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联动床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6680发布日期:2022-03-17 00:52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联动床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动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联动床板。


背景技术:

2.电动床通常可电动控制床板头部或脚部高度,并自由调节床板弯曲程度的床架,电动床可分为排骨架和床板式两大类,排骨架称为欧式电动床,而床板式称为美式电动床。根据需要可能会配置震动或者音乐功能,如今也可以与移动设备连接远程控制,一般常见于家庭或者医护使用。
3.电动床的床板大多数采用的是多段式结构,能够根据人体躺下的最舒适的姿势进行调节,但一般的电动床多是对各段结构进行单独调节,调节效率慢,并且故障率高,同时在进行调节支撑后,支撑方式单一,容易出现支撑不稳定的情况,严重的会因支撑不住导致身体发生碰撞,造成危险。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联动床板,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联动床板,包括床架,所述床架顶面固定有腰部挡板,所述腰部挡板一侧铰接有背部挡板,另一侧铰接有膝部挡板,所述膝部挡板远离腰部挡板一侧铰接有足部挡板,所述背部挡板底面和膝部挡板底面连接有联动架,所述联动架为u字形结构,所述背部挡板底面铰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底端固定于床架内部,所述背部挡板和床架之间连接有用于背部挡板支撑防护的缓撑机构。
6.进一步的,所述缓撑机构包括连杆、转接块以及定转组件,所述转接块底面连接有可调节的定转组件,所述定转组件底端铰接于床架内侧,所述转接块内侧固定有转轴,所述连杆顶端铰接于背板底面,所述连杆底端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套接于转轴外侧。
7.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块为圆形片状结构,所述转接块直径大于套筒直径。
8.进一步的,所述定转组件包括推阻部件、弹簧以及转板,所述转板贯穿插接于推阻部件内部,所述转板顶端固定有转接块,所述推阻部件一侧连接于套筒侧壁,所述转板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端面和推阻部件内部之间连接有弹簧。
9.进一步的,所述推阻部件包括导筒、定位螺栓、固定块、支杆以及阻力片,所述导筒套接于转板外侧,所述导筒侧壁贯穿连接有定位螺栓,所述定位螺栓一端贴合于转板侧壁,所述导筒内侧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插接于凹槽内部,所述固定块底面和凹槽内端面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固定块顶面垂直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顶端固定有阻力片,所述阻力片一侧贴合于套筒侧壁。
10.进一步的,所述阻力片为圆弧形结构,所述阻力片圆弧凹面贴合于套筒侧壁。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u字形的联动架将背部挡板和膝部挡板进行连接,能够在电动推杆推动背
部挡板翻转的同时,带动膝部挡板进行翻转,保证了电动床的舒适度,并提高了调节效率;
13.2、在利用电动推杆对背部挡板进行支撑的同时,利用缓撑机构对翻转后的背部挡板进行支撑防护,提搞了床板整体支撑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4.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联动床板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16.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a-a处结构剖面图;
17.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缓撑机构结构剖面图;
18.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推阻部件结构剖面图;
19.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导筒内部连接结构剖面图;
20.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缓撑机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所示:1、床架;2、电动推杆;3、联动架;4、背部挡板;5、腰部挡板;6、膝部挡板;7、足部挡板;8、缓撑机构;81、连杆;811、套筒;82、转接块;821、转轴;83、定转组件;831、推阻部件;8311、导筒;8312、定位螺栓;8313、固定块;8314、支杆;8315、阻力片;832、弹簧;833、转板;833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3.一种用于电动床的联动床板,包括床架1,所述床架1顶面固定有腰部挡板5,所述腰部挡板5一侧铰接有背部挡板4,另一侧铰接有膝部挡板6,所述膝部挡板6远离腰部挡板5一侧铰接有足部挡板7,所述背部挡板4底面和膝部挡板6底面连接有联动架3,所述联动架3为u字形结构,所述背部挡板4底面铰接有电动推杆2,所述电动推杆2底端固定于床架1内部,所述背部挡板4和床架1之间连接有用于背部挡板4支撑防护的缓撑机构8;
24.通过u字形的联动架将背部挡板和膝部挡板进行连接,能够在电动推杆推动背部挡板翻转的同时,带动膝部挡板进行翻转,保证了电动床的舒适度,并提高了调节效率;
25.在利用电动推杆对背部挡板进行支撑的同时,利用缓撑机构对翻转后的背部挡板进行支撑防护,提搞了床板整体支撑的安全性。
26.如图4和图7所示,所述缓撑机构8包括连杆81、转接块82以及定转组件83,所述转接块82底面连接有可调节的定转组件83,所述定转组件83底端铰接于床架1内侧,所述转接块82内侧固定有转轴821,所述连杆81顶端铰接于背板底面,所述连杆81底端固定有套筒811,所述套筒811套接于转轴821外侧;
27.在背部挡板和床架之间利用连杆、转接块和定转组件连接形成的可翻转折叠的结构,在不需要进行支撑时可以叠放收纳,操作简单方便。
28.所述转接块82为圆形片状结构,所述转接块82直径大于套筒811直径;转接块的直径大于套筒直径能够对套筒侧边进行限制,能够保证套筒的转动位置,从而提高连杆转动的稳定性。
29.所述定转组件83包括推阻部件831、弹簧832以及转板833,所述转板833贯穿插接于推阻部件831内部,所述转板833顶端固定有转接块82,所述推阻部件831一侧连接于套筒811侧壁,所述转板833内部开设有凹槽8331,所述凹槽8331内端面和推阻部件831内部之间连接有弹簧832;
30.在床板还在进行推动调节时,通过弹簧在凹槽内部拉动推阻部件在转板外侧移动,从而使推阻部件与转筒分离,使连杆能够绕转轴灵活转动调节,然后在床板调节好后,只需推动推阻部件与套筒侧壁连接,使连杆和转板不能转动,从而对背部挡板进行支撑,提高了床板的稳定性。
31.如图4、图5和图6所示,所述推阻部件831包括导筒8311、定位螺栓8312、固定块8313、支杆8314以及阻力片8315,所述导筒8311套接于转板833外侧,所述导筒8311侧壁贯穿连接有定位螺栓8312,所述定位螺栓8312一端贴合于转板833侧壁,所述导筒8311内侧连接有固定块8313,所述固定块8313插接于凹槽8331内部,所述固定块8313底面和凹槽8331内端面之间连接有弹簧832,所述固定块8313顶面垂直连接有支杆8314,所述支杆8314顶端固定有阻力片8315,所述阻力片8315一侧贴合于套筒811侧壁;
32.只需在转板上推动导筒,并使固定块在凹槽内部滑动,从而能够带动支杆连接的阻力片向套筒移动,实现对套筒的转动进行稳定控制。
33.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阻力片8315为圆弧形结构,所述阻力片8315圆弧凹面贴合于套筒811侧壁;阻力片采用圆弧形结构能够将圆弧凹面紧密贴合再套筒上,从而增加对套筒的摩擦力,使结构更加稳定。
34.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
35.先按图1、图2和图3对电动床的床板进行调节,通过启动电动推杆2,推动背部挡板4绕铰接的腰部挡板5一个侧边转动,将背部挡板4一侧升起使人体可以进行斜靠,在背部挡板4转动的同时,因为在背部挡板4和膝部挡板6之间连接有u字形结构的联动架3,从而使膝部挡板6绕腰部挡板5另一个侧边进行于背部挡板4相反方向的转动,膝部挡板6转动使侧边升起,带动足部挡板7升起支撑,实现对床板的联动调节;
36.然后按图3、图4、图5、图6、图7在背部挡板4因电动推杆2推动单侧上升时,缓撑机构8的连杆81顶端会绕与背部挡板4的铰接处转动,定转组件83的转板833底端绕与床架1的铰接处转动,同时在连杆81底端的套筒811在两个圆形片状的转接块82内侧连接的转轴821上转动,并使转接块82的直径大于套筒811直径,使套筒811在转轴821上稳定转动,从而将缓撑机构8稳定展开,准备对背部挡板4和床架1之间进行固定支撑;
37.在背部挡板4到达所需上升位置后,在转板833的外侧推动推阻部件831的导筒8311,同时导筒8311内侧的固定块8313在转板833上的凹槽8331内部滑动,保证对导筒8311推动的导向性,在导筒8311滑动过程中会使弹簧832拉伸,导筒8311滑动直至支杆8314连接的圆弧形阻力片8315与套筒811的侧壁贴合,限制套筒811的转动,最后转动定位螺栓8312并对转板833侧壁夹紧,从而使缓撑机构8整体对背部挡板4、以及背部挡板4联动的膝部挡板6和足部挡板7进行安全防护。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