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设备及搅拌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2568发布日期:2021-12-22 16:44阅读:83来源:国知局
烹饪设备及搅拌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电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烹饪设备及搅拌组件。


背景技术:

2.相关技术中,用户在家煲汤或熬果酱时,制作时间长达数小时。在熬制果酱时为防止糊底,需要人在锅旁边手动搅拌,费时费力。目前市面上能应用于上述烹饪的产品,例如电压力锅、厨师机、炒菜机等,其主要原理都是底部加热并控温,为防止食品中的营养元素被破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导致浓缩过程中水分蒸发的速率不快,完成烹饪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3.现有烹饪电器,例如电压力锅、厨师机、炒菜机等,其主要原理都是底部加热并控温,在煲汤或熬果酱时,为防止食品中的营养元素被破坏,加热温度不宜过高,导致浓缩过程中水分蒸发的速率不快,完成烹饪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
4.熬果酱时需要不断搅拌防止糊底,目前很多烹饪器具上配备搅拌片,其存在的问题是搅拌不均匀,搅拌片和烹饪容器多为一体式结构,不易拆卸和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烹饪设备,所述烹饪设备能够使被加热物整体换热更快更均匀,防止底部热量聚集产生糊底的现象。并且,在烹饪完成后,可以直接取出搅拌组件进行清洗,用户操作十分简便。
6.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可以用于烹饪设备。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包括:基座,所述基座内设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设在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的传动齿轮组;烹饪容器,所述烹饪容器设在所述基座上;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可拆卸地设在所述烹饪容器内,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同轴相连的第一搅拌部和第二搅拌部,所述传动齿轮组与所述搅拌组件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搅拌部和第二搅拌部朝相反的方向转动。
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驱动件通过传动齿轮组可以带动搅拌组件转动,并且可同时实现两个搅拌部反向转动,搅拌过程中的扭力矩被分解为两个反向转动搅拌部承担,可有效防止单向转动搅拌部的扭力矩过大而失效的问题,从而能够使被加热物整体换热更快更均匀,防止底部热量聚集产生糊底的现象。并且,在烹饪完成后,可以直接取出搅拌组件进行清洗,用户操作十分简便。
9.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烹饪设备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齿轮组包括:固定座;设在所述固定座内的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二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齿轮以及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同轴设置且
转向相反。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齿轮设在所述固定座的底部,所述第二齿轮设在所述固定座的侧壁,所述第三齿轮设在所述固定座的顶部。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以及所述第三齿轮均为锥齿轮。
13.可选地,所述第一齿轮的齿轮轴穿设所述第三齿轮且与所述第一搅拌部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一搅拌部朝第一方向转动;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搅拌部相连,以驱动所述第二搅拌部朝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
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搅拌部的第一搅拌轴与所述齿轮轴相连,所述第二搅拌部的第二搅拌轴外套在所述第一搅拌轴上且止抵在所述第三齿轮的顶部。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容器的底壁形成有朝向烹饪腔内延伸的安装过孔,所述搅拌组件的搅拌轴配合在所述安装过孔处。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设在所述基座和所述烹饪容器之间,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盘支架,所述加热盘支架与所述基座密封连接;加热盘,所述加热盘设在所述加热盘支架上且与所述加热盘支架间隔开设置。
17.进一步地,所述加热盘与所述烹饪容器的底壁接触,所述加热盘还设有温度检测件以检测所述烹饪容器底部的温度。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盘与所述基座的侧壁之间形成安装间隙,所述烹饪容器包括侧壁和导热底座,所述导热底座形成有朝向所述基座延伸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配合在所述安装间隙处以使所述烹饪容器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组件的中部设有定位孔,所述基座上形成有穿设所述定位孔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一凸部配合在所述定位孔处,且所述第一凸部的顶面与所述加热盘的顶面共面。
20.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包括:底壳,所述驱动件设在所述底壳上;顶壳,所述顶壳与所述底壳相连;隔热支架,所述隔热支架与所述顶壳相连且位于所述底壳与所述顶壳之间,所述隔热支架的中部形成有所述第一凸部,所述隔热支架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凸部同轴设置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低于所述第一凸部设置,所述第二凸部止抵所述加热盘支架的外底面。
21.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搅拌组件,包括:第一搅拌部;第二搅拌部,所述第二搅拌部与所述第一搅拌部同轴相连,所述第二搅拌部的第二搅拌轴外套在所述第一搅拌轴上,所述第一搅拌部的第一搅拌叶片相对于所述第一搅拌轴倾斜,所述第二搅拌部的第二搅拌叶片相对于所述第二搅拌轴倾斜。
22.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4.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一个立体图;
25.图2是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一个俯视图;
26.图3是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一个分解图;
27.图4是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一个剖视图;
28.图5是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一个立体剖视图;
29.图6是图5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一个立体剖视图的分解图;
30.图7是图1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一个部分结构分解图;
31.图8是图7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中搅拌组件的一个分解图;
32.图9是图6中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中烹饪容器的一个分解图。
33.附图标记:
34.烹饪设备100,
35.基座1,驱动组件10,驱动件11,输出端111,安装孔112,接线端113,传动齿轮组12,固定座120,第一装配孔1201,定位柱1022,定位凸起1202,第二装配孔1203,第一齿轮121,第一齿轮121的齿轮轴1211,第二齿轮122,定位凹槽1221,第三齿轮123,第一凸部101,底壳102,顶壳103,隔热支架104,第二凸部1041,第二支撑部1042,
36.烹饪容器2,安装过孔20,侧壁21,导热底座22,配合部221,把手23,
37.搅拌组件3,第一搅拌部31,第一搅拌轴311,第一搅拌叶片312,第二搅拌部32,第二搅拌轴321,第二搅拌叶片322,
38.加热组件3,加热盘支架41,加热盘42,温度检测件421,第一支撑部422,定位孔43,
39.安装间隙5,
40.密封件6。
具体实施方式
41.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42.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100。
43.参照图1至图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100,包括:基座1、烹饪容器2以及搅拌组件3。
44.具体而言,参照图4和图5,基座1内设有驱动组件10,驱动组件10包括驱动件11和传动齿轮组12,传动齿轮组12设置在驱动件11的输出端。这样可以通过驱动件11驱动传动齿轮组12进行传动。
45.烹饪容器2设在基座1上;搅拌组件3可拆卸地设在烹饪容器2内,这样在烹饪完成后,便于将搅拌组件3由烹饪容器2内取出进行清洗,方便用户操作。
46.搅拌组件3可以包括第一搅拌部31和第二搅拌部32,第一搅拌部31和第二搅拌部32共轴线,第一搅拌部31和第二搅拌部32相连,传动齿轮组12与搅拌组件3相连,这样可以通过传动齿轮组12驱动第一搅拌部31和第二搅拌部32朝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使得驱动件11通过传动齿轮组12可以带动搅拌组件3转动,并且可同时实现两个搅拌部(第一搅拌部31
和第二搅拌部32)反向转动,搅拌过程中的扭力矩被分解为两个反向转动搅拌部承担,可有效防止单向转动搅拌部的扭力矩过大而失效的问题。
4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100,驱动件11通过传动齿轮组12可以带动搅拌组件3转动,并且可同时实现两个搅拌部(第一搅拌部31和第二搅拌部32)反向转动,搅拌过程中的扭力矩被分解为两个反向转动搅拌部承担,可有效防止单向转动搅拌部的扭力矩过大而失效的问题,从而能够使被加热物整体换热更快更均匀,防止底部热量聚集产生糊底的现象。并且,在烹饪完成后,可以直接取出搅拌组件3进行清洗,用户操作十分简便。
48.参照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齿轮组12包括:固定座120以及设在固定座120内的第一齿轮121、第二齿轮122和第三齿轮123,第一齿轮121可以设在驱动件11的输出端111,第二齿轮122分别与第一齿轮121以及第三齿轮123啮合,第三齿轮123与第一齿轮121同轴设置,并且第三齿轮123与第一齿轮121的转向相反。
49.这里对传动齿轮组12的描述只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传动齿轮组12的具体设置以能够驱动第一搅拌部31和第二搅拌部32朝相反的方向同步转动为宜。
5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21可以设在固定座120的底部,第二齿轮122设在固定座120的侧壁,第三齿轮121设在固定座120的顶部。
51.进一步地,结合图2,固定座120的底部形成有第一装配孔,第一齿轮121的底部配合在所述第一装配孔处;这样通过第一装配孔便于实现第一齿轮121在固定座120上的装配。
52.固定座120的内壁形成有定位凸起,第二齿轮122形成有定位凹槽,定位凹槽与所述定位凸起相匹配,这样通过定位凹槽与定位凸起的配合,可以实现第二齿轮122在固定座120上的装配。
53.固定座120的顶部形成有第二装配孔,第三齿轮123的顶部穿设所述第二装配孔,并且第三齿轮123的顶部可以朝向烹饪容器2凸出,如向上凸出。这样通过第二装配孔便于实现第二齿轮122在固定座120上的装配。
5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齿轮121、第二齿轮122以及第三齿轮123均为锥齿轮,锥齿轮具有寿命长,高负荷承载力等优点。
55.可选地,参照图7,第一搅拌部31可以位于第二搅拌部32的顶部,第一齿轮121的齿轮轴1211穿设第三齿轮123,并且齿轮轴1211与第一搅拌部31相连,这样可以通过第一齿轮121驱动第一搅拌部31朝第一方向转动。第三齿轮123与第二搅拌部32相连,这样可以通过第三齿轮123驱动第二搅拌部32朝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5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100,通过驱动件11可以驱动第一齿轮121转动,第一齿轮121可以通过齿轮轴1211直接驱动第一搅拌部件31转动。第二齿轮122可以由第一齿轮121驱动,第三齿轮123可以由第二齿轮122驱动,通过第三齿轮123可以驱动第二搅拌部件32转动。由此,通过传动齿轮组12可以带动搅拌组件3转动,并且可同时实现两个搅拌部(第一搅拌部31和第二搅拌部32)反向转动,搅拌过程中的扭力矩被分解为两个反向转动搅拌部承担,可有效防止单向转动搅拌部的扭力矩过大而失效的问题,从而能够使被加热物整体换热更快更均匀,防止底部热量聚集产生糊底的现象。并且,在烹饪完成后,可以直接取出搅拌组件3进行清洗,用户操作十分简便。
57.进一步地,结合图8,第一搅拌部31具有第一搅拌轴311和第一搅拌叶片312,第一搅拌叶片312可以包括关于第一搅拌轴311对称布置的两个。第二搅拌部32具有第二搅拌轴321和第二搅拌叶片322,第二搅拌叶片322可以包括关于第二搅拌轴321对称布置的两个。
58.这里,第一搅拌叶片312的长度可以不小于第二搅拌叶片322的长度,第一搅拌叶片312与第二搅拌叶片322的搅拌范围可以错开或者部分重叠等,第一搅拌叶片312和第二搅拌叶片322的设置需要能够避免装配干涉,具体结构以及安装方式不作限定。
59.其中,第一搅拌部31的第一搅拌轴311可以与齿轮轴1211相连,这样便于通过第一齿轮121直接驱动第一搅拌轴311带动第一搅拌叶片312进行搅拌和翻动。第二搅拌部的第二搅拌轴321可以套设在第一搅拌轴311的外侧,并且第二搅拌轴321的底部可以止抵在第三齿轮123的顶部。这样便于通过第三齿轮123驱动第二搅拌轴321带动第二搅拌叶片322进行搅拌和翻动。
60.参照图5和图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容器2的底壁形成有朝向烹饪腔内延伸的安装过孔20,搅拌组件3的搅拌轴配合在安装过孔20处。例如,烹饪容器2的底壁形成有安装过孔20,安装过孔20可以朝向烹饪容器2的烹饪腔内延伸,搅拌组件3的搅拌轴配合在安装过孔20处。这样通过安装过孔20便于实现搅拌组件3在烹饪容器2上的装配,且有利于进一步实现搅拌组件3与传动齿轮组12之间的传动连接。
61.结合图4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加热组件4,加热组件4位于基座1和烹饪容器2之间,加热组件4包括加热盘42以及加热盘支架41,加热盘支架41与基座1密封连接;加热盘支架41与基座1之间可以设有密封件6(如硅胶密封件等),从而能够有效防止有灰尘或水等渗透到基座1内部。
62.加热盘42设在加热盘支架41上,并且在上下方向上,加热盘42与加热盘支架41可以间隔开设置,这样可以在加热盘42与加热盘支架41之间形成散热区,从而能够防止基座1内部温升过高,损坏内部电子元器件。
63.结合图5,加热盘42与加热盘支架41可拆卸连接,如螺钉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盘42的底部形成有朝向加热盘支架41延伸的第一支撑部422,螺钉穿设加热盘支架41和第一支撑部422。
64.进一步地,结合图4和图5,加热盘42与烹饪容器2的底壁接触,加热盘2还设有温度检测件421(如温度传感器),直接接触烹饪容器2底面,可直接测量烹饪容器2底部的实际温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盘42上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穿加热盘42设置的通孔,温度传感器可以通过所述通孔与加热盘42相连。进一步地,在加热盘42的径向方向上,温度检测件421可以位于第一支撑部422的外侧,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65.由于煲汤、熬果酱的烹饪方式多为文火慢熬,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100配置有底部加热盘42和温度传感器,能够准确控温,使被加热物维持在适宜的温度,防止食材中的营养元素被高温分解。这里的温度传感器(temperature transducer)是指能感受温度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
6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和图5,加热盘42与基座1的侧壁之间形成安装间隙5,烹饪容器2包括侧壁21和导热底座22,在一些实施例中,侧壁21可以为玻璃腔体,导热底座22可以为导热金属板。导热底座22形成有配合部221,配合部221可以朝向基座1延伸,如向下延伸,配合部221可以配合在安装间隙5处,通过配合部221与安装间隙5的配
合,可对烹饪容器2整体做定位,防止其晃动,还便于实现烹饪容器2与基座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6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100,烹饪容器2和搅拌组件3均为独立的部件,烹饪过程中便于用户拆装和清洗。具体地,在烹饪完成后,可以直接取出搅拌组件3进行清洗,烹饪容器2也可以直接从基座1上取下来进行清洗,用户操作十分简便。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整机可以做得非常精致小巧。
68.这里,安装间隙5可以为烹饪容器2的安装提供避让空间,确保烹饪容器2可通过安装间隙5连接在基座1上,使得烹饪容器2和基座1形成可拆卸连接,且配合部221和安装间隙5配合还可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得烹饪容器2不会相对于基座1晃动。通过将导热底座22设置成导热的材质,因烹饪容器2和基座1之间设置有加热组件4,导热底座22可快速将加热组件4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烹饪容器2的内部,以加热烹饪容器2内的食物。
69.在一些实施例中,将配合部221配合在安装间隙5中时,导热底座22直接与加热盘42的顶面接触,使得加热盘42产生的热量可直接传递至烹饪容器2中。
70.可选地,烹饪容器2的底部设置有杯体底座22,烹饪容器2的顶部开口。一方面,可通过开口安装搅拌组件3,另一方面待搅拌的食物可通过开口放入烹饪容器2的内部,便于食物的搅拌和加热。
71.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热底座22可采用耐高温的导热性能良好的铝合金材质制成,导热底座22的内表面有耐高温特氟龙涂层,能够有效防止食材粘连在导热底座22上。
72.可选地,侧壁21可采用耐高温透明玻璃材质制成,便于用户通过侧壁21观察到烹饪容器2的食物,提升用户体验。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侧壁21的外侧形成有把手24,方便用于拿取烹饪容器2。
7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加热组件4的中部设有定位孔43,基座1上形成有第一凸部101,第一凸部101穿设定位孔43,第一凸部101配合在定位孔43处,并且第一凸部401的顶面与加热盘42的顶面共面。这样通过第一凸部101与定位孔43的配合,可以实现加热组件4在基座1上的定位。
74.进一步地,结合图4至图6,基座1包括:底壳102、顶壳103以及隔热支架104。
75.具体而言,驱动件11设在底壳102上;顶壳103与底壳102相连;隔热支架104与顶壳103相连,并且隔热支架104可以位于底壳102与顶壳103之间,隔热支架104的中部形成有第一凸部101,隔热支架104还形成有第二凸部1041,第二凸部1041与第一凸部101同轴设置,第二凸部1041低于第一凸部101设置,第二凸部1041止抵加热盘支架42的外底面。
76.隔热支架104与顶壳103螺钉连接,隔热支架104为耐高温塑料件,顶壳103形成有朝向隔热支架104延伸的第二支撑部1042,螺钉穿设隔热支架104和第二支撑部1042。
77.第一凸部101紧密配合在定位孔43处,且第一凸部101的顶面与加热组件4的顶面平齐。第二凸部1042的顶面与加热盘支架41中部的凸出部紧密贴合并焊接相连,螺钉穿设第二凸部1042、加热盘支架41以及加热盘42。
78.可选地,如图4所示,基座1包括底壳102和顶壳103,底壳102和顶壳103可拆卸连接。通过将底壳102和顶壳103设置成可拆卸连接,在烹调机100具体装配的过程中,可先将驱动组件4连接在底壳102上,再连接顶壳103,将大地提升了加工的简易性和装配的便利性。
79.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栓和螺母连接,也可以为铆接,还可以为螺栓和内螺纹孔的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8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8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基座1采用为塑料材质制成。塑料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冲击性,且塑料材质轻,化学性稳定,不会锈蚀,在减轻基座1重量,实现烹饪设备100轻量化的同时还可延长基座1的使用寿命。
82.可选地,如图6所示,底壳102的底壁上设置有定位件1021。驱动件11设在定位件1021内,定位件1021一方面用于限定驱动件11的位置,使得驱动件11在基座1内位置稳定;另一方面,在烹饪设备100装配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可通过定位件1021的位置快速准确地确定驱动件11的安装位置,降低装配难度并提高装配效率。
83.可选地,如图6所示,定位件1021朝向驱动件11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1022,驱动件11上对应定位柱1022设置有安装孔112,定位柱1022与安装孔112通过螺丝固定,使得驱动件11固定连接在基座1内。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84.在具体的一些示例中,定位件1021朝向驱动件11的一侧侧壁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柱1022,驱动件11上每对应一个定位柱1022均设置有两个安装孔112,其中一个安装孔112与一个定位柱1022固定连接,另一个安装孔112留作备用,当正在连接的安装孔112损坏时,可适当旋转驱动件11的位置,将另一个备用的安装孔112固定连接在定位柱1022上,以延长装配孔的使用寿命。
85.可选地,如图6所示,驱动件11的一端设置有接线端113,驱动件11可选用驱动电机或驱动气缸。驱动电机或驱动气缸通过接线端113外接外部电源,外部电源用于给驱动电机或驱动气缸供电,驱动电机或驱动气缸得电工作,并进一步通过传动齿轮组12带动搅拌组件3旋转。
86.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设备100的具体实施例。
87.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100,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分别为基座1、烹饪容器2和搅拌片组件3。
88.基座的装配结构如图4所示,主要相关部件包括基座1(包括底壳102、顶壳103)、驱动组件10、搅拌组件3、隔热支架104、加热盘42、加热盘支架41、硅胶密封垫、温度传感器。
89.底壳102整体为塑料结构,内部设置有电机定位结构,底壳102伸出的两个支柱与驱动组件10通过螺丝固定。
90.驱动组件10包括驱动件11(如驱动电机)以及传动齿轮组12。如图7所示,传动齿轮组12包括固定座120、第一齿轮121、第二齿轮122以及第三齿轮123。其中,第一齿轮121、第二齿轮122以及第三齿轮123均相对固定座120固定,只能转动,固定座120与隔热支架104通过螺钉固定。第一齿轮121底部有d型凹槽,与驱动电机的d型轴同轴配合,第一齿轮121向上伸出一个d型凸轴(齿轮轴1211),穿过第三齿轮123的通孔向上伸出。第一齿轮121与第二齿轮122啮合,第二齿轮122一端固定在固定座120上,第二齿轮122可沿水平轴转动,第三齿轮123与第二齿轮122咬合,第二齿轮122向上凸出结构为凹凸型齿槽。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齿轮121沿一个方向转动,第一齿轮121带动第二齿轮122转动,第二齿轮122带动第三齿轮123沿
第一齿轮121反方向转动。
91.顶壳103整体为塑料结构,顶壳103中心圆孔处与加热盘支架41同轴装配,顶壳103与加热盘支架41之间使用密封件6进行密封和隔热,防止有灰尘或水渗透到基座1内部。
92.加热盘42与加热盘支架4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加热盘42与加热盘支架41在上下方向上保留有一定间隙,有助于散热,防止基座1内部温升过高,损坏内部电子元器件。加热盘42表面边缘处有一个通孔,安装有温度检测件421(如温度传感器),温度检测件421直接接触烹饪容器2底面,可直接测量烹饪容器2底部的实际温度。
93.隔热支架104为隔热性能好的耐高温塑料材质,隔热支架104与顶壳103通过螺钉固定连接。隔热支架104中心圆柱形凸包顶面(第一凸部101)与加热盘42上表面平齐,隔热支架104与加热盘支架103中间面紧密贴合焊接为一体,并用螺钉穿过隔热支架104和加热盘支架103的通孔与加热盘42固定连接。
94.烹饪容器2的装配结构如图5所示,主要相关部件包括侧壁21和导热底座22,侧壁21可以为玻璃腔体,导热底座22可以为导热金属板。烹饪容器2整体放置在基座1上,烹饪容器2底面与加热盘42顶面直接接触,烹饪容器2底部的支脚(配合部221)可嵌入基座表面的缝隙(安装间隙5)处,可对烹饪容器2整体做定位,防止其晃动。
95.玻璃腔体为耐高温透明玻璃材质,导热金属板为耐高温的导热性能良好的铝合金材质,金属板上表面有耐高温特氟龙涂层,能有效防止食材粘连在金属表面。导热金属板中心处有一个圆形的安装过孔20,搅拌组件30的凸出部分(搅拌轴)穿过该安装过孔20与基座1的传动齿轮组12相配合。
96.搅拌组件3的装配结构如图7和图8所示,主要相关部件包括第一搅拌片部31和第二搅拌片部32,均采用耐高温特氟龙材质。第一搅拌片部31和第二搅拌片部32同轴装配为一个整体,两者可相对同轴转动,第一搅拌片部31和第二搅拌片部32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搅拌片部31的凸出部为d型凹槽,与底部的第一齿轮121的d型凸轴相配合,第一齿轮121直接带动第一搅拌片部31转动,第二搅拌片部32的凸出部为凹凸型齿槽,第二搅拌片部32与底部的第三齿轮123的凹凸型齿槽相配合,第三齿轮123可带动第二搅拌片部32转动。
9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100,驱动件11通过传动齿轮组12可以带动搅拌组件3转动,并且可同时实现两个搅拌部(第一搅拌部31和第二搅拌部32)反向转动,搅拌过程中的扭力矩被分解为两个反向转动搅拌部承担,可有效防止单向转动搅拌部的扭力矩过大而失效的问题,使被加热物整体换热更快更均匀,防止底部热量聚集产生糊底的现象。并且,在烹饪完成后,可以直接取出搅拌组件3进行清洗,用户操作十分简便。
98.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100,烹饪容器2和搅拌组件3均为独立的部件,烹饪过程中便于用户拆装和清洗。具体地,在烹饪完成后,可以直接取出搅拌组件3进行清洗,烹饪容器2也可以直接从基座1上取下来进行清洗,用户操作十分简便。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整机可以做得非常精致小巧。
99.参照图8,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搅拌组件3,包括:第一搅拌部31以及第二搅拌部32,第二搅拌部32与第一搅拌部31同轴相连,第二搅拌部32的第二搅拌轴321外套在第一搅拌轴311上,第一搅拌部31的第一搅拌叶片312相对于第一搅拌轴311倾斜,第二搅拌部32的第二搅拌叶片322相对于第二搅拌轴321倾斜。
100.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搅拌组件3,当应用于烹饪设备100上时,通过
第一搅拌部31和第二搅拌部32的相互配合,能够更好地对食材进行搅拌和翻动,从而能够使被加热物整体换热更快更均匀,防止底部热量聚集产生糊底的现象。
10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当搅拌组件3应用于烹饪设备100上时,驱动件11通过传动齿轮组12可以带动搅拌组件3转动,并且可同时实现两个搅拌部(第一搅拌部31和第二搅拌部32)反向转动,搅拌过程中的扭力矩被分解为两个反向转动搅拌部承担,可有效防止单向转动搅拌部的扭力矩过大而失效的问题,使被加热物整体换热更快更均匀,防止底部热量聚集产生糊底的现象。并且,在烹饪完成后,可以直接取出搅拌组件3进行清洗,用户操作十分简便。
102.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烹饪设备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10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0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10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06.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