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3828发布日期:2022-04-22 12:57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炸锅,尤其是一种空气炸锅的空气炸锅头。


背景技术:

2.目前现有技术,中国专利201920573761.4,一种设在电压力锅上的空气炸锅头,包括电压力锅的锅体组件,锅体组件包括内胆、外锅、电发热盘、中环、外壳和底座,外锅与中环连接,电发热盘设在外锅内,内胆与电发热盘配合,外锅的外扣板伸入中环的环形凹槽内;还包括一空气加热装置,空气加热装置与中环和内胆配合,空气加热装置向内胆内输送热空气。空气炸锅头向内胆内吹热风,加热内胆的食物。空气炸锅头包括下开口的外壳、内壳、下开口的发热腔、热风出风罩、电发热体、电机、上轴流叶轮和下轴流叶轮。存在的问题是:发热腔蒸汽及油气排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它具有发热腔进风和排风换气特点。
4.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包括下开口的外壳、内壳、下开口的发热腔、热风出风罩、电发热体、电机、上轴流叶轮和下轴流叶轮,外壳的顶板上和/或侧壁板上设有出风孔,内壳的顶板上设有轴向导风孔、周向壁板上设有电机散热出风孔;电机固定在内壳的顶板,上轴流叶轮与内壳和发热腔顶板之间的电机轴固定,下轴流叶轮设在发热腔内的电机轴上;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发热腔上设有风口;
5.还包括导风件和导流板,导风件上部设有电机出风腔、下部设有换风腔;
6.导风件安装在安装孔上、电机出风腔与电机散热出风孔连通;换风腔与风口连通,导流板设在发热腔内将风口分别进风部和出风部。
7.所述的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固定板、进风导流板部和出风导流板部,导流板呈梯形,固定板固定在发热腔内壁上且与所述风口相对。
8.所述的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固定板、进风导流板部和出风导流板部,进风导流板和出风导流板设在固定板的一端,固定板伸入换风腔内且将换风腔分为进风腔和出风腔,进风导流板和出风导流板位于所述发热腔内。
9.所述的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内壳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扣位,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扣钩,扣钩与扣位扣合。
10.所述的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发热腔下端的环形盖板上设有连接孔,
11.所述内壳的下端设有下开口的沉孔及固定柱座,
12.还包括锅密封圈,
13.环形盖板与沉孔的顶板贴合,螺丝穿过连接孔与固定柱座螺合;锅密圈环绕环形盖板设置。
14.所述的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环形盖板上设有梯级,所述热出风罩与梯级贴合并用螺丝连接在一起。
15.本实用新型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导风件和导流板的设置,发热腔进空气和排气蒸汽及油气互不干扰,而且还能防止热能损失。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17.图2是图1的a—a视图。
18.图3是图1的b—b视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一。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23.如图1所示,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包括下开口的外壳1、内壳2、下开口的发热腔3、热风出风罩(图中未出示出)、电发热体4、电机5、上轴流叶轮61和下轴流叶轮62,外壳1的顶板上设有环形出风孔1a、侧壁板上设有侧风孔1b,环形出风孔和侧出孔统称为出风孔;内壳2的顶板上设有轴向导风孔2a、周向壁板上设有电机散热出风孔2b;电机5固定在内壳2的顶板且与轴向导风孔2a相对,上轴流叶轮61与内壳2和发热腔3顶板之间的电机轴固定,下轴流叶轮62设在发热腔3内的电机轴上;
24.所述外壳1上设有安装孔1c,所述发热腔3上设有风口31;
25.还包括导风件7和导流板8,导风件7上部设有电机出风腔71、下部设有换风腔72;
26.导风件7安装在安装孔1c上、电机出风腔71与电机散热出风孔2b连通;换风腔72与风口31连通,导流板8设在发热腔3内将风口31分别进风部81和出风部82。
27.所述导流板8包括固定板83、进风导流板部84和出风导流板部85,导流板8呈梯形,固定板83固定在发热腔3内壁上且与所述风口31相对;
28.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上轴流叶轮61和下轴流叶轮62分别顺时针转动,(一)上轴流叶轮61将室内空气经环形出风孔和侧出孔进入外壳1内,经电机5、轴向导风孔2a进入内壳2和发热腔3的顶板之间的间隙内,最后经电机出风腔71排到室外,在空气流动的过程中将电机5降温;(二)如图1所示,下轴流叶轮62转,向下吹风;如图2所示,室外空气经换风腔72、进风导流板部84和发热腔3内壁之间的通道进入发热腔31,空气经电发热体4、向下流动;与此同时,锅内的蒸汽及油气经出风导流板85和发热腔3内腔的之间的间隙、进入换风腔72排出。
2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板8包括固定板83、进风导流板部84和出风导流板部85,进风导流板84和出风导流板85设在固定板83的一端,固定板83伸入换风腔72内且将换风腔72分为进风腔和出风腔,进风导流板84和出风导流板85位于所述发热腔3
内;采用本实施方式:室外空气经导风件7的进风腔、进风导流板部84和发热腔3内壁之间的通道进入发热腔31,空气经电发热体4、向下流动;与此同时,锅内的蒸汽及油气经出风导流板85和发热腔3内腔的之间的间隙、进入导风件7的出风腔排出,空气和排出蒸汽互不干扰。
30.所述内壳2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扣位2c,内壳的顶板上设支撑柱2d;所述外壳1的内壁上设有扣钩1d,顶部设有固定座1e;扣钩1d与扣位2c扣合,支撑柱2d插入固定座1e内,螺丝穿过固定座1e与支撑柱2d螺合。
31.所述发热腔3下端的环形盖板32上设有连接孔321,
32.所述内壳2的下端设有下开口的沉孔2e及固定柱座2f,
33.还包括锅密封圈9,
34.环形盖板32与沉孔2e的顶板贴合,螺丝穿过连接孔321与固定柱座2f螺合;锅密圈9环绕环形盖板32设置。
35.所述环形盖板32上设有梯级33,所述热出风罩与梯级33贴合并用螺丝连接在一起。
36.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包括下开口的外壳、内壳、下开口的发热腔、热风出风罩、电发热体、电机、上轴流叶轮和下轴流叶轮,外壳的顶板上和/或侧壁板上设有出风孔,内壳的顶板上设有轴向导风孔、周向壁板上设有电机散热出风孔;电机固定在内壳的顶板,上轴流叶轮与内壳和发热腔顶板之间的电机轴固定,下轴流叶轮设在发热腔内的电机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发热腔上设有风口;还包括导风件和导流板,导风件上部设有电机出风腔、下部设有换风腔;导风件安装在安装孔上、电机出风腔与电机散热出风孔连通;换风腔与风口连通,导流板设在发热腔内将风口分别进风部和出风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固定板、进风导流板部和出风导流板部,导流板呈梯形,固定板固定在发热腔内壁上且与所述风口相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包括固定板、进风导流板部和出风导流板部,进风导流板和出风导流板设在固定板的一端,固定板伸入换风腔内且将换风腔分为进风腔和出风腔,进风导流板和出风导流板位于所述发热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的下端设有若干个扣位,所述外壳的内壁上设有扣钩,扣钩与扣位扣合。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腔下端的环形盖板上设有连接孔,所述内壳的下端设有下开口的沉孔及固定柱座,还包括锅密封圈,环形盖板与沉孔的顶板贴合,螺丝穿过连接孔与固定柱座螺合;锅密圈环绕环形盖板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盖板上设有梯级,所述热出风罩与梯级贴合并用螺丝连接在一起。

技术总结
一种设置换气的空气炸锅头,包括下开口的外壳、内壳、下开口的发热腔、热风出风罩、电发热体、电机、上轴流叶轮和下轴流叶轮,外壳的顶板上和/或侧壁板上设有出风孔,内壳的顶板上设有轴向导风孔、周向壁板上设有电机散热出风孔;所述外壳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发热腔上设有风口;还包括导风件和导流板,导风件上部设有电机出风腔、下部设有换风腔;导风件安装在安装孔上、电机出风腔与电机散热出风孔连通;换风腔与风口连通,导流板设在发热腔内将风口分别进风部和出风部。由于采用这样的结构,导风件和导流板的设置,发热腔进空气和排气蒸汽及油气互不干扰,而且还能防止热能损失。而且还能防止热能损失。而且还能防止热能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罗婉雯 戴大义 罗允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德朗迪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0.20
技术公布日:2022/4/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