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的内开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1072发布日期:2022-03-17 01:25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风的内开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门窗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风的内开窗。


背景技术:

2.内开窗,是一种可以向室内竖直方向开启90度的窗户。
3.当春秋季风力比较大时,打开的窗户容易被风吹得晃动,发出噪音,甚至造成窗户的损坏,另外,当夏季雨水较大时,参见图1,关闭的窗户易在固定框1与活动框2之间漏入雨水,因此,具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风的内开窗,具有防止风吹得晃动和防雨水漏进室内的优点。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防风的内开窗,包括固定连接于墙体的固定框和铰接于固定框的活动框,所述固定框包括靠近室外的外侧框和靠近室内的内侧框,所述固定框固定连接有导轨,所述导轨滑移连接有滑块,所述活动框固定连接有托臂,所述导轨和托臂之间设有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滑块和托臂铰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导轨和托臂的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滑块的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杆的中部铰接;所述滑块转动连接有偏心轮,所述滑块滑移连接有摩擦片,所述偏心轮与摩擦片相互抵靠,以使摩擦片压在导轨上;所述内侧框的远离墙体的一边设有第一挡水条,所述第一挡水条抵靠在外侧框的远离墙体的一边。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活动框,活动框带动托臂转动,托臂带动第一连杆和第三连杆转动,第三连杆绕导轨转动并带动第二连杆转动和移动,第二连杆和第一连杆带动滑块在导轨上滑移,实现活动框与固定框之间的转动。转动偏心轮,利用偏心轮的偏心特性,将摩擦片压在导轨上,利用摩擦片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实现摩擦片相对导轨的固定不动,从而使滑块相对导轨不动,实现托臂相对导轨固定不动,从而实现活动框与固定框之间固定不动。即使在外力的作用下,由于摩擦片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滑块相对导轨不动,实现活动框相对固定框不动,从而实现防风。第一挡水条将内侧框与外侧框之间的空间遮挡住,阻止雨水从内侧框与活动框之间的空隙进入室内,使内开窗的具有防水功能。
8.进一步,所述摩擦片的远离导轨的一侧固定设有拉簧,所述拉簧固定连接于滑块。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框需要转动时,转动偏心轮使摩擦片与导轨之间的压力减小,拉簧将摩擦片拉向远离导轨的方向,使摩擦片离开导轨,减小滑块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使滑块在导轨上顺利滑动,增加内开窗的实用性。
10.进一步,所述偏心轮可拆卸连接有手柄。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握手柄,方便转动偏心轮,不伤手,转动省力,增加内开窗的
实用性。
12.进一步,所述偏心轮设有供手柄插入的凹槽。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转动偏心轮时,将手柄插入偏心轮中,方便偏心轮的转动,在不需要转动偏心轮时,将手柄从偏心轮的凹槽中取出,为关闭窗户时,滑块与托臂之间的重合让位,增加内开窗的实用性。
14.进一步,所述外侧框的远离墙体的一边设有第二挡水条,所述第一挡水条的底面与第二挡水条的顶面贴合。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挡水条在第一挡水条的底面将第一挡水条支撑起,避免由于雨水过大而造成第一挡水条被雨水压变形,导致雨水漏进外侧框与内侧框之间,第二挡水条增加内开窗的防水性能。
16.进一步,所述第一挡水条和第二挡水条的材料均为磁性橡胶。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磁性橡胶具有磁性,使第一挡水条与第二挡水条紧密贴合,防止雨水从第一挡水条与第二挡水条之间的缝隙进入内侧框与外侧框之间,增加内开窗的防水性能。
18.进一步,所述外侧框的靠近墙体的一边设有供水流过的排水孔。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重力,排水孔将内侧框与外侧框之间的少量的水导向室外,避免内侧框和外侧框内的水过多,增加开窗的防水性能。
20.进一步,所述摩擦片的材料为合成橡胶。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合成橡胶具有良好的摩擦系数和耐磨损性能,能满足滑块与导轨之间的摩擦防滑的性能要求。
2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手握手柄,转动偏心轮,使偏心轮将摩擦片压在导轨上,利用摩擦片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实现滑块相对导轨之间不动,从而活动框与固定框之间的不动;转动偏心轮,使偏心轮离开摩擦片,摩擦片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离开导轨,使滑块相对导轨顺利滑动,从而活动框顺利在固定框上转动;
24.2.托臂、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导轨和滑块构成曲柄滑块四边机构,实现活动框与固定框之间的转动,并将活动框有效地支撑在固定框上,增加内开窗的安全性;
25.3.合成橡胶与大部分的表面之间均可保证较高的摩擦系数,保证摩擦片与导轨之间的摩擦力有效。
附图说明
26.图1为活动框和固定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施例的第一挡水条的剖视图;
29.图4为本实施例的滑块的爆炸示意图;
30.图5为本实施例的偏心轮的局部放大图。
31.图中:1、固定框;11、内侧框;12、外侧框;2、活动框;3、第一挡水条;4、第二挡水条;5、垫高条;6、导轨;7、托臂;8、滑块;9、排水孔;101、第一连杆;102、第二连杆;103、第三连杆;104、摩擦片;105、拉簧;106、偏心轮;107、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33.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34.一种防风的内开窗,参见图2和图3,包括矩形的固定框1和矩形的活动框2,固定框1固定连接于墙体。固定框1包括外侧框12和内侧框11。内侧框11相比于外侧框12靠近室内的一侧,活动框2通过两个合页铰接于内侧框11并且活动框2与内侧框11相互贴合,使活动框2可朝室内转动。外侧框12的底边的靠近墙体的一边设有两个腰孔状的排水孔9。
35.参见图3,外侧框12的底边的远离墙体的一边设有条形的第二挡水条4,第二挡水条4的一边与外侧框12的靠近室内的一侧通过胶粘合。
36.参见图3,内侧框11的底边的远离墙体的一边设有条形的第一挡水条3。第一挡水条3的靠近内侧框11的一边固定设有垫高条5,垫高条5为与第一挡水条3等长的条状,垫高条5的远离第一挡水条3的一边与内侧框11的顶边之间通过胶粘合,第一挡水条3和第二挡水条4呈朝室外的方向向下倾斜。
37.参见图3,第一挡水条3和第二挡水条4的材料均为磁性橡胶。第二挡水条4的远离外侧框12的一边与第一挡水条3的远离内侧框11的一边彼此相互抵靠并相互磁性贴合。第一挡水条3的底面与第二挡水条4的顶面贴合。
38.参见图4,固定框1的底边框的靠近活动框2的底侧面固定设有导轨6,导轨6沿固定框1的长度方向设置。导轨6的顶面设有滑槽,滑槽内滑移有滑块8。活动框2的靠近固定框1的顶侧面固定设有托臂7,托臂7的底面的一端铰接有第一连杆101,托臂7的中部铰接有第三连杆103。第一连杆101的远离与托臂7的铰接的一端铰接于滑块8,第三连杆103的远离与托臂7的铰接的一端铰接于导轨6,第三连杆103的中部铰接有第二连杆102,第二连杆102的远离与第三连杆103的铰接的一端铰接于滑块8。
39.参见图5,滑块8为底部开口的矩形箱体形,滑块8的内部有容置空间,滑块8的顶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偏心轮106,偏心轮106的顶部设有圆柱形的凹槽。偏心轮106的凹槽内插有圆柱形的手柄107,手柄107与偏心轮106之间极小间隙配合。滑块8的内部的顶侧面固定有拉簧105,拉簧105为螺旋状,拉簧105的远离滑块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矩形的摩擦片104,摩擦片104可在滑块8内滑移。摩擦片104的材料为合成橡胶。
40.参见图4和图5,工作步骤:将手柄107插入偏心轮106的凹槽内,手动转动手柄107,使偏心轮106推动摩擦片104,并将摩擦片104压在导轨6上,利用摩擦片104与导轨6之间的摩擦力,使导轨6与摩擦片104之间固定不动,摩擦片104、偏心轮106和滑块8均固定不动,实现滑块8相对导轨6之间的固定不动。再将手柄107从偏心轮106中取出。转动活动框2时,活动框2带动托臂7转动,托臂7带动第一连杆101和第三连杆103转动,第三连杆103绕导轨6转动并带动第二连杆102转动和移动,第二连杆102和第一连杆101带动滑块8在导轨6上滑移,实现活动框2与固定框1之间的转动。
4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
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