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具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79238发布日期:2021-12-04 10:09阅读:93来源:国知局
锅具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具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锅具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用户在使用锅具完成对食材的烹饪之后,需要单手端起锅具,并使锅具侧翻对准餐盘,同时,利用另一只手握住锅铲将锅具内的食材盛盘。
3.然而,锅具较重,盛有食材的锅具更重,用户单手持锅并使锅具侧翻会比较费力,对持锅者手腕的力量和操作稳定性要求非常高;有些力气小的用户只能双手分别持握锅具的手柄和副耳,以形成简支梁,才能将锅具端起并实现锅具的侧翻,然而,这样的话,用户便无法腾出手去操作锅铲,锅具中的食材只能依靠自身重力从锅口的大角度范围内滑入餐盘,不但容易导致汤汁四处飞溅,弄脏台面,而且还会造成食材的浪费。
4.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锅具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锅具支撑装置,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锅具存在的食材不易盛盘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支撑装置,包括支架和托举件。
7.所述托举件与所述支架铰接,且所述托举件用于托举锅具的副耳,所述支架用于放置在台面上或固定设置。
8.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托举件具有托槽,所述托槽用于放置锅具的副耳。
9.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托举件与所述支架通过万向节铰接。
10.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万向节为十字型万向节。
11.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架上设置有两个相对且间隔的第一支杆,所述托举件上设置有两个相对且间隔的第二支杆,所述万向节的其中一根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支杆转动配合,所述万向节的另一根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支杆转动配合。
12.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托举件具有横向托板和竖向挡板,所述横向托板的一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横向托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竖向挡板连接,所述横向托板与所述竖向挡板围成所述托槽。
13.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架用于放置在台面上,所述托举件安装在所述支架的顶部。
14.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架呈u形,且所述支架的u形开口朝下。
15.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架的底部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支架的横截面积,所述支脚用于放置在台面上。
16.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脚为两个,两个所述支脚分别位于所述支架
的u形开口端的两侧;
17.或,所述支脚为板状结构,所述支架的u形开口端的两侧分别与所述支脚的两个部位相接。
1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支撑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支撑装置,主要由支架和托举件组成,托举件与支架铰接,托举件具有用于托举锅具副耳的托槽。
20.使用时,将支架放置在台面上,或者将支架固定在墙面等固定结构上,以使得支架能够获得较好地定位;端起锅具,将锅具的副耳平放到托举件上,此时,用户持握锅具手柄的手与托举件,会分别为锅具提供支点,如此,在托举件的托举作用下,用户持握锅具手柄的手无需耗费太大的力气,便可单手平稳翻转锅具,使锅具侧翻到便于将食材盛盘的角度,同时,用户可用另一只手拿取锅铲,将锅具内的食材盛入餐盘。
21.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锅具支撑装置,降低了锅具内的食材盛盘的难度,不但能够节省用户盛盘时耗费的力气,而且食材不易四处飞溅,尤其适用于炖汤、焖煮等汤汁食材较多的情况,可有效的防止因端锅操作不稳而导致食材汤汁等外落到盘子或碗具外围、四处飞溅弄脏台面,甚至可能烫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支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支撑装置在托举平放的锅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支撑装置在托举平放的锅具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支撑装置在托举正在盛盘的锅具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锅具支撑装置的爆炸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锅具支撑装置中的支架与第一支杆的结构示意图。
29.图标:
30.100-锅具;110-手柄;120-副耳;
31.200-支架;210-支脚;
32.300-托举件;310-横向托板;320-竖向挡板;
33.400-万向节;
34.500-第一支杆;
35.600-第二支杆;
36.700-餐盘。
具体实施方式
37.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8.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39.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锅具支撑装置,其主要由支架200和托举件300组成,托举件300与支架200铰接,托举件300具有用于托举锅具100副耳120的托槽。
40.使用时,将支架200放置在台面上,或者将支架200固定在墙面等固定结构上,以使得支架200能够获得较好地定位;端起锅具100,将锅具100的副耳120平放到托举件300上,此时,用户持握锅具100手柄110的手与托举件300,会分别为锅具100提供支点,如此,在托举件300的托举作用下,用户持握锅具100手柄110的手无需耗费太大的力气,便可单手平稳翻转锅具100,使锅具100侧翻到便于将食材盛盘的角度,同时,用户可用另一只手拿取锅铲,将锅具100内的食材盛入餐盘700。
41.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支撑装置,降低了锅具100内的食材盛盘的难度,不但能够节省用户盛盘时耗费的力气,而且食材不易四处飞溅,尤其适用于炖汤、焖煮等汤汁食材较多的情况,可有效的防止因端锅操作不稳而导致食材汤汁等外落到盘子或碗具外围、四处飞溅弄脏台面,甚至可能烫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42.优选地,参见图1-图5,在托举件300上设置托槽,以利用托槽放置锅具100的副耳120,使用时,端起锅具100,将锅具100的副耳120对准托举件300的托槽,并将副耳120放入托槽内,托槽的槽壁会对副耳120形成阻挡,从而,副耳120不会从托举件300上滑落,安全性较高。
43.参见图2、图4和图5,可将托举件300与支架200通过万向节400铰接,如此,用户可在较大空间范围内按需平稳转动锅具100,使锅具100内的食材能够更顺利地盛入餐盘700。
44.具体地,可将上述万向节400设置为十字型万向节400或球型万向节400。
45.参见图2-图5,在采用十字型万向节400的基础上,在支架200上设置两个相对且间隔的第一支杆500,并在托举件300上设置两个相对且间隔的第二支杆600,将万向节400的其中一根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杆500转动配合,并将万向节400的另一根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杆600转动配合,如此,便可通过第一支杆500实现万向节400与支架200的连接,并通过第二支杆600实现万向节400与托举件300的连接,装配简单,且锅具100翻转时,第一支杆500与第二支杆600基本不会相互干涉,从而,便于发挥充分万向节400的作用。
46.在托举件300的具体结构中可设置横向托板310和竖向挡板320,将横向托板310的一端与支架200连接,并将横向托板310的另一端与竖向挡板320连接,竖向挡板320的部分或全部往上凸出于横向托板310,使得横向托板310与竖向挡板320能够围成上述用于放置锅具100副耳120的托槽,当副耳120放入托槽内后,横向托板310能够从下方支撑副耳120,同时,竖向挡板320能够从侧面阻挡副耳120滑出托槽。
47.优选将支架200放置在台面上,在不用时,直接将支架200从台面上拿起,放入收纳空间内即可,无需对支架200进行拆卸。
48.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将托举件300安装在支架200的顶部,如此,可充分利用支架
200的高度,在托举件300高度不变的基础上,可降低支架200的高度,减少用料,降低成本。
49.具体地,可将支架200的形状设置为u形,并将支架200的u形开口朝下设置,如此,便于在保证支架200的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减小支架200的体积,一方面,可减少用料,降低成本;另一方面,可减小支架200的重量,便于拿取。
50.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可将第一支杆500设置为l形结构,将两个第一支杆500的l形的一端与支架200的u形顶部的两侧相接,并将两个第一支杆500的l形的另一端往下延伸设置,使两个第一支杆500分别位于u形支架200的两侧;同时,将第二支杆600设置为l形结构,将两个第二支杆600的l形的一端与横向托板310的两侧相接,并将两个第二支杆600的l形的另一端往上延伸设置,使两个第二支杆600分别位于托槽的两侧,如此,便于保证万向节400的活动范围。使用时,支架200的u形的两侧分别为左右两侧,两个第一支杆500分别位于支架200的前后两侧,两个第二支杆600分别位于托槽的左右两侧。
51.优选地,将托举件300安装在支架200的u形顶部的中心位置。
52.可在支架200的底部设置支脚210,并将支脚210的横截面积设置为大于支架200的横截面积,在使用锅具支撑装置时,将支脚210放置在台面上,利用支脚210作为支架200的支撑点,如此,可增大受力面积,稳定性较高,将锅具100的副耳120放在托举件300的托槽内后,不易发生意外,安全性较好。
53.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1-图5,可将支脚210设置为两个,并将两个支脚210分别设置在支架200的u形开口端的两侧。
54.具体地,可将两个支脚210均设置为柱状结构,并将两个支脚210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与支架200围成的u形面垂直,如此,支脚210不会占用支架200的u形开口处的空间,从而,支脚210不易对餐盘700形成干涉,适应能力较强。
55.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参见图6,可将支脚210设置为板状结构,并将支架200的u形开口端的两侧分别与支脚210的两个部位相接,如此,锅具支撑装置的稳定性更好。
56.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锅具支撑装置,其克服了传统的锅具100的诸多技术缺陷。本实施例提供的锅具支撑装置,降低了锅具100内的食材盛盘的难度,不但能够节省用户盛盘时耗费的力气,而且食材不易四处飞溅,尤其适用于炖汤、焖煮等汤汁食材较多的情况,可有效的防止因端锅操作不稳而导致食材汤汁等外落到盘子或碗具外围、四处飞溅弄脏台面,甚至可能烫伤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5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内”、“外”、“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