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3572发布日期:2022-05-31 08:14阅读: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清洁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为方便人们的生活,各种清洁设备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例如吸尘器。
3.但是,目前使用的吸尘器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吸尘器使用后,尘桶内聚集大量灰尘、棉絮、头发、果壳等各类垃圾,有部分会聚集在尘桶的过滤网上。用户在尘桶倒灰的时候,缠绕或者吸附于过滤网上的垃圾很难靠自身重力清理,从而导致过滤网的通风通道堵塞,影响吸尘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以便提供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清洁设备,以便于清除附着于第一分离单元上的物质。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
6.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具有尘桶,所述尘桶具有轴向中心线;
7.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于所述尘桶内;其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分离单元、第二分离单元、刮灰件及驱动组件;
8.所述第二分离单元设置于所述第一分离单元下游;
9.所述刮灰件与所述第一分离单元的外壁抵接;
10.部分所述驱动组件位于所述第二分离单元的下方,所述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分离单元及所述刮灰件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分离单元及所述刮灰件围绕所述轴向中心线发生相对位移,以使所述刮灰件去除所述第一分离单元的外壁上的物质。
11.可选地,所述第一分离单元相对所述尘桶可转动设置,所述刮灰件相对所述尘桶位置固定,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分离单元相对所述刮灰件运动;
12.或者
13.所述第一分离单元相对所述尘桶位置固定,所述刮灰件相对所述尘桶可转动设置,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刮灰件相对所述第一分离单元运动;
14.或者
15.所述第一分离单元及所述刮灰件均相对所述尘桶可转动设置,所述驱动组件分别驱动所述第一分离单元及所述刮灰件运动,所述第一分离单元的运动方向及所述刮灰件的运动方向相反。
16.可选地,所述刮灰件至少与所述尘桶的内壁及所述驱动组件中的一个固定连接。
17.可选地,所述刮灰件为杆状结构或板状结构。
18.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驱动支架及传动组件;
19.所述驱动电机及所述传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驱动支架上,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传
动组件连接,并能经过所述传动组件向外输出驱动力;
20.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第一分离单元驱动连接,并可带动所述第一分离单元及所述驱动支架中的至少一个相对所述尘桶进行转动。
21.可选地,所述驱动支架包括承载板及侧板;
22.所述承载板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面上;
23.所述侧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面上并围合成电机腔,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电机腔内并与所述承载板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承载板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
24.可选地,所述第一分离单元为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壁环设有内齿圈;
25.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齿轮及至少一个传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分别与所述主动齿轮及所述内齿圈啮合连接。
26.可选地,所述过滤组件还包括齿轮挡尘板,所述齿轮挡尘板位于所述第一面一侧,并与所述驱动支架及所述第一分离单元形成传动空间,所述传动组件及所述内齿圈均位于所述传动空间内。
27.可选地,所述第二分离单元包括主体件及设置在所述主体件上的多个过滤锥;
28.所述承载板上设有与多个所述过滤锥分别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齿轮挡尘板对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通孔;
29.多个所述过滤锥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所述承载板连接,所述过滤锥的内腔经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电机腔贯通。
30.可选地,所述传动齿轮设有齿轮孔,所述传动齿轮通过所述齿轮孔套接于所述过滤锥的外围。
31.可选地,所述第一通孔的外周设有凸出于所述第一面的连接凸壁,所述传动齿轮抵接于所述连接凸壁。
32.可选地,所述齿轮挡尘板上设有连接杆,所述主体件上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设备主体连接。
33.另外,可选地,相对于所述尘桶的轴向中心线,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轴向中心线同轴设置,或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对于所述轴向中心线偏轴设置。
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可驱动刮灰件及第一分离单元进行相对运动,基于相对运动使得刮灰件可清除第一分离单元外壁上的灰尘等物质,并使得清除下的物质落入尘桶中,无需用户手动清理附着在第一分离单元上的灰尘等物质,避免弄脏用户的手,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及时清理附着在第一分离单元上的灰尘等物质,以确保气流通道的通畅,对于减少清洁设备的吸力损失提供有效助力。另外,被清除下来的灰尘等物质可更好地被收集到尘桶内,在尘桶倒灰的时候,清除下来的灰尘等物质可一并倒出,提高了倒灰效率。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39.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过滤组件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40.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41.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分离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42.图7为图2中b-b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3.图8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45.现有技术中,吸尘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尘桶内的过滤网上进行会附着一些垃圾,如灰尘、棉絮、头发、果壳等各类垃圾,用户在尘桶倒灰的时候,缠绕或者吸附于过滤网上的垃圾很难靠自身重力清理,从而导致过滤网的通风通道堵塞,影响吸尘效率。
46.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清洁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清洁设备,包括:设备主体10及过滤组件20。其中,结合图1,参见图2,设备主体10具有尘桶11,尘桶11具有轴向中心线。过滤组件20设置于尘桶11内。尘桶11用于收集经过过滤组件20过滤后留下的灰尘等物质,为便于清理尘桶11内的物质,尘桶11的底部设有倒灰口,倒灰口处设有底盖111,清洁设备在进行清洁作业时,底盖111盖合并密封倒灰口,防止尘桶11内的灰尘从倒灰口溢出。尘桶11还具有进风口112,进风口112的进风通道与尘桶11的内腔相切设置,从而使得经由进风口112进入的含尘气流进入尘桶11后,可产生旋转的气旋,致使形成第一次尘气分离。过滤组件20的外壁与尘桶11的内壁之间形成一级集尘空间113,经第一次尘气分离后的固体物质被收集于一级集尘空间113内。过滤组件20与尘桶11还形成可二级集尘空间114,带有少了固定物质的气流再经过滤组件20的过滤形成第二次尘气分离,经第二次尘气分离后的固体物质被收集于二级集尘空间114内,过滤后的气流再经设备主体10上的气流通道流出设备主体10。
50.经第一次尘气分离时,大部分的固体物质会被收集于一级集尘空间113内,但是,还会有部分的固体物质附着于过滤组件20上,为便于将附着在过滤组件20上的固体物质清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方式是,继续结合图1,参见图3及图4,过滤组件20包括:第一分离单元21、第二分离单元25、刮灰件22及驱动组件23。第二分离单元25设置于第一分离单元21下游,第一分离单元21及第二分离单元25形成两次过滤,可使得过滤组件20的过滤效果更好。刮灰件22与第一分离单元21的外壁抵接。部分驱动组件23位于第二分离
单元25的下方,从而可合理利用尘桶11内的空间,减少尘桶11径向尺寸的增加。驱动组件23与第一分离单元21及刮灰件22中的至少一个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分离单元21及刮灰件22围绕轴向中心线发生相对位移,以使刮灰件22去除第一分离单元21的外壁上的物质。
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驱动组件23可驱动刮灰件22及第一分离单元21进行相对运动,基于相对运动使得刮灰件22可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外壁上的灰尘等物质,并使得清除下的物质落入尘桶11中,无需用户手动清理附着在第一分离单元21上的灰尘等物质,避免弄脏用户的手,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同时,通过及时清理附着在第一分离单元21上的灰尘等物质,确保气流通道的通畅,对于减少清洁设备的吸力损失提供有效助力。另外,被清除下来的灰尘等物质可更好地被收集到尘桶11内,在尘桶11倒灰的时候,清除下来的灰尘等物质可一并倒出,减少二次清理的操作,提高了倒灰效率。
5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分离单元21及刮灰件22发生相对位移的方式包括多种,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可转动设置,刮灰件22相对尘桶11位置固定,驱动组件23驱动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刮灰件22运动。此种方式下,刮灰件22的位置相对固定,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转动时,即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刮灰件22转动,第一分离单元21转动过程中,刮灰件22可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外壁的固体物质。
53.第一分离单元21及刮灰件22发生相对位移的另一种方式是,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位置固定,刮灰件22相对尘桶11可转动设置,驱动组件23驱动刮灰件22相对第一分离单元21运动。与上述方式不同的是,此种方式下,第一分离单元21的位置相对固定,刮灰件22相对尘桶11运动时,如刮灰件22相对第一分离单元21沿着第一分离单元21的外壁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刮灰件22可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外壁的固体物质。刮灰件22相对第一分离单元21运动的方式,包括刮灰件22沿着第一分离单元21的周向方向环绕移动,或者,刮灰件22沿着第一分离单元21的轴方向往复移动。
54.除了上述的方式之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再一种方式是,第一分离单元21及刮灰件22均相对尘桶11可转动设置,驱动组件23分别驱动第一分离单元21及刮灰件22运动,第一分离单元21的运动方向及刮灰件22的运动方向相反。此种方式下,第一分离单元21及刮灰件22均可相对尘桶11转动,且两者的运动方向相反,在转动过程中,刮灰件22可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外壁的固体物质。
55.下面基于上述第一分离单元21及刮灰件22发生相对位移的不同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
56.首先介绍,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可转动设置,刮灰件22相对尘桶11位置固定的方案。在此方案下,实现刮灰件22位置固定的方式包括多种,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刮灰件22至少与尘桶11的内壁及驱动组件23中的一个固定连接。
57.刮灰件22可仅与尘桶11的内壁固定连接,从而使得刮灰件22相对尘桶11位置固定,或者刮灰件22也可仅与驱动组件23固定连接,或者,刮灰件22还可以分别与尘桶11的内壁及驱动组件23固定连接,如,刮灰件22的一端与尘桶11连接,另一端与驱动组件23连接。当驱动组件23驱动第一分离单元21运动时,刮灰件22、尘桶11及驱动组件23的相对位置均不发生变化,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进行相对转动,即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刮灰件22转动,第一分离单元21在转动过程中,刮灰件22可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外壁的固体物质。
58.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3,第一分离单元21包括但不限于为筒状结构的过滤网,刮
灰件22的一种实现方式是,刮灰件22包括但不限于为杆状结构或板状结构。为便于刮灰件22的连接,刮灰件22上设有用于连接紧固件的安装孔。为使得刮灰件22可更加有效地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外壁上的物质,刮灰件22抵接于第一分离单元21的一面可为适配于第一分离单元21的外壁的弧形,弧形的面可使得刮灰件22可更加贴合第一分离单元21的外壁,减少两者之间的间隙,从而在相对运动时,刮灰件22可更有效地将第一分离单元21的外壁上的物质清除。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刮灰件22除了上述的实现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并不对刮灰件22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具体限定,只要刮灰件22能够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上的物质即可。
59.继续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组件23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驱动组件23包括驱动电机231、驱动支架232及传动组件233。驱动电机231及传动组件233均设置于驱动支架232上,驱动电机231与传动组件233连接,并能经过传动组件233向外输出驱动力。传动组件233与第一分离单元21驱动连接,并可带动第一分离单元21及驱动支架232中的至少一个相对尘桶11进行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仅介绍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进行转动的情况,驱动支架232相对尘桶11进行转动的情况会在后续的实施例进行介绍,此处暂不进行介绍。
60.驱动电机231包括但不限于为步进式电机,步进式电机可以很好地控制转速及转动幅度,从而在驱动第一分离单元21转动时,驱动电机231能够将第一分离单元21的转动速度调整至合适的转速,从而使得清除效率更好。
61.驱动支架232一方面可为驱动电机231及传动组件233提供支撑,同时还可为第一分离单元21提供支撑。另一方面,驱动支架232与第一分离单元21共同形成过滤组件20的外壁,配合尘桶11的内壁形成一级集尘空间113。进一步地,驱动组件23可通过驱动支架232与刮灰板固定连接。
62.传动组件233在传递驱动电机231的驱动力的同时,可使得第一分离单元21获得的驱动力更加平稳,以便第一分离单元21转动更加顺畅。另外,还可通过调整传动组件233的实现方式及规格,起到变速的作用,从而能够将第一分离单元21的转动速度调整至合适的转速。
63.结合图3及图4,参见图5,驱动支架232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驱动支架232包括承载板2321及侧板2322。承载板232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面及第二面,传动组件233设置在第一面上。侧板2322设置在第二面上并围合成电机腔,驱动电机231设置于电机腔内并与承载板2321连接,驱动电机231的输出轴穿过承载板2321与传动组件233连接。承载板2321用于为传动组件233及驱动电机231提供支撑,第一分离单元21也可连接与承载板2321上。承载板2321将驱动电机231与传动组件233相分隔开,减少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驱动支架232通过侧板2322与底盖111相抵接,参见图1,底盖111上设有用于限位的限位凸起115,驱动支架232通过电机腔套接在限位凸起115上,从而确保驱动支架232的相对位置稳定。侧板2322与第一分离单元21共同形成过滤组件20的外壁,并配合尘桶11的内壁形成一级集尘空间113。
64.参见图3、图4、图6及图7,驱动组件23驱动第一分离单元21转动的一种方式是,第一分离单元21为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内壁环设有内齿圈211。传动组件233包括主动齿轮2331及至少一个传动齿轮2332,主动齿轮2331与驱动电机231的输出轴连接,传动齿轮2332分别与主动齿轮2331及内齿圈211啮合连接。一种可实现方式是,将主动齿轮2331套接在驱
动电机231的输出轴上,主动齿轮2331的中心处设有一非回转圆的驱动孔,驱动电机231的输出轴的横截面为与驱动孔匹配的形状,从而输出轴可带动主动齿轮2331转动。主动齿轮2331的外齿与传动齿轮2332的外齿啮合连接,从而主动齿轮2331转动时,可带动传动齿轮2332转动。
6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传动齿轮2332至少为一个,在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参见图7,传动齿轮2332包括三个,三个传动齿轮2332围绕主动齿轮2331的周向布置,三个传动齿轮2332与中心的主动齿轮2331啮合,使得主动齿轮2331作为太阳轮,其他从动齿轮作为行星从动轮。传动组件233的一种设置方式是,主动齿轮2331位于承载板2321的第一面的中间位置,三个传动齿轮2332成等边三角形结构布置于主动齿轮2331的周向外周,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使得结构紧凑的同时,使得各传动齿轮2332传动的作用力相当,减少传动不均的情况。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传动齿轮2332也可为其他数量,如传动齿轮2332的数量可为四个或四个以上,并均布在主动齿轮2331的周向外周。
66.在驱动电机231转动时,主动齿轮2331能够随着驱动电机231的转动而转动,由于主动齿轮2331与传动齿轮2332组啮合,因而主动齿轮2331转动时,可带动传动齿轮2332在内齿圈211内转动。由于传动齿轮2332安装于驱动支架232上,驱动支架232相对尘桶11位置固定,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可转动设置,因此,在传动齿轮2332转动时,经内齿圈211将驱动力传递至第一分离单元21,能够带动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转动,从而在第一分离单元21在转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固定的刮灰件22与第一分离单元21产生相对运动,刮灰件22可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外壁的固体物质。
67.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3、图4及图8,为了减少灰尘对传动组件233的影响,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过滤组件20还包括齿轮挡尘板24,齿轮挡尘板24位于第一面一侧,并与驱动支架232、第一分离单元21形成传动空间,传动组件233及内齿圈211均位于传动空间内。通过齿轮挡尘板24可对传动组件233及第一分离单元21上的内齿圈211进行遮挡,减少灰尘等物质进入齿轮之间,影响齿轮之间的传动。同时,齿轮挡尘板24与驱动支架232对传动组件233及内齿圈211形成位置限制,具体的,驱动支架232包括承载板2321时,齿轮挡尘板24与承载板2321形成传动空间,将传动组件233及内齿圈211限位于传动空间内,减少传动组件233及第一分离单元21沿着轴向方向发生位移,从而确保第一分离单元21与驱动组件23之间的位置相对稳定。
68.进一步地,参见图3及图5,齿轮挡尘板24设有第一定位结构242,驱动支架232上设有配合第一定位结构242使用的第二定位结构2325,通过第一定位结构242及第二定位结构2325的配合连接,可使得齿轮挡尘板24与驱动支架232之间的位置相对稳定,从而使得传动空间稳定,使得传动组件233及内齿圈211之间的传动更加平稳、顺畅。第一定位结构242及第二定位结构2325中的一个为定位孔,另一个为配合定位孔的定位柱。
69.结合图2,参见图3、图4及图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实现的实施例中,第二分离单元25的一种可实现方式是,第二分离单元25包括主体件251及设置在主体件251上的多个过滤锥252。承载板2321上设有与多个过滤锥252分别对应的第一通孔2323,齿轮挡尘板24对应第一通孔2323的位置处设有第二通孔241。多个过滤锥252穿过第二通孔241并与承载板2321连接,过滤锥252的内腔经第一通孔2323与电机腔贯通。
70.侧板2322围合成的电机腔除了用于容置电机之外,还可作为二级集尘空间114使
用,含尘气流经过进风口112进入尘桶11内,并产生旋转的气旋,含尘气流中大部分灰尘会在此时与气流发生第一次尘气分离,灰尘等物质旋转落入尘桶11与过滤组件20形成的一级集尘空间113内。尘桶11对含尘气流起到缓冲作用,以确保进入第二分离单元25的含尘气流的流动性稳定。尘桶11内的含尘气流再经第一分离单元21过滤后,进入第二分离单元25,此时的气流中还存有少量的灰尘。
71.含尘气流进入第二分离单元25时,切向进入过滤锥252,在过滤锥252内形成产生向下的旋转的气旋,灰尘等固体物质沿着过滤锥252的内壁螺旋下降,此时含尘气流内的灰尘会与气体发生尘气分离,灰尘从过滤锥252的下方的排灰口排出过滤锥252,再经过第一通孔2323落入二级集尘空间114,即电机腔内。由于过滤锥252的结构特性,使得气体慢慢从螺旋向下变为螺旋向上,从过滤锥252上方的出气口排出,再经设备主体10上的气流通道流出设备主体10。进一步地,为确保第二分离单元25与设备主体10之间的气密性,第二分离单元25与设备主体10之间还设有密封结构201,密封结构201包括但不限于为密封圈或密封垫,密封垫上设有与过滤锥252的出气口相对应的孔结构。进一步地,为使得过滤锥252更加顺畅地穿过第二通孔241,过滤锥252的下方设有直管段,过滤锥252通过直管段穿设在第二通孔241内。
72.继续参见图7及图8,为使得过滤组件20的结构更加紧凑,更加合理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可将传动齿轮2332套设在过滤锥252上。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传动齿轮2332设有齿轮孔2333,传动齿轮2332通过齿轮孔2333套接于过滤锥252的外围。进一步地,当过滤锥252的下方设有直管段时,传动齿轮2332套接在直管段的外周。利用过滤锥252配合第一通孔2323的位置装配传动齿轮2332,过滤锥252外周的空间用于传动齿轮2332的转动,不需要额外设置安装传动齿轮2332的位置,避免增大承载板2321的径向尺寸,从而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同时,齿轮孔2333与第一通孔2323相通,通过齿轮孔2333避免传动齿轮2332遮挡过滤锥252的排灰通道,使得各个部件的排布合理,使得过滤组件20的结构更加紧凑。
73.进一步地,为减少传动齿轮对承载板2321的磨损,结合图7及图8,参见图3及图5,第一通孔2323的外周设有凸出于第一面的连接凸壁2324,传动齿轮2332抵接于连接凸壁2324。通过连接凸壁2324可为传动齿轮提供支撑,并且抬高传动齿轮2332的相对第一面的位置,使得传动齿轮2332与第一面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即使得传动齿轮2332远离第一面,当传动齿轮2332转动时,不会对第一面产生相对摩擦,减少传动齿轮2332直接磨损第一面。同时,相对于第一面,传动齿轮2332与连接凸壁2324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降低了传动齿轮2332转动时所受的摩擦阻力,从而使得传动齿轮2332在转动时更加顺畅,并且可有效减少能耗。另外,过滤锥252与承载板2321连接时,过滤锥252窄口一端伸入连接凸壁2324围设的空间内,通过连接凸壁2324对过滤锥252起到导向及定位的作用,并且在径向方向为过滤锥252提供有效支撑,使得过滤锥252与承载板2321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
74.参见图3,为使得第二分离单元25的位置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齿轮挡尘板24上设有连接杆243,主体件251上设有连接孔2511,连接杆243穿过连接孔2511与设备主体10连接。第二分离单元25可通过连接孔2511套接在连接杆243上,从而可限制第二分离单元25沿径向发生移动,从而确保第二分离单元25的位置稳定。进一步地,连接孔2511的直径大于连接杆243的直径,连接杆243远离齿轮挡尘板24的一端为锥形结构,锥形结构的窄端可穿过连接孔2511与设备主体10连接,连接杆243可为第二分离单元25提供支撑,从而使
得第二分离单元25在轴向方向上的位置相对稳定,同时也可使得第二分离单元25可更紧密地与设备主体10抵接。
75.为使得空间利用更加合理,各部件间的结构更加紧凑,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相对于尘桶11的轴向中心线,第一分离单元21、主体件251及尘桶11同轴设置。第一分离单元21在相对尘桶11进行转动时,不会产生额外的偏转空间,从而不会增加尘桶11的额外体积。驱动电机231的输出端与尘桶11同轴设置,或者,驱动电机231的输出端相对于尘桶11偏轴设置,驱动电机231的输出端偏离尘桶11的轴向中心轴的距离可小于等于10mm。
7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除了上述介绍的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可转动设置,刮灰件22相对尘桶11位置固定的方案之外,还提供了另一种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上附着的物质的方式。即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位置固定,刮灰件22相对尘桶11可转动设置,驱动组件23驱动刮灰件22相对第一分离单元21运动。此种方式中,第一分离单元21可固定连接在尘桶11上,或者与尘桶11为一体成型结构。刮灰件22与驱动组件23连接,驱动组件23驱动刮灰件22相对第一分离单元21运动,从而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上的附着物质。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方式中的第一分离单元21、刮灰件22及驱动组件23的实现方式均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且此种方式下,过滤组件20也可包括齿轮挡尘板24及第二分离单元25等,其实现方式也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77.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位置固定,驱动组件23可转动设置在尘桶11内,刮灰件22与驱动组件23固定连接。第一分离单元21的内壁环设有内齿圈211。传动组件233包括主动齿轮2331及至少一个传动齿轮2332,主动齿轮2331与驱动电机231的输出轴连接,传动齿轮2332分别与主动齿轮2331及内齿圈211啮合连接。在驱动电机231转动时,主动齿轮2331能够随着驱动电机231的转动而转动,由于主动齿轮2331与传动齿轮2332组啮合,因而主动齿轮2331转动时,可带动传动齿轮2332在内齿圈211内转动。由于传动齿轮2332安装于驱动支架232上,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位置固定,因此,在传动齿轮2332转动时,经内齿圈211将驱动力传递至驱动支架232,从而驱动支架232相对尘桶11转动,刮灰件22随着驱动支架232转动,相对位置固定的第一分离单元21与刮灰件22产生相对运动,刮灰件22可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外壁的固体物质。当驱动支架232上安装有齿轮挡尘板24及第二分离单元25时,驱动支架232转动时,齿轮挡尘板24及第二分离单元25随之转动。
78.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另一种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上附着的物质的方式。即第一分离单元21及刮灰件22均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此种方式中,第一分离单元21及刮灰件22均可转动设置在尘桶11内,驱动组件23驱动刮灰件22及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运动,从而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上的附着物质。需要说明的是,此种方式中的第一分离单元21、刮灰件22及驱动组件23的实现方式均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且此种方式下,过滤组件20也可包括齿轮挡尘板24及第二分离单元25等,其实现方式也可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79.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是,驱动组件23中的驱动电机231位置相对固定,驱动支架232及第一分离单元21均可转动设置在尘桶11内,刮灰件22与驱动支架232固定连接。第一分离单元21的内壁环设有内齿圈211。传动组件233包括主动齿轮2331及至少一个传动齿轮2332,主动齿轮2331与驱动电机231的输出轴连接,主动齿轮2331与驱动支架232固定连接,
传动齿轮2332分别与主动齿轮2331及内齿圈211啮合连接。在驱动电机231转动时,主动齿轮2331能够随着驱动电机231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驱动支架232转动。由于主动齿轮2331与传动齿轮2332组啮合,因而主动齿轮2331转动时,可带动传动齿轮2332在内齿圈211内转动。因此,在传动齿轮2332转动时,经内齿圈211将驱动力传递至第一分离单元21,从而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转动,刮灰件22随着驱动支架232转动,第一分离单元21与刮灰件22产生相对运动,刮灰件22可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外壁的固体物质。
8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洁设备包括但不限于为如图1中所示的手持式吸尘器,也可以是自移动清洁机器人、立式吸尘器或者其他形式的清洁设备。以上及以下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清洁设备,以图1中所示的手持式吸尘器为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以手持式吸尘器为例进行说明仅为示例,这并不构成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不当限定。
8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设备主体10上还设有抽吸单元12,抽吸单元12与尘桶11连接,并位于过滤组件20的出口处,抽吸单元12被配置为在工作时形成负压以从进风口112进行吸尘。清洁设备还包括手持部13。使用者可握持手持部13带动清洁设备移动,以便对不同的位置进行吸尘,手持部13的上端还设有出风过滤单元14,出风过滤单元14与抽吸单元12连通。手持部13的下方设有电池单元15,通过电池电源为清洁设备的用电单元提供电能。
82.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以帮助理解。下面的应用场景以手持式吸尘器为例。
83.应用场景一
84.清洁设备的尘桶11内,刮灰件22与尘桶11固定连接,第一分离单元21,如一级过滤网可转动设置。
85.用户使用清洁设备进行清洁作业过程中,或者完成清洁作业后,可启动驱动组件23,通过驱动组件23带动一级过滤网转动,此时,驱动电机231转动,主动齿轮2331能够随着驱动电机231的转动而转动,主动齿轮2331带动传动齿轮2332在内齿圈211内转动。由于传动齿轮2332安装于驱动支架232上,驱动支架232相对尘桶11位置固定,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可转动设置,因此,在传动齿轮2332转动时,经内齿圈211将驱动力传递至第一分离单元21,能够带动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转动,从而在第一分离单元21在转动过程中,相对位置固定的刮灰件22与第一分离单元21产生相对运动,刮灰件22可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外壁的固体物质。
86.应用场景二
87.清洁设备的尘桶11内,驱动组件23可转动设置在尘桶11内,刮灰件22与驱动组件23固定连接,第一分离单元21与尘桶11固定连接。
88.用户使用清洁设备进行清洁作业过程中,或者完成清洁作业后,可启动驱动组件23,通过驱动组件23带动刮灰件22转动,此时,驱动电机231转动,主动齿轮2331能够随着驱动电机231的转动而转动,主动齿轮2331带动传动齿轮2332在内齿圈211内转动。由于传动齿轮2332安装于驱动支架232上,驱动支架232相对尘桶11位置可转动,第一分离单元21相对尘桶11位置固定,因此,在传动齿轮2332转动时,经内齿圈211将驱动力传递至驱动支架232,能够带动驱动支架232相对尘桶11转动,从而带动刮灰件22相对第一分离单元21转动,刮灰件22与第一分离单元21产生相对运动,刮灰件22可清除第一分离单元21外壁的固体物质。
8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