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自动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93584发布日期:2021-12-04 11:10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棉被自动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床上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棉被自动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2.棉胎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保暖用品,过去采用手工铺棉、缝线、压盖的制作方法,现代已经使用机械化流水线生产。现代制作工艺加工出来的棉胎称作“梳棉胎”,梳棉胎与传统棉胎的区别在于制作的过程。传统棉胎使用原棉直接铺叙,使用弹花机对棉花进行开松。现代工艺是使用松花机(开松机)对棉花进行开松,同时,通过振荡、吸风、锯齿将皮棉彻底松散,再通过梳棉机更密的针布对开松后的棉花进行清杂梳理成网状絮片。絮片经摆斗铺匀,经转纱纱网切割成型,最后经磨盘研磨而成。
3.棉胎是以棉花为原料,采用铺棉、定型、纱网、研磨工艺加工而成的用于铺垫、覆盖的纺织物称作棉胎。棉胎俗称棉絮、被絮。棉胎外罩纱布、白布、印花布,经包边或绗缝再加工后的成品称作被芯,俗称被胆、内胆。棉胎直接外套被套,或使用被里被面缝制成型称作棉被(褥)。
4.目前一般采用熨棉机来对铺有纱网的棉胎进行研磨、揉制,揉制的棉胎(絮)平整、美观、结实、耐用;熨棉机的原理是电机带动偏心运转使上揉板运动,将棉铺磨平、压紧,使棉纤维与网线结合,成型棉胎。
5.目前在熨棉钱需要对棉胎的上下两侧进行铺网,但是现有多为人工铺网,长期机械地实行铺网动作,会造成工人肌肉损伤,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被自动生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铺网,会造成工人肌肉损伤以及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的问题。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棉被自动生产系统,包括开松机、储棉箱、梳棉机、切棉机、铺网机、熨棉机和包边机;所述开松机用于对棉花进行开松,开松后的棉花运送至储棉箱中进行存储;梳棉机能够对开松后的棉花进行铺层;所述切棉机用于对一定长度铺层的棉絮进行切割,切割后的棉絮进入铺网机中进行铺网,铺网完成的棉絮进入熨棉机内进行压紧、铺平;熨棉完成的棉胎在包边机上进行包边;所述铺网机包括第一控制器、用于放置棉胎的放置床以及用于铺网的铺网单元;所述铺网单元包括支架、第一驱动部、牵引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支架设有两组且分别位于放置床的两侧;所述牵引部和第一驱动部分别设有两组且一一对应,两组牵引部分别位于两组所述支架上;所述牵引部用于对纱网进行牵引,所述第一驱动部用于带动所述牵引部往复移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位于所述放置床的另外两侧,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用于对纱网或者棉胎的两侧进行压紧;所述牵引部包括第一驱动件、支撑块;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支撑块竖向移动;所述纱网缠绕在转轴上;所述转轴的两侧分别与两组支撑块转动连接。
8.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部用于固定所述棉胎底部的纱网;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铰接在所述支架上的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第四驱动件和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驱动件固定在所述支架上,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驱动件水平移动;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四驱动件竖向移动,所述第四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固定块转动;所述第二固定块能够对棉胎和棉胎上侧的纱网进行固定。
9.进一步,所述支架的两侧设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第一驱动件的位置;所述第一驱动件上还设有计数器,所述计数器与其中一个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计数器与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计数器用于计算所述第一驱动件经过其中一个所述传感器的次数。
10.进一步,每组所述放置床对应两组所述包边机,两组所述包边机分别位于所述放置床的两侧。
11.进一步,所述开松机的出料口以及储棉箱的进料口分别通过第一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储棉箱内设有吸料结构和疏松结构,所述吸料结构能够使储棉箱内产生负压,所述吸料结构用于吸取开松后的棉花;所述疏松结构用于避免吸料结构的吸料口发生堵塞;所述疏松结构包括第二驱动部和疏松爪;所述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所述疏松爪水平移动、竖向移动和转动;所述疏松爪能够将吸料结构的吸料口处的棉花进行转移。
12.进一步,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控制器以及与第二控制器连接的水平移动件、竖向移动件和转动件;所述水平移动件固定在所述储棉箱内;所述水平移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竖向移动件、转动件和疏松爪水平移动;所述竖向移动件水平滑动连接在储棉箱内;所述竖向移动件用于驱动所述转动件和疏松爪竖向移动;所述转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疏松爪转动。
13.进一步,所述开松机的进料口处还设有送料结构;所述送料结构包括限制件和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用于将棉花运输至开松机的送料口;所述限制件位于所述传送组件的上方;所述限制件用于对输送至开松机内的棉花的厚度进行限制,所述限制件包括横板和固定在横板一侧的若干插杆。
14.进一步,所述储棉箱的出料口与所述梳棉机的进料口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道;所述梳棉机的进料口处设有吸附件;所述梳棉机的出料口连接有第一传送带;所述切棉机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上方。
15.进一步,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末端的下方设置有称重器,所述称重器用于对切割完成的棉絮进行称重;所述切棉机与铺网机之间设置有第二传送带,所述称重器设于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传送始端;所述称重器连接有用于显示重量的显示器以及用于发出警报的警报器。
16.进一步,所述铺网机、熨棉机和包边机分别设有多组。
17.本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于:工人将待开松的棉花倒至传送组件上,传送组件将棉花朝着开松机的方向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限制件会对传送组件上的棉花的厚度进行限制,具体地:插杆会插入至棉花内,将高于插杆的棉花插住,低于插杆的棉花即可被传送组件运输至开松机内。工人只需要将插杆上棉花移至传送组件重新传输即可。开松机对棉花进行开松,开松后的棉花会通过第一输送管道输送至储棉箱内。同时储棉箱内的吸料结构会使储棉箱内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开松后的棉花会通过第一输送管道源源不断地进入到
储棉箱内进行储存。每间隔一段时间,第二控制器会启动水平移动件、竖向移动件和转动件,驱动疏松爪移动至吸料结构的吸料口,并对吸料口处的棉花进行转移,从而使得吸料结构保持顺畅,具体为,疏松爪插入至吸料口处的棉花内,然后通过水平移动件对这部分棉花进行移动。
18.梳棉机的进料口处的吸附件启动,从而使得储棉箱内开松后的棉花进入到梳棉机内进行梳棉和铺层,铺层后的棉絮通过梳棉机的出料口传输到第一传送带上;第一传送带对棉絮进行传输,切棉机对一定长度的棉絮进行切除,切掉的棉絮掉落在第二传送带上,第二传送带上的称重器会对这部分棉絮进行称重,重量会在显示器上显示。若重量不符合要求,则警报器会发出警报,提醒工人进行处理。称重完成的棉絮会通过第二传送带传送至铺网机的区域。
19.初始时,第一驱动件位于放置床的一侧。工作人员转动第一固定块,使得第一固定块压住纱网的一侧。第一控制器启动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带动第一驱动件运动,当传感器感应到第一驱动件时,将该感应信号传输给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驱动第一驱动部停止运动。此时工人即可将待铺网的棉胎搬至放置床上,并转动第一固定块,使得第一固定块不再对纱网进行固定。然后工人通过第一控制器启动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第一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分别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第二驱动件在水平方向移动移动的距离。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到达指定位置后,第一控制器关闭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并且同时启动第四驱动件和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带动第一驱动件和纱网移动,对棉胎上侧进行铺网。同时第四驱动件转动,带动第二固定块朝向棉胎翻转,对棉胎和上侧纱网进行固定,避免纱网带动棉胎一起移动。当另一侧的传感器感应到第一驱动件时,第一控制器关闭第一驱动部,并使得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和第四驱动件恢复原位。然后工人使用裁剪设备(裁剪刀)对纱网进行裁剪,工人对棉胎四周的纱网进行整理,然后工人推动放置床,将棉胎推入至熨棉机下方。工人启动熨棉机,即可对棉胎进行熨棉。当熨棉完成后,工人将放置床拉出并位于原位。工人拉动棉胎的两侧,使得棉胎位于包边机上,包边机对棉胎的两侧进行包边。计数器通过对第一驱动件经过其中一个传感器的次数来计算纱网的使用量,从而得出纱网的高度。当使用到一定程度时,第一控制器会驱动第一驱动件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转轴向下移动,方便进行铺网。
20.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吸料结构能够使得储棉箱内产生负压,从而避免开松后的棉花在开松机的出料口处产生堆积,造成堵塞,从而影响生产效率。

疏松结构能够对吸料结构的吸料口处的棉花进行转移,避免吸料结构发生堵塞。

转动件能够使得疏松爪转动移动幅度,从而使得疏松爪的爪牙的位置发生变化,从而能够对上次疏松爪转移时遗漏的棉花进行转移。

限制件的设置,能够使得进入开松机内的棉花的厚度进行限制,避免开松机的进料口发生堵塞。

警报器能够提醒工人对重量不合格的棉絮进行处理。

本技术方案能够实现纱网的自动铺网,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铺网,会造成工人肌肉损伤以及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的问题。

本技术方案采用自动铺网,能够实现铺网的规范性。

第一固定块能够对纱网进行固定,避免纱网随着第一驱动件移动,从而避免铺网失败的情况。

第二固定块能够对棉胎和纱网进行固定,避免棉胎和纱网随着第一移动件移动。

包边机能够对棉胎的两侧进行包边,对纱网和棉胎起到移动的固定作用。滚轮能够方便工人对放置床进行移动。第二驱动件、第三驱动件的设置,能够实现对第二固定块的
移动,避免干涉放置床的移动。计数器通过对第一驱动件经过其中一个传感器的次数来计算纱网的使用量,从而得出纱网的高度。当使用到一定程度时,控制器会驱动第一驱动件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转轴向下移动,方便进行铺网。设置多组铺网机、熨棉机和包边机,能够实现同时对多组棉胎进行铺网、熨棉和包边,加快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棉被自动生产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棉被自动生产系统中开松机和储棉箱的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图2中限制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棉被自动生产系统中铺网机、包边机和熨棉机的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图4中包边机个铺网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7.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开松机1、储棉箱2、梳棉机3、铺网机4、熨棉机5、第一输送管道6、第二输送管道7、第一传送带8、第二传送带9、传送组件10、限制件11、横板12、插杆13、吸料结构14、水平移动件15、竖向移动件16、疏松爪17、支架18、第一驱动部19、纱网20、支撑块21、转轴22、第一固定块23、第一驱动件24、第二驱动件25、第三驱动件26、第四驱动件27、第二固定块28、包边机29、放置床30。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

5所示:棉被自动生产系统,如图1

5所示,包括开松机1、储棉箱2、梳棉机3、切棉机、铺网机4、熨棉机5和包边机29;开松机1用于对棉花进行开松,开松后的棉花运送至储棉箱2中进行存储;梳棉机3能够对开松后的棉花进行铺层;切棉机用于对一定长度铺层的棉絮进行切割,切割后的棉絮进入铺网机4中进行铺网,铺网完成的棉絮进入熨棉机5内进行压紧、铺平;熨棉完成的棉胎在包边机29上进行包边。
30.如图4、5所示,铺网机4包括第一控制器、用于放置棉胎的放置床30以及用于铺网的铺网单元;铺网单元包括支架18、第一驱动部19、牵引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支架18设有两组且分别位于放置床30的前后两侧;牵引部和第一驱动部19分别设有两组且一一对应,两组牵引部分别位于两组支架18上;牵引部用于对纱网20进行牵引,第一驱动部19用于带动牵引部横向往复移动。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位于放置床30的左右两侧,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用于对纱网20或者棉胎的两侧进行压紧。牵引部包括第一驱动件24、支撑块21;第一驱动件24与第一控制器连接,第一驱动件24用于驱动支撑块21竖向移动;纱网20缠绕在转轴22上;转轴22的两侧分别与两组支撑块21转动连接。每组放置床30对应两组包边机29,两组包边机29分别位于放置床30右侧的前后两侧。放置床30的底部设有滚轮,方便工人推动放置床30。
31.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分别设有两组,与支架18一一对应。第一固定部用于固
定棉胎底部的纱网20;第一固定部包括铰接在支架18上的第一固定块23,第一固定块23能够在前后方向上进行转动。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驱动件25、第三驱动件26、第四驱动件27和第二固定块28;第二驱动件25固定在支架18上,第二驱动件25用于驱动第三驱动件26水平移动,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三驱动件26用于驱动第四驱动件27竖向移动,第四驱动件27用于驱动第二固定块28转动,第二固定块28固定在第四驱动件27的输出端;第二固定块28能够对棉胎和棉胎上侧的纱网20进行固定。
32.支架18的左右两侧设有传感器,传感器与第一控制器连接,传感器用于感应第一驱动件24的位置;第一驱动件24上还设有计数器,计数器与其中一个传感器连接,计数器与第一控制器连接;计数器用于计算第一驱动件24经过其中一个传感器的次数。
33.第一驱动部19采用链轮链条组件,链轮链条组件由电机驱动,电机与第一控制器连接。链轮链条组件由第一控制器控制启闭以及控制运动方向,第一驱动件24固定在链条上。
34.如图2所示,开松机1的出料口以及储棉箱2的进料口分别通过第一输送管道6连接;储棉箱2内设有吸料结构14和疏松结构,吸料结构14能够使储棉箱2内产生负压,吸料结构14用于吸取开松后的棉花;疏松结构用于避免吸料结构14的吸料口发生堵塞;疏松结构包括第二驱动部和疏松爪17;第二驱动部用于驱动疏松爪17水平移动、竖向移动和转动;疏松爪17能够将吸料结构14的吸料口处的棉花进行转移。第二驱动部包括第二控制器以及与第二控制器连接的水平移动件15、竖向移动件16和转动件;水平移动件15固定在储棉箱2内;水平移动件15用于驱动竖向移动件16、转动件和疏松爪17水平移动;竖向移动件16水平滑动连接在储棉箱2内;竖向移动件16用于驱动转动件和疏松爪17竖向移动;转动件用于驱动疏松爪17转动。
35.开松机1的进料口处还设有送料结构;送料结构包括限制件11和传送组件10;传送组件10用于将棉花运输至开松机1的送料口;限制件11位于传送组件10的上方;限制件11用于对输送至开松机1内的棉花的厚度进行限制,如图3所示,限制件11包括横板12和固定在横板12一侧的若干插杆13。传送组件采用皮带和皮带轮,此为现有技术,本方案不在赘述。
36.储棉箱2的出料口与梳棉机3的进料口之间连接有第二输送管道7;梳棉机3的进料口处设有用于吸取棉花的吸附件;梳棉机3的出料口连接有第一传送带8;切棉机位于第一传送带8的上方。
37.第一传送带8的传送末端的下方设置有称重器,称重器用于对切割完成的棉絮进行称重;切棉机与铺网机4之间设置有第二传送带9,称重器设于第二传送带9的传送始端;称重器连接有用于显示重量的显示器以及用于发出警报的警报器。
38.铺网机4、熨棉机5和包边机29分别设有多组。本技术方案中包边机29、熨棉机5、梳棉机3、开松机1、称重器均为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不再赘述。吸料结构14和吸附件采用吸附风机。第一驱动件24、第二驱动件25、第三驱动件26、水平移动件15、竖向移动件16采用气缸,第四驱动件27和转动件采用电机。切棉机采用切刀,也为现有技术,通过切棉机的切除频率与第一传送带8的传送频率相配合,即可实现对一定长度的棉絮进行切除。
39.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0.工人将待开松的棉花倒至传送组件10上,传送组件10将棉花朝着开松机1的方向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限制件11会对传送组件10上的棉花的厚度进行限制,具体地:插杆
13会插入至棉花内,将高于插杆13的棉花插住,低于插杆13的棉花即可被传送组件10运输至开松机1内。工人只需要将插杆13上棉花移至传送组件10重新传输即可。开松机1对棉花进行开松,开松后的棉花会通过第一输送管道6输送至储棉箱2内。同时储棉箱2内的吸料结构14会使储棉箱2内产生负压,从而使得开松后的棉花会通过第一输送管道6源源不断地进入到储棉箱2内进行储存。每间隔一段时间,第二控制器会启动水平移动件15、竖向移动件16和转动件,驱动疏松爪17移动至吸料结构的吸料口,并对吸料口处的棉花进行转移,从而使得吸料结构保持顺畅,具体为,疏松爪17插入至吸料口处的棉花内,然后通过水平移动件15对这部分棉花进行移动。
41.梳棉机3的进料口处的吸附件启动,从而使得储棉箱2内开松后的棉花进入到梳棉机3内进行梳棉和铺层,铺层后的棉絮通过梳棉机3的出料口传输到第一传送带8上;第一传送带8对棉絮进行传输,切棉机对一定长度的棉絮进行切除,切掉的棉絮掉落在第二传送带9上,第二传送带9上的称重器会对这部分棉絮进行称重,重量会在显示器上显示。若重量不符合要求,则警报器会发出警报,提醒工人进行处理。称重完成的棉絮会通过第二传送带9传送至铺网机4的区域。
42.初始时,第一驱动件24位于放置床30的一侧。工作人员转动第一固定块23,使得第一固定块23压住纱网20的一侧。第一控制器启动第一驱动部19,第一驱动部19带动第一驱动件24运动,当传感器感应到第一驱动件24时,将该感应信号传输给第一控制器,第一控制器驱动第一驱动部19停止运动。此时工人即可将待铺网的棉胎搬至放置床30上,并转动第一固定块23,使得第一固定块23不再对纱网20进行固定。然后工人通过第一控制器启动第一驱动件24、第二驱动件25和第三驱动件26,第一驱动件24和第三驱动件26分别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序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第二驱动件25在水平方向移动移动的距离。第一驱动件24、第二驱动件25和第三驱动件26到达指定位置后,第一控制器关闭第一驱动件24、第二驱动件25和第三驱动件26,并且同时启动第四驱动件27和第一驱动部19,第一驱动部19带动第一驱动件24和纱网20移动,对棉胎上侧进行铺网。同时第四驱动件27转动,带动第二固定块28朝向棉胎翻转,对棉胎和上侧纱网20进行固定,避免纱网20带动棉胎一起移动。当另一侧的传感器感应到第一驱动件24时,第一控制器关闭第一驱动部19,并使得第二驱动件25、第三驱动件26和第四驱动件27恢复原位。然后工人使用裁剪设备(裁剪刀)对纱网20进行裁剪,工人对棉胎四周的纱网20进行整理,然后工人推动放置床30,将棉胎推入至熨棉机5下方。工人启动熨棉机5,即可对棉胎进行熨棉。当熨棉完成后,工人将放置床30拉出并位于原位。工人拉动棉胎的两侧,使得棉胎位于包边机29上,包边机29对棉胎的两侧进行包边。计数器通过对第一驱动件24经过其中一个传感器的次数来计算纱网20的使用量,从而得出纱网20的高度。当使用到一定程度时,第一控制器会驱动第一驱动件24向下移动,从而带动转轴22向下移动,在一定程度上方便进行铺网。
4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4.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本技术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技术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