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平衡式餐筷

文档序号:32567716发布日期:2022-12-16 21:57阅读:28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平衡式餐筷

1.本实用新型涉及餐饮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平衡式餐筷。


背景技术:

2.筷子是我国的餐饮文化的重要组分,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持续推进,中国筷子走出国门。由于饮食习惯的差异,普通的筷子对于外国人而言,其质量分布均匀,不同于刀叉等餐具,因而入门难度大,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筷子文化的进一步发扬和传播。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平衡式餐筷,对传统筷子的结构进行改进,筷子前端采用圆柱渐细结构,尾端呈方形柱体结构,内部嵌有滚珠。使用时筷体重心自动变化,便于使用;空闲时无须筷架,亦可平稳摆放,具有结构简单、实施效果好的特点。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自平衡式餐筷,包括筷体1,所述筷体1的两端分别为筷体前端2和筷体尾端3,所述筷体1内部为空心结构,内部嵌有滚珠4。
6.所述的筷体前端2,呈圆柱渐细结构。
7.所述的筷体尾端3,采用方形柱体结构。
8.一种自平衡式餐筷的使用方法,餐筷在摆放时,基于筷体尾端3方形柱体结构,无须筷架辅助,可稳定在桌面上,不会滑动;使用者拿起筷子,方形尾端可有效避免筷体1在手中打滑;
9.餐筷使用时,筷体1内部的滚珠4移动至筷体前端2,使筷体1重心下移,有利于对菜品的稳定加持,用餐结束后,滚珠4回到筷体尾端3,重心改变,自动调节平衡,可使筷体1稳定放置在餐桌上。
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1.1、平稳便捷。本餐筷内部嵌有滚珠,可在餐筷处于不同状态时,改变餐筷重心,自动调节筷体平衡,相比传统的筷子,进一步加强稳定加持性和摆放平稳性。
12.2、安全卫生。筷体前端圆柱渐细结构,尾端方形柱体结构,在摆放时可省略筷架,既平稳又不会使筷体前端2碰到桌面,避免污染。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餐筷平稳摆放时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餐筷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5.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6.参见附图1图2,本实用新型包括筷体1、筷体前端2、筷体尾端3和滚珠4。所述的筷体1,作为餐筷主体,外部由筷体前端2和筷体尾端3构成,内部空心,嵌有滚珠4。所述的筷体前端2,呈圆柱渐细结构,有利于对餐品的加持。所述的筷体尾端3,采用方形柱体结构,使用时不易滑脱;摆放时不会在桌面滚动,可省去筷架。所述的滚珠4,嵌入筷体1中,可随着筷子的运动在筷体1内自由滑动,实时改变筷子重心。
17.使用筷子时,滚珠4处于筷体前端2位置,有助于使用者对餐品的稳定加持;筷子摆放在桌面时,滚珠4位于筷体尾端3位置,有利于筷子稳定摆放。
18.进一步地,该自平衡式餐筷使用时,
19.餐筷在摆放时,基于筷体尾端3方形柱体结构,无须筷架辅助,亦可稳定在桌面上,不会滑动。
20.使用者拿起筷子,方形尾端可有效避免筷体1在手中打滑。同时,筷体1内部的滚珠4移动至筷体前端2,使筷体1重心下移,有利于对菜品的稳定加持。
21.用餐结束后,滚珠4回到筷体尾端3,重心改变,自动调节平衡,可使筷体1稳定放置在餐桌上。
22.此外,由于筷体前端2为渐细结构,其截面积小于筷体尾端的方形截面。在保证筷体1平稳摆放的同时,可避免筷体前端2与餐桌接触,安全卫生。


技术特征:
1.一种自平衡式餐筷,其特征在于,包括筷体(1),所述筷体(1)的两端分别为筷体前端(2)和筷体尾端(3),所述筷体(1)内部为空心结构,内部嵌有滚珠(4);所述的筷体前端(2),呈圆柱渐细结构;所述的筷体尾端(3),采用方形柱体结构。

技术总结
一种自平衡式餐筷,包括筷体,所述筷体的两端分别为筷体前端和筷体尾端,所述筷体内部为空心结构,内部嵌有滚珠。本实用新型对传统筷子的结构进行改进,筷子前端采用圆柱渐细结构,尾端呈方形柱体结构,内部嵌有滚珠。使用时筷体重心自动变化,便于使用;空闲时无须筷架,亦可平稳摆放,具有结构简单、实施效果好的特点。点。点。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生 秦博 武子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陕西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06.16
技术公布日:2022/1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