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30653发布日期:2022-03-12 13:3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热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提供有可用于在湍流空气中油炸或者烤制食物的电器,利用高速空气循环技术来制作食物的烤具,其主要原理是使空气通过顶部的发热丝快速加热,然后通过大功率风扇在食物篮内部形成急速循环的热流,最后使食物表面形成酥脆的表层,同时锁住食物内部的水分,最终达到普通油炸食品又香又脆的口感,并且其制备过程由于没有油炸,故油脂率明显较低,较为适合目前提倡的健康饮食环境。
3.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这类电器中,烹饪室和控制室是相邻的,二者通过烹饪室的顶壁进行隔开,电器运行过程中烹饪室的高温会不断的通过烹饪室的顶壁向控制室进行散热,导致控制室内的温度过高,长时间使用后会影响控制室内元器件的正常使用,例如电路板和风扇等。
4.因此,需要做出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热装置,可以有效消除电器在运行过程中烹饪室的高温通过其顶壁向控制室进行散热而导致控制室内温度过高的现象。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热装置,用于具有烹饪室和控制室的电器中以形成双向隔热,电器具有风扇组,烹饪室具有靠近控制室的第一壁板,其中隔热装置包括对应风扇组的引风罩和位于引风罩上的外罩,外罩至少具有一外罩板,外罩板与第一壁板之间存在间距,从而在外罩板与第一壁板之间形成隔热夹层,通过利用间距形成的隔热夹层,将烹饪室通过第一壁板散发的热量进行散去,外罩板远离隔热夹层的表面受热程度下降。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引风罩和外罩均采用隔热材料制作而成,以形成较好的隔热效果。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罩板超出第一壁板的距离小于引风罩超出第一壁板的距离。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罩板与第一壁板之间存在间距的大小为4cm或4cm以下。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罩和引风罩在第一壁板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一壁板。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器具有第二壁板,引风罩具有位于第二壁板上的第一出风口,其中第二壁板上设有与隔热夹层连通的第二出风口。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二出风口设置为靠近第一出风口。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电器具有第三壁板,第三壁板与第二壁
板对向分布,其中在第三壁板上设有与隔热夹层相连通的进风口。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外罩进一步包括导风板,导风板与外罩板相连接并延伸至进风口处。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壁板上设有多个台阶形支撑柱,外罩板上设有与支撑柱一一对应的连接座,外罩板通过连接座设置于支撑柱上。
1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连接座上设有连接孔,支撑柱能从连接孔中穿出,支撑柱上设有锁座,通过螺栓将锁座连接在支撑柱上并压紧外罩板。
17.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实用新型的隔热装置在烹饪室与控制室之间形成隔热夹层,通过利用间距形成的隔热夹层,将烹饪室通过第一壁板散发的热量进行散去,外罩板远离隔热夹层的表面受热程度下降,进而减弱因烹饪室散热对控制室的影响,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优点。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隔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显示隔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隔热装置的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7.实施例1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隔热装置200的电器100,通过该电器100进行详细介绍隔热装置200的结构和作用。
29.如图1-2所示,电器100具有烹饪室110和控制室120,烹饪室110用于进行食物的制作,控制室120用于放置控制零部件和进行散热。
30.本实施例中的具有两个烹饪室110,每个烹饪室110均具有风扇组130,且风扇组130位于烹饪室110的顶部中央以进行鼓风和引风,其中鼓风是进行烹饪室110内进行循环加热,引风是为了对控制室120(尤其是风扇组130中的电机)进行降温处理。
31.如图3所示,烹饪室110具有靠近控制室120的第一壁板111,即顶壁,隔热装置200设置于该顶壁处,用于在烹饪室110和控制室120之间形成双向隔热,以减弱因烹饪室110散热对控制室120的影响。
32.如图2-5所示,隔热装置200包括引风罩210和外罩220,其中引风罩210对应于风扇
组130设置,以进行引风操作,在引风罩210内部形成气流以对风扇组130的电机进行散热,同时将控制室120的热量进行外排,这里不再详细展开说明。
33.引风罩210和外罩220均采用隔热材料制成,以形成较好的隔热效果。
34.外罩220设置于引风罩210上,外罩220和引风罩210在第一壁板111上的投影完全覆盖第一壁板111,以形成向上的彻底隔热效果。
35.其中外罩220包括一平置的外罩板221,外罩板221与第一壁板111之间互相平行且存在间距,从而在外罩板221与第一壁板111之间形成隔热夹层230,通过利用间距形成的隔热夹层230,将烹饪室110通过第一壁板111散发的热量进行散去,外罩板221远离隔热夹层230的表面受热程度下降。
36.具体的,外罩板221超出第一壁板111的距离小于引风罩210超出第一壁板111的距离,优选的,外罩板221与第一壁板111之间存在间距的大小为4cm或4cm以下,例如为3cm。
37.如图2所示,电器100具有第二壁板112(即后壁),引风罩210具有位于第二壁板112上的第一出风口113,其中第二壁板112上设有与隔热夹层230连通的第二出风口114。
38.进一步的,第二出风口114设置为靠近第一出风口113,具体的,在第二壁板112的高度上均被第一出风口113和第二出风口114所占据,以形成良好出风效果。
39.如图2所示,电器100还具有第三壁板115(即前壁),第三壁板115与第二壁板112对向分布,其中在第三壁板上设有与隔热夹层230相连通的进风口116。
40.再具体的,如图3-4所示,外罩220还包括导风板222,导风板222与外罩板221相连接并延伸至进风口116处,热量向上扩散至隔热夹层230后,基于进风口116和第二出风口114的存在,以及第一出风口113所排出气流的影响,在隔热夹层230中气流形成由进风口116向第二出风口114的自然流动,进而将热量进行排出。
41.如图4-5所示,第一壁板111上设有多个台阶形支撑柱117,外罩板221上设有与支撑柱117一一对应的连接座223,外罩板221通过连接座223设置于支撑柱117上,具体的连接座223上设有连接孔224,支撑柱117能够从连接孔224中穿出,并且在支撑柱117上设有锁座118,通过螺栓将锁座118连接在支撑柱117上并压紧外罩板221。
42.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