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透气式U型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70655发布日期:2022-03-16 15:0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透气式U型枕的制作方法
一种便携透气式u型枕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u型枕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透气式u型枕。


背景技术:

2.u型颈枕,顾名思义就是形状像英文字母u字的枕头,它可根据人体需要自动塑造舒服效果,有效把人体压力化解为零压,抵消反作用力,彻底放松颈肩部所受的外界的压力,从而避免颈肩部架空弯曲产生的疲劳感,u型护颈椎枕能有效劳的促进血液循环,不易使得颈椎与肩部产生疲劳和酸痛。
3.在人们旅行、商务出差需要休息的时候,利用u型枕来对脖子支撑,现有的u型枕常是高度不可调的,不易根据不同的人体进行调节,且u型枕的倾斜角度不可调,不易根据不同的需求来进行调节,透气性差易导致出汗,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携透气式u型枕。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透气式u 型枕,有效的解决了u型枕常是高度不可调的;且u型枕的倾斜角度不可调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透气式u型枕,包括升降机构、调节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呈u型设置,所述底板顶侧壁后侧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块,两组所述固定块的相视端设置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外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相反的螺纹,所述螺纹管外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的顶壁均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的顶端设置有面板,两组所述缓冲块的相视端有第一弹簧,所述面板底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限位槽,左右两侧所述缓冲块位于左右两侧限位槽的内腔,所述螺纹管的右端贯穿右侧固定块的右侧壁并开设有作用槽,所述螺纹管的内壁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壁设置有作用齿轮,所述作用齿轮位于作用槽的内腔,所述底板与面板的外壁设置有布罩,所述布罩的右侧壁设置有拉链。
6.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设置于面板前侧壁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的前侧壁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后端贯穿固定块,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设置有皮带,所述皮带位于固定块的后侧,右侧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螺纹杆的外壁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的顶端设置有调节杆,左右两侧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调节板的底壁,右侧所述固定块的右侧壁设置作用杆,所述作用杆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与调节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与第二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调节齿轮与作用齿轮相匹配。
7.优选的,所述面板与调节板的顶壁设置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顶壁均匀开设有透气口,所述缓冲垫位于布罩的内腔。
8.优选的,所述调节板的底壁设置有作用管,所述作用管的内腔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弹簧,左右两侧所述第二弹簧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调节板的底壁,左右两侧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设置于左右两侧滑块的底壁。
9.优选的,所述底板顶壁前侧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块,左右两侧所述螺纹杆的前端设置于左右两侧支撑块的后侧壁。
10.优选的,所述转杆的右端设置有转环,所述转环的外壁呈磨砂设置。
11.优选的,所述底板顶壁的均匀设置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顶端设置于面板的底壁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该便携透气式u型枕,通过设置底板,固定块和螺纹管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进行u型枕的高度调节,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节不同的高度,使使用人员靠枕的更加舒适;
14.2、该便携透气式u型枕,通过设置调节板、螺纹杆和皮带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调借u型枕的倾斜角度,便于使用人员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随意的调节;
15.3、该便携透气式u型枕,通过设置作用管、滑块和第二弹簧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进行缓冲,通过第二弹簧的弹簧对使用人员的脖子起支撑缓冲的作用。
附图说明
16.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7.在附图中: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u型枕右视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垫示意图;
22.图中:100、底板;101、固定块;102、螺纹管;103、移动块;104、连杆; 105、面板;106、第一弹簧;107、转杆;108、作用齿轮;109、调节板;110、螺纹杆;111、皮带;112、第一锥形齿轮;113、调节块;114、调节杆;115、作用杆;116、第二锥形齿轮;117、调节齿轮;118、缓冲块;119、缓冲垫;120、作用管;121、滑块;122、第二弹簧;123、支撑块;124、转环;125、布罩;126、拉链;127、伸缩杆;200、升降机构;300、调节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一种便携透气式u型枕,包括升降机构200、调节机构300。
25.实施例一,由图1、图2、图3和图4给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透气式u 型枕,其特征在于:升降机构200包括底板100,底板100呈u型设置,底板 100顶侧壁后侧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块101,通过设置固定块101便于对螺纹管102进行固定支撑,两组固定块101的相视端设置有螺纹管102,螺纹管102 外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相反的螺纹,通过设置螺纹管102便于带动移动块103 移动,螺纹管102外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移动块103,移动块103的顶壁
均设置有连杆104,通过设置连杆104便于进行高度调节,连杆104的另一端设置有缓冲块118,缓冲块118的顶端设置有面板105,两组缓冲块118的相视端有第一弹簧106,通过设置第一弹簧106便于对脖子进行缓冲,面板105底壁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限位槽,通过设置限位槽便于对缓冲块118的移动进行限位,左右两侧缓冲块118位于左右两侧限位槽的内腔,螺纹管102的右端贯穿右侧固定块 101的右侧壁并开设有作用槽,螺纹管102的内壁设置有转杆107,转杆107的外壁设置有作用齿轮108,通过设置作用齿轮108便于带动螺纹管102进行旋转,作用齿轮108位于作用槽的内腔,底板100与面板105的外壁设置有布罩125,布罩125的右侧壁设置有拉链126。
26.本实施例中:该便携透气式u型枕,通过设置底板100,固定块101和螺纹管102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进行u型枕的高度调节,可根据不同的需求进行调节不同的高度,使使用人员靠枕的更加舒适。
27.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调节机构300包括调节板109,调节板 109设置于面板105前侧壁的左右两侧,固定块101的前侧壁设置有螺纹杆110,螺纹杆110的后端贯穿固定块101,螺纹杆110的外壁设置有皮带111,皮带111 位于固定块101的后侧,右侧螺纹杆110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锥形齿轮112,螺纹杆110的外壁设置有调节块113,调节块113的顶端设置有调节杆114,左右两侧调节杆114的另一端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调节板109的底壁,右侧固定块101 的右侧壁设置作用杆115,作用杆115的外壁设置有第二锥形齿轮116与调节齿轮117,第一锥形齿轮112与第二锥形齿轮116相啮合,调节齿轮117与作用齿轮108相匹配。
28.本实施例中:该便携透气式u型枕,通过设置调节板109、螺纹杆110和皮带111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调借u型枕的倾斜角度,便于使用人员根据自身需求来进行随意的调节。
29.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面板105与调节板109的顶壁设置有缓冲垫119,缓冲垫119的顶壁均匀开设有透气口,缓冲垫119位于布罩125的内腔。
30.本实施例中:该便携透气式u型枕,通过设置缓冲垫119,可以对靠枕的人员进行缓冲支撑,使其脖子尽可能的减少受力达到放松的目的。
31.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调节板109的底壁设置有作用管120,作用管120的内腔设置有滑块121,滑块121的顶端设置有第二弹簧122,左右两侧第二弹簧122分别设置于左右两侧调节板109的底壁,左右两侧调节杆114 的另一端设置于左右两侧滑块121的底壁。
32.本实施例中:该便携透气式u型枕,通过设置作用管120、滑块121和第二弹簧122等装置相配合,可以使装置便于进行缓冲,通过第二弹簧122的弹簧对使用人员的脖子起支撑缓冲的作用。
33.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底板100顶壁前侧左右两侧设置有支撑块123,左右两侧螺纹杆110的前端设置于左右两侧支撑块123的后侧壁。
34.本实施例中:该便携透气式u型枕,通过设置支撑块123便于对螺纹杆110 进行起到支撑作用,避免螺纹杆110发生偏移导致运行故障。
35.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转杆107的右端设置有转环124,转环 124的外壁呈磨砂设置。
36.本实施例中:该便携透气式u型枕,通过设置转环124,便于工作人员使其旋转带动转杆107旋转,有利于带动转杆107移动。
37.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底板顶壁的均匀设置有伸缩杆127,伸缩杆127的顶端设置于面板105的底壁。
38.本实施例中:该便携透气式u型枕,通过设置伸缩杆127可以使面板105 升降时避免发生偏移导致装置运行故障。
39.工作原理:通过拉开拉链126将手伸进布罩125的内腔,通过旋转转环124 带动转杆107旋转,通过转杆107带动作用齿轮108旋转,通过作用齿轮108 带动螺纹管102旋转,通过螺纹管102带动移动块103移动,通过移动块103 带动连杆104移动,通过连杆104带动面板105移动,通过面板105移动进行高度调节,通过拉动转环124带动转杆107移动,通过转杆107带动作用齿轮 108移动使其与调节齿轮117相啮合,通过作用齿轮108带动调节齿轮117旋转,通过调节齿轮117带动作用杆115旋转,通过作用杆115带动第二锥形齿轮116 旋转,通过第二锥形齿轮116带动第一锥形齿轮112旋转,通过第一锥形齿轮112带动右侧螺纹杆110旋转,通过右侧螺纹杆110带动皮带111旋转,通过皮带111带动左侧螺纹杆110旋转,通过螺纹杆110带动调节块113移动,通过调节块113带动调节板109移动进行角度调节,通过第一弹簧106与第二弹簧 122通过弹力进行缓冲,将装置的高度调节至最低便于进行携带。
4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