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及电蒸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16285发布日期:2022-04-16 18:3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层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及电蒸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层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及电蒸箱。


背景技术:

2.电蒸箱是一种利用蒸汽对食物进行烹饪的装置,电蒸箱一般包括内胆以及蒸汽发生器,蒸汽发生器包括内置蒸汽发生器和外置蒸汽发生器。其中,内置蒸汽发生器设置(例如加热盘)在内胆中,水箱中的水通入内胆中,内置蒸汽发生器加热进入内胆的水而产生蒸汽,外置蒸汽发生器设置在内胆之外,外置蒸汽发生器产生的蒸汽被输入内胆中而用于食物的烹饪。
3.现有电蒸箱的内胆容积大小固定,无法根据食材的数量及体积来改变内胆容积的大小。这样采用现有电蒸箱进行烹饪时,即使烹饪的食物数量较少或者体积较小,蒸汽发生器还是需要不断工作而使蒸汽充满整个内胆空间,这样不仅使得烹饪效率低下,而且会造成能效浪费,增加烹饪的成本。
4.为解决上述问题,一般采用在内胆中插入隔板的方式来对内胆的空间进行分层,例如专利号为zl 201920786577.8(授权公告号为cn21038361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蒸箱结构,这样缩小了实际烹饪空间,提高了烹饪效率。然而,上述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无法保证烹饪层的气密性,烹饪过程中烹饪层中的蒸汽泄漏至非烹饪层,从而造成蒸汽的浪费,影响了烹饪效率;(2)当需要对内胆分层时需将隔板安装至内胆中,当需要利用整个内胆空间进行烹饪时,则需要从内胆上拆卸隔板,操作较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烹饪层密封性好的分层蒸制烹饪内胆结构。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的分层蒸制烹饪内胆结构。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分层蒸制烹饪内胆结构的电蒸箱。
8.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层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和用于盖合在该内胆的开口上的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胆中沿高度方向的中部设置有分层机构,该分层机构包括分层座和分层帘,其中,分层座为横向固定在内胆中的门型框架,且该分层座的外周面的形状与其所在的内胆内周面的形状相匹配,上述分层帘连接在该分层座的内侧并能被卷曲收折,或能在上述分层座中展开而遮蔽该分层帘的框口,
9.并且,内胆分层状态下,上述分层帘沿上述分层座展开而横隔在内胆中,且关门状态下,上述分层帘的前侧和上述分层座的前端分别与门体的内表面相抵。
10.进一步,所述分层座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在内胆背板上的主分层梁和分别沿前后
设置在内胆的左右侧板上的侧分层梁,上述分层帘的后端沿长度方向连接在上述主分层梁上并能被卷曲收折在该主分层梁上,而分层帘的左右两端能分别沿对应的侧分层梁前后移动。这样未分层状态下,分层帘能被收纳在主分层梁上,即收纳在内胆的后侧,减少在内胆烹饪空间的占用,并且分层帘能沿两侧的侧分层梁前后移动,从而使该分层帘能顺利地被展开或卷曲收折。
11.进一步,所述主分层梁为中空结构,该主分层梁的内部沿左右方向固定有帘轴,而主分层梁的正面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收帘口,上述分层帘的后端穿过该收帘口并连接在上述帘轴,并且该分层帘能卷曲缠绕在该帘轴上而被收纳在主分层梁中,并且,上述帘轴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卷簧,上述分层帘展开状态下,各卷簧使该分层帘具有卷曲缠绕在帘轴上的趋势。这样在各卷簧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分层帘能被卷曲收折在帘轴,进而被隐藏在主分层梁中,方便对分层帘的收纳,并且能更好地避免收纳状态下的分层帘对内胆内部空间的占用,同时也能避免蒸制过程中内胆中形成的食物气味、油烟等对收纳状态下的分层帘造成污染。
12.进一步,各所述侧分层梁的内侧面上分别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槽,上述分层帘的左右侧缘分别插设在对应的导槽中并沿该导槽前后移动,从而能使分层帘的左右两端更好地沿对应的侧分层梁前后移动。
13.进一步,所述主分层梁的正面上凸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条,上述收帘口开设在该凸条上,各上述侧分层梁中分别开设有前后贯穿并分别与对应的导槽内外相通的通槽,分层帘的左右两端能分别插入对应的通槽中,并且,各侧分层梁的后端的内侧分别朝外凹陷而形成组装缺口,上述凸条的左右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的组装缺口中并使收帘口与各通槽分别相通。通过如上设计能使分层帘的后端插入收帘口,同时使分层帘的左右两端分别插入通槽中,从而能进一步实现分层帘在分层座上的稳固安装,并且能使分层帘能更加顺畅地实现卷曲收纳以及展开动作。
14.进一步,所述分层帘的前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密封件,而各侧分层梁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件,内胆分层且关门状态下,各密封件分别于门体的内表面相抵,这样能提升分层帘展开状态下,分层机构前端与门体内表面之间的密封效果。
15.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沿左右方向连接在分层帘前侧的条状的第一块体和沿该第一块体长度方向连接在该第一块体上的第一密封片,而各上述第二密封件分别包括连接在对应侧分层梁的前端的第二块体和沿左右方向连接在该第二块体上的第二密封片,并且,各第二块体的内后侧分别朝内凹陷而形成容置槽,并且,各容置槽的后槽口与对应通槽的前槽口相对,而各容置槽的侧槽口则分别供上述第一块体的对应端部插入。通过各密封片与门体内表面的相抵能进一步提升分层机构前端与门体内表面之间的密封效果。
16.进一步,所述第一密封片为两块,其中一块第一密封片沿左右方向连接在上述第一块体的前端的上侧缘上并由下至上朝前倾斜,另外一块第一密封片沿左右方向连接在上述第一块体的前端的下侧缘上并由上至下朝前倾斜。这样当第一密封件与门体的内表面相抵时,位于上部的第一密封片被挤压变形而朝上拉伸,而位于下部的第二密封片被挤压变形而朝下拉伸,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
17.进一步,各所述第二密封件上的第二密封片分别沿左右方向连接在对应第二块体前端的上侧缘上并由下至上朝前倾斜。同样地,第二密封件与门体的内表面相抵时,第二密
封片被挤压变形而朝上拉伸,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
18.进一步,各所述第二密封片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分别与位于上部的第一密封片相同,且各第二密封片的长度分别长于该第一密封片。由于第一密封片与相邻的第二密封片之间会有一定间隙,将各第二密封片的长度设计成分别长于该第一密封片,这样各第二密封片变形时能填补上述间隙,从而再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
19.进一步,还包括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上述分层帘的前端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件和分别固定在各侧分层梁的前端的第二定位件,内胆分层状态下,各第一定位件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定位件可脱卸连接。通过定位组件能使分层帘稳定地定位在展开状态,而当需要将分层帘收折时,只需将各第二定位件与第一定位件拆卸即可。
20.进一步,各所述块体的正面均为竖向延伸的平面,各所述第一定位件分别为固定在上述第一块体正面的左右两端的定位柱,且各定位柱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而各第二定位件分别为固定在各第二块体的正面的定位板,且各定位板上分别开设有供对应的定位柱插入的定位窗口。这样将第一块体上的各定位柱分别插入对应定位板的定位窗口即能实现对分层帘的定位。
21.为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蒸箱,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上所述的分层蒸制烹饪内胆结构。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分层机构能对内胆的内腔进行上下分层,这样当蒸制的食物减少时,通过对内胆进行分层能缩小实际烹饪空间,这样可缩短蒸汽充满实际烹饪空间的时间,提高烹饪效率,避免能源浪费。并且,分层帘能被卷曲收折在分层座上,这样无需分层时可将分层帘收纳在分层座上,无需拆卸,方便用户的操作。此外,由于分层座的外周面的形状与其所在的内胆内周面的形状相匹配,关门状态下,上述分层帘的前侧和上述分层座的前端分别与门体的内表面相抵,保证分层状态下实际烹饪空间的密封性,避免烹饪过程中蒸汽泄漏,提高烹饪效率。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蒸箱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蒸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省略门体);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分层机构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8.如图1~4所示,一种电蒸箱,包括分层蒸制烹饪内胆结构,该分层蒸制烹饪内胆结构包括前侧开口的内胆1和用于盖合在该内胆1的开口上的门体2。进一步,上述内胆1中沿高度方向的中部设置有分层机构,该分层机构包括分层座3和分层帘4,其中,分层座3为横向固定在内胆1中的门型框架,且该分层座3的外周面的形状与其所在的内胆1内周面的形状相匹配,上述分层帘4连接在该分层座3的内侧并能被卷曲收折,或能在上述分层座3中展开而遮蔽该分层帘4的框口。并且,内胆1分层状态下,上述分层帘4沿上述分层座3展开而横隔在内胆1中,且关门状态下,上述分层帘4的前侧和上述分层座3的前端分别与门体2的内
表面相抵。
2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分层机构能对内胆1的内腔进行上下分层,这样当蒸制的食物减少时,通过对内胆1进行分层能缩小实际烹饪空间10,这样可缩短蒸汽充满实际烹饪空间10的时间,提高烹饪效率,避免能源浪费。并且,分层帘4能被卷曲收折在分层座3上,这样无需分层时可将分层帘4收纳在分层座3上,无需拆卸,方便用户的操作。此外,由于分层座3的外周面的形状与其所在的内胆1内周面的形状相匹配,关门状态下,上述分层帘4的前侧和上述分层座3的前端分别与门体2的内表面相抵,保证分层状态下实际烹饪空间10的密封性,避免烹饪过程中蒸汽泄漏,提高烹饪效率。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由分层机构分层而成的实际烹饪空间10位于内胆1的下部,同时内胆1的底壁上安装有加热盘5,这样进入内胆1中的水能被该加热盘5加热而产生蒸汽。当然,当电蒸箱采用外置蒸汽发生器时,由分层机构分层而成的实际烹饪空间10也可以位于内胆的上部。
30.本实施例中的分层帘4为一种耐高温的软体材质,分层座3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在内胆1背板上的主分层梁31和分别沿前后设置在内胆1的左右侧板上的侧分层梁32,上述分层帘4的后端沿长度方向连接在上述主分层梁31上并能被卷曲收折在该主分层梁31上,而分层帘4的左右两端则能分别沿对应的侧分层梁32前后移动。这样未分层状态下,分层帘4能被收纳在主分层梁31上,即收纳在内胆1的后侧,减少对内胆1烹饪空间的占用,并且分层帘4能沿两侧的侧分层梁32前后移动,从而使该分层帘4能顺利地被展开或卷曲收折。
31.具体地,上述主分层梁31为中空结构,该主分层梁31的内部沿左右方向固定有帘轴33,而主分层梁31的正面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收帘口312,上述分层帘4的后端穿过该收帘口312并连接在上述帘轴33,并且该分层帘4能卷曲缠绕在该帘轴33上而被收纳在主分层梁31中,并且,上述帘轴33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卷簧(未示出),上述分层帘4展开状态下,各卷簧使该分层帘4具有卷曲缠绕在帘轴33上的趋势。这样在各卷簧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分层帘4能被卷曲收折在帘轴33上,进而被隐藏在主分层梁31中,方便对分层帘4的收纳,并且能更好地避免收纳状态下的分层帘4对内胆1内部空间的占用,同时也能避免蒸制过程中内胆1中产生的食物气味、油烟等对收纳状态下的分层帘4造成污染。优选地,各上述侧分层梁32的内侧面上分别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导槽321,上述分层帘4的左右侧缘分别插设在对应的导槽321中并沿该导槽321前后移动,从而能使分层帘4的左右两端更好地沿对应的侧分层梁32前后移动。
32.本实施例中,上述主分层梁31的正面凸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凸条311,上述收帘口312开设在该凸条311上,各上述侧分层梁32中分别开设有前后贯穿并分别与对应的导槽321内外相通的通槽322,分层帘4的左右两端能分别插入对应的通槽322中,并且,各侧分层梁32的后端的内侧分别朝外凹陷而形成组装缺口323,上述凸条311的左右两端分别插入对应的组装缺口323中并使收帘口312与各通槽322分别相通。通过如上设计能使分层帘4的后端插入收帘口312,同时使分层帘4的左右两端分别插入通槽322中,从而能进一步实现分层帘4在分层座3上的稳固安装,并且能能更加顺畅地实现分层帘4的卷曲收纳以及展开动作。
33.为进一步提升分层状态下实际烹饪空间10的密封性能,上述分层帘4的前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密封件34,而各侧分层梁32的前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密封件35,内胆1分层且关门状态下,各密封件分别于门体2的内表面相抵,这样能提升分层帘4展开状态下,分层机构前端与门体2内表面之间的密封效果。
34.具体地,上述第一密封件34包括沿左右方向连接在分层梁前侧的条状的第一块体341和沿该第一块体341长度方向连接在该第一块体341上的第一密封片342,而各上述第二密封件35分别包括连接在对应侧分层梁32的前端的第二块体351和沿左右方向连接在该第二块体351上的第二密封片352,并且,各第二块体351的内后侧分别朝内凹陷而形成容置槽3511,并且,各容置槽3511的后槽口与对应通槽322的前槽口相对,而各容置槽3511的侧槽口则分别供上述第一块体341的对应端部插入。通过各密封片与门体2内表面的相抵能进一步提升分层机构前端与门体2内表面之间的密封效果。优选地,上述第一密封片342为两块,其中一块第一密封片342沿左右方向连接在上述第一块体341的前端的上侧缘上并由下至上朝前倾斜,另外一块第一密封片342沿左右方向连接在上述第一块体341的前端的下侧缘上并由上至下朝前倾斜。这样当第一密封件与门体2的内表面相抵时,位于上部的第一密封片342被挤压变形而朝上拉伸,而位于下部的第二密封片352被挤压变形而朝下拉伸,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各上述第二密封件上35的第二密封片352分别沿左右方向连接在对应第二块体351前端的上侧缘上并由下至上朝前倾斜。同样地,第二密封件35与门体2的内表面相抵时,第二密封片352被挤压变形而朝上拉伸,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进一步优选地,各上述第二密封片35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分别与位于上部的第一密封片342相同,且各第二密封片352的长度分别长于该第一密封片342。由于第一密封片342与相邻的第二密封片352之间会有一定间隙,将各第二密封片352的长度设计成分别长于该第一密封片342,这样各第二密封片352变形时能填补上述间隙,从而再进一步提升密封效果。
35.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包括分别固定在上述分层帘4的前端的左右两侧的第一定位件36和分别固定在各侧分层梁32的前端的第二定位件37,内胆1分层状态下,各第一定位件36分别与对应的第二定位件37可脱卸连接。通过定位组件能使分层帘4稳定地定位在展开状态,避免在各卷簧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回卷,而当需要将分层帘4收折时,只需将各第二定位件37与第一定位件36拆卸即可。具体地,各上述块体的正面均为竖向延伸的平面,各上述第一定位件36分别为固定在上述第一块体341正面的左右两端的定位柱,且各定位柱分别沿前后方向延伸,而各第二定位件37分别为固定在各第二块体351的正面的定位板,且各定位板上分别开设有供对应的定位柱插入的定位窗口371。这样将第一块体341上的各定位柱分别插入对应定位板的定位窗口371即能实现对分层帘4的定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