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清洗机的喷淋臂及应用有该喷淋臂的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19432发布日期:2022-10-25 15:59阅读:57来源:国知局
用于清洗机的喷淋臂及应用有该喷淋臂的清洗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洗碗机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喷淋臂及应用有该喷淋臂的清洗机。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洗碗机作为一种厨房用家电产品,越来越多的进入家庭。目前市场上的洗碗机一般分为台式、柜式、槽式三种,其中,台式洗碗机即为整体式独立结构,一般放置在台面上使用;柜式洗碗机也是一种独立结构,但需要嵌入到厨柜中使用;槽式洗碗机则是与水槽结合在一起,一般安装在厨房橱柜中使用。
3.上述各种形式的洗碗机一般均是通过水泵将水提起并喷向清洗空间中的碗碟从而达到清洗作用。例如,申请号为cn97236119.7的中国专利《微电脑光控全自动洗碗机》、申请号为cn00240098.7的中国专利《一种洗碗机》均披露了类似结构,该类结构中,喷向碗碟的水流冲击力较弱,且不够均匀,当碗碟较多时无法被水流覆盖,导致清洗效果较差。申请号为cn200710306898.5的中国专利《设有可改善去污效果的装置的洗碗机尤其是家用洗碗机》设置了汽化装置,用于产生可被引入洗碗机腔内的流体薄雾,以扩大喷向碗碟的清洗面积及提高清洗介质的均匀性,但是,该类结构仍旧无法解决喷出水流冲击力弱的问题。申请号为201610795828.x的中国专利《一种大型超声波自动洗碗机》设置了超声波发射头装置,并同时向清洗液中输入高压空气,利用超声波发射头装置使输入的高压空气在清洗液中形成气泡,超声波换能器用于提供能量给清洗液,使得清洗液中的气泡破裂产生冲击力,从而提高水流冲击力。但是,该类结构中,超声波与高压气泡之间产生的瞬间空爆现象需要在水中才能维持,当水流被水泵提升并循环喷出时,高压气泡难以到达碗碟表面即发生破裂,无法适用于水流喷射式的洗碗机结构中。另外,该类结构也只适用于大型的洗碗机器,难以适用于家庭用洗碗机中。
4.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洗碗机来说,由于尺寸不同,洗碗机中摆放碗碟的位置会有所不同,市面上通用的喷淋臂往往由于喷射水流的能力与碗碟摆放位置不适配而影响清洗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使喷射水流中夹带气泡进而提高清洗效果的喷淋臂。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消除清洗死角从而提高清洗效果的喷淋臂。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喷淋臂的清洗机。
8.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9.一种用于清洗机的喷淋臂,包括本体,该本体中具有沿本体长度方向延伸的流道,
所述本体底壁上开有与流道相连通的进水口、顶壁上开有喷水孔,所述进水口两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相应流道布置的多个喷水孔,且进水口两侧的喷水孔不对称布置;所述喷淋臂的顶部设置有能在水流喷出过程中使水流中夹带气泡的加气结构。
10.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加气结构具有喷嘴,该喷嘴位于喷水孔的顶部且与喷水孔之间形成有能在水流喷出状态下形成负压从而将气体吸入水流中的吸气区域。根据文丘里效应,在水流经过喷水孔、喷嘴射出过程中,二者之间的间隙处会形成负压,即吸气区域,从而将空气吸入水柱中,使射流中夹带有气泡,该气泡在碗碟或果蔬表面破碎可提高污物剥离力,提高清洗效果。
11.优选地,所述本体顶部设置有顶板,该顶板的底壁与所述本体的顶壁之间共同围合成用于存储气体的集气腔,所述喷水孔分布在与集气腔对应的区域,所述喷嘴设于顶板上且对应喷水孔布置,所述喷水孔上端与喷嘴下端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构成所述的吸气区域,所述的顶板、集气腔、喷嘴共同构成所述的加气结构。采用上述结构,可在清洗状态下,提供稳定的吸气区域,避免吸气区域吸入水而影响加气效果。
12.优选地,所述喷淋臂的顶部和/或侧部开有与集气腔相连通的进气口。通过自吸气的方式将气体加入射流中,无需设置气泵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13.优选地,所述本体的顶壁自两端向中间逐渐向下凹陷形成沥水区域,该沥水区域的边缘处开有供水排出的排水口。在喷淋臂向上喷射水流对碗碟进行清洗的过程中,水流在回落时不可避免的会打在喷淋臂上,且喷淋臂表面也始终存在水渍,这样就容易将少量水吸入集气腔中,长期如此不仅会影响集气腔中的存气量,进而影响向喷射水柱中加气体的量,而且集气腔中容易滋生细菌;采用上述结构,可将集气腔中的积水及时排出,从而提高加气的稳定性。
14.优选地,所述喷嘴下端口的内径大于喷水孔上端口的内径,且所述喷嘴与喷水孔同心布置且二者之间的同心度为0~1mm,进一步优选为低于0.5mm,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吸气效果。
15.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进水口第一侧的喷水孔数量大于进水口第二侧的喷水孔数量。各所述喷水孔在本体上呈规则或不规则的波浪状分布,且至少部分喷水孔的喷射方向不同。至少一个位于所述本体端部的喷水孔的喷射方向朝外倾斜,且该喷水孔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70度。由于洗涤腔的体积不同、碗架尺寸不同、碗碟摆放顺序不同等因素影响,同一款喷淋臂如果用于不同洗碗机中可能会存在清洗死角而影响清洗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喷水孔分布结构,有利于消除清洗死角,提高清洗效果。
16.优选地,所述本体底壁上开设有靠近端部布置的、用于扫渣的第一喷口,该第一喷口对应进水口的第二侧布置且与流道相连通。进一步优选,所述第一喷口自本体端部向本体中间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且所述第一喷口的喷射方向与流道中心线之间形成5~45度的夹角。上述第一喷口可在旋转过程中将沥水板边缘的残渣向内冲刷,以提高集渣效果;将第一喷口开设在具有较少喷水孔的流道一侧,具有较高的喷水水压,有利于提高集渣效果。
17.优选地,所述本体底壁上开设有用于平衡喷淋臂转速的第二喷口,该第二喷口对应进水口的第一侧布置且与流道相连通。由于喷淋臂的旋转依靠水的粘滞力带动,喷淋臂旋转的转速不够均匀,可能会影响清洗效果,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释放部分水流可提高喷淋臂的转速稳定性,以提高清洗效果;将第二喷口设置在具有较多喷孔的流道一侧,水压及水
流量损失较小,能更好的平衡喷淋臂的旋转稳定性。
18.优选地,所述第二喷口自本体底壁向本体侧部呈向下倾斜布置,且所述第二喷口的喷射方向与流道中心线之间形成70~120度的夹角。第二喷口喷射水流的方向与喷淋臂的旋转方向相反,可对喷淋臂的旋转提供动力,降低第二喷口释放部分水流量而损失的能量。
19.作为改进,所述流道的喉口向进水口处延伸且延伸至进水口内。在装配完毕后,喷淋臂的进水口一般与其下方的导流座上端进行配合,例如,导流座的上端与喷淋臂进水口相互对接或插配连接,该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在清洗过程中,喷淋臂的负压区域位于进水口内侧,而喷淋臂流道的其他部位均为正压,该正压可将少量水压入导流座的上端与喷淋臂进水口的衔接处,从而避免进水口处漏液或吸入气体,提高水流喷射扬程及清洗效果。
20.一种应用有上述喷淋臂的清洗机,包括箱体,所述喷淋臂能转动地设于箱体中。
21.优选地,所述箱体中部设置有能将该箱体内腔分隔为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的隔板组件,该隔板组件的至少局部为脱卸式或能移动地设于箱体中从而将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相连通或隔断,所述喷淋臂设于下部空间中。清洗碗碟较多时,可使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连通使用,清洗碗碟较少时,可使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隔断,仅利用下部空间进行清洗,从而起到节约用水、一腔两用的效果。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进水口两侧设置不对称的多个喷水孔,各喷水孔对应不同的清洗区域,从而消除清洗死角,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通过加气结构在水柱喷出过程中使射流中夹带有气泡,该气泡在碗碟或果蔬表面破碎可提高污物剥离力,提高清洗效果。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1的剖视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喷水孔与喷嘴的位置排布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1的仰视图;
2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图6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31.实施例1:
32.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的喷淋臂用于洗碗机中,包括本体1,该本体1中具有沿本体1长度方向延伸的流道11,本体1底壁上开有与流道11相连通的进水口12、顶壁上开有喷水孔13。进水口12两侧分别设置有对应相应流道11布置的多个喷水孔13,且进水口12两侧的喷水孔13不对称布置,各喷水孔13对应不同的清洗区域,从而消除清洗死角,有利于提高清洗效果。喷淋臂的顶部设置有能在水流喷出过程中使水流中夹带气泡的加气结构2,通过
加气结构2在水柱喷出过程中使射流中夹带有气泡,该气泡在碗碟或果蔬表面破碎可提高污物剥离力,提高清洗效果。
33.上述加气结构2具有喷嘴21,该喷嘴21位于喷水孔13的顶部且与喷水孔13之间形成有能在水流喷出状态下形成负压从而将气体吸入水流中的吸气区域100。根据文丘里效应,在水流经过喷水孔、喷嘴射出过程中,二者之间的间隙处会形成负压,即吸气区域,从而将空气吸入水柱中,使射流中夹带有气泡,该气泡在碗碟或果蔬表面破碎可提高污物剥离力,提高清洗效果。
34.具体的,本体1顶部设置有顶板22,该顶板22的底壁与本体1的顶壁之间共同围合成用于存储气体的集气腔20,喷水孔13分布在与集气腔20对应的区域,喷嘴21设于顶板22上且对应喷水孔13布置,喷水孔13上端与喷嘴21下端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构成吸气区域100,上述顶板22、集气腔20、喷嘴21共同构成加气结构2。采用上述结构,可在清洗状态下,提供稳定的吸气区域100,避免吸气区域100吸入水而影响加气效果。
35.喷淋臂的侧部开有与集气腔20相连通的进气口23。通过自吸气的方式将气体加入射流中,无需设置气泵等,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体1的顶壁自两端向中间逐渐向下凹陷形成沥水区域24,该沥水区域24的边缘处开有供水排出的排水口25。在喷淋臂向上喷射水流对碗碟进行清洗的过程中,水流在回落时不可避免的会打在喷淋臂上,且喷淋臂表面也始终存在水渍,这样就容易将少量水吸入集气腔中,长期如此不仅会影响集气腔中的存气量,进而影响向喷射水柱中加气体的量,而且集气腔中容易滋生细菌;采用上述结构,可将集气腔中的积水及时排出,从而提高加气的稳定性。
36.本实施例喷嘴21下端口的内径大于喷水孔13上端口的内径,喷嘴21与喷水孔13同心布置且二者之间的同心度为0~1mm,优选为低于0.5mm,该结构有利于提高吸气效果。
37.在本实施例中,进水口12第一侧121的喷水孔13数量大于进水口12第二侧122的喷水孔13数量。各喷水孔13在本体1上呈规则或不规则的波浪状分布,且至少部分喷水孔13的喷射方向不同。一个位于本体1端部的喷水孔13的喷射方向朝外倾斜,且该喷水孔13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5~70度。由于洗涤腔的体积不同、碗架尺寸不同、碗碟摆放顺序不同等因素影响,同一款喷淋臂如果用于不同洗碗机中可能会存在清洗死角而影响清洗效果,采用本上述喷水孔13分布结构,有利于消除清洗死角,提高清洗效果。
38.本体1底壁上开设有靠近端部布置的、用于扫渣的第一喷口14,该第一喷口14对应进水口12的第二侧122布置且与流道11相连通。第一喷口14自本体1端部向本体1中间方向逐渐向下倾斜,且第一喷口14的喷射方向与流道11中心线之间形成5~45度的夹角b,优选为25~35度。上述第一喷口14可在旋转过程中将沥水板边缘的残渣向内冲刷,以提高集渣效果;将第一喷口14开设在具有较少喷水孔13的流道11一侧,具有较高的喷水水压,有利于提高集渣效果。
39.在本实施例中,流道11的喉口111向进水口12处延伸且延伸至进水口12内。在装配完毕后,喷淋臂的进水口12一般与其下方的导流座上端进行配合,例如,导流座的上端与喷淋臂进水口12相互对接或插配连接,该结构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在清洗过程中,喷淋臂的负压区域位于进水口12内侧,而喷淋臂流道11的其他部位均为正压,该正压可将少量水压入导流座的上端与喷淋臂进水口12的衔接处,从而避免进水口12处漏液或吸入气体,提高水流喷射扬程及清洗效果。从仰视角度看,流道11的喉口111端部到进水口12的距
离d为1~20mm,优选为3~10mm。
40.本实施例应用有上述喷淋臂的清洗机包括箱体,喷淋臂能转动地设于箱体中。箱体中部设置有能将该箱体内腔分隔为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的隔板组件,该隔板组件的至少局部为脱卸式或能移动地设于箱体中从而将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相连通或隔断,喷淋臂设于下部空间中。清洗碗碟较多时,可使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连通使用,清洗碗碟较少时,可使上部空间与下部空间隔断,仅利用下部空间进行清洗,从而起到节约用水、一腔两用的效果。
41.实施例2:
4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喷淋臂能适用于体积更大的清洗腔。
43.如图6、7所示,本实施例的喷淋臂上具有更多的喷水孔13,各喷水孔13的分布位置及喷射方向可根据碗碟的具体摆放位置进行调整。
44.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底壁上开设有用于平衡喷淋臂转速的第二喷口15,该第二喷口15对应进水口12的第一侧121布置且与流道11相连通。由于喷淋臂的旋转依靠水的粘滞力带动,喷淋臂旋转的转速不够均匀,可能会影响清洗效果,采用上述结构,通过释放部分水流可提高喷淋臂的转速稳定性,以提高清洗效果;将第二喷口15设置在具有较多喷水孔13的流道11一侧,水压及水流量损失较小,能更好的平衡喷淋臂的旋转稳定性。
45.第二喷口15自本体1底壁向本体侧部呈向下倾斜布置,且第二喷口15的喷射方向与流道11中心线之间形成70~120度的夹角c。第二喷口15喷射水流的方向与喷淋臂的旋转方向相反,可对喷淋臂的旋转提供动力,降低第二喷口15释放部分水流量而损失的能量。
46.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了表示方向的术语,诸如“前”、“后”、“上”、“下”、“左”、“右”、“侧”、“顶”、“底”等,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结构部分和元件,但是在此使用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的目的,是基于附图中显示的示例方位而确定的。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