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41012发布日期:2022-01-19 14:35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午睡枕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午睡枕。


背景技术:

2.上班族和学生午休由于条件限制,经常头枕胳膊直接伏桌而睡。手臂支撑在桌子上,头部抵于手臂上,上半身及头部的重量仅凭借手臂和枕压在手臂上的局部头部支撑,肩部架空,使得肩部、背部、颈部以及手臂的肌肉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放松,胸部则或抵住桌缘,或悬空,压迫感明显,呼吸不畅,睡眠浅、质量差。使用现有的午睡枕,虽然可以令头部得到更多的支撑,但却不方携带带,比如不方携带带到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和办公室等需要书桌为辅助工具用来学习工作的地方,特别是一些临时用来学习工作的地方,单独拿取午睡枕的感觉不太好,很多人都不愿意携带,而且现有午睡枕的灵活性较差,对于不同高度需求的人却只能给予统一高度,使得睡眠质量不好,也不利于脊柱的发育。因此,需要一种适于午睡的枕头。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午睡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午睡枕,包括午睡枕本体和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内设置有收纳腔,用以将不使用的午睡枕本体收纳于收纳腔内;所述收纳盒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槽,用以将待使用的午睡枕本体匹配的放置于安装槽内。
6.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收纳盒包括盒体和盒盖,盒盖配合的扣合于盒体上;所述收纳腔设置于盒体内,安装槽设置于盒盖上端。
7.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午睡枕本体为中部设置有透气用贯穿孔(101)的环形结构;所述收纳腔为环形腔,用以将午睡枕本体匹配的收纳于收纳腔内。
8.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盒体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环形内壁,第一环形内壁与盒体的外壁配合形成收纳腔。
9.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盒盖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环形内壁,第二环形内壁形成第一透气孔,第一环形内壁形成第二透气孔,第一透气孔的中心轴与第二透气孔的中心轴相重合。
10.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第二环形内壁匹配的设置于第二透气孔内。
11.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盒体的一端通过连接轴与盒盖转动连接;所述盒体的另一端通过卡扣按钮开关与盒盖相连接。
12.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盒体的下端设置有硅胶防滑垫片。
13.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方便利用收纳盒对午睡枕本体进行收纳,方便拿取和收纳,从而方便将午睡枕本体携带到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和办公室等需要书桌为辅助工具用来学习工作的地方,可以随处放置,不用担心放置时位置不干净的问题,解决了普通午睡枕体
积大不好收纳,不利于携带的问题;同时,在使用午睡枕本体时,也可以将午睡枕本体放置于收纳盒上端的安装槽内,与收纳盒配合使用,从而可以调整午睡枕本体的高度,适应不同需求的人群,减缓脊柱的弯曲程度,使得本午睡枕的实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午睡枕本体放置在安装槽上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午睡枕本体准备放置在安装槽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午睡枕本体准备放置在收纳腔内或者准备从收纳腔内取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午睡枕本体放置在收纳腔内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本实用新型的收纳盒下端面朝上设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午睡枕本体放置在安装槽上使用时的效果图。
20.附图标记:1-午睡枕本体;2-收纳盒;201-收纳腔;202-安装槽;203-盒体;204-盒盖;205-第一环形内壁;206-第二环形内壁;3-卡扣按钮开关;4-硅胶防滑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一:
22.如图1-6所示,一种午睡枕,包括午睡枕本体1和收纳盒2,所述收纳盒2内设置有收纳腔201,用以将不使用的午睡枕本体1收纳于收纳腔201内,进而使得午睡枕本体1可以利用收纳腔201实现压缩收纳,缩小午睡枕本体1的体积,并且使得午睡枕本体1便于携带,不仅仅方便拿取,而且可以随处放置,不用担心放置时位置不干净的问题;所述收纳盒2的上端设置有安装槽202,用以将待使用的午睡枕本体1匹配的放置于安装槽202内,当然,安装槽202只是一种使用方式,有些人喜欢睡的高一点,这样就可以把午睡枕本体1放置于安装槽202内使用即可,有些人不喜欢太高的,不使用收纳盒2,直接利用午睡枕本体1进行午睡即可,不做具体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午睡枕本体1的下端优选为平面结构,可以平稳的放置于安装槽202内,又或者午睡枕本体1的下端为弧形结构时,安装槽202可以是与午睡枕本体1的下端相匹配的弧形结构,不做具体的限制,目的是为了使得午睡枕本体1更加稳定的放置于安装槽202内,方便使用。
23.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收纳盒2包括盒体203和盒盖204,盒盖204配合的扣合于盒体203上,两者可以是可拆分的连接结构,也可以仅仅是一侧可打开的连接结构,均不影响午睡枕本体1的放置,同时因为一般的午睡枕本体1都比较偏软,盒体203和盒盖204在扣合时也可以对午睡枕本体1进行压缩,缩小午睡枕本体1的面积,进一步提高携带的便利性;所述收纳腔201设置于盒体203内,安装槽202设置于盒盖204上端。
24.本实用新型方便利用收纳盒2对午睡枕本体1进行收纳,方便拿取和收纳,从而方便将午睡枕本体1携带到教室、图书馆、自习室和办公室等需要书桌为辅助工具用来学习工作的地方,可以随处放置,不用担心放置时位置不干净的问题,解决了普通午睡枕体积大不好收纳,不利于携带的问题;同时,在使用午睡枕本体1时,也可以将午睡枕本体1放置于收纳盒2上端的安装槽202内,与收纳盒2配合使用,从而可以调整午睡枕本体1的高度,适应不同需求的人群,减缓脊柱的弯曲程度,使得本午睡枕的实用性更强,适用范围更广。
25.实施例二:
26.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具体区别是:
27.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午睡枕本体1为中部设置有透气用贯穿孔101的环形结构,整体外形和现有的午睡枕基本一致,透气用贯穿孔101方便面部的放置,从而方便透气,也可以使得整个午睡枕本体1的弹性更好,使用时更加舒适;所述收纳腔201为环形腔,用以将午睡枕本体1匹配的收纳于收纳腔201内,收纳腔201的结构与午睡枕本体1结构相匹配,可以使得午睡枕本体1在收纳腔201内的放置更加稳定,不会到处的晃动。
28.本实施例中需要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盒体203的中部设置有向上延伸设置的第一环形内壁205,盒体203向上延伸,即向盒盖204的方向延伸,第一环形内壁205与盒体203的外壁配合形成收纳腔201,使得,午睡枕本体1可以稳定的放置于收纳腔201内。
29.实施例三:
30.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具体区别是:
31.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盒盖204的中部设置有向下延伸设置的第二环形内壁206,盒盖204向下延伸,即向盒体203的方向延伸,第二环形内壁206形成第一透气孔,即第二环形内壁206内部为第一透气孔,第一环形内壁205形成第二透气孔,即第一环形内壁205内部为第二透气孔,第一透气孔的中心轴与第二透气孔的中心轴相重合,就是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相对应。当午睡枕本体1放置于盒盖204上端的安装槽202内时,透气用贯穿孔101、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对应设置,一样可以达到很好的额透气效果,使得午睡枕本体1单独使用,或者与收纳盒2配合使用,都可以达到相同的透气效果,同时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高度,可以针对于不同的人群需求,使得本午睡枕更加实用,使用范围更广。
32.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中,第二环形内壁206的高度比较小,主要目的是为了透气用贯穿孔101、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可以对应连通,从而在午睡时方便透气。
33.实施例四:
3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三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的具体区别是:
35.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第二环形内壁206匹配的设置于第二透气孔内,进而使得第二环形内壁206紧密的贴合于第一环形内壁205内,即不影响午睡枕本体1的收纳,也是可以使得本收纳盒2的设计更加紧凑。
36.实施例五:
37.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任一实施例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任一实施例的具体区别是:
38.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盒体203的一端通过连接轴与盒盖204转动连接,保证盒体203与盒盖204之间的稳定连接,即使盒盖204打开后,扔可以保证盒体203与盒盖204之间的稳定连接,同时连接轴使一种现有的成熟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制作方便而实用;所述盒体203的另一端通过卡扣按钮开关3与盒盖204相连接。卡扣按钮开关3也属于一种现有的成熟技术,当盒体203与盒盖204扣合时,两者会直接通过卡接的方式扣合在一起,当需要打开时,直接通过按钮开关打开即可,简单而实用。
39.实施例六:
40.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任一实施例基础上做出的进一步改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中任一实施例的具体区别是:
41.本实施例中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盒体203的下端设置有硅胶防滑垫片4,可以防止盒体203的滑动,保证收纳盒2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硅胶防滑垫片4可以是一个环形的整体,也可以是多个硅胶防滑垫片4,当设置有多个硅胶防滑垫片4时,至少有两个硅胶防滑垫片4之间是留有间隙的,此间隙可以留作透气实用,从而在本午睡枕本体1和收纳盒2配合使用进行午睡时,使其整体的透气性更好。
4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