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清理快速泡茶的自动化茶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82704发布日期:2021-11-06 03:50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方便清理快速泡茶的自动化茶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具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方便清理快速泡茶的自动化茶具。


背景技术:

2.陶瓷茶具,主要是以有高岭土、紫砂泥等原材料烧制而成的泡饮茶叶的专门器具,古人讲究饮茶之道的一个重要表现,是非常注重陶瓷茶具的本身的艺术,一套精致的茶具配合色,香,味三绝的名茶,可谓相得益彰,随着饮茶之风的兴盛以及各个时代饮茶风俗的演变,茶具的品种越来越多,质地越来越精美,现有的茶具在斟茶时,需要一一倒茶,较为繁琐,不可自动斟茶注水,不具有保温的功能,将茶水倒入茶杯中,这样方式在泡茶时因水温过高经常将手指烫伤,大大增加了安全隐患,同时增加了劳动力。
3.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清理快速泡茶的自动化茶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方便清理快速泡茶的自动化茶具,包括托板和冲茶器主体,所述冲茶器主体包括冲茶器和茶盖,所述托板顶端固定设有圆筒托板,所述冲茶器主体底部插入所述圆筒托板内部,所述圆筒托板内部固定设有恒温电热板,所述冲茶器主体底端固定设有受热板,所述冲茶器主体底部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出茶口,所述出茶口的内部设有电控阀,所述出茶口的下侧设有注水斗,所述注水斗为倾斜设置且数量为两个,所述托板顶端位于所述圆筒托板的边缘两侧均镶嵌设置有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顶端设有茶碗,所述托板外壁上固定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重力传感器、所述恒温电热板和所述电控阀电信连接,所述托板顶端固定设有下保温筒,所述下保温筒顶部上方设有上保温筒,所述圆筒托板位于所述下保温筒内部设置,所述上保温筒和所述下保温筒上均开设有半缺口,所述上保温筒上的所述半缺口和所述下保温筒上的所述半缺口组成整缺口,所述注水斗穿过所述整缺口设置,所述冲茶器内中部固定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和对应的所述冲茶器内壁之间设有过滤框,所述过滤框底部镶嵌设有过滤网。
7.进一步的,所述茶盖顶端固定设有提手扣,所述上保温筒底端固定设有两个定位块,所述下保温筒顶端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块相匹配的定位口。
8.进一步的,所述下保温筒和所述上保温筒分别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形成保温腔,所述保温腔内部填充有保温棉。
9.进一步的,所述注水斗的倾斜出水端外表面螺旋套设有过滤筒,所述过滤筒内壁安装有副过滤网。
10.进一步的,所述隔板和对应的所述冲茶器内壁上均固定设有支撑块,所述过滤框支撑在所述支撑块上。
11.进一步的,所述托板顶部一侧开设有茶叶槽,所述茶叶槽内壁上固定设有副支撑块,所述副支撑块顶端支撑设有透气板,所述透气板顶端设有茶叶罐,所述茶叶罐底部为副透气板,所述茶叶槽内壁开设有圆形密封槽,所述圆形密封槽内粘贴设有密封圈。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使用时,打开茶盖,将茶叶放进过滤框内,通过设置的过滤网进行有效隔绝茶叶进入冲茶器内底部,通过设置的隔板将其冲茶器主体内部分隔成两个空腔,可分别侵泡不同的茶叶,茶水再通过对应的注水斗排至茶碗内部,从而增加装置的实用性,盖上茶盖,茶盖底端抵触在隔板顶端和过滤框顶端,防止两个空腔内茶水相互混合,在两个空腔内注入热水进行冲泡,控制恒温电热板对茶水进行保温,在保温的同时,下保温筒盖在上保温筒上,从而下保温筒和上保温筒将其冲茶器主体进行包裹,从而起到很好的冲茶器主体保温效果,避免保温时,温度散热过快,从而增加保温电量的使用,重力传感器感应茶碗接水过程的重量,测量的重量超过预设的重量时,控制器控制电控阀的关闭,从而停止倒水,整体装置自动化斟茶,同时便于保证茶叶中的香味更好地浸透和挥发出来,增加品尝时的口感,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且拆卸方便,便于清理茶具。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便清理快速泡茶的自动化茶具的主视图;
16.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便清理快速泡茶的自动化茶具的托板示意图;
17.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便清理快速泡茶的自动化茶具的下保温筒示意图;
18.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便清理快速泡茶的自动化茶具的茶叶槽内部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托板;2、冲茶器主体;3、圆筒托板;4、恒温电热板;5、受热板;6、电控阀;7、注水斗;8、重力传感器;9、茶碗;10、下保温筒;11、上保温筒;12、半缺口;13、隔板;14、过滤网;15、提手扣;16、定位块;17、保温棉;18、过滤筒;19、副过滤网;20、支撑块;21、茶叶槽;22、透气板;23、茶叶罐;2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实用新型做出进一步的描述:
22.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
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4.实施例一:
25.请参阅图1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方便清理快速泡茶的自动化茶具,包括托板1和冲茶器主体2,所述冲茶器主体2包括冲茶器和茶盖,所述托板1顶端固定设有圆筒托板3,所述冲茶器主体2底部插入所述圆筒托板3内部,所述圆筒托板3内部固定设有恒温电热板4,所述冲茶器主体2底端固定设有受热板5,所述冲茶器主体2底部两侧壁上均开设有出茶口,所述出茶口的内部设有电控阀6,所述出茶口的下侧设有注水斗7,所述注水斗7为倾斜设置且数量为两个,所述托板1顶端位于所述圆筒托板3的边缘两侧均镶嵌设置有重力传感器8,所述重力传感器8顶端设有茶碗9,所述托板1外壁上固定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重力传感器8、所述恒温电热板4和所述电控阀6电信连接,所述托板1顶端固定设有下保温筒10,所述下保温筒10顶部上方设有上保温筒11,所述圆筒托板3位于所述下保温筒10内部设置,所述上保温筒11和所述下保温筒10上均开设有半缺口12,所述上保温筒11上的所述半缺口12和所述下保温筒10上的所述半缺口12组成整缺口,所述注水斗7穿过所述整缺口设置,所述冲茶器内中部固定设有隔板13,所述隔板13和对应的所述冲茶器内壁之间设有过滤框,所述过滤框底部镶嵌设有过滤网14。
26.实施例二:
27.请参阅图1,对于茶盖来说,所述茶盖顶端固定设有提手扣15,所述上保温筒11底端固定设有两个定位块16,所述下保温筒10顶端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块16相匹配的定位口。
28.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益效果:定位块16插入下保温筒10顶端开设有的定位口内,从而上保温筒11与下保温筒10连接的稳定性。
29.实施例三:
30.请参阅图1,对于下保温筒10来说,所述下保温筒10和所述上保温筒11分别包括外壳和内壳,所述外壳和所述内壳之间形成保温腔,所述保温腔内部填充有保温棉17。
31.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益效果:保温棉17对其冲茶器主体2进行很好的包裹,保证冲茶器主体2的保温性能好。
32.实施例四:
33.请参阅图1,对于注水斗7来说,所述注水斗7的倾斜出水端外表面螺旋套设有过滤筒18,所述过滤筒18内壁安装有副过滤网19。
34.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益效果:注水斗7导输茶水,茶水进过副过滤网19进行最终一侧的过滤,保证茶水导入茶碗9内,不会有参与的渣叶。
35.实施例五:
36.请参阅图1,对于隔板13来说,所述隔板13和对应的所述冲茶器内壁上均固定设有支撑块20,所述过滤框支撑在所述支撑块20上。
37.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益效果:支撑块20作用对其过滤框进行支撑。
38.实施例六:
39.请参阅图4,对于托板1来说,所述托板1顶部一侧开设有茶叶槽21,所述茶叶槽21内壁上固定设有副支撑块,所述副支撑块顶端支撑设有透气板22,所述透气板22顶端设有茶叶罐23,所述茶叶罐23底部为副透气板,所述茶叶槽21内壁开设有圆形密封槽,所述圆形
密封槽内粘贴设有密封圈24。
40.通过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益效果:茶叶罐23放入茶叶槽21内,茶叶罐23通过透气板22支撑,在茶叶槽21内底部防止干燥剂包,透气板22配合茶叶罐23底部的副透气板,这样干燥剂包能够很好的吸收茶叶罐23内的湿气,保证内部的干燥性。
41.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42.在实际应用时,使用时,打开茶盖,将茶叶放进过滤框内,通过设置的过滤网14进行有效隔绝茶叶进入冲茶器内底部,通过设置的隔板13将其冲茶器主体2内部分隔成两个空腔,可分别侵泡不同的茶叶,茶水再通过对应的注水斗7排至茶碗9内部,从而增加装置的实用性,盖上茶盖,茶盖底端抵触在隔板13顶端和过滤框顶端,防止两个空腔内茶水相互混合,在两个空腔内注入热水进行冲泡,控制恒温电热板4对茶水进行保温,在保温的同时,下保温筒10盖在上保温筒11上,从而下保温筒10和上保温筒11将其冲茶器主体2进行包裹,从而起到很好的冲茶器主体2保温效果,避免保温时,温度散热过快,从而增加保温电量的使用,重力传感器8感应茶碗9接水过程的重量,测量的重量超过预设的重量时,控制器控制电控阀6的关闭,从而停止倒水,整体装置自动化斟茶,同时便于保证茶叶中的香味更好地浸透和挥发出来,增加品尝时的口感,且稳定性和实用性较高,且拆卸方便,便于清理茶具。
4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