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水容器及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21888发布日期:2022-01-15 10:14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储水容器及注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智能清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水容器及注水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智能设备代替人员处理相关事务的推广也越来越迅速,智能清洁设备就是其中的一类,用于替代人们进行清洁工作,极大的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目前智能清洁设备中的扫拖一体机、拖地机等都会配备一个水箱,以供拖地使用。但是,当水用完之后都需要人工地给水箱加水,再安装到机器主体上,这无疑不够自动化和智能化,增加了用户的工作量,降低了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储水容器,利于实现自动化加水,进而可以避免人工加水操作,降低用户工作量,提高使用体验。
4.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注水系统,降低用户工作量,提高使用体验。
5.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安装有旋转开关;
6.所述旋转开关包括推动件、封盖件以及复位件;
7.所述封盖件可旋转地安装于所述储水容器,用于开闭所述储水容器的注水口;
8.所述复位件用于提供所述封盖件复位至关闭所述注水口状态的作用力;
9.所述推动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储水容器,且与所述封盖件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封盖件旋转。
10.进一步地,所述封盖件转动安装在所述储水容器内位于所述注水口下方位置;
11.所述推动件滑动安装于所述储水容器上于所述注水口旁侧位置,且设有活动伸入所述储水容器内,用于与所述封盖件连接的延伸部。
12.进一步地,所述复位件分别与所述推动件以及所述封盖件连接;
13.所述推动件用于通过驱动所述复位件运动以带动封盖件旋转。
14.进一步地,所述复位件为扭簧;
15.所述封盖件包括封盖部以及旋转拨动部;
16.所述封盖部用于开闭所述储水容器的注水口,且与所述旋转拨动部呈一角度连接;
17.所述封盖件上于所述封盖部与所述旋转拨动部之间设有与所述储水容器枢接的旋转连接部;
18.所述储水容器内于所述延伸部靠近所述注水口的一侧位置沿所述推动件的滑动方向滑动设有活动柱;
19.所述旋转拨动部位于所述活动柱与所述延伸部之间,且与所述活动柱相接触;
20.所述扭簧的簧体连接于所述延伸部,第一扭力臂活动穿过所述旋转拨动部与所述
封盖部连接,第二扭力臂与所述活动柱连接。
21.进一步地,所述扭簧具体为双扭簧。
22.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底部沿自身滑动方向贯穿设有供所述扭簧的簧体伸入的安装槽;
23.所述安装槽还固定设有穿过所述扭簧的簧体的固定柱。
2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注水系统,包括自移动装置、所述的储水容器以及基站;
25.所述基站设有用于拨动储水容器的推动件以及在拨动所述推动件至储水容器的注水口处于打开状态时,连通所述注水口的注水头;
26.所述自移动装置用于在所述储水容器需要注水时,带动所述储水容器和/或所述注水头运动,以使得所述注水头拨动所述推动件至所述注水口处于打开状态。
27.进一步地,所述推动件顶部向上设有伸出所述储水容器顶面的第一接触凸起;
28.所述注水头外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接触凸起对应的第二接触凸起。
29.进一步地,所述自移动装置用于在所述储水容器需要注水时,带动所述储水容器运动;
30.所述自移动装置为清洁机器人本体;
31.所述储水容器可拆卸安装于所述清洁机器人本体上。
32.进一步地,所述基站包括外壳、机仓、水箱组件以及所述注水头;
33.所述机仓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设有供所述自移动装置驶入的腔室;
34.所述注水头与所述水箱组件连通,且伸入所述机仓内。
35.进一步地,所述基站还包括充电模组;
36.所述充电模组安装于所述机仓。
37.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储水容器,通过在储水容器上设置包括有推动件、封盖件以及复位件。封盖件可旋转地设置,用于开闭所述储水容器的注水口;复位件则用于提供封盖件复位作用力;推动件则与封盖件联动,可通过自身的滑动以带动封盖件旋转,即可实现通过拨动推动件以驱动封盖件旋转,进而打开注水口。这一设计利于实现自动化加水,进而可以避免人工加水操作,降低用户工作量,提高使用体验。
38.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提供的注水系统,包括自移动装置、上述的储水容器及基站。其中,基站的注水头设计为可用于拨动推动件,并在拨动推动件至注水口处于打开状态时,连通注水口的注水头。在储水容器需要注水时,利用自移动装置带动所述储水容器和/或所述基站中的注水头运动,以使得所述注水头拨动推动件并连通注水口。通过这些装置结构构建的注水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注水作业,解决了人工注水导致的工作量增加,使用体验降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40.图1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注水系统带有局部放大图的第一整体剖视图;
41.图2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注水系统带有局部放大图的第二整体剖视图;
42.图3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注水系统的第三整体剖视图;
43.图4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注水系统的轴侧示意图;
44.图5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储水容器的轴侧示意图;
45.图6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储水容器的爆炸示意图;
46.图7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储水容器的剖视图;
47.图8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注水系统的基站爆炸示意图;
48.图9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注水系统的水箱组件轴侧示意图;
49.图10为本技术中提供的一种注水系统的水箱组件爆炸示意图;
50.图中:100、基站;200、自移动装置;300、储水容器;11、推动件;111、延伸部;112、第一接触凸起;113、安装槽;12、封盖件;121、封盖部;122、旋转拨动部;123、旋转连接部;124、密封凸起;125、避让通槽;13、复位件;131、第一扭力臂;132、第二扭力臂;133、簧体;14、第一水箱上盖;141、注水口;142、凹槽;143、导向槽孔;15、第一水箱底壳;16、固定柱;17、活动柱;21、注水头;211、第二接触凸起;22、外壳体;23、底板;24、机仓;241、充电模组;3、水箱组件;31、第二水箱底壳;32、水泵;33、进水管;34、出水管;35、第二水箱上盖;36、把手;37、塞堵。
具体实施方式
5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52.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53.在本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5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水容器。
55.请参阅图7,本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储水容器的一个实施例:
56.储水容器300安装有旋转开关。旋转开关包括推动件11、封盖件12以及复位件13。封盖件12可旋转地安装于储水容器300,用于开闭储水容器300的注水口141;复位件13用于提供封盖件12复位至关闭注水口141状态的作用力;推动件11滑动安装于储水容器300,且与封盖件12连接,用于带动封盖件12旋转。
57.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在储水容器300上设置包括有推动件11、封盖件
12以及复位件13。封盖件12可旋转地设置,用于开闭储水容器300的注水口141;复位件13则用于提供封盖件12复位作用力;推动件11则与封盖件12联动,可通过自身的滑动以带动封盖件12旋转。即可实现通过拨动推动件11以驱动封盖件12旋转,进而打开注水口141。这一设计利于实现自动化加水,进而可以避免人工加水操作,降低用户工作量,提高使用体验。
58.以上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水容器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储水容器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5至图7。
59.基于上述实施例一的方案:
60.进一步地,就封盖件12的布置来说,封盖件12转动安装在储水容器300内位于注水口141下方位置,可以实现一种隐藏式的安装布置,提高美观度,也更加方便布设。
61.而推动件11滑动安装于储水容器300上于注水口141旁侧位置,且设有活动伸入储水容器300内,用于与封盖件12连接的延伸部111。具体地,可以在储水容器300的表面开设凹槽142,再将封盖件12基于滑轨式配合扣装于凹槽142中,其中凹槽142底部对应可以开设避让延伸部111的避让孔,具体不做限制。
62.进一步地,就推动件11、复位件13以及封盖之间的联动配合来说,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1)复位件13连接于推动件11与储水容器300之间,而推动件11通过连杆机构等连接组件连接封盖件12,这样在拨动推动件11时,即可通过连接组件带动封盖件12旋转,而推动件11不受外力后则可由复位件13作用实现复位,此时再通过连接组件带动封盖件12旋转复位。(2)复位件13连接于封盖件12与储水容器300之间,推动件11则可以通过连杆机构、连接绳等连接组件再连接封盖件12,拨动推动件11时,即可带动封盖件12克服复位件13的复位作用力实现旋转,而松开推动件11则由复位件13带动封盖件12复位同时通过连接组件带动推动件11复位。(3)复位件13分别与推动件11以及封盖件12连接,推动件11用于通过驱动复位件13运动以带动封盖件12旋转,也即是推动件11直接通过复位件13与封盖件12进行联动。当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所提出的这三种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基于这些提出的方式进行适应性的变化使用,或采用其它替换方式。
63.进一步地,就推动件11直接通过复位件13与封盖件12联动配合结构来说,复位件13可以为扭簧,对应封盖件12结构上,包括封盖部121以及旋转拨动部122,其中封盖部121用于开闭储水容器300的注水口141,且与旋转拨动部122呈一角度连接,封盖件12上于封盖部121与旋转拨动部122之间设有与储水容器300枢接的旋转连接部123。该角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设定,例如钝角。另外,可以在封盖部121的顶部设置覆盖注水口141并与储水容器300内顶壁接触的环形的密封凸起124,具体不做限制。
64.在储水容器300内于延伸部111靠近注水口141的一侧位置沿推动件11的滑动方向滑动设有活动柱17,具体可以在储水容器300内对应位置沿推动件11滑动方向设置至少两个间隔的导向槽孔143,活动柱17穿设于两个导向槽孔143,实现滑动设置。对应的,旋转拨动部122位于活动柱17与延伸部111之间,且与活动柱17相接触。
65.扭簧的簧体133连接于延伸部111,第一扭力臂131活动穿过旋转拨动部122与封盖部121连接,第二扭力臂132与活动柱17连接。具体地,可以在延伸部111底部沿自身滑动方向贯穿设有供扭簧的簧体133伸入的安装槽113;安装槽113还固定设有穿过扭簧的簧体133的固定柱16,进而实现簧体133的固定。第一扭力臂131的设计可以适配封盖部121与旋转拨动部122之间的一角度设计,也设计为两段,也即是一段适配旋转拨动部122,活动穿过,另
一端适配于封盖部121,连接于封盖部121底部,这两段之间也呈相同的一角度设计。在第一扭力臂131穿过旋转拨动部122这里,注意不干涉到封盖件12的旋转运动即可,具体可以直接在该旋转拨动部122中部开设一个避让通槽125,具体不做限制。而第二扭力臂132与活动柱17的连接,则可以是在第二扭力臂132的末端弯卷以钩住活动柱17。
66.使用过程:当推动件11受力往背离注水口141方向滑动时,带动活动柱17运动,活动柱17推动旋转拨动部122使得封盖件12绕旋转连接部123转动,这一过程第一扭力臂131受力往靠近第二扭力臂132方向发生形变,推动件11移动到位,此时封盖件12也就旋转至一定角度以打开注水口141。复位时,第一扭力臂131利用自身恢复形变力往远离第二扭力臂132方向开始复位,进而带动封盖件12绕旋转拨动部122复位旋转,这一过程旋转拨动部122则反向推动活动柱17,也即同时使得活动柱17开始复位,同步带动推动件11进行复位。
67.进一步地,扭簧具体为双扭簧,连接一起的扭力臂可以作为第一扭力臂131,而分别的两个扭力臂可以作为第二扭力臂132,双扭簧的使用可以提供更加平稳的扭力,也进一步提高安装的便利性。
68.如图1至图4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注水系统,包括自移动装置200、上述任一实施方式的储水容器300以及基站100。
69.基站100设有用于拨动推动件11以及在拨动推动件11至注水口141处于打开状态时,连通注水口141的注水头21。
70.自移动装置200用于在储水容器300需要注水时,带动储水容器300和/或注水头21运动,以使得注水头21拨动推动件11至注水口141处于打开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中实现滑动开关被拨动至注水口141连通注水头21状态,可以有三种实现情况:(1)注水头21不动,自移动装置200仅带动储水容器300移动,以使得推动件11与注水头21相接触并受注水头21拨动,进而带动封盖件12旋转以打开注水口141。(2)储水容器300不动,或者说储水容器300在放置到指定位置后不动,自移动装置200仅带动注水头21运动,以使得注水头21主动去拨动推动件11,进而带动封盖件12旋转以打开注水口141。(3)储水容器300与注水头21一同相向运动,进而使得推动件11与注水头21相互接触发生相对位移。
71.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中的基站100的注水头21设计为可用于拨动推动件11,并在拨动推动件11至注水口141处于打开状态时,连通注水口141的注水头21。在储水容器300需要注水时,利用自移动装置200带动储水容器300和/或基站100中的注水头21运动,以使得注水头21拨动推动件11并连通注水口141。通过这些装置结构构建的注水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注水作业,解决了人工注水导致的工作量增加,使用体验降低的问题。
72.进一步地,为了方便推动件11与注水头21之间的相互接触,在推动件11顶部向上设有伸出储水容器300顶面的第一接触凸起112;对应在注水头21外侧壁上设有与第一接触凸起112对应的第二接触凸起211。
73.进一步地,以自移动装置200用于在储水容器300需要注水时,带动储水容器300运动这一方式为例。具体应用于清洁设备时,则自移动装置200直接可以为清洁机器人本体,储水容器300也就清洁机器人上的水箱,可拆卸安装于清洁机器人本体上,清洁机器人本体即可为常规的扫拖一体机、拖地机等,不做赘述。同理,当自移动装置200为清洁机器人本体时,那么储水容器300也即可以参考常规的清洁机器人的水箱进行设计或直接沿用改进,例如包括第一水箱底壳15、第一水箱上盖14,第一水箱上盖14与第一水箱底壳15可拆卸盖合。
74.进一步地,以自移动装置200为清洁机器人本体为例,对应的基站100具体可以包括外壳、机仓24、水箱组件3以及注水头21。其中外壳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不做限制,例如可以包括底板23以及安装于底板23上的外壳体22,外壳体22与底板23之间形成相应的安装腔室。机仓24安装于外壳内,且设有供自移动装置200驶入的腔室;注水头21与水箱组件3连通,且伸入机仓24内,注水头21可以沿竖直方向插装于机仓24上,具体不做限制。
75.就水箱组件3的结构来说,可以包括第二水箱底壳31、第二水箱上盖35、水泵32、进水管33以及出水管34。其中,第二水箱上盖35可以可拆卸地安装第二水箱底壳31上;而水泵32可安装于第二水箱底壳31的底部,且进水口通过进水管33与第二水箱底壳31内连通,出水口通过出水管34与注水头21连通。为了方便提拉取出,可以在第二水箱上盖35设置把手36,为了方便补水,第二水箱上盖35上可以设置补水口并设置一个可开闭的塞堵37。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的变换,具体不做限制。
76.进一步地,作为基础功能,基站100还包括充电模组241。充电模组241安装于机仓24,用于给清洁机器人本体充电;而且设置该充电模组241也可以通过判断充电模组241是否与清洁机器人本体的充电口连接而判断清洁机器人本体是否移动到位,进而判断是否进行注水。
77.以自移动装置200为清洁机器人本体为例,具体注水过程为:清洁机器人本体进入到基站100的机仓24,前进至推动件11与注水头21接触,并被推动,此时储水容器300的注水口141逐渐打开。当清洁机器人本体的充电片触碰到充电模组241,此时基站100判断到清洁机器人本体移动到位,也即是注水头21与注水口141对齐。基站100驱动水泵32工作给清洁机器人自动加水。清洁机器人本体可以根据设定好的加水算法判断是否加满指定容量,当然亦可在储水容器300内增加设置液位传感器,当判断加水达到容量时反馈信息给基站100停止加水,或者基站100同步监控加水情况,在基站100停止加水后,清洁机器人本体自动退出,开始擦洗地面工作。
78.本技术提供的注水系统不仅仅可应用于拖地机等清洁设备,还可以用于例如喷洒设备等,也不仅仅可应用于水的注加,还可以是其它例如粉末、颗粒等物料的注加,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适当的变换使用。
79.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储水容器及注水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