件53另一端的榫头81插入到第四板件54的榫槽8内,便完成了座框5的组装,后期也便于对座框5进行拆卸。
67.参照图9,背板五金9包括第一板条91、第二板条92和过渡板条93,过渡板条9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板条91和第二板条92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板条91上开设有两个直径为8mm的贯穿孔,用于连接背板主体11;第二板条92上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三个直径为8mm的贯穿孔,用于连接座框5;第一板条91和第二板条92相正对的面的夹角为钝角,使得背板1与座板2之间呈一定的倾斜角度,使得使用者更加舒适;背板五金9设置有两个,能够提升背板1与座板2之间的稳定性,且背板五金9的楞边倒安全边,增加安全性。
68.安装背板五金9时,通过盘头丝杆41穿过第一板条91的贯穿孔后穿设于背板主体11的穿孔内,且使盘头丝杆41与背板主体11上的有介铁塞螺母4螺纹连接,从而将背板五金9与背板1固定连接;随后再通过盘头丝杆41穿过第二板条92的贯穿孔后分别与座框5的第一板件51和第三板件53上的有介铁塞螺母4螺纹连接,从而将背板五金9与座框5固定连接。
69.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安装座椅时,首先拼接组合脚3,利用连接杆33将第一支脚31和第二支脚32相连接,随后再利用中拉条34将两个拼接好的组合脚3相连接,形成底部支撑结构;随后拼接座框5,将第一板件51和第二板件52通过指接卡齿6相卡接,第一板件51和第四板件54也通过指接卡齿6相卡接,第三板件53通过两端的榫头81分别与第一板件51和第四板件54上的榫槽8相卡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座框5;随后将盘头丝杆41穿过座框5的第二板件52和第四板件54上相应的贯穿孔后穿设于组合脚3的穿孔内,并使盘头丝杆41与组合脚3的沉孔内的有介铁塞螺母4螺纹连接,从而将座框5与组合脚3相对固定;随后再将座板2放置到座框5上,再通过盘头丝杆41分别穿过第一板件51、第二板件52和第四板件54上相应的贯穿孔后穿设于座板主体21上相应的穿孔内,并使盘头丝杆41与座板主体21的沉孔内的有介铁塞螺母4螺纹连接,从而将座板2与座框5相对固定;随后再通过盘头丝杆41穿过第二板条92的贯穿孔后分别与座框5的第一板件51和第三板件53上的有介铁塞螺母4螺纹连接,从而将背板五金9与座框5固定连接;最后通过盘头丝杆41穿过第一板条91的贯穿孔后穿设于背板主体11的穿孔内,且使盘头丝杆41与背板主体11上的有介铁塞螺母4螺纹连接,从而将背板五金9与背板1固定连接,至此便将整个座椅装配完毕;当需要在背板1上设置软包时,在背板主体11的前侧板面111上涂刷一层玻璃胶或者热熔胶,将软包嵌入到第一卡紧槽13内,软包便粘附到背板1上实现固定,同时也便于对软包进行拆卸或更换;同理当需要在座板2上设置软包时,在座板主体21的顶面211上涂刷一层玻璃胶或者热熔胶,将软包嵌入到第二卡紧槽23内,软包便粘附到座板2上实现固定。
70.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