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箱以及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36019发布日期:2022-06-08 06:5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烤箱以及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烤箱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烤箱以及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


背景技术:

2.烤箱在烘烤作业完成后,烤箱内壁往往会残留一定量的油脂,为了高效清除这些油脂,部分烤箱配置了高温自清洁功能,即通过产生高温使油脂受热挥发,实现自动清洁的目的。
3.配置有高温自清洁功能的烤箱由于需要在短时间内提供高温,运行功率较大,电器件产生的热量较大,因此对烤箱的散热能力要求较高。现有的烤箱的散热风道大多为单风道结构,风道设置于内胆上方,风道的进风侧连接至风机的出风口,烤箱的壳体的顶部或顶部侧壁设置有进风格栅,在风机的作用下,外部空气经由进风格栅进入烤箱的顶部空间,并在风机的作用下进入风道内,风道中的空气流在排出的过程中带走风道周围传递来的热量,实现散热目的。
4.但是,受安装空间的限制,现有的散热风道内能够流通的空气量有限,散热能力有限,无法满足运行自清洁功能时的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或至少缓解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的烤箱的散热风道散热能力较差的问题。
6.在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包括:风机,其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其中,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出风口的上方;第一构件;第二构件,其位于所述第一构件的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构件限定出排风风道,所述排风风道的进风侧与所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第三构件,其位于所述第一构件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构件限定出进风风道,所述进风风道的出风侧能够与所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通过在第一构件的上方设置第二构件从而构造形成上层风道,在第一构件的下方设置第三构件从而构造形成下层风道,并将上层风道的进风侧连接到风机的出风口,将下层风道的出风侧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对应的风机的安装方式为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上方,这样构造形成的双层风道中,下层风道作为进风风道,上层风道作为排风风道,空气在该双层风道内流通的过程中,下层风道内的空气吸收电路板以及内胆的工作腔散发的热量后进入上层风道,在从上层风道排出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吸收下层风道以及上层风道所处环境中的热量,从而排出更多的热量,使散热效率大幅度提升。与现有的单风道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层风道结构的散热能力几乎成倍增大,散热能力能够满足大功率烤箱的需求。与现有的风机反装(进风口位于出风口下方)构造形成的双层风道相比,由于下层风道需要完全包覆风机的进风口,使得下层风道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进而造成风道结构所需的安装空间增大,造成烤箱在高度方向上尺寸过大的问题,而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方案可以实现风机正装(进风口位于出风口上方),
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大幅度缩小风道组件的尺寸,所需安装空间较小,进而更容易实现烤箱的大容量、大显示屏设计。此外,由于风机的进风口与风机所处的环境连通,还可以进一步吸纳环境中(烤箱外)的空气进入上层风道中,增大排风风道的空气量,进而提升其散热量,提升风道组件的散热效果。
8.本实用新型中的风机可以采用贯流风机、轴流风机或其他类型的风机。当风机的进风口位于出风口上方时为风机正装,反之则为风机反装。
9.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构件可以是板状结构(平板或弧形板)、罩壳状结构等等。第二构件可以是板状结构、罩壳状结构等等。第三构件可以是板状结构、罩壳状结构等等。替代性地,第一构件还可以与第三构件一体成型,然后将第二构件连接到第一构件的上表面从而构造出该双层风道结构。为方便连接,优选为第一构件制成平板状结构,第二构件和第三构件制成罩壳状结构。
10.此外,对于构造形成的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进风风道的进风侧与排风风道的出风侧可以相邻,也可以远离。
11.此外,进风风道的出风侧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存在多种实现方式。举例而言,第一构件对应于进风风道的位置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开口,开口构造形成进风风道的出风侧,此时该开口与风机所处的空间连通,因此与风机的进风口间接连通。或者,在第三构件对应于进风风道的位置设置开口作为出风侧,借助管道将该开口的出风引流至风机的进风口;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实现方式。
12.对于上述的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构件对应于所述进风风道的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至少一个开口构造形成所述进风风道的出风侧。
13.这样,提供了进风风道与风机进风口连通的一种实施方式。通过在第一构件上设置开口,实现了进风风道向上出风的效果,巧妙地实现了进风风道的出风侧与正装风机的进风口连通的目的。
14.可以理解的是,构造形成进风风道的出风侧的开口还可以形成在进风风道沿气流方向的两侧面。
15.对于上述的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存在非重叠区域,所述至少一个开口中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第一构件和/或所述第三构件对应于所述非重叠区域的部分。
16.这样提供了开口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通过这样设置,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风道之间的连通。
17.对于上述的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机为贯流风机。
18.通过采用贯流风机,可以进一步减小风道组件整体的体积,有利于烤箱的尺寸控制。
19.对于上述的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构件靠近所述贯流风机沿其轴向的端部的位置。
20.通过这样设置,可以使进风风道的出风侧更接近风机的进风口,进而使进风风道与风机进风口之间的空气流通路径更顺畅,有利于提高风道组件的散热效率。
21.可以理解的是,开口还可以设置于第一构件靠近贯流风机主体部分的任意位置,只要保证进风风道排出的空气能够顺利进入风机即可。
22.对于上述的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开口包括多个的情形下,所述进风风道内还设置有分流构件,以便:进入所述进风风道的空气能够在所述分流构件的作用下分发至对应于不同的开口的位置。
23.通过设置分流构件,在开口包括多个情形下,借助于分流构件可以对进入风道中的空气进行分流,从而使各个开口流出的空气量相对一致,有利于进风风道下方空间的均匀散热。
24.分流构件的设置方式可以有多种。举例而言,分流构件可以为设置于或形成在第一构件或第三构件上的一个或多个隔板。
25.对于上述的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风风道经所述分流构件分隔形成与开口的个数对应的多个子进风风道。
26.这样,提供了分流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举例而言,开口有两个,分流构件为设置于进风风道内的一个隔板,该隔板将进风风道隔离开来形成两个并行的子进风风道,每个子进风风道对应一个开口作为风道的出风侧;或者,分流构件为设置于进风风道内的彼此具有夹角的两个隔板,两个隔板之间夹出的区域不流通空气,每个隔板与对应的风道壁共同构造形成一个子进风风道,此种方式构造形成的子进风风道通常为变截面风道。可以理解的是,分流构件还可以有其他实现方式。
27.对于上述的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沿空气流动方向观察,所述子进风风道的截面积递减。
28.这样,提供了分流构件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更好地引导空气在进风风道内的流通,使得空气流在子进风风道内的流速逐渐增大,这样可以更快地通过进风风道的出风侧并到达风机的进风口,从而提升空气流通效率,提升散热效率。
29.可以理解的是,变截面风道的实现方式可以通过分流构件设置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进风风道本体结构实现。举例而言,在进风风道的本体结构为等截面的情形下,可以通过设置具有夹角的分流构件;或者,在进风风道的本体结构即为沿空气流通方向截面积递减的结构的情形下,设置一个板状的分流构件即可构造出变截面的子进风风道;又或者,将第三构件的中部向上突起形成三角状凸台结构,该三角状的凸台结构与第一构件的下表面抵接,即可构造形成两条并列的截面积递减的子进风风道;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构造方式。
30.对于上述的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构件靠近所述第一构件的一侧。
31.这样,提供了分流构件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32.对于上述的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分流构件与所述第三构件一体成型。
33.通过这样构造分流构件,利用第三构件自身的结构实现分流功能,可以使风道结构更简单,更易加工。
34.分流构件与第三构件一体成型的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分流构件可以是自第三构件的上表面竖直或倾斜向上延伸形成的隔板结构,或者可以是第三构件的中部向上突起形成的凸台结构。
35.在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烤箱,所述烤箱包括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
36.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烤箱配置有前述任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风道组件,因此该烤箱具备前述的风道组件的所有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37.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38.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烤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风道组件的装配结构;
39.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烤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风道组件的爆炸结构;
40.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风道组件的半剖示意图,其中示出了空气流通路径;
41.附图标记列表:
42.1、烤箱;10、内胆;100、工作腔;20、风道组件;201、贯流风机;2010、进风口;2011、出风口;202、第一构件;2020、开口;203、第二构件;204、第三构件;205、分流构件;206、子进风风道;207、排风风道;30、门框;30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43.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44.其次,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
4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内”、“外”、“竖直”、“水平”、“顶部”、“底部”等指示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实际应用时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所要保护的设备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4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烤箱及其风道组件进行说明。
47.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烤箱1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内胆10、加热组件、风道组件20等等。加热组件包括加热管,加热管分布于内胆10的顶部内侧和/或底部内侧,通电后发出热量从而对工作腔100内的食材进行烘烤。工作腔100内通常可以放置多个烤盘或烤架,以便同时烤制多种食材。
48.风道组件20设置于内胆10的上方。当烤箱1工作时,工作腔100内的部分热量会溢出内胆10外,同时电控板上的元器件也会发热,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排出,就有可能导致电路板过热而损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配置的风道组件20来对烤箱1的顶部空间进行散热。
49.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20包括第一构件202、第二构件203和第三构件204。第一构件202为平板结构,第二构件203和第三构件204均为罩壳状结构,其中
第二构件203的侧壁自其主体部分向下延伸,第三构件204的侧壁自其主体部分向上延伸。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第二构件203与第一构件202构造形成上层风道,该风道作为排风风道207;第三构件204与第一构件202构造形成下层风道,该风道作为进风风道,进而构造出进风风道在下、排风风道207在上的双层风道结构。该风道结构中,进风风道的进风侧与排风风道207的出风侧彼此邻近。
50.参照图2和图3,风道组件20还包括连通进风风道和排风风道207的贯流风机201。贯流风机201包括蜗壳、电机和设置于蜗壳内的贯流风扇,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贯流风扇的轴线沿内胆10的长度方向延伸,贯流风机201的进风口2010位于出风口2011的上方,进风口2010暴露在上层风道所处的环境中,贯流风机201的出风口2011与排风风道207的进风侧连通。如图3所示,贯流风扇在电机的驱动下顺时针旋转,上层风道所处环境中的空气在风扇的带动下进入蜗壳,然后从蜗壳的出风口2011排入排风风道207,并进一步排入室内环境。本实施例中,第二构件203的主体部分设置成倾斜向下的结构,使得构造形成的排风风道207的出风侧的截面积小于进风侧的截面积。
51.继续参照图1,从风道构件的上方向下观察,第二构件203与第三构件204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存在非重叠区域,在第一构件202对应于该非重叠区域的位置设置有两个开口2020,其中一个开口靠近贯流风机201的左端部,另一个开口靠近贯流风机201的右端部。这两个开口2020构造形成进风风道的出风侧,进风风道内的空气可以经由这两个开口2020进入第一构件202上方的空间,并进一步进入贯流风机201。
52.由于本实施例中的开口2020设置有两个,且分布于贯流风机201的两侧,距离相对较远,因此在进风风道内还设置了分流构件205,分流构件205将进风风道分隔形成两个并列的子进风风道206,每个子进风风道206对应一个开口2020作为该子进风风道206的出风口。具体地,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构件204的中部向上突起形成三角状的凸台结构,该凸台结构充当分流构件的作用,引导进风口处的空气进入不同的子进风风道206流通。在安装完成的状态下,该三角状的凸台结构的顶面与第一构件202的下表面抵接,构造形成的两个子进风风道206的截面积沿空气流通方向逐渐减小。对于凸台结构下方空间区域的热量,可以直接通过热传递转移至第一构件202上方的排风风道207内。
53.为了使进入各个子进风风道206的空气量均匀,在烤箱1的门框30的顶部对应于进风风道的进风侧的位置还设置有若干通孔300,室内空气经由这些通孔300进入进风风道,并在凸台结构的引导下进一步进入不同的子进风风道206。这些通孔300可以起到匀流的作用。替代性的,进风风道的进风侧可以单独配置具有若干通孔的匀流构件。当然,还可以是其他能够起到匀流效果的结构件。
54.下面结合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风道组件20的散热原理进行说明。
55.如图3所示,烤箱1进行烘烤作业的过程中或烘烤之后进行自清洁时,贯流风机201处于运转状态,运行的贯流风机201在进风口的位置形成负压,负压作用下使得风机所处的空间内的空气从排风风道207排出,使得室内的空气一方面从进风风道的进风侧进入进风风道,进风风道内的空气进一步在风机的作用下经由开口2020进入风机所处的空间,从而形成空气流通的通路。工作过程中工作腔100的热量会向外逸散,同时电控板上的电器件也会散发大量热量。从工作腔100散出的热量向上传递进入进风风道,在空气流通过程中,进入进风风道的热量逐渐被转移至出风风道并排出,与此同时,排风风道207所处环境中的热
量也进一步转移至排风风道207,并伴随排风风道207内的空气流排出至室内,从而达到散热目的。
5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烤箱的风道组件,通过在第一构件的上方设置第二构件从而构造形成上层风道,在第一构件的下方设置第三构件从而构造形成下层风道,并将上层风道的进风侧连接到风机的出风口,将下层风道的出风侧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对应的风机的安装方式为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上方,这样构造形成的双层风道中,下层风道作为进风风道,上层风道作为排风风道,空气在该双层风道内流通的过程中,下层风道内的空气吸收电路板以及内胆的工作腔散发的热量后进入上层风道,在从上层风道排出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吸收下层风道以及上层风道所处环境中的热量,从而排出更多的热量,使散热效率大幅度提升。与现有的单风道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层风道结构的散热能力几乎成倍增大,散热能力能够满足大功率烤箱的需求。与现有的风机反装(进风口位于出风口下方)构造形成的双层风道相比,由于下层风道需要完全包覆风机的进风口,使得下层风道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进而造成风道结构所需的安装空间增大,造成烤箱在高度方向上尺寸过大的问题,而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方案可以实现风机正装(进风口位于出风口上方),可以在高度方向上大幅度缩小风道组件的尺寸,所需安装空间较小,进而更容易实现烤箱的大容量、大显示屏设计。此外,由于风机的进风口与风机所处的环境连通,还可以进一步吸纳环境中(烤箱外)的空气进入上层风道中,增大排风风道的空气量,进而提升其散热量,提升风道组件的散热效果。
57.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