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弹性块的衣物用配重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715038发布日期:2022-01-29 14:29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弹性块的衣物用配重夹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重夹。


背景技术:

2.现有衣架均起到挂载衣物的作用,衣物需要利用自身重力来对褶皱进行拉拽平整,但大部分衣物本身重量较轻,无法对衣物施加较大的竖向作用力,进而无法对衣物进行拉拽平整,衣物悬挂在衣柜内时,相邻衣物间会因相互抵触挤压而导致衣物无法保持垂直姿态,进而发生褶皱的情况,为此,市面上出现了配重夹,通过配重夹来增加对衣物的竖向拉扯作用力,使得衣物保持垂直姿态,但现有夹体以及配重的重量需要通过夹口作用在衣物的预设区域上,使得预设区域处容易因受力不均而出现褶皱和压痕,影响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弹性块的衣物用配重夹,通过设置弹性块来增加与预设区域的接触面积,确保竖向拉扯作用力被均匀分散在预设区域上,确保预设区域平整,提升使用体验。
4.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带弹性块的衣物用配重夹,包括夹体,所述夹体顶部设有带夹持面的夹口,所述夹口可在夹持面背向远离的开启状态以及夹持面紧密贴合的夹持状态间切换,所述夹持面上设有弹性块,夹口由开启状态切换至夹持状态时,弹性块通过自身形变与衣物的预设工位表面紧密贴合,以限制预设区域褶皱。在夹持面上设置弹性块,弹性块利用自身形变来与异物的预设区域紧密贴合,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分散夹体和配重的形成的竖向拉扯作用力,防止预设区域因局部集中受力而出现褶皱和压痕,确保预设区域平整性,提升使用体验。
5.作为优选,所述夹口两侧分别设有形成夹持面的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弹性块通过转接组件可摆动地连接在所述活动部上,以使夹口可在开启状态和夹持状态间切换。固定部和活动部间相对动作,实现夹口在开启状态和夹持状态间切换。固定部不可活动,活动部可相对固定部活动,使得两者配合夹持衣物。
6.作为优选,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连接板,所述活动部上设有安装口,所述连接板的端缘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口内,以使连接板可在闲置工位以及与固定部抵近设置的夹持工位间摆动切换。连接板能以活动部为基础引导弹性块进行摆动,通过缩减弹性块与固定部件距离来夹持衣物。
7.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块固接在所述连接板朝向固定部的侧壁上。弹性块扣接在连接板上,既方便加工装配,还方便拆卸更换。
8.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侧缘设有向外隆起的定位筋,所述安装口的内侧壁上设有定位槽,连接板摆动至夹持工位时,定位筋嵌入定位槽,以使弹性块与固定部贴合并紧密夹持在衣物的预设区域上。定位筋嵌入定位槽,使得连接板定位在夹持工位,确保弹性块能与固定部牢固夹持衣物,进而对衣物持续施加竖向拉扯作用力。
9.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板底缘与安装口底缘间预留操作空间,以使所述连接板底缘敞露并形成驱使其摆动的把手。使用者的手插入操作空间并拉拽把手,使得连接板可由夹持工位切换至闲置工位,方便将夹体拆离衣物。
10.作为优选,所述弹性块背向连接板侧形成可形变的柔性工作面,柔性工作面通过自身形变与衣物预设区域表面匹配贴合。柔性工作面能利用自身形变与衣物的预设区域表面匹配贴合,既能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分散竖向拉扯作用力,还防止预设区域内因局部集中受力而产生压痕,确保衣物平整。
11.作为优选,所述柔性工作面的顶面设有向外延伸的圆角结构,所述固定部的顶缘设有向外延伸的圆角结构。固定部和活动部件围合形成顶部敞露的夹口。通过设置圆角来形成夹口,方便衣物底缘插入夹口并与夹口的底壁接触,有效增加衣物与夹体间的接触面积。
12.作为优选,所述夹体底部设有挂接部,夹体通过挂接部增加配重,以使衣物被拉扯平整。夹体通过挂接部悬挂配重,使得衣物能在竖向拉扯作用力下被拉扯平整。
13.作为优选,所述挂接部为横向贯穿夹体底部的挂接孔,或者,所述挂接部为设置在夹体底面上的挂钩。挂接孔和挂钩均能为配重提升悬挂着力点,防止配重发生脱离坠落的情况。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夹持面上设置弹性块,弹性块利用自身形变来与异物的预设区域紧密贴合,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分散夹体和配重的形成的竖向拉扯作用力,防止预设区域因局部集中受力而出现褶皱和压痕,确保预设区域平整性,提升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15.图1为所述夹体处于开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所述夹体处于夹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所述夹体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夹口,2、弹性块,3、固定部,4、活动部,5、连接板,6、挂钩,7、转轴,8、把手,9、操作空间,10、柔性工作面,11、挂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20.如图1和2所示的一种带弹性块的衣物用配重夹,由夹体组成,所述夹体顶部设有带夹持面的夹口1,所述夹口1可在夹持面背向远离的开启状态以及夹持面紧密贴合的夹持状态间切换,所述夹持面上设有弹性块2,夹口1由开启状态切换至夹持状态时,弹性块2通过自身形变与衣物的预设工位表面紧密贴合,以限制预设区域褶皱。在夹持面上设置弹性块2,弹性块2利用自身形变来与异物的预设区域紧密贴合,通过增加接触面积来分散夹体和配重的形成的竖向拉扯作用力,防止预设区域因局部集中受力而出现褶皱和压痕,确保预设区域平整性,提升使用体验。
21.在使用时,首先,将连接板5摆动切换至闲置工位,使得柔性工作面10与固定部3间距离增大,使得夹口1顶部敞露;之后,将衣物的底缘自上而下插入夹口1并与夹口1底壁抵
触,使得衣物与夹口1间具有较大的水平向投影重合面积;再后,推挤连接板5向固定部3摆动,使得连接板5通过弹性块2的柔性工作面10与固定部3上的夹持面配合夹紧衣物的底部;再后,连接板5摆动至夹持工位,连接板5扣接固定在安装口中,衣物底部一侧与固定部3上的夹持面匹配贴合,另一侧与发生形变的柔性工作面10紧密贴合,使得衣物被平整地夹持在固定部3和弹性块2间;最后,将配重悬挂在挂接部下方,以使衣物接收来自夹体和配中的竖向拉扯作用力。
22.安装到位后,将衣物悬挂在衣架上,使得衣物会因底部悬挂配重而保持垂直姿态,进而利用配重的重量来对衣物持续施加竖向拉扯作用力,既能拉扯平整衣物上的褶皱,还能防止衣物产生新的褶皱,提升使用体验。
23.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块2具有弹性恢复力,当连接板5处于夹持工位时,所述弹性块2的柔性工作面10能与固定部3上的夹持面紧密贴合,并使得柔性工作面10受压并积蓄回复形变的预紧力。在使用时,弹性块2的压缩程度与形成的预紧力大小呈正比,当衣物被夹紧时,弹性块2利用自身的预紧力与固定部3配合夹紧衣物,确保夹体能牢固夹持在衣物的底缘上,进而有效传递来自配重的竖向拉扯作用力,防止夹体发生脱离异衣物的情况,此外,由于柔性工作面10能根据衣物表面轮廓进行形变,使得衣物不会因局部受力而发生拉扯损坏和产生压痕的情况,确保衣物底部在拆除夹体后仍旧保持平整。
24.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夹口1两侧分别设有形成夹持面的固定部3和活动部4,所述弹性块2通过转接组件可摆动地连接在所述活动部4上,以使夹口1可在开启状态和夹持状态间切换。固定部3和活动部4件设有顶部敞露的夹口1。所述活动部4和固定部3为一体结构,既方便加工,能具有较好的抗形变性能,确保弹性块2能以活动部4基础与固定部3稳定配合夹持衣物。
25.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连接板5,所述活动部4上设有安装口,所述连接板5的端缘通过转轴7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安装口内,以使连接板5可在闲置工位以及与固定部3抵近设置的夹持工位间摆动切换。具体地,所述弹性块2固接在所述连接板5朝向固定部3的侧壁上,所述连接板5背向固定部3的侧壁上设置把手8,使用者通过抓握把手8来驱使连接板5在闲置工位和夹持工位间摆动切换,进而方便在夹口1处取放衣物。
26.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连接板5侧缘设有向外隆起的定位筋,所述安装口的内侧壁上设有定位槽,连接板5摆动至夹持工位时,定位筋嵌入定位槽,以使弹性块2与固定部3贴合并紧密夹持在衣物的预设区域上,定位筋设置在连接板5位于转轴7两端部的侧缘上,使得连接板5能在摆动到位后与活动部4进行定位,防止连接板5因脱离夹持工位而发生弹性块2无法与固定部3夹持衣物的情况。
27.在实际操作中,所述连接板5底缘与安装口底缘间预留操作空间9(如图3所示),以使所述连接板5底缘敞露并形成驱使其摆动的把手8。所述把手8与连接板5底部间围合形成朝下敞露于操作空间9的抓握槽,使得使用者的手指能通过操作空间9插入抓握槽并通过拉拽把手8实现定位筋脱离定位槽,进而使得连接板5由夹持工位向闲置工位切换。
28.在实际操作中,所述弹性块2背向连接板5侧形成可形变的柔性工作面10,柔性工作面10通过自身形变与衣物预设区域表面匹配贴合。利用柔性工作面10的自身形变来满足夹持不同厚度衣物的要求,当衣物的厚度增加时,弹性块2继续的预紧力也会增加,进而通过增加配重来满足拉扯衣物的要求。
29.在实际操作中,所述柔性工作面10的顶面设有向外延伸的圆角结构,所述固定部3的顶缘设有向外延伸的圆角结构,使得夹口1的开口部呈扩口状,既方便衣物插入夹口1,还不会对衣物产生摩擦损坏的情况。
30.所述夹体底部设有挂接部,夹体通过挂接部增加配重,以使衣物被拉扯平整。具体地,所述挂接部为横向贯穿夹体底部的挂接孔11以及设置在夹体底面上的挂钩6,使用者可以根据配重情况进行选择性使用,以此提升挂载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