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幅度可调节护颈枕

文档序号:27468566发布日期:2021-11-18 11:46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幅度可调节护颈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护颈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幅度可调节护颈枕。


背景技术:

2.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是人们为睡眠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四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睡觉或休息时须采用枕头。
3.护颈枕是用于睡眠或休息时使用,针对颈部支撑做出特殊结构设计或功能设计的枕头,以对颈部起到更好的承托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4.现有的护颈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护颈要求,但是由于使用的高度都是固定的,不能满足使用者不同的睡眠姿势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幅度可调节护颈枕,当使用幅度可调节护颈枕时,且固定下底板已放置于桌面上方后,将支撑板从下底板内槽以内转轴为轴心转动升起,然后通过调整支撑板升起的角度来调整u型枕的使用高度,进而实现根据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要,对u型枕不同使用角度的调整,同时支撑板作为一个完整的长方形支撑体,相对于单个或两个条形的支撑杆,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以及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力,从而提高幅度可调节护颈枕使用的灵活性及安全性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幅度可调节护颈枕,包括固定下底板、头枕板,所述固定下底板的内侧设置有下底板内槽,所述下底板内槽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头枕板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插槽,所述头枕板的内侧设置有枕型槽,所述固定下底板的内侧设置有连接转动轴,所述头枕板的上端设置有u型枕,所述固定下底板的内侧设置有开合卡盖。
6.其中,所述固定下底板为长方形结构设置,固定下底板的四角均为圆弧形结构设置,固定下底板下端的四周设置有防滑层,防滑层为回方形结构的橡胶层;当使用幅度可调节护颈枕时,将固定下底板放置于需要使用的位置,防滑层与桌面相互接触,通过防滑层的设置,可以增加固定下底板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避免在使用中幅度可调节护颈枕的滑动,从而提高幅度可调节护颈枕使用的安全性。
7.其中,所述下底板内槽为长方形结构的内槽体,下底板内槽的深度为固定下底板高度的七分之四,下底板内槽的长度为固定下底板宽度的四分之三;通过下底板内槽的设置,用于对支撑板在不使用的放置隐藏,进而提高幅度可调节护颈枕的美观性及实用性。
8.其中,所述支撑板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支撑板的末端内侧设置有内转轴,内转轴贯穿支撑板,并通过下底板内槽伸入固定下底板内侧一部分,支撑板的前端设置有限位插块,限位插块为圆弧形结构设置;当使用幅度可调节护颈枕时,且固定下底板已放置于桌面上方后,将支撑板从下底板内槽以内转轴为轴心转动升起,然后通过调整支撑板升起的角度
来调整u型枕的使用高度,进而实现根据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要,对u型枕不同使用角度的调整,同时支撑板作为一个完整的长方形支撑体,相对于单个或两个条形的支撑杆,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以及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力,从而提高幅度可调节护颈枕使用的灵活性及安全性。
9.其中,所述头枕板为长方形结构设置,头枕板的四角均为圆弧形结构设置,头枕板的高度为固定下底板高度的一半,头枕板的长度与固定下底板的长度相同,头枕板的宽度与固定下底板的宽度相同,头枕板通过连接转动轴与固定下底板活动连接;通过头枕板的设置,用于u型枕的安装,同时实现对使用者头部的支撑。
10.其中,所述限位插槽为长方形结构的内槽体,限位插槽共设置有五个,限位插槽的深度为头枕板高度的二分之一,限位插槽的尺寸与限位插块的尺寸相匹配;通过限位插槽的设置,用于幅度可调节护颈枕使用时限位插块的插入,五个设置的限位插槽可以提供五种u型枕使用时的角度,进而提高幅度可调节护颈枕使用的灵活性。
11.其中,所述枕型槽为贯穿头枕板的通体槽设置,枕型槽的形状与u型枕的形状向匹配;通过枕型槽的设置,实现头枕板的中空透气,进而避免使用者过程中使用者感觉到闷热,同时不会对使用者的眼部造成压迫感,从而提高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12.其中,所述u型枕的内侧填充有u型结构的记忆海绵,u型枕的下端设置有隐形拉链;通过隐形拉链的设置,方便对u型枕进行拆卸,进而方便对u型枕进行清洗,通过u型结构的记忆海绵的设置,给予使用者面部柔软舒适的弹性支撑,从而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使用幅度可调节护颈枕时,将固定下底板放置于需要使用的位置,防滑层与桌面相互接触,通过防滑层的设置,可以增加固定下底板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避免在使用中幅度可调节护颈枕的滑动,从而提高幅度可调节护颈枕使用的安全性,通过下底板内槽的设置,用于对支撑板在不使用的放置隐藏,进而提高幅度可调节护颈枕的美观性及实用性,当使用幅度可调节护颈枕时,且固定下底板已放置于桌面上方后,将支撑板从下底板内槽以内转轴为轴心转动升起,然后通过调整支撑板升起的角度来调整u型枕的使用高度,进而实现根据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要,对u型枕不同使用角度的调整,同时支撑板作为一个完整的长方形支撑体,相对于单个或两个条形的支撑杆,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以及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力,从而提高幅度可调节护颈枕使用的灵活性及安全性,通过限位插槽的设置,用于幅度可调节护颈枕使用时限位插块的插入,五个设置的限位插槽可以提供五种u型枕使用时的角度,进而提高幅度可调节护颈枕使用的灵活性。
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不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下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下底板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头枕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固定下底板;11、下底板内槽;12、支撑板;13、限位插块;14、内转轴;15、防滑层;2、头枕板;21、限位插槽;22、枕型槽;3、连接转动轴;4、u型枕;5、开合卡盖。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

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幅度可调节护颈枕,包括固定下底板(1)、头枕板(2),所述固定下底板(1)的内侧设置有下底板内槽(11),所述下底板内槽(11)的内侧设置有支撑板(12),所述头枕板(2)的内侧设置有限位插槽(21),所述头枕板(2)的内侧设置有枕型槽(22),所述固定下底板(1)的内侧设置有连接转动轴(3),所述头枕板(2)的上端设置有u型枕(4),所述固定下底板(1)的内侧设置有开合卡盖(5)。
22.本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下底板(1)为长方形结构设置,固定下底板(1)的四角均为圆弧形结构设置,固定下底板(1)下端的四周设置有防滑层(15),防滑层(15)为回方形结构的橡胶层;当使用幅度可调节护颈枕时,将固定下底板(1)放置于需要使用的位置,防滑层(15)与桌面相互接触,通过防滑层(15)的设置,可以增加固定下底板(1)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避免在使用中幅度可调节护颈枕的滑动,从而提高幅度可调节护颈枕使用的安全性。
23.所述下底板内槽(11)为长方形结构的内槽体,下底板内槽(11)的深度为固定下底板(1)高度的七分之四,下底板内槽(11)的长度为固定下底板(1)宽度的四分之三;通过下底板内槽(11)的设置,用于对支撑板(12)在不使用的放置隐藏,进而提高幅度可调节护颈枕的美观性及实用性。
24.所述支撑板(12)为长方形结构设置,支撑板(12)的末端内侧设置有内转轴(14),内转轴(14)贯穿支撑板(12),并通过下底板内槽(11)伸入固定下底板(1)内侧一部分,支撑板(12)的前端设置有限位插块(13),限位插块(13)为圆弧形结构设置;当使用幅度可调节护颈枕时,且固定下底板(1)已放置于桌面上方后,将支撑板(12)从下底板内槽(11)以内转轴(14)为轴心转动升起,然后通过调整支撑板(12)升起的角度来调整u型枕(4)的使用高度,进而实现根据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要,对u型枕(4)不同使用角度的调整,同时支撑板(12)作为一个完整的长方形支撑体,相对于单个或两个条形的支撑杆,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以及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力,从而提高幅度可调节护颈枕使用的灵活性及安全性。
25.所述头枕板(2)为长方形结构设置,头枕板(2)的四角均为圆弧形结构设置,头枕板(2)的高度为固定下底板(1)高度的一半,头枕板(2)的长度与固定下底板(1)的长度相同,头枕板(2)的宽度与固定下底板(1)的宽度相同,头枕板(2)通过连接转动轴(3)与固定下底板(1)活动连接;通过头枕板(2)的设置,用于u型枕(4)的安装,同时实现对使用者头部的支撑。
26.所述限位插槽(21)为长方形结构的内槽体,限位插槽(21)共设置有五个,限位插槽(21)的深度为头枕板(2)高度的二分之一,限位插槽(21)的尺寸与限位插块(13)的尺寸相匹配;通过限位插槽(21)的设置,用于幅度可调节护颈枕使用时限位插块(13)的插入,五个设置的限位插槽(21)可以提供五种u型枕(4)使用时的角度,进而提高幅度可调节护颈枕使用的灵活性。
27.所述枕型槽(22)为贯穿头枕板(2)的通体槽设置,枕型槽(22)的形状与u型枕(4)的形状向匹配;通过枕型槽(22)的设置,实现头枕板(2)的中空透气,进而避免使用者过程中使用者感觉到闷热,同时不会对使用者的眼部造成压迫感,从而提高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28.所述u型枕(4)的内侧填充有u型结构的记忆海绵,u型枕(4)的下端设置有隐形拉
链;通过隐形拉链的设置,方便对u型枕(4)进行拆卸,进而方便对u型枕(4)进行清洗,通过u型结构的记忆海绵的设置,给予使用者面部柔软舒适的弹性支撑,从而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2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先通过开合卡盖(5)将幅度可调节护颈枕打开,然后将固定下底板(1)放置于需要使用的位置,防滑层(15)与桌面相互接触,通过防滑层(15)的设置,可以增加固定下底板(1)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进而避免在使用中幅度可调节护颈枕的滑动,然后将支撑板(12)从下底板内槽(11)以内转轴(14)为轴心转动升起,然后通过调整支撑板(12)升起的角度来调整u型枕(4)的使用高度,进而实现根据使用者不同的使用需要,对u型枕(4)不同使用角度的调整,通过限位插槽(21)的设置,用于幅度可调节护颈枕使用时限位插块(13)的插入,五个设置的限位插槽(21)可以提供五种u型枕(4)使用时的角度,同时支撑板(12)作为一个完整的长方形支撑体,相对于单个或两个条形的支撑杆,可以承受更大的压力,以及提供更加稳定的支撑力,通过下底板内槽(11)的设置,用于对支撑板(12)在不使用的放置隐藏,通过头枕板(2)的设置,用于u型枕(4)的安装,同时实现对使用者头部的支撑,通过枕型槽(22)的设置,实现头枕板(2)的中空透气,进而避免使用者过程中使用者感觉到闷热,同时不会对使用者的眼部造成压迫感,通过隐形拉链的设置,方便对u型枕(4)进行拆卸,进而方便对u型枕(4)进行清洗,通过u型结构的记忆海绵的设置,给予使用者面部柔软舒适的弹性支撑,从而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