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空气炸锅炉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37946发布日期:2021-12-22 17:24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空气炸锅炉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炸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空气炸锅炉头。


背景技术:

2.目前,家庭内常备的厨房烹饪锅体主要有压力锅、空气炸锅、慢炖锅等,这些厨房烹饪锅体大多数价格昂贵、体积大、占用的厨房空间面积多,并且这些厨房烹饪锅体也并非每天使用,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空气炸锅炉头,该空气炸锅炉头价格便宜、体积较小、占用空间少、方便移动,且能够可拆卸式地安装于家庭现有的各式压力锅煲体上,并独立运作,提高了厨房烹饪锅体的使用率。
4.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智能空气炸锅炉头,包括一炉头本体,在所述炉头本体内设置有一安全装置,该安全装置包括一安全开关、设置于安全开关下方的一弹针、及设置于安全开关与弹针之间的一弹性复位结构,在该炉头本体下端面形成有供弹针伸出与缩回的一开口。
6.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复位结构包括设置于安全开关下方的一限位盖、及设置于限位盖与弹针之间的一弹性复位件。
7.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复位件为弹簧。
8.进一步地,所述限位盖下端面形成有一限位槽;所述弹针的上端形成有一凸块;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上端嵌入所述限位槽内,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下端套设于凸块上。
9.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开关下端设置有可伸缩的一触发块,该触发块位于限位盖正上方。
10.进一步地,所述弹针的下端形成有一针头。
11.进一步地,所述炉头本体上设置有一电源板;所述安全开关与该电源板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炉头本体上设置一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电源板连接。
13.进一步地,所述炉头本体上设置有一电源线连接器,该电源线连接器可拆卸式安装有一电源线;所述电源线连接器与电源板连接。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1)本实用新型为单独一炉头本体,其可以可拆卸式安装于家庭现有的各式压力锅煲体上,例如8升规格的压力锅煲体,且该炉头价格便宜、体积较小、方便移动,节约了厨房用具的占地空间,提高了厨房烹饪锅体的使用率。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炉头本体内单独设置一安全装置,使炉头本体在没有接触到压力锅煲体时并不会供电运作,从而实现炉头本体的断电安全,防止使用人员有触电的危险。
17.(3)本实用新型通过单独设置一电源线连接器,并且配有可拆卸式安装于电源线
连接器的一电源线,实现炉头本体安装于压力锅煲体上时可单独运作,两者结合达到煎炸食物的目的。
18.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安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炉头本体的底部示意图;
21.图3为炉头本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炉头本体电源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炉头本体的电路原理图;
24.图6为炉头本体与压力锅煲体匹配的分解图;
25.图7为炉头本体的剖面图;
26.图中:1、炉头本体;11、开口;2、安全装置;21、安全开关;211触发块;22、弹针;221、凸块;222、针头;23、弹性复位结构;231、限位盖;2311、限位槽;232、弹性复位件;3、电源板;4、控制面板;5、电源线连接器;6、电源线;7、压力锅煲体;71、凸形中层;711、弹针接触面;8、外壳;9、电机;10、冷却风扇;11、匀热风扇;12、发热组件;13、安全防护罩;14、保温罩;15、隔热圈;16、通风罩;17、通风系统;171、送风通道;172、冷却排风通道;173、热风散热排气通道;18、顶盖;181、散热通道;19、防尘网。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28.请参照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空气炸锅炉头,包括一炉头本体1,在所述炉头本体1内设置有一安全装置2,该安全装置2包括一安全开关21、设置于安全开关21下方的一弹针22、及设置于安全开关21与弹针22之间的一弹性复位结构23,在该炉头本体1下端面形成有供弹针22伸出与缩回的一开口11。
29.当所述炉头本体1放置到压力锅煲体7上时,所述弹针22接触到压力锅煲体7,由压力锅煲体7对弹针22施加了向上的反作用力,使得弹针22往炉头本体1内缩回,则弹针22上方的弹性复位结构23压缩并且往上抬起。该弹性复位结构23上抬至接触到安全开关21,并触发安全开关21,使安全开关21处于闭合状态,实现炉头本体1内部的通电,则炉头本体1与压力锅煲体7相结合实现煎炸食物的目的。
30.当所述炉头本体1没有放置在压力锅煲体7上时,所述弹针22在弹性复位结构23的弹性恢复力作用下,通过炉头本体1上的开口11伸出炉头本体1外。此时所述弹性复位结构23与安全开关21相分离,使安全开关21处于断开状态,实现炉头本体1的断电安全,有效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31.由此,通过在炉头本体1上设置所述安全装置2,使炉头本体1可以可拆卸式安装于家庭现有的各式压力锅煲体7上并独立运作,且该炉头价格便宜、体积较小、方便移动,节约了厨房用具的占地空间,提高了厨房烹饪锅体的使用率。
32.对于所述弹性复位结构23的具体设置,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弹性复位结构23包括设置于安全开关21下方的一限位盖231、及设置于限位盖231与弹针22之间的一弹性复位件232。优选的,所述弹性复位件232为弹簧。所述弹性复位结构23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降低了制作成本。
33.为了让弹性复位件232更好地发挥其弹性恢复作用,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限位盖231下端面形成有一限位槽2311;所述弹针22的上端形成有一凸块221;所述弹性复位件232的上端嵌入所述限位槽2311内,所述弹性复位件232的下端套设于凸块221上。限位槽2311与凸块221的设置使弹性复位件232限位于限位盖231与弹针22之间工作,使得弹簧在伸缩过程中不会发生侧向弯折或侧向移位等现象,由此提高弹簧发生动作的准确性与稳定性,从而提高弹针22发生伸缩动作的稳定性。
34.对于所述安全开关21与限位盖231的位置关系,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安全开关21下端设置有可伸缩的一触发块211,该触发块211位于限位盖231正上方。当所述炉头本体1放置于压力锅煲体7上时,所述弹针22带动弹性复位结构23往上抬升并且该弹性复位结构23压缩,当弹性复位结构23中的限位盖231抬升至接触到触发块211并提供触发块211一个往上的推力时,该触发块211被推回至安全开关21内,使安全开关21处于闭合状态,实现炉头本体1内部的通电。当所述炉头本体1没有放置在压力锅煲体7上时,所述限位盖231在弹性复位件232的弹性恢复作用力和自身重力的影响下,与触发块211相分离,使安全开关21处于断开状态,实现炉头本体1的断电安全,有效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35.对于所述弹针22的具体结构,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弹针22的下端形成有一针头222。优选的,所述针头222应该为圆头形状。弹针22下端针头222的设置,便于弹针22更好的与压力锅煲体7上的弹针接触面711接触,接触准确;同时,圆头形状针头222也起到防止使用人员在使用过程中被针头222误伤的作用。
36.对于所述弹针22的位置关系,如图1和图3所示,在炉头本体1没有放置在压力锅煲体7上,即弹针22处于自然状态下时,所述弹针33的最低处应高于所述炉头本体1的最低处,防止在不需要使用炉头本体1时,炉头本体1触碰到其他平面而误通电。
37.对于所述炉头本体1的内部控制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炉头本体1上设置有一电源板3;所述安全开关21与该电源板3连接。当安全开关21处于闭合状态时,该电源板3可通电使用,当安全开关21处于断开状态时,该电源板3处于无通电状态。由此,实现炉头本体1内部的通断电安全和完成炉头本体1内部的独立运作。
38.对于所述炉头本体1的外部控制结构,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炉头本体1的外侧还设置一控制面板4,所述控制面板4与所述电源板3连接。该控制面板4在电源板3通电运作时,可让使用人员控制炉头本体1的运作方式,实现炉头本体1放置在压力锅煲体7上时,可独立运作。当电源板3无通电时,该控制面板4同时也不运作,实现炉头本体1的断电安全。
39.对于所述炉头本体1的通电方式,如图4所示,所述炉头本体1上设置有一电源线连接器5,该电源线连接器5可拆卸式安装有一电源线6;所述电源线连接器5与电源板3连接。当电源线6连接电源线连接器5并通电时,电源板3通过电源线连接器5收到电力供给,在安全开关21闭合的状态下,炉头本体1可正常运作。当上述任一结构(如电源线6没有连接电源连接器5,或电源线6没有通电,或安全开关21处于断开状态),炉头本体1都处于不运作状态,从而实现炉头本体1的通断电安全,有效减少了事故的发生。并且在炉头本体1上配置独
立的电源线连接器5和匹配使用的电源线6,使炉头本体1安装在压力锅煲体7上时可独立运作,提高了厨房烹饪锅体的使用率。
40.对于可安装所述炉头本体1的压力锅煲体7,如图3和图6所示,所述压力锅煲体7优选的,为8升规格的压力锅煲体7,且该压力锅煲体7上设置有一凸形中层71,在该凸形中层71上具有弹针接触面711。当所述针头222接触到该凸形中层71上的弹针接触面711时,所述弹针22才会带动弹性复位结构23接触安全开关21,并触发安全开关21,使炉头本体运作,实现炉头本体的通断电安全。
41.对于所述炉头本体1的烹饪结构,如图7所示,所述炉头本体1包括一外壳8,设置于外壳8内侧的一电机9、设置于外壳8内侧且连接于电机9的输出轴的一冷却风扇10、设置于冷却风扇10下方且连接于电机9的输出轴的一匀热风扇11、设置于外壳8内侧且位于匀热风扇11下方的一发热组件12、设置于外壳8内侧且位于发热组件12下方的一安全防护罩13、设置于外壳8内且位于发热组件12与匀热风扇11外围的一保温罩14、设置于外壳8内且位于电机9与冷却风扇10之间的一隔热圈15。所述控制面板4设置于该外壳8的外侧上。在所述外壳8上还设置有一通风罩16,在该通风罩16上分别形成有至少一送风通道171、至少一冷却排风通道172、及至少一热风散热排气通道173,形成通风系统17;同时,在所述外壳8顶部设置有一顶盖18,在该顶盖18外围形成有一散热通道181;在所述炸锅炉头外壳8内设置有位于通风罩16内侧的一防尘网19。
42.如图6和图7所示,当所述炉头本体1放置到压力锅煲体7上并接收到从电源线连接器5供给的电力时,所述弹针22上抬并触发安全开关21,使炉头本体1启动并运作。该炉头本体1的烹饪方式具体为:第一步,空气通过炉头本体1的发热组件12快速加热;第二步,通过大功率匀热风扇11在压力锅煲体7内急速循环热流;第三步,通过通风系统17形成旋涡热流,使旋涡热流全方位360度接触食材表面,快速带走加热产生的水汽,三大功效协同起效,从而在食物表面形成金黄酥脆的表层,达到煎炸的外观和口感。
43.对于上述空气炸锅炉头的工作原理,与本领域现有常规空气炸锅炉头工作原理相同。
44.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智能空气炸锅炉头,是对具体结构进行改进,而对于具体的控制方式,并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对于本实用新型中涉及到的安全开关21、电源板3、控制面板4、电源线连接器5、电源线6及其他部件,可以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原理及控制方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而得到的其他结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