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调节的椅子扶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07609发布日期:2022-01-01 00:29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的椅子扶手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家具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调节的椅子扶手。


背景技术:

2.目前,椅子是一种日常生活办公用的坐具,一般带有靠背和扶手;扶手是椅子上用来保持使用者身体平衡或者支撑身体的横木或者把手,使用者会将手臂放置在扶手上,从而提高椅子的舒适度。
3.在相关技术中,扶手通常通过支架和螺钉固定在椅子的两侧。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根据使用者的身高以及实际坐姿的不同,让人的手臂感觉到舒适的高度也不同,在相关技术中扶手的位置较为固定,难以根据实际的需求进行调节,舒适度相对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根据实际的坐姿对扶手的高度进行调节,提高舒适度,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的椅子扶手。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便于调节的椅子扶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便于调节的椅子扶手,设置在椅子的两侧;包括支撑柱,在支撑柱上沿支撑柱的长度方向滑移配合有插杆,在插杆下端设置有用于对插杆和椅子进行连接的连接板,在支撑柱上设置有用于对插杆位置进行限制的卡接件;在支撑柱上端倾斜设置有安装座,在安装座背离支撑柱的一侧设置扶手。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身高不同或者以不同的坐姿坐在椅子上时,可以打开卡接件,然后拉动支撑柱,支撑柱和插杆发生相对滑移,从而改变扶手的高度,然后使用卡接件使支撑柱和插杆保持稳定。通过设置滑移配合的支撑柱和插杆,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的身高和坐姿对扶手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舒适度。
9.可选的,所述支撑柱内部中空且下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插杆插接于支撑柱内,在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插孔,在所述插杆上设置有多个沿插杆长度方向排布的卡接槽,所述卡接件包括卡接头,所述卡接头穿过插孔插接于卡接槽中。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身高不同或者以不同的坐姿坐在椅子上时,将卡接头从卡接槽中拔出,然后拉动支撑柱改变扶手的高度,当扶手调节至合适的高度后,将卡接头穿过插孔插入卡接槽中,使支撑柱和插杆保持稳定;通过设置卡接头和卡接槽,提高对扶手高度调节的便捷性。
11.可选的,所述插杆的截面为多边形,所述支撑柱的内部空腔与插杆适配。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对插杆在支撑柱内的位置进行限制,阻止插杆转动,从而保持卡接槽位置的稳定,提高对扶手高度进行调节的便捷性。
13.可选的,所述卡接件还包括安装片、卡接头和按压头;所述安装片与支撑柱的表面贴合,所述卡接头设置于安装片朝向支撑柱的一面;所述按压头设置于安装片远离卡接头
的一端,所述按压头朝向背离支撑柱的方向翘起,在所述安装片上位于按压头和卡接头之间设置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支撑柱转动配合。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使用者对扶手的高度进行调节时,朝向支撑柱的方向按压按压头,安装片以连接环为支点转动,从而使卡接头朝向背离卡接槽的方向运动退出卡接槽,然后可以拉动支撑柱对扶手的高度进行调节;扶手高度调节完成后,将卡接头朝向卡接槽方向按压,从而使卡接头插接于卡接槽中,对支撑柱和插杆的位置进行限制;通过设置安装片、按压头和连接环,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扶手高度进行调节的便捷性。
15.可选的,在所述支撑柱内设置有用于驱动卡接头朝向卡接槽方向运动的弹性片。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扶手调节到合适的高度后,松开按压头,在弹性片的作用下推动卡接头朝向卡接槽方向运动插入卡接槽中;通过设置弹性片,进一步提高对扶手高度进行调节的便捷性。
17.可选的,在所述支撑柱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环插接于连接孔中,所述弹性片包括延伸方向与安装片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结构部,固接于按压头上的第二结构部和用于连接第一结构部以及第二结构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结构部穿设于连接孔中;所述连接部朝向插杆方向凸出。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弹性片可以完成安装片和支撑柱之间的固定,当以连接环为支点朝向支撑柱的方向按压按压头时,可以使卡接头朝向背离支撑柱的方向运动,卡接头退出卡接槽,第一结构部固定不动,第二结构部随着按压头运动,连接部发生弹性形变,松手后连接部驱动卡接头朝向支撑柱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卡接头卡入卡接槽。
19.可选的,所述安装座与支撑柱转动配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可以根据坐姿的不同对扶手的角度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扶手的舒适度。
21.可选的,在所述支撑柱背离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座,在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嵌槽,所述固定座嵌设于嵌槽中且与嵌槽转动配合;在所述嵌槽的底面凸出设置有限位环,在所述固定座上设置固定槽,所述限位环位于固定槽内且与固定槽转动配合,在限位环的外壁上以限位环的轴线为中心设置有多个弧形排布的限位槽,在所述固定槽内设置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柱和用于驱动限位柱朝向限位槽运动的弹性块,所述限位柱朝向限位槽的一面为圆弧面且嵌设于限位槽中。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扶手的角度进行调节时,固定座和安装座发生相对转动,带动限位环在固定槽内转动,由于限位柱朝向限位槽的一面为圆弧面,限位槽的侧壁挤压限位柱的弧面会对限位柱施加一个朝向背离限位槽方向的分力,将限位柱从限位槽中挤出,当限位柱与另一个限位槽对应时,在弹性块的作用下限位柱嵌入另一个限位槽中。通过设置限位件和限位槽,可以在调节扶手角度的同时对扶手进行实时的定位,提高扶手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舒适度。
23.可选的,在固定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弹性块位于安装槽中,所述限位柱朝向限位槽的一面凸出安装槽开口。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槽可以对弹性块的形变以及限位柱的滑移进行限制和引导,提高限位柱滑移的稳定性和流畅度,从而起到更好的调节定位作用。
25.可选的,在所述嵌槽底面的中心位置凸出设置有限位转轴,在固定座上开设有轴
孔,所述限位转轴穿设于轴孔中且与轴孔转动配合,在所述固定座背离安装座一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弧形的挡槽,在所述挡槽内滑移配合的有挡块,所述挡块与限位转轴连接。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扶手的角度进行调节时,固定座和安装座发生相对转动,从而带动限位转轴在轴孔内转动,限位转轴带动挡块在挡槽内转动,从而可以根据挡槽的弧度对扶手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提高扶手转动的稳定性。
27.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8.1.通过设置滑移配合的支撑柱和插杆,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的身高和坐姿对扶手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舒适度;
29.2.通过设置卡接头和卡接槽,提高对扶手高度调节的便捷性;
30.3.通过设置安装片、按压头和连接环,可以进一步提高对扶手高度进行调节的便捷性;
31.4.通过设置限位件和限位槽,可以在调节扶手角度的同时对扶手进行实时的定位,提高扶手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舒适度;
32.5.通过设置转轴、挡槽和挡块,可以根据挡槽的弧度对扶手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提高扶手转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便于调节的椅子扶手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卡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弹性片与按压头以及安装片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固定座与安装座以及支撑柱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限位件与固定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39.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安装环与挡槽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40.附图标记说明:1、支撑柱;10、按压口;11、连接孔;12、插孔;13、让位槽;2、插杆;20、卡接槽;3、连接板;4、卡接件;40、安装片;41、卡接头;42、按压头;43、连接环;44、弹性片;440、第一结构部;441、第二结构部;442、连接部;5、安装座;50、嵌槽;51、限位转轴;52、限位环;520、限位槽;6、扶手;7、固定座;70、轴孔;71、固定槽;710、安装槽;72、挡槽;73、安装环;730、挡块;8、限位螺栓;9、限位件;90、弹性块;91、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1

7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便于调节的椅子扶手,设置在椅子的两侧。参照图1和图2,便于调节的椅子扶手包括支撑柱1,在支撑柱1上沿支撑柱1的长度方向滑移配合有插杆2,在插杆2下端设置有用于对插杆2和椅子进行连接的连接板3,在支撑柱1上设置有用于对插杆2位置进行限制的卡接件4;在支撑柱1上端倾斜设置有安装座5,在安装座5背离支撑柱1的一侧设置扶手6。
43.参照图2和图3,支撑柱1内部中空且下端设置有开口,插杆2插接于支撑柱1内,为了保持插杆2的稳定,插杆2的截面为矩形,支撑柱1的内部空腔与插杆2适配;连接板3与插
杆2一体铸造成型且与插杆2排布呈l形,从而便于连接板3与椅子之间进行连接固定;在插杆2上开设有多个沿插杆2长度方向排布的卡接槽20,卡接件4一端穿入支撑柱1内与卡接槽20卡接配合。
44.在支撑柱1上开设有与支撑柱1内部空腔连通的按压口10,在支撑柱1上位于按压口10的下方开设有连接孔11,在支撑柱1上位于连接孔11的下方开设有插孔12;卡接件4包括与支撑柱1表面贴合的安装片40,在安装片40朝向支撑柱1一面的下侧固接有卡接头41,卡接头41穿过插孔12与卡接槽20插接配合;在安装片40背离卡接头41的一端与按压口10相对应的位置固接有按压头42,按压头42朝向背离支撑柱1的方向翘起;在安装片40上位于按压头42和卡接头41之间固接有连接环43,连接环43插接于连接孔11中,连接孔11的宽度大于连接环43的宽度,从而可以使连接环43在连接孔11中上下自由活动,以连接环43为支点朝向支撑柱1的方向按压按压头42时,可以使卡接头41朝向背离支撑柱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卡接头41退出卡接槽20;在支撑柱1内部设置有用于驱动卡接头41朝向卡接槽20方向运动的弹性片44。
45.弹性片44包括延伸方向与安装片40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一结构部440,固接于按压头42上的第二结构部441和用于连接第一结构部440以及第二结构部441的连接部442,第一结构部440、第二结构部441和连接部442一体铸造成型;第一结构部440穿设于连接环43内且于支撑柱1的内壁贴合,连接部442朝向插杆2方向凸出,通过弹性片44可以完成安装片40和支撑柱1之间的固定,当以连接环43为支点朝向支撑柱1的方向按压按压头42时,可以使卡接头41朝向背离支撑柱1的方向运动,卡接头41退出卡接槽20,第一结构部440固定不动,第二结构部441随着按压头42运动,连接部442发生弹性形变,松手后连接部442驱动卡接头41朝向支撑柱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卡接头41卡入卡接槽20。为了提高支撑柱1表面的平整度,在支撑柱1上与安装片40相对应的位置开设有让位槽13,安装片40嵌设于让位槽13中。
46.为了便于对扶手6的角度进行调节,参照图4,在支撑柱1背离连接板3的一端凸出设置有固定座7,具体的固定座7与支撑柱1可以采用螺栓固定;在安装座5朝向支撑杆的一面开设有环形的嵌槽50,固定座7嵌设于嵌槽50中且与嵌槽50转动配合,在嵌槽50底面的中心位置凸出设置有限位转轴51,在固定座7上开设有轴孔70,限位转轴51插接于轴孔70中且与轴孔70转动配合,在限位转轴51背离固定座7的一端设置有限位螺栓8,限位螺栓8穿过轴孔70与限位转轴51螺接,限位螺栓8大端头的直径大于轴孔70的直径,从而对限位转轴51的位置进行限制。
47.为了便于对安装座5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参照图5和图6,在嵌槽50的底面上凸出设置有限位环52,限位环52与嵌槽50圆心重合,在固定座7背离支撑柱1的一面上开设有固定槽71,限位环52位于固定槽71内且与固定槽71转动配合,在固定槽71的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710,在安装槽710中设置有限位件9。
48.限位件9包括弹性块90和限位柱91,弹性块90可以采用橡胶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块90可以替换为弹簧、弹性片44等任意具有弹性的材料,弹性块90与安装槽710底面粘接固定;限位柱91固接于弹性块90朝向限位环52的一面上,限位柱91的轴线与限位转轴51的轴线平行且一侧凸出安装槽710的槽口,在限位环52的外壁上以限位环52的轴线为中心开设有多个弧形排布的限位槽520,限位柱91凸出固定槽71内壁的部分与限位槽520适配且嵌设于限位槽520中。
49.为了便于对安装座5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参照图7,在固定座7背离安装座5一端的端面上开设有两个挡槽72,挡槽72呈弧形且以轴孔70为圆心,挡槽72的弧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开设,在本实施例中挡槽72的弧度为90
°
,两条挡槽72对称设置;在轴孔70内嵌设有与轴孔70转动配合的安装环73,安装环73背离固定座7的一端穿出轴孔70位于周孔外,在安装环73的侧面上凸出设置有挡块730,挡块730嵌设于挡槽72中且与挡槽72滑移配合,限位螺栓8的大端头与安装环73背离固定座7的一面抵接。
5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便于调节的椅子扶手的实施原理为:当使用者身高不同或者坐姿不同需要对椅子的高度进行调节时,朝向支撑柱1的方向按压按压头42,安装片40以连接环43为支点转动,卡接头41朝向背离支撑柱1的方向运动,卡接头41退出卡接槽20,第一结构部440固定不动,第二结构部441随着按压头42运动,连接部442发生弹性形变,然后拉动支撑柱1,支撑柱1和插杆2发生相对滑移,从而改变扶手6的高度,松开按压头42,连接部442驱动卡接头41朝向支撑柱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卡接头41卡入卡接槽20,使支撑柱1和插杆2保持稳定,从而使扶手6保持稳定。
51.当使用者根据坐姿的不同需要对扶手6的角度进行调节时,转动扶手6,固定座7和安装座5发生相对转动,带动限位环52在固定槽71内转动,由于限位柱91朝向限位槽520的一面为圆弧面,限位槽520的侧壁挤压限位柱91的弧面会对限位柱91施加一个朝向背离限位槽520方向的分力,将限位柱91从限位槽520中挤压至安装槽710中,当限位柱91与另一个限位槽520对应时,在弹性块90的作用下限位柱91嵌入另一个限位槽520中,从而可以在调节扶手6角度的同时对扶手6进行实时的定位,提高扶手6的稳定性;在对扶手6的角度进行调节时,固定座7和安装座5发生相对转动,带动限位转轴51在轴孔70内转动,限位转轴51带动挡块730在挡槽72内转动,从而可以根据挡槽72的弧度对扶手6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提高扶手6转动的稳定性。综上所述,通过设置滑移配合的支撑柱1和插杆2,可以根据使用者不同的身高和坐姿对扶手6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提高舒适度。
5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