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烤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57884发布日期:2022-03-30 13:1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炸烤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烤箱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炸烤箱。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空气炸烤箱越来越多,其区别于传统烤箱,采用高速热风循环技术,通过电机驱动风扇,形成立体风幕,提温迅速,温度集中,热量瞬间穿透食材,烘烤出食材的油脂用作烧烤,同时带走食材表面水分,轻松实外酥里嫩的口感。告别传统油炸油烟重、味道大、不健康的特性,用热空气代替热油(无油空气炸),低卡饮食更健康,已经成为未来烤箱的发展方向。
3.目前的空气炸烤箱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是普通离心式扇叶加上一个碗型导风罩来构成,但对于侧吹式空气炸烤箱来说,附着在导风罩内壁的油污顺着导风罩流入烤箱循环风道内,最终积聚过多就会从烤箱底部四周流出形成漏油问题,对用户体验较差,不方便清洁。
4.综上所述,如何解决空气炸烤箱的空炸结构存在漏油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烤箱,以解决空气炸烤箱的空炸结构存在漏油的问题。
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炸烤箱,包括外壳、位于所述外壳内侧的内腔壳、形成于所述内腔壳的外侧的风循环组件,所述内腔壳内形成有一腔体,所述腔体内具有接污件;所述风循环组件包括风道和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安装于所述内腔壳的外侧且与所述内腔壳围成所述风道,所述风道的底壁形成有与所述腔体的内部连通的漏油通道,所述漏油通道用于向所述接污件疏导油污。
7.优选地,所述风循环组件形成于所述内腔壳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
8.优选地,所述蜗壳设有蜗壳开口,所述蜗壳开口所在的一侧扣设于所述内腔壳的外侧部,所述漏油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蜗壳的壳底壁的低洼处的导油通槽和形成于所述内腔壳上且正对所述导油通槽的出口布置的漏油口。
9.优选地,所述内腔壳上设置有均与所述腔体的内部连通的循环风进口和循环风出口;所述蜗壳包括与所述循环风进口相对布置的蜗壳主体和与所述循环风出口相对设置的出风部;所述漏油通道包括第一漏油通道和第二漏油通道,所述第一漏油通道设置于所述蜗壳主体的底壳壁的低洼处,所述第二漏油通道设置于所述出风部的底壳壁的低洼处。
10.优选地,所述导油通槽由两呈角度设置的槽壁围合而成,所述导油通槽的槽口朝向远离所述烤箱底部的一侧,且所述导油通槽从靠近所述内腔壳的一侧至远离所述内腔壳的一侧朝向远离所述烤箱底部所在的一侧延伸。
11.优选地,所述内腔壳上设置有均与所述腔体的内部连通的循环风进口和循环风出
口;所述蜗壳包括与所述循环风进口相对布置的蜗壳主体和与所述循环风出口相对设置的出风部,所述蜗壳主体上设有气流出口,所述蜗壳主体与所述出风部通过所述气流出口相互连通;所述出风部具有引流段,所述引流段具有与所述气流出口衔接的第一端和设置于所述引流段远离所述气流出口一侧的第二端,所述引流段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引流截面逐渐变大。
12.优选地,所述蜗壳主体的内壳壁轮廓呈渐开线形式布置,所述渐开线具有渐开线始端以及渐开线末端,所述渐开线始端以及所述渐开线末端分别位于所述气流出口的相对两侧。
13.优选地,所述蜗壳主体内设有风机,所述风机具有出风侧,所述蜗壳主体的气流出口与所述出风侧相对的一侧处增设有蜗舌,所述蜗舌包括第一引流面,所述第一引流面在所述涡轮主体至所述出风部的方向上向远离所述出风侧所在的一侧延伸,且所述第一引流面沿所述风机的叶轮外轮廓的切线方向布置。
14.优选地,所述蜗舌还包括第二引流面,所述第一引流面以及所述第二引流面呈角度连接,所述第一引流面与所述第二引流面从两者连接位置均朝向远离所述出风侧所在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引流面相对所述第一引流面靠近所述风机设置。
15.优选地,所述蜗壳的底部下边沿形成有第一定位部,所述内腔壳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部相适配的第二定位部,且当所述蜗壳安装至所述内腔壳时,所述第一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定位部卡接到位;所述第一定位部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部为定位卡槽,且所述定位凸起为所述蜗壳的壳壁的底部边沿局部竖直向下延伸所形成的插板部,所述定位凹槽为所述内腔壳的侧部钣金局部外翻所形成的嵌入槽。
16.优选地,所述内腔壳外侧形成有与所述蜗壳用于连接所述内腔壳一侧轮廓相匹配的内凹结构,所述蜗壳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内凹结构内。
17.相比于背景技术介绍内容,上述空气炸烤箱,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侧的内腔壳、形成于内腔壳的外侧的风循环组件,内腔壳内形成有一腔体,腔体内具有接污件;风循环组件包括风道和风机组件,风机组件包括蜗壳,蜗壳安装于内腔壳的外侧且与内腔壳围成风道,风道的底壁形成有与腔体的内部连通的漏油通道,漏油通道用于向接污件疏导油污。该空气炸烤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在风循环组件的风道的底壁所形成的漏油通道,能够将蜗壳内进入的油烟冷凝后所形成的油液通过漏油通道进入接污件,清理十分方便,避免了油污在风道内积聚过多导致烤箱四周漏油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烤箱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内腔壳的内侧视角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炸烤箱在组装状态下前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图3的a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蜗壳内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4.图1-图5中标记为:
25.内腔壳1、内凹结构11、循环风进口12、循环风出口13、第二定位部14、接污件2、风循环组件3、风道31、风机组件32、蜗壳32a、蜗壳开口32a0、蜗壳主体32a1、气流出口32a11、出风部32a2、引流段32a21、第一定位部32a3、风机32b、叶轮32b1、电机32b2、漏油通道4、导油通槽4a、漏油口4b、第一漏油通道41、第二漏油通道42、外壳5、后背板51、散热孔51a、蜗舌6、第一引流面61,出风侧32b13。
具体实施方式
26.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空气炸烤箱,以解决空气炸烤箱的空炸结构存在漏油的问题。
27.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气炸烤箱,包括外壳5、位于外壳5内侧的内腔壳1、形成于内腔壳1的外侧的风循环组件3,内腔壳1内形成有一腔体,腔体内具有接污件2;风循环组件3包括风道31和风机组件32,风机组件32包括蜗壳32a,蜗壳32a安装于内腔壳1的外侧且与内腔壳1围成风道31,风道31的底壁形成有与腔体的内部连通的漏油通道4,漏油通道4用于向接污件2疏导油污。
29.该空气炸烤箱,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通过在风循环组件3的风道31的底壁所形成的漏油通道4,能够将蜗壳32a内进入的油烟冷凝后所形成的油液通过漏油通道4进入接污件2,清理十分方便,避免了油污在风道内积聚过多导致烤箱四周漏油的问题。
30.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风循环组件3具体可以形成于内腔壳1的两侧中的至少一侧,具体可以是内腔壳1的一侧布置风循环组件3,也可以两侧均布置风循环组件3,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指的内腔壳1的两侧,是指用户正视空气炸烤箱的前面板时所对应的左右两侧;当然实际应用过程中,风循环组件3还可以形成于内腔壳1的顶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布置,本新型中优选将风循环组件3布置于内腔壳1的侧部。
31.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内腔壳1具体可以包括用于形成内腔壳1的顶壳壁的顶钣金、用于形成内腔壳1的两侧壳壁的两个侧钣金和用于形成内腔壳1的后壳壁的后钣金,一般来说,为了加工方便,两个侧板金与顶钣金为一块板材一体冲压成型以构成内腔壳1的主框架,而后钣金与主框架1为一体式固定结构,也可以设计成分体式可拆卸的结构,本新型中优选采用分体式可拆卸的结构。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理解的是,空气炸烤箱还应该包括设置于内腔壳1的外侧的外壳5,当内腔壳1的后钣金与内腔壳1的主框架采用分体式可拆卸的结构时,外壳5的后背板51既可以充当外壳5的背部壳壁,后背板51正对主框架的后背区域可以充当内腔壳1的后钣金,也即后背板51与内腔壳1的后钣金为一体式结构,并且一般来说,为了保证侧部风循环组件3的散热,后背板51对应内腔壳1与外壳5之间所形成的
用于容纳风循环组件3的间隙的板面上还应该设置有散热孔51a。
3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中,蜗壳32a设有蜗壳开口32a0,风循环组件3布置于内腔壳1的侧部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为蜗壳开口32a0所在的一侧扣设于所述内腔壳1的外侧部,漏油通道4具体可以包括形成于蜗壳32a的壳底壁的低洼处的导油通槽4a和形成于内腔壳1上且正对导油通槽4a的出口布置的漏油口4b。其中,导油通槽4a具体可以采用漏斗形结构,该结构更加有助于油污流出,当然也可以是锥形槽的结构,又或者是其他有利于油污流动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另外,漏油口4b具体可以是位于漏斗形结构正下方的圆形或方形开口,当然并不限于圆形和方形,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具体的结构形式,选择对应的其他形状。
33.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为了保证风循环组件3与内腔壳1所形成的内腔体之间形成循环风的效果,内腔壳1上还设置有均与内腔体1连通的循环风进口12和循环风出口13;蜗壳32a包括与循环风进口12相对布置的蜗壳主体32a1和用于将蜗壳主体32a1内气流引至循环风出口13的出风部32a2;漏油通道4具体包括第一漏油通道41和第二漏油通道42,第一漏油通道41设置于蜗壳主体32a1的底壳壁的低洼处,第二漏油通道42设置于出风部32a2的底壳壁的低洼处。通过在蜗壳主体32a1的底壳壁和出风部32a2的底壳壁分别布置第一/第二漏油通道(41,42),能够保证蜗壳32a整体内部不会积聚油污。
34.需要说明的是,导油通槽4a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由两呈角度设置的槽壁围合而成,导油通槽4a两端贯通,其槽口朝向远离烤箱底部的一侧,且导油通槽4a从靠近内腔壳1的一侧至远离内腔壳1的一侧朝向远离烤箱底部所在的一侧延伸。通过设计在该种结构形式,使得导油通槽4a在蜗壳32a的底壁上加工制作更加方便。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设计成其他槽形结构形式。
35.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内腔壳1上设置有均与内腔壳1的腔体的内部连通的循环风进口12和循环风出口13;蜗壳32a包括与循环风进口12相对布置的蜗壳主体32a1和与循环风出口13相对设置的出风部32a2,蜗壳主体32a1上设有气流出口32a11,蜗壳主体32a1与出风部32a2通过气流出口32a11相互连通;出风部32a2具有引流段32a21,引流段32a21具有与气流出口32a11衔接的第一端和设置于引流段32a21远离气流出口32a11一侧的第二端,引流段32a21自第一端向第二端的引流截面逐渐变大。通过将引流段32a21设计成自第一端向第二端的引流截面逐渐变大的结构形式,能够使得风压逐渐变小,有助于降低噪音。
36.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来说,上述蜗壳主体32a1的内壳壁轮廓具体可以呈渐开线形式布置,渐开线具有渐开线始端以及渐开线末端,渐开线始端以及渐开线末端分别位于气流出口32a11的相对两侧。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渐开线的布置方式,仅仅是本新型实施例的优选举例而已,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结构形式,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37.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理解的是,风机组件32还应该包括设置于蜗壳主体32a1上的风机32b,并且风机32b优选采用涡轮式离心风机。具体地,风机32b一般包括叶轮32b1和用于驱动叶轮32b1转动的电机32b2,涡轮式离心风机配合蜗壳32a形成风循环组件3,其中涡轮式离心风机,能够实现在同等直径扇叶下,可以带来更大的风量和更小的噪音,从而使得食物烹饪效果更好。
38.需要说明的是,涡轮式离心风机具体可以采用冲压成型方式制作而成,也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制作方式加工而成,比如焊接的方式制作而成等,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39.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风机32b一般具有出风侧32b13,出风侧32b13具体定义为,在气流出口32a11位置,以叶轮中心轴至出风部的延伸形成的延伸线分界线,风机出风的一侧,即用于将风送至气流出口32a11的一侧为出风侧32b13,具体参照附图所示。
40.蜗壳主体32a1的气流出口32a11与出风侧相对的一侧处增设有蜗舌6,蜗舌6包括第一引流面61,第一引流面61在涡轮主体32a1至出风部32a2的方向上向远离出风侧所在的一侧延伸,且第一引流面61沿风机32b的叶轮32b1外轮廓的切线方向布置。通过设置单独的涡舌6,使得气流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向流动,具体,风机32b的出风侧的气流会主要通过该增设的蜗舌6的第一引流面61引向出风部32a2,使得风机的风最大限度的被送入刀出风部32a2中,更具体的,第一引流面61起到一个铲风作用。
41.更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蜗舌6还包括第二引流面62,第一引流面61以及第二引流面62呈角度连接,第一引流面61与第二引流面62从两者连接位置均朝向远离出风侧所在的一侧延伸,第二引流面62相对第一引流面61靠近风机32b设置。通过第二引流面62,未流向第一引流面61的气流会通过第二引流面62少量气流引回至蜗壳主体32a1的内腔继续在叶轮32b1的旋转下再次到达气流出口32a11,降低蜗壳主体32a1的气流出口32a11处形成紊流的可能性,也即降低了气流发生紊乱的可能性。需要说明的是,涡轮式离心风机的叶轮在蜗壳主体32a1内旋转能够将内腔壳1所形成的腔体内部的气流自蜗壳主体32a1的吸风口(对应前述循环风进口12)处吸入,然后通过叶轮32b1旋转的离心作用将气流甩至蜗壳主体32a1的内壳壁,并由气流出口32a11流出。
42.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都应该能够理解的是,蜗壳主体32a1的气流出口是指对应蜗壳32a的出风喉口位置,也即气流在蜗壳主体32a1内腔引出的出口。
43.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为了方便蜗壳32a的安装,在蜗壳32a的底部下边沿形成有第一定位部32a3,内腔壳1上形成有与第一定位部32a3相适配的第二定位部14,且当蜗壳32a安装至内腔壳1时,第一定位部32a3与第二定位部14卡接到位。其中,第一定位部32a3具体可以为定位凸起,第二定位部14具体可以为定位卡槽;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是第一定位部32a3具体为定位卡槽,第二定位部14具体为定位凸起,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装配时定位即可,在此不做更具体的限定。
44.在一些更具体的实施方案中,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第一定位部32a3与第二定位部14之间的配合关系,下面以第一定位部32a3为定位凸起,第二定位部14具体可以为定位卡槽为例,对定位凸起与定位卡槽的结构进行举例说明,参见图4所示,定位凸起的具体结构为蜗壳32a的壳壁的底部边沿局部竖直向下延伸所形成的插板部,定位凹槽的具体结构为内腔壳1的侧部对应与插板部的位置形成有嵌入槽,其中,嵌入槽的形成方式可以是内腔壳1的侧板金局部外翻形成的嵌入槽结构,通过插板部插入嵌入槽实现蜗壳32a装配至内腔壳1的定位。
45.进一步的实施方案中,当漏油通道4具体包括形成于蜗壳32a的壳底壁的低洼处的导油通槽4a和形成于内腔壳1上且正对导油通槽4a的出口布置的漏油口4b时,导油通槽4a可以形成于插板部,具体可以是在插板部上设计竖直向下延伸的v型槽或u型槽等槽形结
构,该槽形结构的上端开口贯通蜗壳32a的内腔,该槽形结构的下端开口与嵌入槽连通,漏油口4b具体可以形成于嵌入槽上,该嵌入槽通过侧板金外翻形成与内腔壳1内腔连通的侧部开口。
46.此外,为了尽可能的降低空气炸烤箱的整体体积,内腔壳1外侧形成有内凹结构11,该内凹结构11与蜗壳32a用于连接内腔壳1的一侧轮廓相匹配,蜗壳32a至少部分安装于该内凹结构11内,通过在内腔壳1的侧部布置内凹结构11,能够有效减小内腔壳1与外壳5之间所形成的用于容纳风循环组件3的间隙,从而有助于减小空气炸烤箱的整体体积。
4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空气炸烤箱进行了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48.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若涉及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若涉及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9.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如若涉及诸如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0.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