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区承托的枕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49515发布日期:2022-04-07 08:06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区承托的枕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寝具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区承托的枕头。


背景技术:

2.根据健康调查显示,53.7%的受调查者每天面对电脑时间为4至8小时,35.6%的受调查者面对电脑时间超过8小时,仅有10.7%的受调查者面对电脑时间低于4小时;而在“您现在的颈椎现状如何”问题中,仅有3.4%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的颈椎状况良好,96.6%的受调查者表示其颈椎偶尔或经常出现疼痛。颈椎具有生理弧线,对于颈椎提供合理的支撑性时,也需要考虑后脑部位压力的释放,更起的起到承托作用。
3.侧身睡是很多人通常采取的睡姿,在仰卧时很容易转为侧卧。因为肝经在人体两侧,侧卧的时候,不管是左侧卧还是右侧卧,都能养肝气。因为人在侧卧的时候,血自然就归到肝经里去了,“肝主藏血”,血一归到肝经,人体就能安静入睡并且开始一天的造血功能了。侧卧时需确保枕头能给你肩膀足够的支撑。如果枕头过低,头部会向下倾斜;枕头过高,头部会很不舒适地被拉伸。因此,过高和过低的枕头都是非常不适的。侧睡会对耳朵轮廓处进行压迫,长时间的压迫会导致睡觉不舒服。对于耳朵轮廓处需要有较小的支撑力,将应力进行释放,并且从颈椎与脊柱之间形成一条线,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4.因此,随着人们对健康方面的逐渐重视,越来越多人关注自身睡眠质量,尤其是睡眠中颈椎和头部的舒适度。然而,目前很多枕头存在枕着不舒服、支撑性欠佳、透气不畅等问题,严重影响睡眠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区承托的枕头,改善用户睡眠的舒适度,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分区承托的枕头包括枕芯,所述枕芯上的支撑面设置有睡眠区域,所述枕芯的支撑面边缘与所述睡眠区域之间留有辅助支撑区域,所述睡眠区域设置有若干个孔,所述睡眠区域包括仰睡区和两个侧睡区,所述仰睡区设置在两个所述侧睡区之间。
7.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仰睡区的孔沿多个同心几何图形分布,位于所述侧睡区的孔分布在多个同心几何图形的轨迹上。
8.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仰睡区的同心几何图形与所述侧睡区的同心几何图形轨迹有重合,所述仰睡区的同心几何图形设置为闭合的几何图形轨迹。
9.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几何图形周向上的所述孔等间距分布。
10.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位于同一几何图形周向上的所述孔半径相同。
11.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仰睡区的孔大于或等于所述侧睡区的孔的半径。
12.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仰睡区的孔的半径设置为6mm至13mm,所述侧睡
区的孔的半径设置为3mm至8mm。
13.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仰睡区中孔分布的密度小于或等于所述侧睡区中孔分布的密度。
14.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仰睡区中打孔的区域占所述仰睡区面积的10%至30%。
15.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侧睡区中打孔的区域占所述侧睡区面积的6.5%至41%。
16.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睡眠区域的长度占所述枕芯上支撑面长度的65%至85%。
17.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睡眠区域的宽度占所述枕芯上支撑面宽度的65%至85%。
18.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睡眠区域占所述枕芯上支撑面45%至70%。
19.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仰睡区的最大半径为100mm至120mm。
20.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侧睡区的最大半径为100mm至120mm。
21.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枕芯的材质采用乳胶、记忆棉、海绵中的一种。
22.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枕芯设置为b型枕。
2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枕芯留有辅助支撑区域和设置孔的睡眠区域,增强枕芯透气性,改变枕芯材料的弹性模量,枕芯采用分区承托的方式,贴合头部轮廓,改善用户头部枕着时的舒适度;枕芯设置仰睡区和侧睡区,睡眠区域采用分区承托的方式,以便用户在仰睡和侧睡时头部都能获得有效支撑,侧睡区可以有效的减少对于耳朵轮廓的压力。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寝具用品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2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5.图1为枕头的结构图;
26.图2为枕头的平面视图;
27.图3为用户仰睡在枕头上的状态图;
28.图4为用户侧睡在枕头上的状态图。
29.附图标记:100、枕芯;101、仰睡区;102、侧睡区;103、辅助支撑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图1至图4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中部”、“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区承托的枕头,枕头包括枕芯100,枕芯100的材质采用乳胶、记忆棉、海绵中的一种,枕芯100的材料具有慢回弹特性。结合附图,枕芯100设置为b型枕,b型枕上隆起和凹陷的结构,枕芯100支撑面的断面呈s型曲线,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用户的头部和颈部能够获得较好支撑。实际生产中,采用切割发泡海绵或模具方式生产枕芯100。
34.可以理解的是,枕芯100可以单独作为枕头使用。当然,一些示例中,枕头包括枕套,枕套套着枕芯100,避免弄脏枕芯100,枕套方便更换清洗。
35.枕芯100上的支撑面设置有睡眠区域,支撑面为枕芯100的上侧面,用户仰卧或侧卧时,头部枕在睡眠区域上。进一步地,睡眠区域设置有若干个孔,设置的孔构成调整枕芯100材料弹性模量的改性结构,改变材料的支撑性能,可降低枕芯100材料的弹性模量,降低枕着头部时枕芯100表面的支撑性和应力集中,设置孔还可提高枕芯100的透气性,用户枕着更舒适。
36.可以理解的是,从枕芯100的支撑面向枕芯100打孔,一次性完成打孔,从生产工艺上节省借工时间,孔可以是贯穿枕芯100的通孔,孔的形状可设置为圆孔或多边形孔或椭圆孔。
37.结合附图,枕芯100的支撑面边缘与睡眠区域之间留有辅助支撑区域103。具体地,辅助支撑区域103不打孔,睡眠区域的四侧距离枕芯100支撑面的边缘均保留不打孔的区域,辅助支撑区域103具有较高弹性模量,辅助支撑区域103对头部、颈部起到有效支撑。
38.在用户仰卧的情况下,结合b型枕的结构,辅助支撑区域103可以有效支撑用户的颈部和后脑悬空部位,使颈柱保持s型曲线,对颈柱具有良好的支撑和定型作用,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在用户侧卧的情况下,结合b型枕的结构,辅助支撑区域103可有有效支撑头部的侧面和后脑悬空部位,承托头部压力,使脊柱、颈柱、头部形成一条直线,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39.睡眠区域占枕芯100上支撑面的面积45%至70%,面积指的是睡眠区域和支撑面的投影面积。一些示例中,睡眠区域的长度占枕芯100上支撑面长度的65%至85%,睡眠区域的长度指的是沿枕芯100长度方向的最大尺寸。一些示例中,睡眠区域的宽度占枕芯100上支撑面宽度的65%至85%,睡眠区域的宽度指的是沿枕芯100宽度方向的最大尺寸。
40.睡眠区域包括仰睡区101和两个侧睡区102,仰睡区101设置在两个侧睡区102之间,仰睡区101占睡眠区域二分之一左右的面积,各侧睡区102占睡眠区域四分之一的面积。可以理解的是,在用户仰卧的情况下,头部后脑枕在仰睡区101,对头部有较好的保护、承托
作用;在用户侧卧的情况下,耳朵部位枕在侧睡区102。
41.结合附图,考虑到头部是身体主要的散热区域,仰睡区101应减小对头部的支撑力,兼具散热和透气性,仰睡区101设置有多个孔。为避免侧睡区102长时间对耳朵部位压力过大,减少耳朵所受的挤压,避免睡眠不适,侧睡区102设置有多个孔。
42.具体地,位于仰睡区101的孔沿多个同心几何图形分布,位于侧睡区102的孔分布在多个同心几何图形的轨迹上,采用分区打孔的方式,枕芯100的应力集中区域较小,有效释放和缓解用户的头部压力。进一步地,位于同一几何图形周向上的孔等间距分布,进一步地,同一几何图形周向上的孔半径相同。
43.结合附图,仰睡区101的孔沿多个同心圆分布,侧睡区102的孔分布在多个同心圆的轨迹上。一些示例中,侧睡区102的圆心位于仰睡区101最大圆周的轨迹上。
44.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几何图形还可设置为多边形,各多边形所在的圆为同心圆,一些示例中,多边形设置为矩形或正六边形。
45.根据gb/t 10000-1988《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中对于成年男性与女性头部尺寸的统计,成年男性和女性头全高尺寸为193mm至249mm,因此枕头的承托区域应设计尺寸与成年人头部尺寸一致。一些示例中,仰睡区101的最大半径为100mm至120mm;一些示例中,侧睡区102的最大半径为100mm至120mm。
46.进一步地,仰睡区101的同心几何图形与侧睡区102的同心几何图形轨迹有重合,仰睡区101的同心几何图形设置为闭合的几何图形轨迹。结合附图,仰睡区101的同心圆与侧睡区102的同心圆轨迹有重合,仰睡区101的同心圆设置为完整的圆轨迹,可以理解的是,重合区域设置为仰睡区101,侧睡区102上与仰睡区101重合的圆设置为部分圆弧段。
47.考虑到枕头要有足够的支撑力,避免过多打孔后材料弹性模量下降过多,而导致头部下沉,以致影响睡眠,因此为进一步地提高舒适度,对睡眠区域的打孔进行了有效设计和优化,以保证枕头的支撑力。
48.作为一种实施方式,仰睡区101中孔分布的密度小于或等于侧睡区102中孔分布的密度。具体地,仰睡区101中打孔的区域占仰睡区101面积的10%至30%,侧睡区102中打孔的区域占侧睡区102面积的6.5%至41%。
49.结合附图,仰睡区101的孔大于或等于侧睡区102的孔的半径。具体地,仰睡区101的孔的半径设置为6mm至13mm,侧睡区102的孔的半径设置为3mm至8mm,根据不同年龄段,每个侧睡区102的打孔数量分别为40至100个。
50.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不同组合孔径、分布的打孔方式,结合枕芯100的材料特性,降低枕芯100材料的弹性模量,根据睡眠区域的需要,进行分区承托,有效改善用户睡眠舒适度。
51.以打孔或不打孔的方式实现辅助支撑区域103和睡眠区域的分区,以打孔的孔径、分布来实现仰睡区101和侧睡区102的分区,从而改善用户的睡眠质量。
52.相关技术中,采用阵列的方式规则打孔,例如现有市面产品的打孔方式多采用等直径孔以矩形结构均匀排布的形式,无法有效解决使用者在不同睡姿下的头部支撑问题。使用者在仰睡及侧睡时,枕头的支撑和承托力不变,然而实际上使用者在仰睡或侧睡时,因人体肩部作为辅助支撑点,使用者在侧睡时对枕头的支撑力要求要高于仰睡时。
53.针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枕头,建立电脑仿真模型和相关技术中枕头的结构进行
对比,根据仿真数据分析可知:在仰睡区101显示头部压力有效释放,应力集中较小;在侧睡区102显示两侧脸部压力有效释放,应力集中较小,实现了分区支撑及承托使用者头部的目的。
54.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枕头,在仰睡时,头部后脑部与枕头的接触面积最大,可以有效的将头部的压力分散掉,结合辅助支撑区域103,对于颈柱的承托性,确保颈柱与头形成一个舒适的角度,更有利于睡眠及保护颈柱。
5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若出现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6.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