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清理过滤器的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31792发布日期:2022-08-06 02:11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自动清理过滤器的扫地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扫地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可自动清理过滤器的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2.本技术所指扫地机器人主要指在家庭、办公室等场所使用的家用型扫地机器人,其特点是体积较小、能够在家庭环境中自动承担清洁任务,有的扫地机器人还配置有拖地结构,由于扫地机器人主要是自动执行任务,其自动化程度是评价扫地机器人的核心指标。
3.扫地机器人一般包括机体、电动风机、吸尘口和尘盒,通过电动风机形成的吸力,首先将尘从吸尘口吸入并进入尘盒,然后尘盒内的气流经过过滤器,之后再由电动风机排出,因此,随着使用,过滤器需要人工进行清理或更换,另外,由于扫地机器人体积本身较小,所以其携带的过滤器也较小,所以需要频繁清理才能保障较好的性能。
4.由于扫地机器人在实现相同功能的情况下,做的更小则更利于降低体积因素对扫地机器人行动的限制,从而扫地机器人能够更加灵活的运行在家庭、办公室等场所环境中,因此,相应的过滤器体积将会做的更小,这类过滤器一般是由过滤材质做成的过滤结构,过滤结构大体为褶皱形状,通过褶皱形状增大过滤面积,这也就导致清理难度很大。
5.在扫地机器人中,由于扫地机器人的结构特点所局限,所以为了进行清理,一般是拆卸尘盒,尘盒上的过滤器也一同拆下,这样在清理尘盒时,顺便拍打一下过滤器,如果堵塞严重,则更换。因此,严重制约了扫地机器人的自动化,本技术人将对其继续研究和改进,从而提出一种可自动清理过滤器的扫地机器人,实现自动清理过滤器,另外,若需要,也可以将尘盒内的尘同时收集。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可自动清理过滤器的扫地机器人,实现自动清理过滤器,另外,若需要,也可以将尘盒内的尘同时收集。
7.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自动清理过滤器的扫地机器人,包括基站和可自动移动的机体,基站用于接收机体,该机体安装有依序连通的吸尘口、尘盒、过滤器和第一电动风机,还包括封闭结构,该封闭结构用于封闭吸尘口;机体设有供尘盒输出尘的出尘口,基站设有尘收集单元;当机体回到基站后,尘收集单元的收集口与出尘口对接,并且吸尘口至少在尘收集单元工作时被封闭结构封闭,所述的尘收集单元用于抽吸以使气流从第一电动风机的排气口吸入,并依序通过过滤器、尘盒、出尘口以进入尘收集单元排出。
8.作为改进,封闭结构包括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第一对接部设于吸尘口,第二对接部设于基站;当机体回到基站后,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实现对接。
9.作为改进,第二对接部、尘收集单元的收集口沿前后方向依序分布。
10.作为改进,第一对接部包括设于吸尘口的周向挡壁。
11.作为改进,周向挡壁前后设置的两个软胶部和左右设置的两个绒毛条。
12.作为改进,两个软胶部分别为软胶片和软胶刮条,软胶片和软胶刮条前后依序分布。
13.作为改进,软胶片为可向后摆动的弧形结构。
14.作为改进,软胶片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道分割槽。
15.作为改进,吸尘口设有滚刷。
16.作为改进,第二对接部设有容纳滚刷的容纳口。
17.作为改进,第二对接部为高于基站表面的凸出部,周向挡壁可与凸出部套接。
18.作为改进,基站用于接收机体的工作面设置为前低后高的斜面,出尘口设有前高后低的第一配合部,尘收集单元的收集口设有前低后高的第二配合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相配合。
19.作为改进,第二对接部的前侧设有前低后高的导向部。
20.作为改进,第一对接部设有前高后低的第三配合部,第二对接部设有前低后高的第四配合部,第三配合部与第四配合部相配合。
21.作为改进,封闭结构采用电动封闭结构。
22.作为改进,尘收集单元设有尘袋,当尘收集单元工作时,气流依序通过第一电动风机的排气口、过滤器、尘盒、出尘口以进入尘袋,然后经尘袋过滤后被排出。
23.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自动化设计,当机体回到基站后,尘收集单元的收集口与出尘口对接,并且吸尘口至少在尘收集单元工作时被封闭结构封闭,所述的尘收集单元用于抽吸以使气流从第一电动风机的排气口吸入,并依序通过过滤器、尘盒、出尘口以进入尘收集单元排出,因此,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吸尘口至少在尘收集单元工作时被封闭结构封闭,所以所述的尘收集单元在抽吸时具有较大的负压和气流,不仅实现自动清理过滤器,而且清理效果和效率均较佳,另外,若此时尘盒内有尘,则可一同被收集入尘收集单元;另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靠,无需对机体做较大的改动。
附图说明
24.图1为一种可自动清理过滤器的扫地机器人的立体示意图。
25.图2为机体的仰视图。
26.图3为基站的立体示意图。
27.图4为一种可自动清理过滤器的扫地机器人的半剖视图。
28.图5为主要展示气流进入尘袋并由第二电动风机排出的机体的后视剖视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基站、2-机体、3-吸尘口、4-尘盒、5-过滤器、6-风道、7-排气口、8-出尘口、9-收集口、10-第二对接部、11-绒毛条、12-软胶片、13
‑ꢀ
软胶刮条、14-分割槽、15-滚刷、16-容纳口、17-第二配合部、18-导向部、19
‑ꢀ
第四配合部、20-尘袋、21-第二电动风机、22-单向阀片。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它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
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它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它技术方案。
3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32.在这里进行特别说明,“尘”是在吸尘器行业中对分离或过滤出的物质的一个俗称或统称,不是仅指灰尘。
33.为了方便理解,附图中画有示意性的箭头,这些箭头用来大致表示气流的流动方向。
34.如图1所示,为一种可自动清理过滤器5的扫地机器人,包括基站1和可自动移动的机体2,基站1用于接收机体2,该机体2安装有依序连通的吸尘口3、尘盒4、过滤器5和第一电动风机,还包括封闭结构,该封闭结构用于封闭吸尘口3;机体2设有供尘盒4输出尘的出尘口8,基站1设有尘收集单元;当机体 2回到基站1后,即如图1所示,尘收集单元的收集口9与出尘口8对接,并且吸尘口3至少在尘收集单元工作时被封闭结构封闭,所述的尘收集单元用于抽吸以使气流从第一电动风机的排气口7吸入,并依序通过过滤器5、尘盒4、出尘口8以进入尘收集单元排出。
35.该扫地机器人还包括控制出尘口8连通收集口9的控制结构,该控制结构在机体2进行清扫任务时封闭出尘口8,而在尘收集单元工作时可打开出尘口8以连通收集口9。本例中,所述的控制结构采用单向阀片22,当然,凡是能够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结构均可。
36.由于第一电动风机在图4剖视状态下无法看到,所以并未体现,但这并不妨碍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例中,尘盒4与第一电动风机之间通过风道6 连通,从而形成完整的气流流通通道。
37.所述的封闭结构,凡是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均可以应用,比如纯机械封闭、电动结构封闭等等,下述具体举例一种优选的纯机械的封闭结构,该封闭结构结构简单可靠,不容易出故障,另外,采用下述的封闭结构,机体2 所增加的重量很少,因此有利于控制机体2的重量,另外,采用下述的封闭结构,无需依赖电源即可工作,另外,采用下述的封闭结构,不妨碍基座接收机体2,换句话说,基座接收机体2的同时,自然地完成吸尘口3被封闭结构封闭,从而确保尘收集单元的正常工作。所述的封闭结构并不是要求绝对的封闭,而是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即可,若是能够做到绝对的封闭,则更佳。
38.本例中,所述的封闭结构包括第一对接部和第二对接部10,第一对接部设于吸尘口3,第二对接部10设于基站1;当机体2回到基站1后,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10实现对接。这样,有利于对接稳定可靠,另外,为实现前述结构方案,机体2所增加的重量很少,因此有利于控制机体2的重量。
39.如图3所示,第二对接部10、尘收集单元的收集口9沿前后方向依序分布。由于吸尘口3较长,所以采用前述方案,有利于第二对接部10、尘收集单元位置分布有利于优化对接可靠性,另外,采用前述方案,能够更容易完成对接。
40.如图2所示,第一对接部包括设于吸尘口3的周向挡壁。这样能够更好地实现封闭。
41.如图2所示,周向挡壁前后设置的两个软胶部和左右设置的两个绒毛条11。这样不影响吸尘口3的工作,同时在对接时实现柔性对接,基本没有对接阻力,也基本没有对接噪音,且解除对接也比较容易,也基本没有什么阻力噪音。
42.如图2所示,两个软胶部分别为软胶片12和软胶刮条13,软胶片12和软胶刮条13前
后依序分布。软胶片12主要用于实现封闭,软胶刮条13除了参与封闭,还参与在机体2移动清扫时将地面上的尘向吸尘口3一侧推。采用前述方案后,较好地平衡了封闭和清扫工作这两个技术要求,且结构简单可靠。
43.如图2所示,软胶片12为可向后摆动的弧形结构。这样在清扫时能够更好地避让地面上的尘,另外,在封闭时,能够更好地参与封闭。
44.如图2所示,软胶片12沿其长度方向设有多道分割槽14。这样,软胶片12 更容易摆动,从而更好地避让地面上的尘,另外,在封闭时,能够更好地参与封闭。本例中,分割槽14对软胶片12进行完全分割,使得软胶片12被分为沿其长度方向依序分布的多段,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实现前述性能。
45.所述的软胶部是指柔软弹性材质的物体,比如橡胶件、硅胶件、塑料件等。
46.如图2、4所示,吸尘口3设有滚刷15。这样,滚刷15将地面的尘扫起,吸尘口3随即吸尘,清理效果更好。
47.如图3、4所示,第二对接部10设有容纳滚刷15的容纳口16。这样,巧妙地解决了吸尘口3设有滚刷15同时还需要考虑封闭的问题,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对滚刷15性能没有影响,滚刷15也不影响封闭要求。
48.如图3所示,第二对接部10为高于基站1表面的凸出部,周向挡壁可与凸出部套接。这样可实现更好地对接。
49.如图1、3、4所示,基站1用于接收机体2的工作面设置为前低后高的斜面,出尘口8设有前高后低的第一配合部,尘收集单元的收集口9设有前低后高的第二配合部17,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17相配合。这样可实现更好地对接,同时有利于机体2更容易以及更好地回到基站1。
50.如图3所示,第二对接部10的前侧设有前低后高的导向部18。导向部18采用两根导向筋。这样可实现更好地对接。
51.第一对接部设有前高后低的第三配合部,第二对接部10设有前低后高的第四配合部19,第三配合部与第四配合部19相配合。这样可实现更好地对接。
52.尘收集单元设有尘袋20,当尘收集单元工作时,气流依序通过第一电动风机的排气口7、过滤器5、尘盒4、出尘口8以进入尘袋20,然后经尘袋20过滤后被排出。这样,方便了用户,具体来说,对于基座来说,用户只需要更换尘袋 20即可,无需用户更多的清理工作。前述方案结合于本实用新型中,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更佳突出,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53.尘收集单元工作时所产生的吸力由第二电动风机21提供,本例中,如图3、 5所示,第二电动风机21与尘袋20并列设置在基座的背部,这样较好地利用了基座的背部空间,有利于使用更大的尘袋20,另外,也方便用户更换尘袋20。
54.在理解本实用新型时,若有需要,上述结构可参考其它实施例/附图一并理解,这里不加赘述。
55.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举例说明的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