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加热床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38908发布日期:2021-12-11 12:58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烯加热床垫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床垫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石墨烯加热床垫。


背景技术:

2.床垫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获得健康而又舒适的睡眠而使用的一种介于人体和床之间的物品,床垫材质繁多,不同材料制作的床垫能给人带来不同的睡眠效果。
3.目前,为了使人体在较为寒冷的天气能够有舒适的睡眠,市面上出现了多样化的加热床垫,现有的大部分石墨烯加热床垫通常是通过使用者进行手动调节温度,不具备恒温功能,持续加热容易伤害到使用者,另外当使用者不在床垫上时,床垫无法进行确定,床垫会持续加温,从而造成不必要的电量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墨烯加热床垫,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大部分石墨烯加热床垫通常是通过使用者进行手动调节温度,但是当使用者睡着后,床垫无法根据使用者的体温进行自动的调节,容易影响使用者的睡眠质量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石墨烯加热床垫,包括床垫本体、控制盒、电源连接器和调温手柄,所述控制盒固定连接于床垫本体的上端,且控制盒与床垫本体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连接器和调温手柄位于控制盒的一侧,且电源连接器和调温手柄均与控制盒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连接器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床垫本体的长和宽分别设置为1900mm和900mm。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床垫本体包括床垫上层布、石墨烯加热膜、铝箔层、硬质棉层和床垫下层布,所述床垫上层布、石墨烯加热膜、铝箔层、硬质棉层和床垫下层布从上至下依次粘接,所述石墨烯加热膜与控制盒之间电性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石墨烯加热膜内包括石墨烯加热区和生命体征带,且石墨烯加热区和生命体征带均与控制盒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石墨烯加热区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温度传感器和断电保护丝,且两个温度传感器和断电保护丝均与控制盒之间电性连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石墨烯加热区的尺寸设置为800
×
700mm,所述石墨烯加热区的前端与石墨烯加热膜前端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00mm。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石墨烯加热膜的上端开设有两个散热口。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连接器包括电源适配器和电源连接头,所述电源适配器与控制盒之间电性连接,所述电源连接头与电源适配器之间电性连接,且电源连接头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调温手柄的上端设置有调温按钮、呼叫按钮所述调温手柄的上端滑动连接有恒温调节钮,且恒温调节钮位于调温按钮和呼叫按钮之间。
14.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5.本实用新型中,当使用者在加热床垫上进行使用时,首先将电源连接器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然后通过调温手柄进行床垫本体的恒温调节,恒温调节信息传递至控制盒,控制盒使床垫本体保持恒温的温度,同时床垫本体会对人体的心率进行监测,当床垫本体监测不到人体信息时,床垫本体会将信息传递至控制盒,控制盒不再对床垫本体进行加温,床垫本体的热量进行散出,本产品具备恒温功能,使用者在睡着时床垫能够保持温度,提高床垫的舒适性,并且床垫能够确定使用者是否在床上,从而智能化的进行加温。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剖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调温手柄的立面图。
20.图中标号说明:
21.1、床垫本体;101、床垫上层布;102、石墨烯加热膜;1021、石墨烯加热区;1022、温度传感器;1023、断电保护丝;1024、生命体征带;103、铝箔层;104、硬质棉层;105、床垫下层布;2、控制盒;3、电源连接器;301、电源适配器;302、电源连接头;4、调温手柄;401、调温按钮;402、呼叫按钮;403、恒温调节钮;5、散热口。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

4,一种石墨烯加热床垫,包括床垫本体1、控制盒2、电源连接器3和调
温手柄4,控制盒2固定连接于床垫本体1的上端,且控制盒2与床垫本体1之间电性连接,电源连接器3和调温手柄4位于控制盒2的一侧,且电源连接器3和调温手柄4均与控制盒2之间电性连接,电源连接器3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27.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在加热床垫上进行使用时,首先将电源连接器3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然后通过调温手柄4进行床垫本体1的恒温调节,恒温调节信息传递至控制盒2,控制盒2使床垫本体1保持恒温的温度,同时床垫本体1会对人体的心率进行监测,当床垫本体1监测不到人体信息时,床垫本体1会将信息传递至控制盒2,控制盒2不再对床垫本体1进行加温,床垫本体1的热量进行散出,本产品具备恒温功能,使用者在睡着时床垫能够保持温度,提高床垫的舒适性,并且床垫能够确定使用者是否在床上,从而智能化的进行加温。
28.具体的,床垫本体1的长和宽分别设置为1900mm和900mm。
29.本实施例中,床垫本体1的长和宽设置为1900mm*900mm能够适用于多种尺寸大小的床进行使用。
30.具体的,床垫本体1包括床垫上层布101、石墨烯加热膜102、铝箔层103、硬质棉层104和床垫下层布105,床垫上层布101、石墨烯加热膜102、铝箔层103、硬质棉层104和床垫下层布105从上至下依次粘接,石墨烯加热膜102与控制盒2之间电性连接。
31.本实施例中,床垫上层布101、石墨烯加热膜102、铝箔层103、硬质棉层104和床垫下层布105之间采用胶水进行粘接,床垫上层布101和床垫下层布105之间采用缝制的方式进行连接,石墨烯加热膜102为主发热层。
32.具体的,石墨烯加热膜102内包括石墨烯加热区1021和生命体征带1024,且石墨烯加热区1021和生命体征带1024均与控制盒2之间电性连接,石墨烯加热区102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温度传感器1022和断电保护丝1023,且两个温度传感器1022和断电保护丝1023均与控制盒2之间电性连接。
33.本实施例中,两个温度传感器1022对石墨烯加热区1021发热的温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传输至控制盒2,控制盒2确定石墨烯加热区1021是否继续加温,当石墨烯加热区1021的温度过高时,控制盒2会使断电保护丝1023发生熔断,使石墨烯加热区1021进行断电,避免石墨烯加热区1021继续加温,生命体征带1024对使用者的心率进行监测,从而确定使用者是否在床垫上。
34.具体的,石墨烯加热区1021的尺寸设置为800
×
700mm,石墨烯加热区1021的前端与石墨烯加热膜102前端之间的距离设置为200mm。
35.本实施例中,石墨烯加热区1021位于石墨烯加热膜102的下部,石墨烯加热区1021设置在此处能够最大程度的为石墨烯加热膜102提供热量。
36.具体的,石墨烯加热膜102的上端开设有两个散热口5。
37.本实施例中,当床垫本体1的温度需要降低时,通过两个散热口5能够快速的使石墨烯加热膜102进行散热,从而快速的降低床垫本体1的温度。
38.具体的,电源连接器3包括电源适配器301和电源连接头302,电源适配器301与控制盒2之间电性连接,电源连接头302与电源适配器301之间电性连接,且电源连接头302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39.本实施例中,电源适配器301的功率为24v 3a,电源连接头302采用220v交流电。
40.具体的,调温手柄4的上端设置有调温按钮401、呼叫按钮402调温手柄4的上端滑
动连接有恒温调节钮403,且恒温调节钮403位于调温按钮401和呼叫按钮402之间。
41.本实施例中,调温按钮401用于调控床垫本体1所产生的温度,呼叫按钮402通过控制盒2能够将信息发送至移动端,方便呼叫护工,调温手柄4的上端设置有刻度标,通过滑动恒温调节钮403与刻度标进行对应,能够对床垫本体1的恒温温度进行调节。
42.工作原理:当使用者在加热床垫上进行使用时,首先将电源连接器3与外部电源进行连接,然后通过调温手柄4进行床垫本体1的恒温调节,恒温调节信息传递至控制盒2,控制盒2使床垫本体1保持恒温的温度,同时床垫本体1会对人体的心率进行监测,当床垫本体1监测不到人体信息时,床垫本体1会将信息传递至控制盒2,控制盒2不再对床垫本体1进行加温,床垫本体1的热量进行散出。
4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