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蒸制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7001发布日期:2022-02-19 19:20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蒸制烹饪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制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2.电蒸箱、蒸烤一体机等蒸制烹饪设备利用高温蒸汽来烹饪食物,烹饪过程中多余的蒸汽需要外排至蒸箱外。现有的大部分电蒸箱在工作时,烹饪内胆中的多余蒸汽通过排气口排入导风结构中,在导风接头与冷空气混合后在外排至电蒸箱之外。
3.现有电蒸箱的上述排气方式虽然对高温蒸汽有一定的降温作用,但是导风结构是直通的,并且排气风机的出风将蒸汽和冷空气的混合气体快速地吹向导风结构的出风口,这样仍会有大量的蒸汽排出,尤其在电蒸箱烹饪结束,打开蒸箱门体时,会有较多的蒸汽瞬间排出,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随着大量的蒸汽排出,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附着甚至渗透在周围的橱柜上,长期的使用,对橱柜的寿命影响很大。此外,高温蒸汽的排出,尤其是蒸箱工作完毕时大量的蒸汽外排,存在烫伤用户的风险。另外,大量蒸汽的排出会造成能源的浪费,并且也会对水箱的续航时间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外排蒸汽量少的蒸制烹饪设备。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蒸制烹饪设备,包括具有排气口的内胆、水箱以及蒸汽发生器,上述内胆的上方设置有上安装板,该上安装板上安装有具排气风机的排气通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该上安装板上的冷凝腔,该冷凝腔中隔设有导热隔板而将该冷凝腔上下分隔为位于冷凝腔上部的第一腔体和位于冷凝腔下部的第二腔体,上述第一腔体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其中,进气孔用来与内胆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而出气孔用于与上述排气通道的排气进气口相流体连通,第二腔体具有进水孔和出水孔,其中进水孔用来与水箱的出水口相流体连通,而出水孔用来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相流体连通。
6.进一步,所述上安装板的上表面上罩设有导风板,该导风板与上安装板的上表面围成上述排气通道,该导风板的顶面上安装有冷凝盒,该冷凝盒的内腔构成上述冷凝腔。这样排气风机的出风能对第二腔体中的水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蒸汽的热量远大于水能吸收的热量),避免第二腔体中的水温过高而影响对第一腔体中的蒸汽的散热效果。
7.进一步,所述排气风机安装在排气通道的进风口处,而上述冷凝盒设置在上述排气通道进风口端的顶面上。从而进一步提升排气风机的出风对第二腔体中的水的降温效果。
8.进一步,所述导风板后端的顶壁由后至前朝上倾斜而形成第一斜壁,且该第一斜壁的前缘由后至前朝下倾斜而形成第二斜壁,上述冷凝盒安装在第一斜壁的上表面上。这样排气风机的出风能在第一斜壁与第二斜壁围成的空间中缓流涡旋,从而再进一步提升排
气风机的出风对第二腔体中的水的降温效果。
9.进一步,所述导热隔板的上表面由前至后朝下倾斜而形成第一导流斜面,该第一导流斜面的最低处开设有与上述第二腔体相通的导流孔,上述进气孔开设在该第一腔体的前腔壁上而上述出气孔开设在第一腔体的后腔壁上。这样通过第一导流斜面能将进入第一腔体的蒸汽导向出气孔,并且第一腔体中形成的冷凝水能沿第一导流斜面流向导流孔,并通过该导流孔流入第二腔体中,实现冷凝水的回收利用。
10.进一步,所述第一导流斜面的后端水平朝后延伸而形成第一导流缓面,上述导流孔开设在该第一导流缓面上并与上述出气孔邻设。一方面能降低第一腔体中蒸汽的流速,从而能使蒸汽充分地与第二腔体中的水发生热交换,进一步提升对蒸汽的冷凝效果,另一方面能使第一腔体中形成的冷凝水能蓄积在第一导流缓面上,接着平稳地流入第二腔体中。
11.进一步,所述第二腔体中竖向隔设有导热翅片,该导热翅片的至少一端与第二腔体的对应腔壁之间分别留有导流间隙。通过设置导热翅片,一方面能降低第二腔体中水流的流速,从而能使第二腔体中的水能更加充分地与第一腔体中的蒸汽发生热交换,另一方面能使第一腔体中的水更好地吸收第一腔体中的热量,进而进一步促进第一腔体中的蒸汽的冷凝。
12.进一步,所述冷凝盒的内底面由前至后朝下倾斜而形成第二导流斜面,且该第二导流斜面的后端水平朝后延伸的而形成第二导流缓面,上述进水孔开设在该第二腔体的后端并与上述第二导流缓面邻设,而出水孔开设在第二腔体的前腔壁上。一方面能使第二腔体中的水顺利地通过出水孔流入蒸汽发生器中,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导流缓面能避免水流过快的从出水孔流出,保证第二腔体中的水充分地与第一腔体中的蒸汽发生热交换。
13.进一步,所述导热翅片隔设在导热隔板的下表面与第二导流斜面之间并沿左右方向设置,且该导热翅片于形成上述导流间隙的一端朝后呈弧状弯折,从而能更好地将水流导向出水孔。
14.进一步,所述导热翅片包括第一导热翅片和第二导热翅片,其中,第一导热翅片的两端分别形成上述导流间隙,且该第一导热翅片至少为两个并沿第二导流斜面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导热翅片的一端形成上述导流间隙,且第二导热翅片至少为两个并左右方向间隔并相对地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热翅片之间。这样能使第二腔体中的水能充分地吸收传导至各导热翅片上的热量,进一步促进第二腔体中的水与第一腔体中的蒸汽之间的热传递。
15.进一步,所述第二腔体的出水孔与蒸汽发生器的进水口通过出水管连通,且该出水管上分别安装有水泵和用于控制该出水管启闭的电磁阀,上述第二腔体上安装有温度传感器而上述水箱上安装有时间传感器,当该温度传感器和/或时间传感器检测到的数值超过预设值时,上述电磁阀开启。这样一方面能保证对第一腔体中的蒸汽的冷凝效率,另一方面能保证对第二腔体的中的水的预热效果,从而提升蒸汽发生器的蒸汽产生效率。
16.进一步,所述温度传感器的预设值为40
°
,而时间传感器的预设值等于第二腔体的容积除以第二腔体中水的流速。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冷凝腔中分别上下设置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其中,内胆中外排的蒸汽通过第一腔体再外排至排气通道,而水箱
中的水通入第二腔体后再进入蒸汽发生器,这样进入第二腔体中的冷水通过导热隔板能与第一腔体中的高温蒸汽发生热传递,从而降低蒸汽的温度,促进蒸汽的冷凝,减少蒸汽的外排量,同时蒸汽的余温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热第二腔体中的水,从而提高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的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蒸制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1的再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凝盒的结构分解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5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5沿a-a方向的剖视图;
25.图8为图6沿b-b方向的剖视图;
26.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凝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8.如图1~9所示,一种蒸制烹饪设备,包括具有排气口的内胆(未示出)、水箱2以及蒸汽发生器3,上述内胆的上方设置有上安装板1,该上安装板1上安装有具排气风机41的排气通道40,且该排气风机41安装在排气通道40的进风口处,此外,本实施例中,上述水箱2和蒸汽发生器3均安装在上述上安装板1的上表面上。并且,上述上安装板1的上表面上罩设有导风板4,该导风板4与上安装板1的上表面围成上述排气通道40。
29.进一步,还包括设置在该上安装板1上的冷凝腔50,该冷凝腔50中隔设有导热隔板503而将该冷凝腔50上下分隔为位于冷凝腔50上部的第一腔体501和位于冷凝腔50下部的第二腔体502,上述第一腔体501具有进气孔51和出气孔52,其中,进气孔51用来与内胆的排气口相流体连通,而出气孔52用于与上述排气通道40的排气进气口401相流体连通(本实施例中该出气孔52与排气进气口401通过排气管9连通),第二腔体502具有进水孔53和出水孔54,其中,进水孔53用来与水箱2的出水口相流体连通,而出水孔54用来与蒸汽发生器3的进水口相流体连通。这样本实施例中冷凝腔50中分别上下设置有第一腔体501和第二腔体502,其中,内胆中外排的蒸汽通过第一腔体501再外排至排气通道40,而水箱2中的水通入第二腔体502后再进入蒸汽发生器3,这样进入第二腔体502中的冷水通过导热隔板503能与第一腔体501中的高温蒸汽发生热传递,从而降低蒸汽的温度,促进蒸汽的冷凝,减少蒸汽的外排量,同时蒸汽的余温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热第二腔体502中的水,从而提高蒸汽发生器3产生蒸汽的效率。
3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导风板4的顶面上安装有冷凝盒5,该冷凝盒5的内腔构成上述冷凝腔50,具体地,该冷凝盒5包括上部开口的盒体5a和盖合在该盒体5a的开口上的盖体5b。这样排气风机41的出风能对第二腔体502中的水具有一定的降温作用(第一腔体501中蒸汽的热量远大于第二腔体502中水能吸收的热量),避免第二腔体502中的水温过高
而影响对第一腔体501中的蒸汽的散热效果。优选地,排气风机41安装在排气通道40的进风口处,而上述冷凝盒5设置在上述排气通道40进风口端的顶面上,从而进一步提升排气风机41的出风对第二腔体502中的水的降温效果。进一步,优选地,导风板4后端的顶壁由后至前朝上倾斜而形成第一斜壁42,且该第一斜壁42的前缘由后至前朝下倾斜而形成第二斜壁43,上述冷凝盒5安装在第一斜壁42的上表面上。这样排气风机41的出风能在第一斜壁42与第二斜壁43围成的空间中缓流涡旋,从而再进一步提升排气风机41的出风对第二腔体502中的水的降温效果。
31.进一步,上述导热隔板503的上表面由前至后朝下倾斜而形成第一导流斜面5032,该第一导流斜面5032的最低处开设有与上述第二腔体502相通的导流孔5031,上述进气孔51开设在该第一腔体501的前腔壁上而上述出气孔52开设在第一腔体501的后腔壁上。这样通过第一导流斜面5032能将进入第一腔体501的蒸汽导向出气孔52,并且第一腔体501中形成的冷凝水能沿第一导流斜面5032流向导流孔5031,并通过该导流孔5031流入第二腔体502中,实现冷凝水的回收利用。优选地,上述第一导流斜面5032的后端水平朝后延伸而形成第一导流缓面5033,上述导流孔5031开设在该第一导流缓面5033上并与上述出气孔52邻设。一方面能降低第一腔体501中蒸汽的流速,从而能使蒸汽充分地与第二腔体502中的水发生热交换,进一步提升对蒸汽的冷凝效果,另一方面能使第一腔体501中形成的冷凝水先蓄积在第一导流缓面5033上,接着平稳地流入第二腔体502中。
32.进一步,上述第二腔体502中竖向隔设有导热翅片6,该导热翅片6的至少一端与第二腔体502的对应腔壁之间分别留有导流间隙63。通过设置导热翅片6,一方面能降低第二腔体502中水流的流速,从而能使第二腔体502中的水能更加充分地与第一腔体501中的蒸汽发生热交换,另一方面能使第一腔体501中的水更好地吸收第一腔体501中的热量,进而进一步提升对第一腔体501中的蒸汽的冷凝效果。
33.此外,上述冷凝盒5的内底面由前至后朝下倾斜而形成第二导流斜面5021,且该第二导流斜面5021的后端水平朝后延伸的而形成第二导流缓面5022,上述进水孔53开设在该第二腔体502的后端并与上述第二导流缓面5022邻设,而出水孔54开设在第二腔体502的前腔壁上。一方面能使第二腔体502中的水顺利地通过出水孔54流入蒸汽发生器3中,另一方面通过设置第二导流缓面5022能避免水流过快的从出水孔54流出,保证第二腔体502中的水充分地与第一腔体501中的蒸汽发生热交换。
34.进一步,本实施例中,上述导热翅片6隔设在导热隔板503的下表面与第二导流斜面5021之间并沿左右方向设置,且该导热翅片6于形成上述导流间隙63的一端朝后呈弧状弯折,从而能更好地将水流导向出水孔54。优选地,本实施例中,上述导热翅片6包括第一导热翅片61和第二导热翅片62,其中,第一导热翅片61的两端分别形成上述导流间隙63,且该第一导热翅片61至少为两个并沿第二导流斜面5021前后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导热翅片62的一端形成上述导流间隙63,且第二导热翅片62至少为两个并左右方向间隔并相对地设置在两个相邻的第一导热翅片61之间。这样能使第二腔体502中的水能充分地吸收传导至各导热翅片6上的热量,进一步促进第二腔体502中的水与第一腔体501中的蒸汽之间的热传递。
35.本实施例中,水箱2的出水口21与上述第二腔体502的进水孔53通过进水管20连通,上述第二腔体502的出水孔54与蒸汽发生器3的进水口通过出水管7连通,且该出水管7上分别安装有水泵71和用于控制该出水管7启闭的电磁阀72,上述第二腔体502上安装有温
度传感器8而上述水箱2上安装有时间传感器(未示出),当该温度传感器8和/或时间传感器检测到的数值超过预设值时,上述电磁阀72开启。这样一方面能保证对第一腔体501中的蒸汽的冷凝效率,另一方面能保证对第二腔体502的中的水的预热效果,从而提升蒸汽发生器3的蒸汽产生效率。具体地,本实施例中,上述温度传感器8的预设值为40
°
,而时间传感器的预设值等于第二腔体502的容积除以第二腔体502中水的流速。
36.本实用新型所称的“流体连通”是指两个部件或部位(以下统一分别称为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即流体(气体、液体或两者的混合)能从第一部位沿着流动路径流动或/和被运送到第二部位,可以是上述的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直接相连通,也可以是第一部位、第二部位之间通过至少一个第三者间接连通,该第三者可以是诸如管道、通道、导管、导流件、孔、槽等流体通道、也可以是允许流体流过的腔室或以上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