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47134发布日期:2022-02-09 14:49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床,特别是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


背景技术:

2.电动按摩床主要是可以通过遥控器控制电动推杆的运转来调节床体不同角度的变换,从而适应各种不同人体姿势,达到最大舒适度及满足多种功能性需要的按摩人体的床具。欧美目前风靡一时电动床床体上设有五个关节点,在电动推杆的带动下,可随意调节,适应人体弯曲的角度,使颈部、背部、臀部、腿部分别处在最舒适的状态,从而得到最放松的休息。
3.但是现有的电动床中,用户往往会将脚曲起来,即小腿与大腿成一定角度,而弯曲的大腿小腿在没有支撑的前提下用户又需用力固定住小腿,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用户容易出现脚酸等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包括:
7.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第四框架;
8.顶托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之间,所述顶托结构顶托结构上设置有压力感应结构,所述压力感应结构在受压后所述顶托结构停止充气。
9.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顶托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之间的压力带,分接在所述压力带底部两侧的弹性充气管,所述弹性充气管的底部固定有一拉紧片。
10.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压力带在未充气时与所述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齐平。
11.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拉紧片紧贴在所述第三框架、第四框架的外侧壁上。
12.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压力带包括一弧形的压力环,所述压力环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压力感应结构,所述压力感应结构至少分设在压力环的顶部及两侧。
13.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三框架、第四框架内分别开设有容纳所述弹性充气管的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贯穿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与所述第一连接管与第二连接管相接的第一气泵与第二气泵。
14.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第一气泵与第二气泵的控制结构均与所述压力感应结构电连接。
15.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压力感应结构上设置有延时电路。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之间设置的顶托结构,能够在用户脚曲起时,在用户大腿与小腿之间的空隙中形成一道支撑墙,为用户的大腿和小腿提供一定的支撑力,当用户想要将腿曲起时,即可激活顶托结构,当用户无需曲腿时,可对顶托结构进行
放气,重新纳入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的中间。
18.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顶托结构顶部设置的压力带,通过至少在三个方向上的设置的压力感应结构,能够在压力带触压到用户的小腿或者大腿之后延时五秒之后停止第一气泵与第二气泵的充气,能够自动调节顶托结构的扩张角度,使其在匹配不同用户的腿长、同个用户的不同弯曲姿势,均能够达到良好的匹配度,一旦接触用户的腿部肌肉即停止扩张,适应性更佳。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侧视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图1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顶托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6.参照图1-4所示,一种可自动调节角度的电动床,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框架1、第二框架2、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顶托结构5,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3与第四框架4之间,所述顶托结构5上设置有压力感应结构531,所述压力感应结构531在受压后所述顶托结构5停止充气。
27.进一步地,所述顶托结构5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框架3与第四框架4之间的压力带53,分接在所述压力带53底部两侧的弹性充气管52,所述弹性充气管52的底部固定有一拉紧片51。
28.进一步地,所述压力带53在未充气时与所述第三框架3与第四框架4齐平。
29.进一步地,所述拉紧片51紧贴在所述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的外侧壁上,当用户不
需要曲腿,即无需支撑时,可先对弹性充气管52进行放气,再通过拉紧片51将弹性充气管52拉入第一流道31与第二流道41内,使压力带53与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齐平,不影响到电动床的正常使用。
30.进一步地,所述压力带53包括一弧形的压力环532,所述压力环532上分别设置有若干压力感应结构531,所述压力感应结构531至少分设在压力环532的顶部及两侧,其中,至少分设在压力环532及两侧,能够保证顶部在与腘窝接触或者两侧在与大腿或小腿接触后,能够自动停止充气扩张的现象,在避免未与用户接触后就停止充气的现象,同时又能够与用户紧贴在一起。
31.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框架3、第四框架4内分别开设有容纳所述弹性充气管52的第一流道31与第二流道41,贯穿第一流道31与第二流道41的第一连接管33与第二连接管43,与所述第一连接管33与第二连接管43相接的第一气泵32与第二气泵42。
3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泵32与第二气泵42的控制结构均与所述压力感应结构531电连接,通过压力感应结构531的反馈结果来实现对第一气泵32与第二气泵42的启闭。
33.进一步地,所述压力感应结构531上设置有延时电路,即在压力感应结构531感受到压力后,仍需要延时一定的时间后再发送信号至第一气泵32与第二气泵42的控制电路上,在本实施例中,一定的时间可为1-5秒不等,待顶托结构5与用户充分接触后再关闭第一气泵32与第二气泵42,保证接触的面积,进而保证支撑的质量。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