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拉式铝合金门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16443发布日期:2022-01-08 03:09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推拉式铝合金门窗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铝合金门窗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推拉式铝合金门窗。


背景技术:

2.目前,铝合金门窗采用铝合金材质,铝合金结构强度高,质地轻盈,不会生锈,包括推拉式门窗、平开式门窗及上悬式门窗等。
3.一般推拉式门窗包括窗框与窗扇,窗框是外部整体的框架,窗扇分为两个玻璃窗扇与一个纱窗窗扇,玻璃窗扇包括玻璃窗框及位于玻璃窗框内的玻璃片,纱窗窗扇包括纱窗窗框及位于纱窗窗框内的纱网,在日常使用中,玻璃窗一般用于遮挡风雨及隔温,而启用纱窗时,可打开玻璃窗,此时纱窗可遮挡蚊蝇及粉尘。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玻璃窗与纱窗之间存在缝隙,部分蚊虫可以从缝隙中钻入,密封性较差,给使用者造成了使用体验差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纱窗窗框与玻璃窗框之间存在缝隙的问题,减少蚊蝇的进入,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本技术提供一种推拉式铝合金门窗。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推拉式铝合金门窗,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推拉式铝合金门窗,包括弹性片、转动组件、推动组件、安装组件,所述弹性片、转动组件、推动组件与安装组件均位于纱窗窗框与玻璃窗框之间,所述弹性片通过安装组件安装于纱窗窗框或玻璃窗框上,且其一侧边沿通过转动组件与玻璃窗框或纱窗窗框转动连接,所述弹性片远离其转动连接处的一侧呈圆弧状且凸弧面朝向远离弹性片转动连接处的一侧,所述推动组件用于推动弹性片转动,弹性片转动时覆盖玻璃窗框与纱窗窗框的间隙。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片通过安装组件安装在纱窗窗框或玻璃窗框上,通过转动组件实现弹性片的转动,推动组件推动弹性片转动,以覆盖玻璃窗框与纱窗窗框的间隙,改善纱窗窗框与玻璃窗框之间存在缝隙的问题,提高了玻璃窗框与纱窗框之间的密封性,减少蚊蝇的进入,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弹性片设有圆弧侧,可以使弹性片在玻璃窗框或纱窗窗框上滑动更灵活,避免弹性片卡住,提高了弹性片的灵活性。
8.优选的,所述安装组件包括底座与粘贴条,所述底座的一面与粘贴条的一面粘接,所述粘贴条另一面与纱窗窗框粘接。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座的底面上固定有粘贴条,粘贴条与纱窗窗框粘接后,可以将弹性片固定在纱窗窗框上,提高了弹性片在玻璃窗框上滑动的稳定性。
10.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旋转轴、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所述旋转轴位于弹性片远离圆弧侧的一侧,所述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与底座连接,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二凸块分别位于旋转轴的两端,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凸块、第二凸块插接配合以实现弹性片的转动。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片通过旋转轴与第一凸块、第二凸块插接以实现其与底座的转动连接,提高了弹性片在玻璃窗框上活动的灵活性。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凸块开设有第一插孔,所述第二凸块开设有插槽,所述弹性片远离圆弧侧的一侧开设有供旋转轴插接的第二插孔,所述旋转轴依次穿过第一插孔、第二插孔与插槽插接实现弹性片的转动。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轴可从弹性片、第一凸块、第二凸块中拔出或插入,弹性片与底座之间可通过旋转轴转动或拆卸,可进行弹性片的更换,提高了弹性片的灵活性。
14.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弹力件,所述弹力件一端与弹性片连接,另一端与底座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力件推动弹性片,使弹性片始终与玻璃窗框抵接,封闭供蚊蝇出入的缝隙,提高了弹性片的稳定性。
16.优选的,所述弹力件至少有两个,且各弹力件沿弹性片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力件在弹性片与底座之间间隔分布,可以使弹性片所受弹力更均匀,提高了弹性片与玻璃窗框抵接时的稳定性。
18.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固定于弹性片上,所述第二磁吸件固定于玻璃窗框上,当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靠近时,两者相互吸引。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磁吸件位于弹性片上,第二磁吸件位于玻璃窗框上,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引,将弹性片抵接在玻璃窗框上,提高了弹性片的稳定性。
20.优选的,玻璃窗框与玻璃片之间形成有阶梯槽,所述阶梯槽内设有导向条,所述导向条上与弹性片抵接的一面与玻璃片呈钝角。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纱窗窗框移动时,由于玻璃窗框边缘侧设有导向条,避免弹性片在玻璃窗框上滑动与阶梯槽发生卡接现象,使得弹性片更灵活,提高了弹性片的灵活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弹性片可以改善纱窗窗框与玻璃窗框之间存在缝隙的问题,减少蚊蝇的进入,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24.2.推动组件可以将弹性片始终与玻璃窗框连接,提高了弹性片的稳定性;
25.3.玻璃窗框边缘侧设有导向条,弹性片在玻璃窗框上滑动时不容易卡住,提高了弹性片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实施例1的推拉式铝合金门窗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实施例1的推拉式铝合金门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9.图4是实施例1的推拉式铝合金门窗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弹性片;
30.图5是实施例2的推拉式铝合金门窗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31.图6是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32.图7是实施例2的推拉式铝合金门窗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第一磁吸件。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弹性片;
35.2、转动组件;21、旋转轴;22、第一凸块;23、第二凸块;24、第一插孔;25、插槽;26、第二插孔;
36.3、推动组件;31、弹力件;32、第一磁吸件;33、第二磁吸件;
37.4、安装组件;41、底座;42、粘贴条;43、让位槽;
38.5、纱窗窗框;
39.6、玻璃窗框;
40.7、导向条。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推拉式铝合金门窗。
43.实施例1:
44.一种推拉式铝合金门窗,参照图1与图2,包括窗框与窗扇。窗框是外部整体的框架,窗框上设有供窗扇滑动的滑轨,窗扇分为两个玻璃窗扇与一个纱窗窗扇,玻璃窗扇包括玻璃窗框6及位于玻璃窗框6内的玻璃片,纱窗窗扇包括纱窗窗框5及位于纱窗窗框5内的纱网。
45.参照图3,推拉式铝合金门窗还包括:弹性片1、转动组件2、推动组件3与安装组件4。安装组件4用于将弹性片1、转动组件2、推动组件3安装在纱窗窗框5上,转动组件2用于实现弹性片1与纱窗窗框5的相对转动,推动组件3用于推动弹性片1转动,弹性片1转动时覆盖玻璃窗框6与纱窗窗框5的间隙,以此减小玻璃窗框6与纱窗窗框5之间的缝隙,提高了玻璃窗框6与纱窗框窗5之间的密封性。
46.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弹性片1远离其转动连接处的一侧呈圆弧状且凸弧面朝向玻璃窗框6,弹性片1可采用弹簧钢材质。安装组件4包括底座41与粘贴条42,底座41呈长方体状,底座41的一侧开设有供弹性片1转动的让位槽43,让位槽43可增大弹性片1的转动角度,使弹性片1转动时不易与底座41卡住。底座41的一面与粘贴条42的一面粘接,粘贴条42另一面与纱窗窗框5粘接,本实施例中粘贴条42为双面泡沫胶带,粘贴条42的长度、宽度与底座41相同。
47.转动组件2包括旋转轴21、第一凸块22与第二凸块23,第一凸块22与第二凸块23均呈圆柱体状,第一凸块22、第二凸块23的侧壁均与底座41固定,且第一凸块22、第二凸块23分别位于底座41的顶端与底端。第一凸块22开设有第一插孔24,第二凸块23开设有插槽25,弹性片1远离圆弧侧的一侧开设有供旋转轴21插接的第二插孔26,第二插孔26的深度方向与弹性片1的长度方向一致,旋转轴21穿设于第二插孔26内,第一插孔24、第二插孔26、插槽25均呈圆形且三者同轴分布,旋转轴21依次穿过第一插孔24、第二插孔26与插槽25插接以实现弹性片1与底座41的转动连接及可拆卸。
48.本实施例中推动组件3由弹力件31构成,弹力件31有三个,且各弹力件31沿弹性片1长度方向均匀间隔分布。弹力件31的一端与底座41固定,另一端与弹性片1固定,弹力件31可支撑和推动弹性片1,通过弹力作用推动弹性片1使其圆弧状的一侧与玻璃窗框6抵接。
49.玻璃窗框6与玻璃片连接处有阶梯槽,阶梯槽内设有导向条7,导向条7呈三棱柱状,导向条7的两个面分别与玻璃窗框6、玻璃片粘接,导向条7上与弹性片1抵接的一面与玻璃片呈钝角,弹性片1活动时,与导向条7侧面接触并在导向条7的导向作用下通过阶梯槽,减少弹性片1与阶梯槽卡接的可能性。
50.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先将底座41通过粘贴条42粘贴在纱窗窗框5上,再使得弹性片1上的旋转轴21依次穿过第一插孔24、第二插孔26与插槽25插接,弹力件31使得弹性片1抵紧于玻璃窗框6,弹性片1的凸弧面与玻璃窗框6接触,以此减小了玻璃窗框6与纱窗窗框5之间的缝隙,从而提高了密封性。
51.实施例2:
52.参照图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推动组件3不同。
53.参照图6与图7,推动组件3包括第一磁吸件32与第二磁吸件33,第一磁吸件32与第二磁吸件33均可采用磁条,第一磁吸件32与第二磁吸件33相互靠近的两个端部极性不同,第一磁吸件32与第二磁吸件33长度均与玻璃窗框6的高度相同,第一磁吸件32一侧面形状与弹性片1的圆弧侧相同,第一磁吸件32的凸弧侧与弹性片1的凹弧侧粘接,第二磁吸件33为长方体状,其嵌入玻璃窗框6内且与玻璃窗框6固定。
54.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当纱窗窗框5滑动至与玻璃窗框6相对时,第一磁吸件32与第二磁吸件33相互吸引,使弹性片1旋转,使其圆弧侧与玻璃窗框6抵接,减小了玻璃窗框6与纱窗窗框5之间的缝隙,提高了密封性。
55.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