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烘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92565发布日期:2021-12-15 06:36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烘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炸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烘烤装置。


背景技术:

2.空气炸锅利用高速空气循环的原理,快速加热和脆化食物,做出类似油炸的美味食物,市面上的空气炸锅为了达到快速烘烤和温度均匀,大部分都是采用锅底设置凹凸或者螺旋的导风结构,虽然烘烤均匀性得到提升,但食材烘烤过程中滴下的油脂,容易与锅底或发热管接触,产生大量的油烟,尤其是加热装置与烘烤腔未进行隔离的,在烘烤过程中难以避免油滴或油脂与高温锅体或者发热管接触,容易造成锅体腔壁或者加热装置上聚集大量的油污,不容易清理,同时也影响锅内的烘烤均匀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烘烤装置。
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烘烤装置,包括:锅具组件、烤架、电磁加热装置以及导风装置,锅具组件包括盖体和上端开口的锅体,所述锅体形成有烘烤腔,所述盖体活动盖合在开口处,所述锅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烤架活动设置在所述烘烤腔内,所述电磁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烘烤腔下部侧壁,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对所述锅体的侧壁进行加热,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所述第一导风组件贯穿所述第一导孔与所述烘烤腔连通,所述第二导风组件贯穿所述第二导孔与所述烘烤腔连通。
5.有益效果:此烘烤装置,包括:锅具组件、烤架、电磁加热装置以及导风装置,锅具组件包括盖体和上端开口的锅体,锅体形成有烘烤腔,盖体活动盖合在开口处,锅体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导孔和第二导孔,烤架活动设置在所述烘烤腔内,电磁加热装置设置在烘烤腔下部侧壁,电磁加热装置对锅体的侧壁进行加热,导风装置包括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第一导风组件贯穿第一导孔与烘烤腔连通,第二导风组件贯穿第二导孔与烘烤腔连通,通过将第一导风组件和第二导风组件与烘烤腔隔开,在烘烤过程中避免油滴或油脂与发热管接触,减少油烟产生。
6.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烘烤装置,所述第一导孔位于所述烘烤腔上部且所述第二导孔位于所述烘烤腔下部,或所述第一导孔位于所述烘烤腔下部且所述第二导孔位于所述烘烤腔上部,所述第二导孔设置在所述烘烤腔两相对侧。
7.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烘烤装置,所述第一导孔位于所述烘烤腔上部且所述第二导孔位于所述烘烤腔下部,或所述第一导孔位于所述烘烤腔下部且所述第二导孔位于所述烘烤腔上部,所述第一导孔和所述第二导孔设置在所述烘烤腔的同一侧。
8.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烘烤装置,所述第一导孔和所述第二导孔位于所述烘烤腔上部,或所述第一导孔和所述第二导孔位于所述烘烤腔下部,所述第一导
孔和所述第二导孔设置在所述烘烤腔的两相对侧。
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烘烤装置,所述烘烤腔侧部还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与所述第一导孔呈相对布置。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烘烤装置,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包括驱动机构、第三风扇、发热管、反射罩以及隔网,所述驱动机构轴向连接所述第三风扇,所述反射罩位于所述发热管侧部且包裹所述发热管,所述隔网位于所述烘烤腔内且包裹所述发热管。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烘烤装置,所述第一导风组件包括第一导风罩、第一动力件、第一风扇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一导风罩内部的第一发热组件,所述第一动力件轴向连接所述第一风扇,所述第一导风罩两端设有第一导风口和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发热组件靠近所述第一导风口,所述第一风扇靠近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口与所述第一导孔连通。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烘烤装置,所述第二导风组件包括第二导风罩、第二动力件、第二风扇以及套接在所述第二导风罩内部的第二发热组件,所述第二动力件轴向连接所述第二风扇,所述第二导风罩两端设有第二导风口和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发热组件靠近所述第二导风口,所述第二风扇靠近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导风口与所述第二导孔连通。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烘烤装置,所述烘烤腔底部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所述第二加热装置包括发热圈和导热板,所述导热板抵接所述锅体底部,所述锅体底部设有凹槽。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烘烤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烘烤装置俯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烘烤装置实施例一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烘烤装置实施例二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烘烤装置整体结构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烘烤装置实施例三示意图。
21.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烘烤装置实施例四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25.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参照图1至图7,一种烘烤装置,包括:锅具组件100、烤架200、电磁加热装置400以及导风装置300。其中,锅具组件100包括盖体120和上端开口的锅体110,锅体110形成有烘烤腔130,盖体120活动盖合在开口处,盖体120上设置有排气孔,锅体110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导孔111和第二导孔112,烤架200活动设置在烘烤腔130内,电磁加热装置400设置在烘烤腔130下部侧壁,电磁加热装置400对锅体110的侧壁进行加热。具体地,电磁加热装置400包括线圈支架、励磁线圈以及电磁驱动模块。导风装置300包括第一导风组件310和第二导风组件320,第一导风组件310贯穿第一导孔111与烘烤腔130连通,第二导风组件320贯穿第二导孔112与烘烤腔130连通,此烘烤装置通过将第一导风组件310和第二导风组件320与烘烤腔130隔开,在烘烤过程中避免油滴或油脂与发热管接触,减少油烟产生。
27.参照图4,烘烤腔130侧部还设置有第一加热装置500,第一加热装置500与第一导孔111呈相对布置。具体地,第一加热装置500包括驱动机构510、第三风扇520、发热管530、反射罩540以及隔网550,驱动机构510轴向连接第三风扇520,反射罩540位于发热管530侧部且包裹发热管530,隔网550位于烘烤腔130内且包裹发热管530。驱动机构510采用马达,发热管530为红卤素发热管,第一加热装置500可以提升食材烘烤色泽的均匀性,同时也增加烘烤腔130内的热烘烤均匀性。
28.参照图3和图5,第一导风组件310包括第一导风罩311、第一动力件312、第一风扇313以及套接在第一导风罩311内部的第一发热组件314,第一动力件312轴向连接第一风扇313,第一导风罩311两端设有第一导风口3111和第一进风口3112,第一发热组件314靠近第一导风口3111,第一风扇313靠近第一进风口3112,第一导风口3111与第一导孔111连通。第二导风组件320包括第二导风罩321、第二动力件322、第二风扇323以及套接在第二导风罩321内部的第二发热组件324,第二动力件322轴向连接第二风扇323,第二导风罩321两端设有第二导风口3211和第二进风口3212,第二发热组件324靠近第二导风口3211,第二风扇323靠近第二进风口3212,第二导风口3211与第二导孔112连通。其中,第一动力件312和第二动力件322采用马达,第一风扇313和第二风扇323采用轴流扇。第一发热组件314和第二发热组件324均采用电热丝或者pct发热单元。
29.参照图6,容易理解地,烘烤腔130底部设置有第二加热装置600,第二加热装置600包括发热圈610和导热板620,导热板620抵接锅体110底部,锅体110底部设有凹槽113,凹槽113由侧壁和底壁下凹形成,减少锅体110侧壁对底壁的热传递。
30.参照图2和图3,在实施例一中,第一导孔111位于烘烤腔130上部且第二导孔112位于烘烤腔130下部,或第一导孔111位于烘烤腔130下部且第二导孔112位于烘烤腔130上部,第二导孔112设置在烘烤腔130两相对侧,第一导孔111和第二导孔112在烘烤腔130的水平方向呈相对交错布置,便于热风形成上下对流循环,提升温度均匀性,锅体110的另一侧设
置第一加热装置500,第一加热装置500与第一导孔111呈相对布置。具体地,第一加热装置500采用红外辐射烘烤装置,对烘烤腔130内的食材进行烘烤上色,提升食物烘烤色泽和效果。第一加热装置500包括马达、风扇、红外卤素发热管、发射罩以及隔网,马达轴向连接风扇,反射罩位于红外卤素发热管侧部且包括红外卤素发热管,隔网位于烘烤腔130内,且包括红外卤素发热管。
31.参照图4,在实施例二中,第一导孔111位于烘烤腔130上部且第二导孔112位于烘烤腔130下部,或第一导孔111位于烘烤腔130下部且第二导孔112位于烘烤腔130上部,第一导孔111和第二导孔112设置在烘烤腔130的同一侧。锅体110设置为方形,第一导孔111和第二导孔112沿锅体110的侧壁呈相对交错布置,增加烘烤腔130内的对流效果。锅体110的侧部设有电磁加热装置400,位于锅体110下方,对锅体110下部进行加热,提升烘烤腔130内上下整体均匀性,其中,锅体110底部设有凹槽113,使得锅体110侧部和底壁形成有效的温度隔离,避免侧壁热量传递至底部,形成大量油烟。锅体110的底部设有第二加热装置600,第二加热装置600包括发热圈610和导热板620,导热板620抵接锅体110底部,增添煎烤功能。
32.参照图5和图6,在实施例三中,第一导孔111和第二导孔112位于烘烤腔130上部,或第一导孔111和第二导孔112位于烘烤腔130下部,第一导孔111和第二导孔112设置在烘烤腔130的两相对侧,锅体110设置为圆形状。锅体110侧部设有电磁加热装置400,对锅体110下部进行加热,提升烘烤腔130内上下整体均匀性,其中,锅体110底部设有凹槽113,使得锅体110侧部和底壁形成有效的温度隔离,避免侧壁热量传递至底部,形成大量油烟。
33.参照图7,在实施例四中,锅体110底部设有容置腔114,容置腔114由锅体底部下凹形成,容置腔114底壁地接导热板620,用于对容置腔114进行加热,其中,容置腔114内可放置少量水,水量容积30

100ml,在烘烤过程中,产生微压水蒸汽,形成蒸烤效果,保持烘烤腔130内食材具有娇嫩口感。锅体110底部侧壁还设有多条连续凸筋115,多条连续凸筋115由锅体110侧壁一体冲压成型,具体地,凸筋115数量为四条,多条连续凸筋115在竖直方向上不低于电磁加热装置400,在侧壁电磁加热装置400工作过程中,通过多条连续凸筋115有效增大锅体110表面的加热面积,同时,利于减缓锅体110底部热气流急剧上升,确保烘烤腔130底部温度稳定性。
34.此烘烤装置的外部设置有显示屏、控制按键,并且内部设置有主控电路板和温度传感器,通过显示屏和控制按键控制操作烘烤装置,方便快捷。
35.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